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防治原则,重点: 1、掌握预防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预防 一、含义 预防,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制止疾病的发展。 内经谓之“治未病” 突显中医历来就重视预防的思想。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二方面。 二、预防的内容 (一)未病先防 含义 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方法 对于未病先防,中医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因疾病的发生事关邪正双方,故治未病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1、针对人体正气(正气充足与否是决定发病的关键),调节精神、情志活动 调摄精神 避免不良刺激 饮食有节节度 保养 正气 调节饮食起居 起居有常规律 促进血脉流通 煅炼身体 关节疏利 气机调畅 药物预防,人工免疫,目的: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御邪气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针对致病的邪气(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顺应四时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防邪侵入 避开邪气 环境卫生 目的:防止病邪侵入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既病防变 含义 疾病发生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病情发展和变化。 方法 1、早期诊治 早期诊断贝微知著(邪浅病轻或病初,病人 自觉症不明显;虽病较重,但症状隐匿, 无明显感觉潜病期 早期治疗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传变途径, 有效治疗,截断其传变途径(初期, 萌芽阶段) 2、预防性治疗 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依据:内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处理疾病时,必须从局部联系整体。 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第二节 治则 中医治疗学,一般可分为治则与治法两大类,一、基本概念 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 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本精神为指导 治则 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 可指导临床立法、处方用药 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具有概 括性、指导性) 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从属于治则(具 有灵活、多样性) 注:治则的确立必须以辨证为基础,是通过对疾病的全面分析,使我们对疾病有一个纲领性认识,由此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一经确定,使临床方法、选方用药有所遵循。,二、 无论确立何种治则,都要着眼于疾病本质。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是具有最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律、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基本方针,对其他各种治则具有统领指导作用。 (一)含义 病因“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本 病性本于阴阳 病机谨守病机 现代医家认为: 求辨 本证,治则的总纲治病求本,求本即辨证,治病求本本于证。 因为“证”是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机、病性、邪正关系(或称病势)在内,反映了疾病内在病理变化的本质。 结论: “治病求本”就是辨证论治的体现。 核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 (二)“治病求本”的具体运用 1、治标与治本 传统又称标本先后、标本缓解。 首见于素问标本病传论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及标本兼治之说的概称。,基本精神: 从复杂多变的病症中,区分轻重缓急,确定治疗上的先后主次。体现了处理疾病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灵活方法,体现了重点突出、措施有节的治疗步骤。 标与本的不同含义 以标与本分析各种疾病的主要与非主要矛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运用范围的不同,标本有多种含义。,正气为本 从邪正关系而言 邪气为标 病因为本 从疾病关系而言 症状为标 在内为本(本质) 从病变部位而言 在表为标(表象) 先病为本(原发) 从发病时间而言 后病为标(继发),注:标本之本与“治病求本”是不属于同一层次上的概念。 治病求本含义明确而单纯,指能决定疾病病理变化规律的内在本质。 标本之本相对于标而言,随不同运用范围,有多种含义。 治标治本的临床应用 一般而言,治疗疾病总以“治本”为要。 古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清热,喘生休耗气,遗精莫涩泄。明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之说 但是,疾病过程中的矛盾关系是可变的。,内经“标本相移” 以标本代表主次矛盾,病变中它们的主次地位可相互转移。 故,治疗重点、先后随矛盾主次地位的转移而调整 临床治疗: 可直接治本一步到位 分清病证标本缓急, 制订治病求本的实施计划 先治其标再治其本 标本同治二者兼顾 标本治疗三步骤 急则治其标: 应用原则:标症紧急,有可能危及生命或影响对病本的治疗救急措施 注:标症或标病治疗后,仍须治疗本病,是治本的必要前提,例:大出血者紧急止血、固脱,再究出血病因病机 蛔厥腹病当先安蛔止痛,再图驱虫治本 原有慢性病复感外邪先治外感再治宿疾本病。 内经:中满、小大不利者,治其标。 中焦胀满药食不能纳入 危及生命 大小便不利邪无出路 例:水臌病先逐水通便,再调理肝脾。 注: 急则治标属权宜之计,可暂用而不可常用。目的是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缓则治基本 应用原则:针对标症不急、病情比较平稳的病证而采取的常用治则对指导慢性病的治疗有较大的意义。 注:1、此时标症未危及生命。 2、或机体对标症的反应尚能适应。 操作:直接治其本,本去而标自消或先治其本继而治标。 例:肺阴虚咳嗽滋阴润肺使肺阴充足,咳嗽自消 阳虚水肿温补阳气使之振奋,水肿自消 标本同治 应用原则:针对标病与本病错杂并重时采取的一种治疗原则标本兼顾同治 注:此时,疾病程度上不允许单独治标或单独治本。,例: 气虚外感益气解表 阳虚水肿温阳利水 注:标本同治并非治标与治本绝对平均对待,或标多本少、或本多标少,有所侧重。 总结: 本重于标,必须治本 治标与治本 标急于本,暂时治标 标本并重,标本兼治 2、正治与反治 是在“治病求本”根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有无假象而制定的两种治疗原则。,正治法 含义: 正:正规、常规 正治是逆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又称“逆治”采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 适应: 疾病的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现象真实地反映出本质。 结果:当针对疾病本质治疗时,疾病的现象随之消除。 常用治法:,寒证候属性 寒者热之 热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具体运用 表寒证辛温解表 温中祛寒 里寒证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 热证侯属性 热者寒之 寒治法和方药的性质,表热证辛凉解表 具体运用 清气分热 里热证 清热凉血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虚 证候属性 虚则补之 补治疗原则(方药的功 用),气虚补气 血虚补血 具体运用 阴虚补阴 阳虚补阳 实证候属性 实则泻之 泻治疗原则(方药功用),瘀阻经络化瘀通经 具体运用 痰热蕴肺清肺化痰 里热积滞苦寒攻下 宿食壅滞胸脘涌吐 反治法 含义 反:反常、变异、非常规之意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从治”采用与疾病证候中假象性质相同的方药进行治疗。 适应: 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病情复杂较严重),常用治法: 前一“寒”治法和方药的性 寒因寒用 质 后一“寒”病证之假象属性 具体运用: 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的 病证(以寒治寒) 适用于:里热盛极,格阴于外之真热假 寒证 前一“热”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热因热用 后一“热”病证的假象属性,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现象的 病证(以热治热) 具体运用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真寒假 热证 前一“塞”具有补益功用的药物 塞因塞用 后一“塞”虚性闭塞不通的现象 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 的虚证(以补开塞) 具体运用 适用于:由于人体正气虚弱,布化 无力而致真虚假实证,前一“通”具有通利功用的药 通因通用 后一“通”实性通泄下利的现象 用具有泻下通利功用的方药治疗具有通 具体运用 泄下利症状的实证(以通治通) 适用于:实邪阻滞气机、气化传导失 司所致的真实假虚证 结论: 反治法是指所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外表征象相一致而言,但这些征象皆为假象 从表面上看,反治法似乎与正治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反治法与正治法并非两样,皆以治病求本为核心。,3、扶正与祛邪 扶正与祛邪是针对虚证和实证制定的治则。 制定此原则的基础:基于正气与邪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扶正 运用补益的方药(或采用其他方法),以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与自然修复力,从而祛除邪气,战胜疾病,使机体恢复健康“补虚” 内经“虚则补之” 适应:正气虚,邪气也不盛之病证,方法 针对虚证而设 虚证:气、血、阴、阳虚及脏腑的各种虚证 气虚益气(党参、黄芪、白术、甘草之 类) 血虚养血(当归、白芍、阿胶之类) 阴虚滋阴(生地、熟地之类) 阳虚温阳(附子、肉桂之类) 补益气血重在脾胃 结合脏腑 补益阴阳重在肾,脏腑虚损调理脏腑 祛邪 运用攻伐的方药(或采用其他方法),以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从而使正气恢复,疾病痊愈。 内经“实则泻之” 适应:邪气盛,正气亦未伤之病证 方法: 针对实证而设 要考虑使邪有出路、因势利导、就近逐邪,发汗麻黄、桂枝之类 清解银花、连翘之类 涌吐瓜蒂之类 攻下大黄、芒硝之类 消导莱菔子、山楂之类 通利车前、泽泻之类 扶正可以祛邪 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相辅相成 祛邪可以扶正,使用原则 体壮初病邪盛实证 祛邪为主 一般而言 体弱久病正虚虚证 扶正为气 扶正与祛邪并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相兼者,故扶正与祛邪并用即“攻补兼施”,但要注意主次之分。,扶正兼祛邪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适用于正虚为主,邪盛为次之虚实错杂证 兼用 祛邪兼扶正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扶正与祛邪先后使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相兼者而又不宜扶正与祛邪并用者 先祛邪后扶正先攻后补 适用于正气虽虚,尚能耐攻或扶正反会 助邪之病证 先后 先扶正后祛邪先补后攻 适用于正气虚甚,不耐攻邪之病证,总之,临床无论选用哪种方法,都以有利于正气为目的 4、调整阴阳 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矛盾,阴阳盛衰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故其治疗原则,不外乎调整阴阳。 损其偏盛 针对阴阳偏盛病理变化而确定的治则 阳盛则热(实热)热者寒 损其偏盛 之,以清热的方法以祛除阳邪(泻其有余) 阴盛则寒(寒实)寒者热之, 以祛寒的方法以祛除阴邪,补其偏衰 针对阴阳偏衰病理变化而确定的治则 阳虚则寒(虚寒)补阳法、阴病 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补其偏衰 (补其不足) 阴虚则热(虚热)滋阴法、阳病 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另:根据阴阳互根之关系,治疗阴阳偏衰时,可以“阴阳相济”法 阳中求阴在补阴时适当配用 补阳药,以促进阴液的化生 阴阳相济 阴中求阳在补阳时适当配用 补阴药,以促进阳气的化生 目的:通过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其恢复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的状态。,5、三因制宜 因根据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 点,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三因制宜 因地根据地理环境特点, 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因人根据病人年龄、性别 和体质等方面特点,制定 适宜的治法和方药,重点回顾: 1、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含义 2、治则与治法的含义及关系 3、治病求本的含义 4、标与本的不同含义、治标与治本的临床应用。(标本治疗三步骤) 5、正治法的含义、适应证及常用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肿瘤中医社区建设与发展
- 传染病预防与食品安全管理
- 贫血护理要点与实施策略
- 读爱和自由心得体会模版
- 【维卓】2023泰国社交媒体电商市场洞察报告342mb
- 2025年数学系大学生实习总结模版
- 2025年B站OTT大屏营销通案
-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新质生产力体现
- 忽略症的临床护理
- 海门村干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二模)2025年5月济南市高三高考针对性训练生物试卷(含答案)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一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 2024年云南省会泽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岗笔试题带答案
- 全球及中国双特异性抗体治疗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5年电工操作资格证考试复习考试题库(共583题)(含答案)
-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 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
- 2025-2030中国射击器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采耳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logo保密合同协议
- 2025春新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考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