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年产塑胶粒4000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年产塑胶粒4000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年产塑胶粒4000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年产塑胶粒4000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年产塑胶粒4000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年产塑胶粒4000吨改扩建项目 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年产塑胶粒4000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编制单位:江西南大融汇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八年十月目 录第一章总 则81.1编制依据81.2评价目的和原则151.3评价内容和方法151.4环境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161.5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271.6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271.7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及重点保护目标31第二章原有项目回顾分析392.1原有项目建设情况回顾392.2原有项目工程内容432.3原有项目产品方案及原辅材料432.4原有项目生产设备442.5原有项目劳动定员及劳动制度452.6原有项目公用工程452.7原有项目工程施工方案482.8原有项目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482.9原有项目物料平衡502.10原有项目污染源分析及防治措施512.11原有项目存在的环境问题54第三章改扩建项目工程分析563.1改扩建项目概况563.2项目四至情况、平面布置情况及其合理性分析573.3本地塑胶行业分布情况643.4改扩建项目工程内容643.5改扩建项目产品方案及原辅材料653.6改扩建项目生产设备673.7改扩建项目劳动定员及劳动制度693.8改扩建项目公用工程693.9工程施工方案723.10改扩建项目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分析723.11改扩建项目物料平衡763.12改扩建项目污染源分析及防治措施773.13清洁生产813.14改扩建前后总量控制分析863.15改扩建前后“三本账”情况87第四章区域自然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894.1区域自然环境概况894.2地表水监测概况954.3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评价1004.4地下水现状监测及评价1064.5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108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115.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115.2地表水水环境影响分析1195.3声环境影响分析120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235.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26第六章环境风险评价1306.1环境风险概述1306.2环境风险识别1316.3应急预案1396.4风险评价总结144第七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1457.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1457.2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1487.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507.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1517.5环保投资152第八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538.1经济损益分析1538.2社会损益分析1538.3环境损益分析1538.4小结154第九章环境管理与监测1559.1环境管理1559.2环境监测计划1569.3排污口规范及标志设置1589.4项目“三同时”验收1599.5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总量情况1599.6小结160第十章项目产业政策及选址合理合法性分析16310.1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16310.2项目选址与相关规划相符性分析16310.3与塑料行业相关的标准符合性分析17110.4与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相符性分析18010.5厂区平面布局的合理性分析18110.6小结181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18211.1项目概况18211.2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8211.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18311.4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8411.5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8411.6清洁生产与污染物总量控制18511.7项目产业政策与选址合理性结论18511.8公众参与18511.9结论和建议185 附件:附件1 委托书附件2 改扩建项目营业执照附件3 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原营业执照及证明附件4 法人身份证附件5 用地证明附件6 灌溉协议附件7 协议书附件8 PE塑胶原料检验单附件9 监测报告附件10 专家评审意见及专家组名单附件11 专家组意见修改说明附图:附图1.4-1 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功能区划及与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图附图1.4-2 揭阳市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分布图附图1.4-3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功能区划图附图1.4-4 项目所在预期大气功能区划图附图1.4-5 广东省陆域生态分级控制图附图1.4-6 项目所在区域生态功能图附图1.4-7 揭阳市陆域生态分级控制图附图1.7-1 项目地表水评价范围图附图1.7-2 项目大气、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以及环境敏感点分布图附图1.7-3 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图附图2.2-1 原有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2-2 原有项目四至图附图2.2-4 原有项目总平面图附图3.2-1 改扩建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3.2-2 改扩建项目四至图附图3.2-3 改扩建项目四周彩图附图3.2-4 改扩建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3.2-5 改扩建项目造粒车间平面布置图附图3.3-1 本地塑胶行业分布情况图附图4.1-1 项目周边污染源分布图附图4.2-1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图附图5.1-1 项目地表水环境监测点布设图附图5.2-1 项目大气、地下水现状监测布点图附图5.3-1 项目声环境监测点分布图附图6.3-1 项目等声值线图附图10.2-1 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10.2-2 项目与揭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附图10.2-3 项目与揭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概 述一、 项目由来废塑料的回收利用作为一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措施,正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发达国家工作起步早,已收到明显效益。再生塑料意味着石油再生,利用废旧塑料熔融造粒,即可缓解塑料原料供需矛盾,又可大量节省国家进口原油的外汇。目前我国废弃塑料主要为塑料薄膜、塑料丝及编织品、泡沫塑料、塑料包装箱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塑料袋和农用地膜等。废弃塑料绝大多数不可降解,应用及后处理若不得当,势必会污染环境,危害群众健康。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企业将这些废塑料回收并经过人工筛检分类后,再经过破碎、热熔、造粒等工序,制成塑料颗粒,再按照品相进行分类,最后成为可以再次利用的再生料,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了塑料的流通价值,减少了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亦可缓解污染问题。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正处于升级转型期,规范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秩序是当务之急,企业将逐渐走向正规化。2016年,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商流通函【2016】206号),提出推广“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探索两网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提高组织化的新途径、探索逆向物流的新方式、鼓励应用分拣加工技术等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在未来几年内,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和市政引导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将向现代化、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揭东县玉湖镇天乙塑胶厂”成立于2006年4月,是由吴少彪(与原登记表上吴小彪为同一人,原登记表名称实属笔误,证明详见附件3)投资8万元建成,该企业于2006年4月27日填报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见附件3),并通过了揭东县环境保护局审批,同意该企业在揭东县玉湖镇新区赤坎桥上方从事塑料造粒加工,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年产量为2400吨,设有粉碎机2台、挤出机2台、造粒机1台,主要生产工艺为“废料部分水洗粉碎预塑造粒成品”,该建设项目未进行环保竣工验收。由于企业自身生产发展的原因,该企业自2010年起,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现企业决定重新投入生产,因此,结合当下政府相关政策,项目拟新增投资42万元在原有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具体内容如下:对原企业名称进行变更,变更后名称为“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营业执照见附件2)”;在原有生产场址上扩大生产面积,占地面积由原350 m2增加至2666.7 m2,建筑面积由350 m2增加至1600 m2,扩建后建设地址为“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开发新区溢洪道边赤坎桥上方(北纬:234046.94,东经:E116158.45)”;由于企业原外购的塑胶废料为需进行水洗、粉碎等预处理的废PE塑料,现为响应政府相关政策以及企业发展需求,项目现拟收购的废PE塑料主要为印刷企业纸制品覆膜过程中切除的多余塑料膜(外购合同详见附件7),为洁净废塑料,其品种较单一,无需进行水洗、粉碎等预处理,因此,项目拟取消原水洗、粉碎工序及其相应水洗、粉碎设备,同时由于原有的挤出机生产效率较低且设备老旧,项目拟进行挤出机的升级改造,因此取消了原有的两条造粒生产线,重新设置一条生产效率更高的造粒生产线(包括挤出机1台、冷却水槽1条、切粒机1台),项目主要生产工艺为“废PE塑料人工投料热熔挤出冷却切粒包装成品”。项目采用生产效率更高的挤出机设备,产能相对增加,因此拟对企业产能进行调整,即年产塑胶粒由原来的2400吨增加至4000吨;新增挤出废气治理设施1套、冷却废水循环沉淀池1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确定,本项目类别属于“86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涉及废塑料加工、再生利用,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年产塑胶粒4000吨改扩建项目,符合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部公告2015年第81号)中“塑料再生造粒类企业:已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3000吨”要求。受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委托,江西南大融汇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年产塑胶粒4000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江西南大融汇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项目建地及周边区域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踏勘,按照有关技术导则、规范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开展工程分析、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等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编制完成了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天乙塑胶厂年产塑胶粒4000吨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主要工作内容有: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 评价的主要工作程序:接受委托踏勘现场、搜集资料初步项目分析确定评价范围和主要评价内容环境概况、环境保护目标等调查详细项目分析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影响预测评价编写报告书专家评审会环保主管单位审批,政府网站公告审核或审查结果;在上述工作期间,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公众参与的公示、调查工作。三、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各类工艺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各类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各类设备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类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重点关注上述主要环境问题对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四、环评报告书的主要结论本建设项目在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实现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的前提下,确保各种治理设施正常运转和废气、废水、噪声等污染物达标排放,贯彻执行国家规定的“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制定应急计划和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第一章 总 则1.1 编制依据1.1.1 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起施行);(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四号公布,2012年7月1日起施行);(4)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2年2月起施行);(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施行);(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7)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修订,2016年1月1日起施行);(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日施行);(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2004年8月28日修正);(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7月1日修订);(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修订)。1.1.2 全国性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3)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年6月3日);(4)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2011年10月17日);(5)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6)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7)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2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4月28日修改版);(9)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2013年5月1日;(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保护部令第5号, 2009年3月1日);(11)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严防发生污染事故的紧急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30号,2005年11月28日);(12) 关于加强河流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201号,2008年1月1日);(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9号,2006年1月1日);(14)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环发2009130号);(15)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2012年7月3日);(16)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2012年8月8日);(17)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2001年12月17日实施);(18)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1月24日开始实施);(1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2015年6月5日起施行);(20) 关于印发的通知(2016年11月14日印发);(21)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22)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环办2012)134号);(23) 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30号);(24) 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环办201448号);(25)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1 号,2013 年5月24日实施);(26) 水污染物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27)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28)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5号令);(29)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2005年10月1日);(3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第344号令,2002年3月15日);(3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环办2013103号);(32)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77号);(33)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号);(34)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98号);(35)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36)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37)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违法项目责任追究的通知(环办函2015389号)。(38) 关于发布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公告(公告2012年第55号);(39) 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部公告2015年第81号);(40) 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T364-2007);(41) 塑料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42)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 年6 月5 日起施行);(43)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07年5月1日起施行)。1.1.3 地方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2年7月26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第4次修正);(2)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5年7月1日起施行);(3)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2011 14号);(4) 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粤水资源200919号);(5) 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6) 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配套环保政策的通知(粤环20147号);(7)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水土保持法办法(广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3);(8)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635号);(9) 广东省政府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府199974号);(10) 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粤府办199729号);(11) 广东省蓝天工程计划(粤府办20007号);(12)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2年修正);(13) 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2015年2月10日实施);(14) 关于发布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名录(2015年本)的通知(粤府201541号);(15)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粤环200511号);(16) 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粤发改产业2014210号);(17) 关于实施差别化环保准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粤环201427号);(18) 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粤府函201326号);(19)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3月17日);(20)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粤府20146号文);(21) 广东省实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规定(1999年);(22) 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方法(2003年11月);(23) 关于印发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粤环200543号);(24) 关于加强我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粤环200723号);(25) 关于实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的通知(粤环200869号);(26) 关于印发广东省污染源排污口规范化设置导则的通知(粤环200842号);(27) 广东省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粤环201134号);(28)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26号);(29)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粤环201651号);(30)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31)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粤府20146号,2014年2月7日);(32) 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33)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办法(2010年修正);(34)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2014-2017年);(35) 广东省主题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36)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2017年10月1日起实施);(37) 揭阳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38) 揭阳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39) 揭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40) 揭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41) 印发揭阳市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揭府办201268号);(42) 揭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榕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揭府办201537号,2015年8月13日);(43) 揭阳市PM2.5污染整治实施方案(揭府办201421号);(44) 关于发布揭阳市环境保护局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名录(2015年本)的通知(2015年2月);(45) 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46) 揭阳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2016);(47) 揭阳市生态分级控制图、揭阳市生态功能区划图;(48) 揭阳市榕江流域水质达标方案(2017-2020年);(49) 揭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50) 揭东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1.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6);(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 169-2004);(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11) 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15-2012);(12)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2035-2013);(13)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14)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15)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国家环保总局、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经贸委、外经贸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6.11);(16)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国家环保部,(2007.7.1);(1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2007),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10.1);(18)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1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0)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483-2009);(2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公告 2013年 第36号,修改单);(22)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 2001)(公告 2013年 第36号,修改单);(23) 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中石化建标200643号;(24)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25) 国家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1.1.5 其他文件依据(1) 环评委托书;(2) 建设项目相关设计资料及其他资料。1.2 评价目的和原则1.2.1 评价目的(1) 分析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核实项目排放的污染源强及主要污染物。(2) 预测本项目开发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范围。(3) 分析本项目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环境污染的建议。(4) 对项目选址可行性作出评价,为该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 寻求清洁生产的途径,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从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策略。1.2.2 评价原则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结合该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特点和厂址区域环境现状,确定本次评价遵循的原则如下:(1)建立和健全环保措施,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污染源达标排放”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环境保护政策。(2)在对各污染源实施治理方面,首先考虑不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为原则,使周边环境空气和纳污水域保持环境容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外排污染物在严格执行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原则下,应尽可能地得到削减。(3)通过类比调查和实测资料相结合确定本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产生的污染源强,在保证评价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资料及该地区近几年的有关环境现状监测资料。(4)环评的全过程中坚持为工程建设的决策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工作的针对性、公正性和实效性。1.3 评价内容和方法1.3.1 评价内容本次评价涉及大气、水、噪声、固废、生态及外环境影响等,主要内容如下:(1)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2)对本项目开展详尽的工程分析,筛选运营期的污染因子,预测评价本项目运营期对区域环境空气、声环境、生态环境、地表水的影响;(3)对项目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减缓措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可靠性论证;(4)在评价范围内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采纳公众合理化的建议和要求;(5)进行产业政策、规划符合性和选址环境可行性、平面布置合理性的综合分析;提出项目环保投资估算、工程环境监理、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方案。(6)从环保角度对项目可行性做出结论性意见。1.3.2 评价重点根据该建设工程项目特点和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特征,本评价报告以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作为评价重点。1.4 环境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1.4.1 水环境功能区划(1)地表水功能区划本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工业废水排放,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作物标准后,用于厂区周边果园灌溉。项目西面300米处为榕江北河(“汤南”“吊桥河下2公里”河段)。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榕江北河(“汤南”“吊桥河下2公里” 河段)河段属于综合水体功能区,水质目标为类;项目南面55m为一条小溪,该小溪的规划水质保护目标没有明确,小溪现有的功能为新西河水库排水渠及附近村庄排污、农灌,根据小溪最后汇入的水体为榕江北河(属于地表水类功能区)以及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上下游功能相差不超过一级”,因此小溪可参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见表1.4-1。项目与榕江北河直线距离为300m,与新西河水库直线距离为3.0km。根据揭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有关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资料,项目所在地位于揭阳市区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榕江北河)上游约17.2km(直线距离13.3km),揭阳市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榕江北河)上游约19.2km(直线距离13.5km);与新西河水库一级保护区陆域保护范围的距离为2.2km,与新西河水库二级保护区陆域保护范围的距离为1.5km,且不在新西河水库集水范围。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与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见图1.4-1, 揭阳市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分布见图1.4-2。另外,根据关于揭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粤府函1999189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揭阳市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批复(粤府函2014223号),新西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见表1.4-1,项目与新西河位置关系图见图1.4-1。表1.4-1 新西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行政区保护区名称和级别水域保护范围和水质保护目标陆地保护范围揭东区新西河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新西河水库水域及在水库集雨区范围内,水库41米正常水位线向陆纵深10000米的水体,水质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在水库集雨区范围内,水库41.0米正常水位线向陆纵深10000米的陆域。新西河引水干渠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除铁路客运专线穿越引水干渠处上下游各100米外,其余引水干渠的水域。水质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无新西河引水干渠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铁路客运专线穿越引水干渠处上下游各100米。水质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无(2)地下水功能区划根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粤办函2009459号)及广东省地下水保护与利用规划(粤水资源函 2011377 号),项目所在地下水功能区划为韩江及粤东诸河揭阳揭东地质灾害易发区(代码:H084452002S01),地貌类型为一般平原区,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水质现状为类,水质和地下水位保护目标为维持较高水位,南部边界地下水位始终不低于咸水区地下水位。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见图1.4-3。1.4.2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揭阳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及关于的批复(揭府函2008103号),揭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市域范围内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为一类区,范围与相应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相同;包括三坑水源林自然保护区、盘龙阁自然保护区、桑浦山自然保护区、新西河自然保护区、黄光山自然保护区、李望嶂自然保护区,黄岐山省级森林公园、大北山省级森林公园、紫峰山市级森林公园,龙山生态保护区;市域范围内除一类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为二类区;市域范围内不设三类区。本项目地处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开发新区溢洪道边赤坎桥上方,属于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详见图1.4-4)。1.4.3 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揭阳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及其批复(揭府函2008103号)、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项目所在区域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1.4.4 生态环境功能区划1、根据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陆域生态分级控制图,本项目位于集约利用区内,不位于严格控制区范围内(详见图1.4-5)。2、根据揭阳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及关于的批复(揭府函2008103号),该公司选址位于“2-2榕江中游冲积平原城镇经济农业经济生态功能区”(详见图1.4-6)以及揭阳市陆域生态分级控制区中的“陆域集约利用区”(详见图1.4-7),选址位于生态严格控制区红线之外。1.4.5 环境功能属性小结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功能属性详见表1.4-2。表1.4-2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编号项 目功能属性1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榕江北河(“汤南”“吊桥河下2公里” 河段)属于类水环境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南侧小溪参考执行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标准2地下水环境功能区韩江及粤东诸河揭阳揭东地质灾害易发区;水质目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的类3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4声环境功能区2类区5是否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否6是否自然保护区否7是否风景名胜区否8是否涉及森林否9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10是否重要生态功能区否11是否人口密集区否12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否图1.4-1 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功能区划及与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图一级保护区边界二级保护区边界新西河水库陆域保护边界榕江北河沿河下游17.2km(直线距离13.3km)沿河下游19.2km(直线距离13.5km)262km图例:项目位置比例尺:项目位置图1.4-2 揭阳市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分布图图1.4-3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功能区划图图1.4-4 项目所在区域大气功能区划图图1.4-5 广东省陆域生态分级控制图项目位置图1.4-6 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图图1.4-7 陆域生态分级控制图1.5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工作程序见图1.5-1。图1.5-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图1.6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1.6.1 评价因子分析1、环境现状评价因子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经筛选后,确定的环境现状评价因子为:(1)地表水环境:水温、pH、COD、BOD5、DO、SS、氨氮、总磷等8项指标;(2)地下水环境: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硫酸盐、六价铬、总大肠菌群,共7项;(3)大气环境:SO2、NO2、PM10、TSP、TVOC、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4)声环境:连续等效A声级为声环境评价量。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经筛选后,确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为:(1)地表水环境:CODCr、BOD5、SS、氨氮。(2)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分析。(3)大气环境:TVOC、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4)声环境:连续等效A声级为声环境评价量。1.6.2 环境质量标准(1)水环境质量标准 地表水根据现场踏勘和资料调研,本项目附近水体为西面300米处的榕江北河及南面45米处的小溪,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环201114号),榕江北河(“汤南”“吊桥河下2公里”河段)属于综合水体功能区,水质目标为类,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厂区南侧小溪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具体见表1.6-1。表1.6-1 主要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执行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项 目类标准III类标准选用标准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pH6969溶解氧65化学需氧量(CODCr)1520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3.04氨氮0.51.0总磷(以P计)0.10.2悬浮物(SS*)2530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备注:SS*参照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地下水项目所在地下水功能区划为韩江及粤东诸河揭阳揭东地质灾害易发区(代码:H084452002S01),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水质现状为类,水质和地下水位保护目标为维持较高水位,南部边界地下水位始终不低于咸水区地下水位,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的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6-2。表1.6-2项目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 大肠菌群个/L)序号项目类标准序号项目类标准1pH(无量纲)6.58.55氨氮0.22高锰酸盐指数3.06六价铬0.053硫酸盐2507总大肠菌群(个/L)3.04总硬度(以CaCO3计)450(2)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1.4.3节声功能区类别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对应的噪声限值。本工程所在评价范围内执行的标准限值见表1.6-3。表1.6-3 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执行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3)空气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揭阳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图(见图1.4-4),本项目所在位置属环境空气二类区,SO2、NO2、TSP 、PM10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参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二级标准;臭气浓度参照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臭气浓度厂界标准值;TVOC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2002)中的标准值,具体见表1.6-4。表1.6-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单位:g/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选用标准二氧化氮(NO2)1小时平均2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80二氧化硫(SO2)1小时平均50024小时平均150总悬浮颗粒物(TSP)24小时平均300可吸入颗粒物(PM10)24小时平均150臭气浓度1小时平均20(无量纲)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臭气浓度厂界标准值非甲烷总烃1小时平均200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TVOC8小时均值600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2002)中的标准值1.6.3 污染排放和控制标准(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位于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开发新区溢洪道边赤坎桥上方,所在区域生活污水管网尚不完善,项目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作物标准后,用于厂区周边果园灌溉。见表1.6-5。表1.6-5 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序号污染物标准值1COD2002BOD51003SS100(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挤出工序非甲烷总烃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表4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表9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VOCs由于现阶段我国尚未有塑料造粒相关的VOCs排放执行标准,本项目有机废气VOCs排放参照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4-2010)中排气筒总VOCs排放限值第时段限值及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及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见表1.6-6、1.6-7、1.6-8。表1.6-6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摘录污染物排放限值(mg/m3)适用的合成树脂类型污染物排放监控位置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mg/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