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群特征(总分67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分别属于( )A个体、种群B个体、个体C种群、种群D种群、个体2以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 种群密度B种群大小 C 出生率和死亡率D迁入率和迁出率4下列种群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5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主要由下列哪一项预测( )A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B种群年龄组成C种群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种群密度将( )A明显增大B明显减小C先减后增D相对稳定7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C种群死亡率超过10%D群落结构太复杂8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9在对某种兔的种群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鼠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约为:( )A46B25C12D9610 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D.人口男女性别比例11在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标志不能过分醒目,因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是( )A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B. 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必须混合均匀。C在调查研究期间标志不能消失D不能导致动物患病、感染等12人工栽培的生物种群一般以何种形式分布( )A集群分布B随机分布 C均匀分布D定向分布13用样方法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 )A样方的大小B随机取样 C五点取样D等距取样14对某草原上仓鼠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总数量调查法B标志重捕法 C样方法D无法估测1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16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17下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1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与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往往也较快C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D一个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19.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下列有关研究和调查,正确的是( )A.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B. 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C. 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D. 昆虫卵和跳蝻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20如图所示,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21图中甲、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 曲线,如不考虑其它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和增长B增长和衰退C保持稳定和衰退D保持稳定和增长22.下面是对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A. B. C. D.2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24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定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25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下列选项中与之无关的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 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D群落结构太复杂二简答题26(每空1分,共11分)下图左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右图表示一个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随时间推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_ 。(2)图中乙表示稳定型,甲表示_ ,丙表示_ _。(3)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_ (4)甲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 _。(5)乙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 _。(6)甲种群所处的时期相当于右图的_段。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7)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害虫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图_所示的类型。(8)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_所示。为此我们要严格执行人口的_政策。(9)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捕捞后鱼的年龄组成为图_所示类型。 27(每空2分,共6分)下表是我国北方某草原不同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附加题: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下面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约为_。(3)昆虫去除取样法。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回,理论上种群数量应当越来越少,因此,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得到捕获积累数,以推算种群数量。以捕获积累数为x轴,每次捕获数为y轴,根据数据描点作直线向右延伸与x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假如在某田块(120 m2)连续捕虫8次,得到下表数据。捕获次数每次捕获数(Y)捕获积累数(X)17272263135344179432211523234617251716267815282依数据作图,并据图分析该昆虫种群平均密度大约是_只/平方米。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16种群特征答案15AAADB 6-10BACDA 1115ACBBD 1620 BADDD 2125 BAABD10.解析:试题分析: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特征都能影响种群密度,但只有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选A。20.解析:曲线a 表示随着生物种群密度的增大,生物个体的存活率降低,说明该种群生活个体生存所需要的空间较大,因此该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曲线b可知,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高,对大型动物实行异地保护时,迁移的种群密度过大,会造成存活率降低,部分动物死亡,曲线b代表的种群在种群密度最大时,种群个体间的竞争最激烈。选D.26.(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2)增长型、衰退型 (3)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4)越来越大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