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1页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2页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3页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4页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 (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报批版) 建设单位:松桃县净宇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贵州省化工研究院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 3304 号 编制日期:二一六年十一月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1 1、总论、总论4 1.1 编制依据4 1.2 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7 1.3 评价因子8 1.4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8 1.5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10 1.6 评价标准12 2、区域环境概况、区域环境概况14 2.1 自然环境概况14 2.2 社会概况19 3、原有项目概况、原有项目概况21 3.1 原有项目基本情况21 3.2 原有项目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22 3.3 原有项目主要经济指标26 3.4 原有项目污染物产生、治理及排放情况28 3.7 总量控制33 3.8 原项目环评批复意见33 4、项目调整后工程分析、项目调整后工程分析37 4.1 调整内容37 4.2 调整后工程概况40 4.3 项目调整后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41 4.4 项目调整污染物排放情况42 5、调整后污染治理措施调整可行性分析、调整后污染治理措施调整可行性分析46 5.1 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46 5.2 运行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46 5.3 运行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49 5.4 运行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50 6、调整后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调整后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51 7、总量控制分析、总量控制分析52 7.1 总量控制因子52 7.2 总量控制原则52 7.3 总量控制指标52 8、项目调整后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项目调整后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53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2 8.1 项目调整后环境管理53 8.1.1 环境管理.53 8.1.2 环境监测.54 8.1.3 环境保护竣工验收.56 8.1.4 总量控制.56 9、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58 9.1 结论58 9.2 建议61 附图附图 附图 1:项目调整后平面布置图 附件附件 附件 1:项目变更报告委托书 附件 2:项目变更发改委文件 附件 3:原环评批复文件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3 前前 言言 松桃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有锰矿、铅锌矿、钒矿、钼矿、磷矿、大理石、 石灰石等 20 余种。其中,已探明锰储量达 3 亿多吨,远景储量 5 亿吨以上,是 全国最大的锰矿富集区,被誉为“中国锰都”。现有锰矿开采企业 27 家,年开采 能力 100 万吨,锰粉加工企业 78 家,年产能力 110 万吨。电锰金属锰企业 10 家,年产能力 10 万吨,电解金属锰下游产品开发前景广阔,但同时也产生了大 量的锰渣。根据相关资料,按金属锰:锰渣=1:79 的比例估算,松桃县电解锰 生产企业每年产生锰渣 7090 万吨。电解法产生的锰废渣为黑色,采用干法排 放。锰渣堆放过程中经雨水淋浸,产生渗出液,其中主要污染物硫酸盐、氨氮、 锰的浓度极高,砷、汞、硒的浓度也高,污染很大。锰渣渗出液如直接排入周 边,将污染农田,使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如污染地表水或地下水,人畜无法饮 用。电解锰废渣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电解锰行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锰废渣问题的解决与否,是电解锰行业能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2013 年 11 月,松桃县群兴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群兴公司)根据松桃 县政府要求,拟在松桃县世昌乡巴汤湾新建锰渣集中处置库,管理模式为“集中 处理,有偿运营”,用于作为松桃县所有锰生产企业尾矿渣的堆放地。为了保证 松桃县电解锰厂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锰废渣得到及时、有效处理,防 止锰渣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影响,松桃县群兴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拟计划投资新建 一座电解锰废渣尾矿库,选址于松桃县世昌乡巴汤湾,工程名称为“松桃县 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 根据松桃县人民政府的总体安排,拟建处置库主要功能是作为松桃县所有 锰生产企业尾矿渣的堆放地,产生的尾矿渣采用干式堆存,排放中固体含量取 为 90 万 t/a。根据松桃巴汤湾锰渣集中处置库工程可研报告 ,库区总库容为 668 万 m3,考虑锰渣容重约 1.3t/m3,可堆存 868.4 万 t,该库区可堆放尾矿渣年 限约 9.6 年。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4 2014 年 11 月,松桃县群兴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 院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 2014 年 12 月完成了松桃 苗族自治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工作,并于 2014 年 12 月 22 日报审于铜仁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评审。2015 年 4 月 21 日, 铜仁市环境保护局下发了铜环审【2015】13 号, “铜仁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贵州松 桃巴汤湾锰渣集中处置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截止 2015 年 12 月,松桃县群兴锰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 单位完成了本工程的设计、勘察和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2015 年 12 月,经松 桃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松桃锰渣集中处置库(巴汤湾)工程项目业主变更为 松桃县净宇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净宇公司) 。同时松桃县净宇环保投资有限 公司委托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松桃巴汤湾锰渣集中 处置库工程可研报告进行修制,并于 2016 年 6 月完成了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 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修制任务。 在可研报告修制过程中,按照松桃县净宇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及项目建设场 地的实际情况,修订了原有报告中库区总库容及初期坝等设计容积、总平面布 置及增设坝高。 相对原可研报告中的设计,本次修编主要调整内容如下: 1、修订原有初期坝、堆积坝高度(由 94.4m 增加到 99.4m) ,增加库区总 库容,增加库区服务年限;总库容由原来的 668m3增加至 806m3,服 务年限由 9.6a 增加至 13.6a; 2、修改原有库区设计,修订原锰渣容重,由原可研中的 1.3t/m3修改至 1.52m3; 3、根据实际征地情况,调整道路路径及渗滤液调节池、污水处理站位置 等。 在可研设计修改的同时,本项目设计工艺、污水处理工艺、工程管理人员、 工程占地面积、主要构筑物建面积及处理规模等均未发生变化。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条例以及环境保护部第 3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分类管理目录 (2015 年 6 月 1 日实施)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项目应进 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松桃县净宇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委托贵州省化工研究院 承担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工作。受委托后,我公 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按照环评技术导则及其他 有关文件的要求,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变更报告。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6 1、总论、总论 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1 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5 年 1 月 1 日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9 月 1 日施行;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4 月 29 日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2 月 26 日修订,2008 年 6 月 1 日实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29 日修 订,2005 年 4 月 1 日实施;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 年 10 月 29 日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10 月 1 日施行;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12 年 7 月 1 日施行;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修正本) ,2004 年 8 月 28 日;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年 3 月 1 日施行;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96 年 8 月 29 日修订;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9 年 1 月 1 日施行;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 年 12 月 1 日施行。 1.1.2 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HJ 2.1-2011) ;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2.2-2008) ;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HJ/T2.3-1993) ;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2.4-2009) ;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HJ610-2016) ;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 (HJ19-2011) ;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7 (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利部,2008 年 7; (9)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 (10)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YS5418-95) ; (11)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 (12) 清洁生产标准电解锰行业 (HJ/T357-2007) ; (13) 电解锰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14)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AQ2006-2005)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 。 1.1.3 环境保护法规、规章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及规范性文件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保部令第 33 号; (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 ; (3) 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白皮书 ; (4)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国发200038 号) ; (5) 国家危险废物目录 ; (6) 关于开展全国电解锰行业专项执法检查和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 (环 办200966 号) ; (7)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 (环发200737 号) ; (8)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订版) ; (9) 土地复垦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9 年 1 月 1 日令) ; (1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 (11)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务院国发199631 号令,1996 年 8 月 3 日; (12)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 (环发 20014 号) ; (13) 关于加强尾矿库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 (环办200879 号) ; (14) 关于做好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一2010 76 号) ;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8 (15)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环发2005152 号) ; (1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22 号) ; (17)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发200539 号) ; (18)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国发200540 号) ; (1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1998 年 11 月 29 日施行; (20) 贵州省生态功能区划 ; (21)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 (22)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非农业建 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府办发 2012 22 号; (23)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 ; (24)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 78 号“关于修订贵州省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 理办法的决定”,2004 年 12 月 1 日; (25) 贵州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修正) ,1999 年 9 月; (26)黔府发199422 号文“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 划类规定的通知”,1994 年 4 月 18 日; (27) 铜仁地区地面水域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 ,贵州省铜仁地区行署, 铜署办(1994)93 号; (28)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6 号; (29) 贵州省尾矿库安全管理办法 ,2009 年 12 月 28 日贵州省人民政府 令第 114 号公布; (30)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环发2010113 号; (31) 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 1.1.4 与本项目有关的其它文件与本项目有关的其它文件 (1) 松桃县净宇环保投资有限公司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巴汤湾)工 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修编)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9 2016 年 6 月; (2) 松桃巴汤湾锰渣集中处置库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深圳勘察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2014 年 10 月; (3) 贵州省松桃群兴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巴汤湾)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深圳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 年 11 月; (4) 贵州省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巴汤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铜 仁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14 年 12 月; (5)环评委托书及评价合同。 1.2 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评价目的和评价原则 1.2.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1)通过对厂址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 析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掌握项目调整前后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为项目 环评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2)通过调整项目工程分析和类比估算,查清调整项目污染源和主要污染 物的种类、数量及排放规律,并说明调整前后的设备、工艺、建设内容等变化 情况,据此分析带来的污染物种类、数量及排放的变化情况。 (3)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测调整项目投产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 围,并进行调整前后影响程度对比分析,为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4)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项目调整涉及到的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对企业 排污进行达标分析,必要时提出替代方案。 (5)依据现行环保法规、产业政策,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厂址选择的可行性 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环境主管部 门决策,优化环保设计和企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2 评价原则评价原则 (1)坚持环境影响评价为项目建设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方针,注重环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0 境评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以国家产业政策及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为依据,贯彻执行“清洁生产”、 “达标排放”、 “总量控制”、 “以新带老”等环保政策法规。 (3)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以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开展环评工作,确保 环评工作的质量。 (4)评价内容力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资料准确可靠,污染防治措施可 行,结论明确可信。 1.3 评价因子评价因子 生态环境重点评价地貌景观、植被破坏、水土保持、场地的稳定性和区域 景观协调性的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评价因子为 TSP;声环境评价为尾矿库场 界的等效连续 A 声级;水环境评价的主要因子为氨氮和锰。 1.4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1.4.1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核定核定 本项目变更后,项目生产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工艺及规模、污水排放方式、 占地面积等均与原环评文件一致,因此本次变更报告工作等级与原环评报告相 一致,具体摘录如下: (1)生态环境)生态环境 拟建项目总占地 27.0hm2,根据地勘报告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拟选场址 及其周围未发现有滑坡、泥石流、危岩坍塌、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 现状稳定。拟建场址的东、西、南三面均是山体型灌木林地,为一沟谷,项目 所在位置属于一般区域,根据(HJ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 响 ,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 拟建尾矿库西北面为响水洞河,为本项目的受纳水体。由于拟建工程营运 期间将会有渗滤液产生,约 395.22m3/d,渗滤液中的污染物主要以氨氮和锰为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1 主,水质复杂程度为中等。根据(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 水环境要求与规定,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 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附录 A 中“地下 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中的规定,本项目属于“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 集中处置”项目,本项目处置的固废属于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因此划分为 类项目。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评价区域已经完成了农村供水工程改造,周边居民全部使用响水洞河上游 5km 响水洞村发水水源地作为饮用水源,项目区内无居民将井泉作为饮用水水 源。可以考虑将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定义为“不敏感”。 综上所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表 2,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评价, 见表 1.4-1。 表表 1.4-1 项目锰渣集中处置库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别表项目锰渣集中处置库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别表 等级划分依据类别评价等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类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不敏感 三级 (3)环境空气)环境空气 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源为 TSP,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和营运期电解 锰废渣运输、倾倒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属于无组织排放。经过防尘、降尘措施, 项目产生的 TSP 较少,其占标率 Pi10%,项目所处地区属于二类大气环境功 能区,但周边环境敏感点较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2.2-2008) ,本评价将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4)声环境)声环境 拟建场地为一个三面环山的渣库,沉淀池西南侧 180m 分布有中平所居民 点(12 户约 50 人) ,尾矿库场址周围 200m 内无居民点或其他环境敏感点;从 电解锰生产厂区至尾矿库的运输线路两侧 100m 范围内有部分居民点分布,无 特别噪声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2 确定该项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5)风险评价)风险评价 根据原环评报告可知,本项目尾矿库为重大危险源,但其所处区域不位于 敏感区,同时电解锰渣不属于易燃、易爆、剧毒的危险物质,根据建设项目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为二级,根据要求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 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1.4.2 评价重点评价重点 本次评价的重点为项目调整后工程分析、调整后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项 目调整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5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1.5.1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根据核定的各要素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项目评价范围如下: (1)环境空气:以项目中心为中心点,边长为 5km 的矩形区域,面积约 25km2; (2)地表水:响水洞河本项目排污口上游 500m 至排污口下游 4500m 为评 价范围; (3)地下水:评价区域独立水文地质单元南起大坪坡处,鞍部连绵两侧的 山包,在北西侧以响水洞洞河为界,形成具有独立补径排关系的独立水文单元。 整个评价区范围为 0.616km2; (4)声环境: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征地边界外延 200m 范围, 从电解锰生产厂区至尾矿库运输线两侧 100m 内; (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所在地 的地形地貌特征,生态评价范围为征地范围及征地边界外延 200m 的区域,以 及尾矿库坝址下游 500m 的区域; (6)环境风险:溃坝的评价范围为整个尾矿库以及其尾矿库坝址下游 500m 范围;事故排水的评价范围为响水洞河事故排污口至下游 4.5km 范围。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3 1.5.2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对项目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项目调整不涉及到环境保护目标的增减 或保护目标的变化,调整项目环评的环境保护目标不变,见表 1.5-1。 表表 1.5-1 主要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表主要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表 序 号 名称保护目标位置关系受影响因素 执行或者达到的标 准 一水环境 1地表水响水洞河 调节池西北面直距约 0.45km 处 受尾矿库渗滤 液影响 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 (GB3838- 2002)中的类 2地下水 堆场及四周 的地下水 地下各含水层以及堆场 内出露的泉点、堆场至 响水洞河之间的其他泉 点 受尾矿库渗滤 液影响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中的类水域水质 标准 二声环境及环境空气 1 中平所 12 户 50 人 调节池西南侧约 180m 受噪声和扬尘 影响 2 平上所 14 户 56 人 调节池西侧最近约 160m 受噪声和扬尘 影响 3 居民 道路运输沿 线居民点 废渣运输路线两侧 100m 范围内 受噪声和扬尘 影响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的 2 类标准 三生态环境 填埋区征地区域 土地占用、植 被破坏 1 土地占 用 灌木林地、 有林地、草 地、旱地、 水田等 进场公路征地区域 土地占用、植 被破坏 做到土地合理开发 利用,完善相关手 续 四其他 1响水洞河 堆场调节池西北直距 0.45km 处为响水洞河 阻塞河道,污 染水体 2 中平所居民 点 12 户 50 人 沉淀池西南侧 180m 部分(5 户)位于其下 游 影响居民安全 3 溃坝风 险 平上所 14 户 56 人 调节池西侧最近约 160m 部分(3 户)位于其下 游 影响居民安全 确保工程质量 加强风险管理 规避溃坝风险 1.6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项目调整后不会导致评价标准发生变化,但由于新标准(大气质量标准)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4 的施行,本项目变更后对新施行的大气标准进行变更,项目现阶段执行标准如 下: 1.6.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2)地表水:响水洞河拟建工程所在的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类水域水质标准; (3)地下水:项目所在地的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的类水域水质标准; (4)区域声环境:评价区尾矿库及运输沿线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即昼间60dB(A) 、夜间50dB(A) 。 1.6.2 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 尾矿库值班职工(7 人)粪便采用旱厕收集、厌氧发酵处理后用于周边农 灌,不外排,其余生活污水采用隔油池收集处理后复用防尘等,不外排;尾矿 库渗滤液收集处理后经处理达到(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 级排放标准后,自流进入响水洞河。 (2)废气: 尾矿库大气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中的二级标准。 (3)噪声: 尾矿库场界及运输道路沿线区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 (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 (4)固废 拟建项目处置的固体废物为电解锰酸浸渣,属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其 贮存、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修改单) (G B18599-2001)中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相关标准,以及贵州省一般工 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DB52/865-2013) 。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5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6 2、区域环境概况、区域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拟建的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位于松桃县贵州省松桃县世昌乡巴 汤湾,距松桃县城约 5km,地理坐标:东经 1091330l091530,北纬 28 930“281100。处置库库址下游 500m 有 S201 省道通过,此段的 S201 为老路, 新的 S201 已经改线(直接从松桃太平营盘信,并与部分 S304 省道重合) , 距 S304 省道约 7km,交通较为便利。电解锰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尾矿库西北侧 约 2km 处的松桃群兴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厂周围(犀牛洞) ,电解锰渣通 过约 3km 的公路运输至尾矿库,交通较为方便。 2.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评价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麓,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 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武陵山脉东坡区域,地势总体南西高北东低,地形起 伏较大,切割强烈,侵蚀、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发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有 山地、丘陵、盆地及河谷阶地,区内最高点位于南西侧的梵净山一带,海拔高 程为 2493m,最低点为测区北东侧松桃河(清水河)河床内,海拔高程约 285m。由于河流溯源侵蚀作用强烈,河谷幽深,峰恋叠嶂,地势高差悬殊,东 区为低山丘陵区,地表起伏小。中部松涛河(工程区)属丘陵河谷盆地区,沿 岸阶地发育,坝子分布连片,西部为低山至中山区,地形起伏大,相对高程一 般 300m600m。 库区地势总体南东高北西低。地面标高多在 400600m,其南西、南东、 北东三面均有地表分水岭。最高点为库区南东面大坪坡处,海拔 659.9m;相对 最低点为北西侧响水河口,高程 390m。区内地形切割中等,一般高差 50150m,最大高差 260m。库区属侵蚀-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浅、中切脊状山 沟谷地貌,库区主要由 3 条主冲沟组成,2 号冲沟上游发育有多条槽谷发育。 库区谷底高程 420.00m490.00m,比降为 1020%,谷底宽 680m,左岸山 顶高程为 480560m,自然坡度为 250350;右岸山顶高程为 490576.5m,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7 自然坡度为 200400;库尾山顶高程为 550695.5m,自然坡度为 300500, 局部为陡崖地形。 图图 2.1-1 库区地貌库区地貌 2.1.3 气候特征气候特征 本工程流域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湘、黔、渝两省一市结合处。属亚热 带季风湿润气侯,气流受西北部梵净山所阻,形成以落满为中心的富降水区, 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低温阴雨,夏季降雨集中,夏多伏旱, 无霜期长,雨热同季。 据松桃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 1311.4mm。日降水量 P0.1mm 降水日数为 178.5 天,P25.0mm 日数为 14.5 天,P50.0mm 日数为 3.5 天,P100.0mm 日数为 0.5 天,最大 24h 降水量为 174.4mm(1993 年 7 月)。 年平均蒸发量为 1222.7mm(20cm 口径)。多年平均气温为 16.3,最冷月 1 月 平均气温为 4.8,最热月 7 月平均气温为 22109。极端最高气温为 39.5 (1990 年 8 月 22 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2.0(1977 年 1 月 30 日) 。年平均日 照时数为 1195.3h,日照百分率为 27%,以夏季为最多,冬季为少。年相对湿度 为 80%,年平均雾日数为 40.5 天,大风日数为 2.0 天,冰雹日数为 0.4 天,雷 暴日数为 52109 天,降雪日数为 14.6 天,积雪日数为 4.8 天,霜日数为 14.5 天, 无霜期为 284.3 天。年平均风速为 1.1 m/s,实测最大风速为 12m/s(1978 年 4 月 15 日),全年以 NE 风为多,夏季盛行 S 风,冬季盛行 NE 风,全年静风频率为 46%,30 年一遇最大风速为 18.7m/s。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8 2.1.4 地表水地表水 松桃县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分属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全县大小河流共 148 条,河道总长 744.9km,总流域面积 2200km2,流域面积 20km2以上的河流 有 37 条,拥有水资源量 29.17 亿 m3(其中地表径流 19.27 亿 m3,地下径流 6.14 亿 m3,入境容水 3.76 亿 m3) 。境内的谁能资源蕴藏量主要分布在流域,占 56.85%,松桃河流域占 34.45%,乌江流域占 8.8%。全县水力资源可开发量将 超过 10 万千万,占理论蕴藏量 73.5%。 评价区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区内主要河流为松桃河,径流方向近 北向,最终汇入沅江。水系发育受构造及地质结构控制较明显。工程区位于北 东向山脉(飞灵山斗篷山大红岩一带)以西,该山脉为松涛河右岸分水岭。 工程区地表及地下水向西汇入响水洞河,响水洞河南西转北西向汇入松桃河。 松桃河发源于松桃县冷水溪乡三阳,自西向东流经冷水溪乡、大路乡、大坪场 镇、世昌乡、木树乡、湖南花垣茶洞汇入沅江水系花垣河。总长 115km,今三 年平均流量 29.6m3/s、最枯流量 1.3m3/s,流域面积 1328km2,天然落差 187.7m,年径流量 13.8 亿 m3,年径流深 896m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 3.48 万 kW,可开发资源 0.68 万 kW。河谷开阔,沿河台地较多,耕地集中,为主要粮 食产区。建库溪沟位于响水洞河右岸的巴汤沟上,坝址以上集雨面积约 0.4km2,溪沟比降较大,沟内溪水基流较小,水量四季动态变化大,强降水开 始后溪沟流量迅速增大。 2.1.5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为查明评价区内地层分布特征和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项目布置了 5 个水 文地质钻孔。评价区受梵净山脉影响,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地势,控制了主 要河流的流向。但区内存在地表分水岭,工程区东侧北东向山脉(黄毛坪飞 灵山腊尔山老人山一带)以西地表及地下水均向西汇集于松桃河内,向北 东径流;该山脉以东存在腊尔山土地平分水岭,即黄毛坪飞灵山腊尔 山土地平一带地表及地下水向南径流,排向马槽河;土地平腊尔山老人 山一带地表及地下水北东转东向经吉首汇入峒河。工程区地表及地下水向西汇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19 入松桃河,松桃河为工程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1)地下水类型)地下水类型 根据岩性、岩层的水理性质及地下水赋存状态,将项目地下水评价区域地 下水分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其中 以碳酸盐岩岩溶水分布最广,其次为基岩裂隙水,再次为孔隙水。 (2)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评价区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主要补给期在 48 月,其中 45 月的 降雨多为补偿冬春枯季地下水的损耗,补给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为降雨直 接或形成地面片流,通过微细孔隙、裂隙和溶隙或土壤、风化层,分散缓慢下 渗补给;另一种则是降雨形成地面线状水流,通过落水洞、漏斗、溶井、天窗、 溶洞等较大的岩溶洞穴集中快速补给。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的补给形式为前者, 表现为补给流量及动态变化较小,岩溶水的补给形式多为两者并存,后者补给 迅速、量大,表现为补给流量及动态变化大。 评价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迳流方式是脉隙流和集中管道流,运移方向主要受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总体上在分水岭地带接受降水渗入补给后, 以自西向东或由北向南的地下迳流为主,向洼地、河谷运动,最后以泉和地下 河的排泄方式排出地表,最终汇入地表河流,工程区地表及地下水最终排向松 桃河。 (3)地下水化学特征)地下水化学特征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测区水质类型主要为 HCO3Ca 型水,约占 51, 其次为 HCO3CaMg 型水,约占 39。矿化度一般 0.10.5 克/升,均属淡水。 总硬度一般 5.018.5 德度,多属微硬水和中硬水,个别最高达 30.0 德度,属 极硬水。PH 值一般 7.18.0,属中性或弱碱性水。 2.1.6 土壤土壤 评价区及周边土壤主要包括黄壤、水稻土、石灰土。 黄壤: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壤在风 化作用和生物活动过程中,土壤原生矿物受到破坏,富铝化作用表现强烈,发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20 育层次明显,全剖面成酸性(pH3.8-5.5) 。黄壤主要分布在低山区,成土母质比 较复杂,由石灰岩、砂泥岩、第四系粘土及砾石的残积、坡积和堆积母质发育 而成。土壤多呈酸性反应,其共同特点是粘、酸、瘦、缺磷。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1250m 之间的丘陵河谷及缓坡地带,是 由各种土壤和区域性土壤经水耕熟化而成。土层较厚,土质肥沃,质地和酸碱 度适中。 石灰土:以碳酸盐类岩石为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质地都比较粘重,剖面 上或多或少都有石灰泡沫反应,多与黄壤共存,土体有黄化特征,呈中性至微 碱性反应,pH 值 7.8 左右。 2.1.7 生态生态 1、植被、植被 (1)植被分布特点 评价区属松桃铜仁丘陵低山樟栲林马尾松林油桐油茶林小区。因受人类活 动严重干扰破坏,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由次生植被(针叶林、落叶混交林、灌 草丛)和人工植被(农田植被、人工林木等)所代替。 (2)主要植被类型 区域内以次生的灌丛草坡为植被的主要类型,马尾松疏林和柏木疏林,少 量的杉木林和毛竹林,灰岩地区多见藤刺灌丛。常绿阔叶林中的代表植物有刺 栲、钩栲、黑壳楠、大叶牡荆等,经济林主要以油茶为主,其次有少量的柿子、 板栗分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玉米、甘薯。今年来双季稻有所发展, 经济作为则以油菜、花生为主。 根据实地调查,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和古树分布。 2、动物、动物 项目所在区域没有自然保护区和原始森林,可能一些野生动物已遭到地区 性灭绝而迁徙异地,远离人为活动区,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在评价范围内有大 型野生动物分布的可能。评价区内主要分布的为小型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 较多,从实地调查和访问当地居民,常见的有竹鸡、老鼠、麻雀、野兔、各种 常见昆虫等。调查期间除蛇类、蛙类等贵州省重点保护动物外未发现有其他列 为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21 3、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 尾矿库总占地面积 27hm2,其中尾矿库填埋区占地面积 22.0hm2,尾矿库周 边道路、坝区、截排水沟、调节池、渗滤液处理设施等总占地面积约 5.0hm2。 占地类型为灌木林地 10.5hm2,荒草地 7.4hm2,有林地 2.3hm2,坡耕地和水田 共计 6.8hm2,因堆场的建设,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将发生改变。 2.2 社会概况社会概况 2.2.1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边缘,处在黔、湘、渝两省一市结合部。 东北与湖南省的凤凰、花垣两县相连,西与重庆市的酉阳县、秀山土家族苗族 自治县交界,南面是贵州省的铜仁市。全境平面图形似马鞍,东西 76km,南北 74km,县域总面积 3400km2。地理位置处于东经 1083542-1092330,北纬 274940-283020,松桃苗族自治县辖 13 个镇、15 个乡,人口达 75 万。 初步统计,2016 年第一季度全县地方生产总值 15.53 亿元,增长 13.4%,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4.29 亿元,增长 5.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5.04 亿元, 增长 14.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6.20 亿元,增长 17.6%。三大产业结构比为 27.6:32.5:39.9,结构逐步优化。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 4.4 亿元,增长 5.7%。 其中:农业增加值 1.5 亿元,林业增加值 3234 万元,牧业增加值 2.0 亿元,渔 业增加值 4855 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1548 万元。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全部年主营业务 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增加值 6.5 亿元,增速 12.9%,增速与上年同 期持平,比 1-2 月加快 0.2 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投资稳定增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 500 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3.2 亿元,同比增 长 24.4%,增速比上年同期快 7.9 个百分点,比 12 月回落 0.9 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保持活跃趋势: 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9 亿元,同比 增长 12.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 1.8 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 3.2 亿元,同比增长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22 32.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8 亿元,同比增长 35.8%;国税收入完成 4809 万元,同比增长-17.4%;地税收入完成 2.2 亿元,同比增长 48.2%, 。 3 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09.亿元,同比增长 35.6%;各项贷款 余额 79.1 亿元,同比增长 34.1。 2.2.2 交通及旅游概况交通及旅游概况 松桃县境内有凤大高速公路(杭瑞高速) 、秀山至贵州松桃高速公路(秀松 高速公路) 、松铜高速公路(松从高速)过境。 渝怀铁路过境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大路乡、孟溪镇、普觉镇、沙坝河乡、牛 郎镇等七个乡(镇) ,23 个行政村(其中 3 个苗族村) ,里程 39.893km,是国家 一级绿色运输线。 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的武陵明珠梵净山被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 成员单位,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梵净山东线有保存完好的梵净古道,中国南 长城遗址在境内有各种古城、雕堡、烽火台 2400 余座,豹子岭、寨英古镇、苗 王城已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云落屯悬棺、虎渡口遗址、红二六军会师地被列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拟建项目区无名胜古迹及重要文物保护地,不在风景名胜区内。 2.2.3 教育、文化、卫生教育、文化、卫生 2015 年年末,松桃县共各级各类学校 459 所(含教学点),其中:幼儿园 51 所(含民办幼儿园 39 所)、小学 368 所(含教学点 227 个)、初级中学 35 所(含民 办 2 所)、完全中学 2 所(含民办 1 所)、高级中学 2 所、中等职业学校 1 所。全 县学生总数 115437 人,其中:学前教育 20487 人、小学 47768 人、初中 29909 人、高中 14137 人、中职 3136 人。全县教职工总数 8736 人,其中:幼儿园教 职工 1095 人(含民办 580 人)、小学教职工 4063 人(含特岗教师 125 人)、初中教 职工 2378 人(含特岗教师 102 人、民办 47 人)、高中教职工 735 人(含民办 98 人)、 中职教职工 196 人(含校外聘请 55 人)。学前教育入毛园率为 88.1%、小学教育 毛入学率为 101.15%、初中毛入学率为 98.85%、高中毛入学率为 82109%。各 类学校总占地面积约为 366.41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 114.7 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有卫生机构 44 个,其中:医院 2 个、卫生院 28 个,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23 妇幼保健院(所、站)1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 个,卫生监督所 1 个, 采供血机构 1 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 1 个,其他卫生机构 9 个。村级卫生所 503 个。卫生机构床位数 2921 张,卫生从业人员 2693 人。 松桃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变更报告 24 3、原有项目概况、原有项目概况 3.1 原有项目基本情况原有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松桃苗族自治县锰渣集中处置库建设项目 (2)业主单位:)业主单位:松桃群兴锰业有限责任公司 (3)建设地点:)建设地点:松桃县世昌乡巴汤湾,用地总面积 27.0hm2(其中锰渣填埋 区占地面积约 22.0m2,尾矿库周边道路、坝区、截排水沟、调节池、渗滤液处 理设施等总占地面积约 5.0hm2) 。 (4)尾矿库库容:尾矿库库容:拟建尾矿库总库容为 668 万 m3。 (5)处理规模:)处理规模:年处理电解锰厂含锰废渣 90 万 t,考虑锰渣容重约 1.3t/m3。 (5)服务年限:)服务年限:9.6 年。 (6)工程投资)工程投资:2 亿元。 (7)建设工期:)建设工期:施工工期为 12 个月,调试验收 1 个月。 (8)原有工程项目主要内容)原有工程项目主要内容 表 3.1-1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项目 组成 组成 单元 主要工程量、参数 拦渣 坝 初期坝:初期坝:碾压堆石坝,初期尾矿坝坝顶高程为 460.00m,坝高 29.4m,坝 顶宽度为 8m,初期坝上下游坡坡比均为 11.75,其下游坡面从初期坝顶 往下间距 15m 设置 2m 宽马道。初期坝库内坡面铺设人工衬层防渗(膨 润土毯+HDPE 防渗膜+土工布) 。坡面采用 40cm 厚度干砌石护面。选择 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层作为持力层 堆积坝:堆积坝:锰渣堆积时每级堆筑厚度初定为 15m,每级堆筑前先利用锰渣 修建子坝,每级子坝高 15m,坝顶宽 30m,上游边坡为 1:3,下游边坡 1:3.5,子坝建好后从库内延伸填筑锰渣。修建二级子坝前一级子坝预留 宽 6m 平台(马道) 。 防渗 工程 库区两岸按 15m 一级削坡后设置马道,削坡坡度根据地形在 1:11:3 之 间、马道宽 3m 以便于施工及施工材料堆放,锚固防渗膜的锚固沟设置在 马道上,将人工衬层材料锚固于坡面锚固沟底部,锚固沟尺寸为 8080cm,采用浆砌石进行压重,在库区 490 及 525m 高程,截洪沟兼作 锚固沟。人工水平防渗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