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一、分离度(分辨率)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条件的选择,一、分离度(分辨率)及影响因素,1分离度定义式 2影响分离的因素(分离方程,分离度计算式),1分离度定义式,分离度:相临两组分间峰顶间距离是峰底宽平均值的几倍 (衡量色谱分离条件优劣的参数),讨论:,2影响分离的因素(计算式),前提定义式基础上,相邻两组分的n一致(假设),a柱效项及其影响因素:,影响色谱峰的宽窄 主要取决于色谱柱性能及载气流速,续前,讨论:,增加柱效是提高分离度的一个直接有效手段 提高柱效、改善分离的途径:增加柱长;降低板高 根据速率理论,降低板高、提高柱效的方法是: 1)采用粒度较小、均匀填充的固定相(A项 ) 2)分配色谱应控制固定液液膜厚度(C项 ) 3)适宜的操作条件: 流动相的性质和流速,柱温等等(B项 ) 选用分子量较大、线速度较小的载气N2气, 控制较低的柱温,b柱选择项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峰的间距 主要受固定相性质,以及柱温影响,讨论:,增大柱选择性是改善分离度的最有力手段 气相色谱中,柱选择性取决于固定相性质和柱温 选择合适的固定相使与不同组分的作用产生差别 才能实现分离 一般说,降低柱温可以增大柱的选择性,c柱容量项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峰位 主要受固定相用量、柱温和载气流速的影响,续前,讨论:,综合考虑分离度、分离时间和峰检测几项因素 控制k的最佳范围 25 GC中,增加固定液用量和降低柱温可以增加 k,图示,k 影响峰位,n 影响峰宽窄,影响两峰间距,练习,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改进分离度?,太小,两组分未分开 应改变固定相极性,降低柱温,k 太小,n 也太小, 应增大固定液用量,降低柱温,n 太小,许多组分未分开 应设法降低板高,提高柱效,二、实验条件的选择:,色谱条件包括分离条件和操作条件 分离条件是指色谱柱 操作条件是指载气流速、进样条件及检测器,1色谱柱的选择 2柱温的选择 3载气与流速的选择 4进样条件的选择,1色谱柱的选择(以气液分配色谱为主),(1)固定相的选择 (2)柱长的选择,(1)固定相的选择,固定液的选择: 1)按 “相似相溶”原则:极性相似或官能团相似 2)按组分性质主要差别: 沸点相差大的选非极性固定液 沸点相差小的选极性固定液 3)柱温 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防止固定液流失,载体的选择:种类,粒度,分布,续前,固定液配比的选择: 高沸点组分比表面积小的载体 低固定液配比(1%3%) 低柱温 低沸点组分高固定液配比(5%25%) 加大k值,达到良好分离 难分离组分毛细管柱,(2)柱长的选择,注:根据R1.5选择L,一般较短(0.66m) 不可以无限延长柱子,练习,例:两组分在1 m长柱子上的分离度为0.75,问使用 多长柱子可以使它们完全分离?,解:,2柱温的选择,原则: 1)在能保证R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柱温, 但应保证适宜的tR及峰不拖尾,减小检测本底 2)根据样品沸点情况选择合适柱温 柱温应低于组分沸点501000C 宽沸程样品应采用程序升温,续前,程序升温好处: 改善分离效果 缩短分析周期 改善峰形 提高检测灵敏度,3载气与流速的选择,选择载气应与检测器匹配 TCD选H2,He(u 大,粘度小) FID选N2(u 小,粘度大),选择流速和载气应同时考虑对柱效和分析时间的影响,4进样条件的选择,气化室温度一般稍高于样品沸点 检测室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0C 进样量不可过大,否则造成拖尾峰,注: 检测器灵敏度足够进样量尽量小 最大允许进样量使理论塔板数降低10%的进样量,练习,例:已知物质A和B在一根30.0cm长的柱上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16.40和17.63min,不被保留组分通过该柱的时间为1.30min, 峰底宽为1.11和1.21min,试计算 (1)柱的分离度(2)柱的平均塔板数(3)塔板高度 (4)达1.5分离所需柱长,解:,续前,第六节 定性定量分析,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一、定性分析,1利用保留值定性 1)已知对照物定性:定性专属性差 注:不同组分如在某一色谱条件下保留值相同,应 更改色谱柱再检测,粗步推算是否为一个纯物质峰 2)相对保留值定性,3)利用保留指数定性:唯一可靠、 准确、重复性好 2利用化学反应定性:收集柱后组分,官能团反应 定性鉴别(非在线) 3利用两谱联用定性:GC-MS,GC-FTIR,二、定量分析:,以峰高或峰面积定量,(一)峰面积的测量 (二)定量校正因子 (三)定量方法,(一)峰面积的测量,2非正常峰(不对称峰),1对于正常峰,3自动求和(自动积分仪或色谱工作站): 直接给出A,h,W1/2,注:当色谱操作条件一定时,在一定进样量范围内 (不超载),W1/2与进样量无关,(二)定量校正因子,1两种表示方法,续前,2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3注意事项: 相对校正因子与待测物、基准物和检测器类型有关, 与操作条件(进样量)无关 基准物:TCD苯;FID丁庚烷 以氢气和氦气作载气测的校正因子可通用 以氮气作载气测的校正因子与两者差别大,(三)定量方法,1归一化法 2外标法 3内标法 4内标对比法,1归一化法,前提:试样中所有组分都产生信号并能检出色谱峰 依据:组分含量与峰面积成正比,优点: 简便,准确 定量结果与进样量、重复性无关(前提柱子不超载) 色谱条件略有变化对结果几乎无影响 缺点: 所有组分必须在一定时间内都出峰 必须已知所有组分的校正因子 不适合微量组分的测定,2外标法:以待测组分纯品为对照物,与试样中待测 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a工作曲线法:i纯品工作曲线,同体积样品与之比较 c 前提:进入检测器样品量与峰面积成正比 b外标一点法:一种浓度对照物对比样品中待测组分含量 前提:截距为0,对照品浓度与待测组分浓度接近,c外标两点法: 前提:选 取两点对照品的浓度,需涵盖待测浓度,外标法特点: 1)不需要校正因子,不需要所有组分出峰 2)结果受进样量、进样重复性和操作条件影响大 每次进样量应一致,否则产生误差,图示,back,3内标法:无待测物纯品,加入样品中不含对照物, 以待测组分和对照物的响应信号对比定量,对内标物要求: a内标物须为原样品中不含组分 b内标物与待测物保留时间应接近且R1.5 c内标物为高纯度标准物质,或含量已知物质,内标法优点: 进样量不超量时,重复性及操作条件对结果无影响 只需待测组分和内标物出峰,与其他组分是否出峰无关 适合测定微量组分 内标法缺点: 制样要求高;找合适内标物困难;已知校正因子,4内标对比法(已知浓度样品对照法) 配制等量加入内标物的样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贸现金管理制度
- 学校小食活动策划方案
- 工厂领导值班管理制度
- 现代能源管理系统的新基石基于AI的智能电表解决方案
- 小花生营销方案
- 开学欢迎策划活动方案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 过年经典活动策划方案
- 桩基定位施工方案
- 咖啡晚间营销方案
- 鸭健康状况生物指标分析
- GJB9001C-2017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 《PMP项目管理》课件
- 混凝土泵车维护与保养课件
- 无人机在公安领域的应用
- 餐饮个人简历模板5篇大全
- 高血压的防治健康宣教
- WB/T 1087-2018煤炭仓储设施设备配置及管理要求
- GB/T 2566-2010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
- GB/T 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华为战略绩效PBC标准模板(华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