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特点: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彼此之间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2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变异来源2可遗传变异是进化原材料的原因(1)可遗传变异的形成(2)可遗传变异的特点是随机的和不定向的。(3)可遗传变异的结果:只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生存环境决定的。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即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四、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2)常见类型类型范围结果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3.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2)结论: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五、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3)生物多样性的进化历程35亿年前:古细菌出现35亿15亿年前:主要是蓝藻和细菌15亿年前:真核生物57亿5亿年前:海洋中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4亿年前:原始陆生植物、原始两栖类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为什么说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提示:个体的基因型是终身不变的,无论它在自然选择中具有多大优势,其基因型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遗传给下一代个体,因为个体的基因组成来自双亲。种群中个体的基因来自种群基因库,个体死亡后又通过其后代把基因延续下去。如果一个个体不能与种群中其他个体交配产生后代,这个个体在进化上就没有意义。2阅读教材P115第二自然段,结合图77分析探究下列问题:若一个种群中含有A和a一对等位基因,根据下列条件,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1)若已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数目分别为a1、a2、a3,如何计算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提示:A的基因频率100%100%。(2)若已知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1、P2、P3,如何计算A的基因频率?提示: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P11/2P2。(3)若已知基因型为XBXB、XBXb、XbXb、XBY和XbY的个体数分别为a1、a2、a3、a4、a5,试求XB的基因频率。提示:XB的基因频率100%100%。3试分析导致种群基因库改变的因素。提示: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种群个体数量过少;种群个体的迁入、迁出。二、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1阅读教材P116内容,结合变异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吗?为什么?提示:不能。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影响种群基因的组成,才能改变基因频率。(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种群遗传组成的影响一样吗?试分析原因。提示:二者都对种群遗传组成产生影响,但影响角度不一样。只有基因突变才能出现新基因,才能丰富基因库,改变基因频率,从而影响种群的遗传组成;而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只能增加基因型的种类,以此来影响种群的遗传组成。(3)有人认为“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能传递给后代,因此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这种说法正确吗?分析原因。提示:不正确。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传递给后代,如发生基因突变的花芽或叶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或者嫁接的方法可以传递给下一代,因此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阅读教材P116探究,分析探究下列问题:(1)自然选择是如何使桦尺蠖种群中决定浅色性状的s基因频率越来越低的?提示:在树干变黑的环境下,浅色桦尺蠖易被天敌发现和捕食,使ss的个体越来越少,SS和Ss的个体越来越多,从而使决定黑色性状的S基因频率越来越高,决定浅色性状的s基因频率越来越低。(2)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并简要说明原因。提示: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因为天敌看到的是性状,而不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三、隔离与物种形成1判断下列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并说明理由。(1)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两个种群。提示:不是。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总和,既然在同一地点是两个种群,说明它们属于两个物种。(2)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提示:不一定。看两个种群能否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若能则属于同一物种,若不能则属于不同物种。2根据教材P120资料分析,探究下列问题:(1)用流程图的形式总结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提示:种群多个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别产生生殖隔离物种形成。(2)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在对种群影响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生殖隔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共同点是都能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3)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是否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提示:不一定。如果两个种群的生活环境都不发生变化或变化微小,或发生相似的变化,则两个种群的进化方向相同,不产生生殖隔离。(4)产生生殖隔离是否一定要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提示:不一定。如植物中多倍体的形成,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产生了生殖隔离。四、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1阅读教材P123内容,仔细观察图79、710,分析探究下列问题:(1)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共同进化中,从生物个体和种群两个方面分析是有利还是有害。提示:从个体考虑,对被淘汰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从种群考虑,有利于种群的发展。(2)从共同进化角度分析,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属于什么代谢类型?说明原因。提示:异养厌氧型。生物进化过程中,首先出现无氧呼吸,然后出现光合作用有了氧气,最后出现有氧呼吸,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属于异养厌氧型。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试探究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运用进化论观点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提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遗传物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2)三种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提示: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1遗传平衡定律及其适用条件(1)定律内容: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为A和a,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A%a%100%。如果这个种群达到了遗传平衡,那么遗传平衡定律可以表示为:(pq)2p22pqq2AA%Aa%aa%1。p2代表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2pq代表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q2代表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即:AA%p2;Aa%2pq;aa%q2。(2)适用条件:保证种群基因频率稳定不变的5种因素。该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没有作用;这对基因不发生突变和携带这对基因的染色体不发生变异。2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的关系(1)仅有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群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2)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生物新类型(或亚种),但不可能产生新物种。(3)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4)生殖隔离保持物种间的不可交配性,从而也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3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1)基因多样性:由于生物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进而出现了基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原因。(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共同组成的,所以物种的多样性和无机环境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研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具体解题过程如下:审提取信息信息a:20 000只果蝇种群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信息b: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纯合长翅果蝇,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析解读信息:根据信息a,果蝇种群中vv的基因型频率为4%,由遗传平衡定律可推出v0.2,V0.8。该种群中vv的数量为0.0420 000800,Vv的数量为20.20.820 0006 400,VV的数量为0.80.820 00012 800。:根据信息b可知,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后,v基因频率100%10%,V基因频率110%90%。Vv、vv个体数量不变,该种群总数增加一倍,Vv、vv的基因型频率降低了50%。判研判选项根据分析可知v基因频率由引入前的0.2降到引入后的0.1,降低了50%,A项正确;V基因频率由0.8升高到0.9,B项错误。根据分析可知,C、D项都正确。答案B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1)已知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计算公式:某基因频率100%例如:A的基因频率 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计算公式:一对等位基因中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例如: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例2如图是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甲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图中乙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丙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解析图中甲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只有生物进化了才有可能形成新物种;图中乙表示地理隔离,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图中丙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也包括产生不可育的后代。答案B判断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的方法(1)依据:生殖隔离。(2)方法:若出现生殖隔离,即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则说明不是同一物种。例3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B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进行着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C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的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基因多样性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库的改变;共同进化过程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C课堂归纳网络构建填充: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关键语句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6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7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知识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解析:选C种群中每个个体只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2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只有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D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基因频率不改变生物就没有进化。3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Bb的个体占78%,基因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8%82% B36%64%C57%43% D92%8%解析:选CB的基因频率18%1/278%57%,b的基因频率157%43%。知识点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4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是()A导致种群基因频率不断改变B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导致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解析:选B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两个同种种群一旦产生生殖隔离就形成了新的物种D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解析:选D形成新物种的方式一般是由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知识点三、生物进化与物种多样性6(江苏高考)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突变的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解析:选D生物的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劣势一方被淘汰,故也是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过程;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影响与当地有竞争关系的物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7(广东高考)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解析:选C变异是不定的,A项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项错误;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互助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项正确;蛾的口器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错误。8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填编号)。A共同进化 B地理隔离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的结果。(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变小。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VaVbVaVaVbVcVcVcVaVcA种群(个)20050100150100B种群(个)01202005080(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解析:(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2)两材料中的生物交配后不能产生正常后代或不能交配,说明存在生殖隔离。(3)材料一中,蛾能生存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4)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部分基因消失,种群的基因库变小。(5)Va在A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为(200502100)/1 200100%33%。(6)A种群中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A种群的生物多样性高于B种群。答案:(1)种群(2)D(3)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4)基因库(5)33%(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的基因型为4种(或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的基因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解析:选B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基因频率的变化与自身的遗传变异也有关;频率高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在持续选择条件下,可淘汰掉某种基因。2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析:选B生物进化中发生改变的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单位是种群,故改变的是种群的特征,而非个体;自然选择、迁入、迁出等只要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就能引起生物进化;变异是不定向的,并具有多害少利特征,此处的“害”与“利”即指能否适应所生存的环境。3(江苏高考)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解析:选B抗生素不能诱导细菌突变,而是对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进行选择;细菌本身就存在耐药性与非耐药性两种类型,所以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将会导致体内的致病菌数量增加,但不会增加致病菌的耐药性;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未能对该类细菌产生免疫力,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大量繁殖,但不会导致耐药菌形成。4腕足类动物海豆芽,从4亿年前出现至今面貌基本没变,又没有灭绝,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自然选择对其不发生作用B海豆芽在漫长的年代中基因频率发生了较大变化C海豆芽很少变异,适应性强D海豆芽的生活环境基本没有改变解析:选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该生物的“面貌基本没变”,说明其生存环境基本没变,基因频率也基本没变,所以性状基本没变。5(江苏高考)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解析:选C生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的。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解析:选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选D人工培育的新物种有的也可以生活在野外如杂交水稻等;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的方向。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内溶液的浓度,降低了凝固点,有利于适应寒冷环境,而不是为了适应寒冷环境。农药处理后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个体,因此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的机会大大增加。8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B是自然选择C是自然选择学说 D是物种多样性解析:选C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是自然选择学说,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9(上海高考)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A20% B40% C60% D80%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即(600400)40%400(只),则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v400(Vv)2400(vv)/(21 000)6/10,即60%。10(海南高考)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 B441 C120 D121解析:选B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Aa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占1/3、Aa占2/3,用棋盘法表示如下:产生雌雄配子的概率2/3A1/3a2/3A4/9AA2/9Aa1/3a2/9Aa1/9aa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11分)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如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_的结果。(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原因是_。解析:(1)新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则RR的基因型频率为95%,则R的基因频率为95%4%297%。(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1967年中期停用杀虫剂后,RR基因型频率下降,SS基因型频率上升,说明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4)由(3)分析可知,不再使用杀虫剂,SS基因型幼虫更能适应环境,RR基因型幼虫不适应环境,从而使S基因频率上升,R基因频率下降,这样的持续选择作用导致SS基因型频率最高。答案:(1)基因突变(2)97%(3)不再使用杀虫剂低(4)SS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频率越来越低12(9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2)在对植物b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解析:根据计算可知植物b种群的基因频率并没有改变,所以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种群b和种群c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因此植物a在不同的环境中进化,形成了不同的植物b和c。植物b和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没有(3)种群自然选择突变、选择和隔离知识归纳整合1数形结合思想在进行DNA分子中碱基比例、基因表达和DNA分子半保留复制过程中的有关计算时,可巧用数形结合思想。如:在计算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时,先画出DNA分子平面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其次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图形结合,明确已知的碱基比例是占一条链的情况,还是占整个DNA分子的情况,最后在理清两条链碱基关系的基础上作答。在解答有关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计算时,可结合图2,明确DNA分子中的碱基、RNA分子中的碱基、多肽中氨基酸的数量关系,并关注变化的情况,如RNA某一位置出现了终止密码子,多肽中的氨基酸必发生变化,如何变化可结合该图思考得出结论。有关DNA分子半保留复制过程中的计算可参看图3。2分解组合思想分解组合思想就是把组成生物的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分离开来,用单因子分析法一一加以研究,最后把研究的结果用一定的方法组合起来,运用数学中的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进行计算。在遗传概率的计算中,分解组合思想大放光芒。(1)基因分离定律的三把钥匙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用D、d表示)。即DdDd3D_1dd。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Dddd1Dd1dd。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2)解题思路先确定此题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不遵循,则不用此法。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单独考虑,用基因分离定律的三把钥匙进行研究。组合:将分离定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进行组合。(3)应用求基因型、表现型种类数求患病概率当甲、乙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利用基因分离定律计算得知:患甲病的概率为m,患乙病的概率为n,可利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计算其他概率,如两病兼患的概率为mn,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m(1n)n(1m)mn2mn。3集合思想集合思想已成为现代数学的理论基础,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述数学概念,准确、简捷地进行数学推理。在生物学的一些计算中,如能主动运用数学的集合思想去解题,对于培养我们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1)在人类的遗传病中,若只考虑甲病的情况,患甲病的概率为a,只考虑乙病的情况,患乙病的概率为b,两个事件互相独立,则不患甲病和不患乙病的概率分别是集合a和集合b的补集,分别用1a、1b表示,如图1所示。图2中,同时患两病的概率可看成集合a、集合b的交集。只患甲病的概率为集合a中集合ab的补集,数值aab。(集合ab是集合a的子集)(2)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中,也可运用集合思想。以一对等位基因Aa为例,若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集合p、q互为补集,即pq1,图3所示。体会基因频率的动态变化,如p增加,则q减少。在图4中AA、Aa、aa三者基因型频率互为补集,即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留意三者的动态变化,如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增加,则aa的基因型频率减少。当达到遗传平衡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为恒定值。结合图3和图4理解,图3中的p、q恒定时,图4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p2,Aa的基因型频率2pq,aa的基因型频率q2,三者的数值恒定不变。强化针对训练1(上海高考)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A1/64 B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餐饮厨师实习就业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厂房装修与配套设施维护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冷链物流安装劳务分包合同食品安全保障
- 二零二五版班主任班级事务处理能力带教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M100船用燃料油采购供应合同模板
- 2025版车库购置与产权登记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智能化厂房买卖合同范本
- 2025版标准信息产业劳动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场地租赁合同范本:美食广场租赁策略
- 2025版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资金借款合同
- 变电站钥匙管理规定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 大学物理实验-拓展提高篇 课件 实验3.9-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
- 老年急重症诊疗及护理
-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校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下册单词(含音标)
- 人教版(2024)第三单元-汉语拼音《yw》教学课件
- 初中语文九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
- 2024年便携式储能行业分析报告
-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