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考纲点击,一、物质的组成,物质,宏观角度,由元素组成,微观角度,1、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2)元素存在的状态:,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化合态:只存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核变”不属于化 学变化),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电中性,电中性,带(正或负)电荷,均有大小、质量,不停运动,微粒间有间距、存在相互作用,均可直接构成物质。,2、分子、原子、离子及其异同,由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范德华力,离子 分子 原子,较高 较低 很高,NaCl、CsCl 干冰 金刚石,微粒,结合力,熔沸点,典型实例,离子键,共价键,阳离子和电子,金属键,复杂,金属单质、合金,注意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化学式仅表示微粒个数的最简比,并不能表示其真实组成。而分子晶体的化学式就是其分子式,表示其真实的组成。,二、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变化,定义:,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物质不发生变化;分子、原子不变,只是间隔发生了变化,定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物质发生了改变,分子也发生了变化,原则:,表示:,判断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意义),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1)物质潮解时若生成了结晶水合物属化学变化。 (2)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晶体硅熔化时,共价健断裂应属于物理变化。 (4)发生化学变化常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但有上述现象的变化并不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特别注意点:,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焰色反应 发光发热 燃烧 爆炸 盐析 O3变成O2 A. B. C. D.,2、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 A、生成一种新分子 B、生成一种新离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C,C,练习,1、常用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三、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其应用,指出下列分类的分类标准。,金属阳离子,酸根阴离子,氧,用单一分类法分类后,对分出的同类事物按一定标准再分类,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2)树状分类法,酸,碱,盐,氧化物,纯净物,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物质,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以无机化合物为例,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按是否有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按是否有离子参加,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热效应,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多少及组成形式分为,四、化学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 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置换反应特别值得重视! 铝热反应2Al Fe2O3 2Fe Al2O3 2Na 2H2O 2NaOH H2 3Fe 4H2O Fe3O4 4H2 2Mg CO2 2MgO C Cl2 H2S S 2HCl 2H2S O2 2S 2H2O 2C SiO2 Si 2CO 2F2 2H2O 4HF O2 C H2O CO H2 3Cl2 2NH3 N2 6HCl Si 4HF SiF4 2H2,高温,高温,点燃,高温,高温,B,五、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粒子分散于另一物质里所组成的体系叫分散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做分散质, 分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做分散剂。,(2)分散系的组成:,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溶液 胶体 浊液。,(3)分散系的分类:,(1)定义:,(4)三种分散系比较,稳定性,溶液;最稳定性,均一的,浊液;最不稳定性,不均一,胶体;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介稳性,微粒直径,溶液;微粒以分子、离子存在,直径小于1nm,浊液;微粒为许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直径大于1nm,胶体;微粒以分子、离子的集合体存在,直径在1nm100nm之间,溶液,胶体,浊液,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能否通过滤纸或半透膜,溶液;能通过滤纸和半透膜,浊液;不能通过滤纸和半透膜,胶体;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鉴别方法,丁达尔效应,2.胶体,(1)定义:,分散质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2)胶体的分类:,气溶胶 如:空气、云、雾、烟、尘,液溶胶 如:墨水、豆浆、血液,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a定义: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3)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丁达尔现象,b原因: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大,使光波发生散射。,c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a定义:在超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胶体粒子在做不停的、 无秩序的运动。,布朗运动,b水分子从各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电泳现象,a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b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c带电规律: 1)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2)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等胶体带负电; 3)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d应用: 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静电除尘,c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 的形成等。,胶体的聚沉,a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聚沉。,b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 i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ii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 iii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水解法: 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复分解法: 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 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Ag+I-=AgI(胶体)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灾后重建水毁工程方案(3篇)
- 图书馆营业员培训课件
- 消费升级背景2025年零售行业供应链创新与变革报告
- 学校三优工程活动方案(3篇)
- 图书馆文明标语课件
- 建筑工程预算评审方案(3篇)
- 工程设计实施方案模板(3篇)
- 2025年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市场趋势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市场潜力与技术创新趋势报告
- 音乐声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考试试卷及答案
- 《健身力量训练》课件
- 2024-2025人教PEP版(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隔物灸的作用与护理
- 九年级英语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 静脉输液安全及风险防控
-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 设计总监升职述职报告
- JJF 2203-2025水质毒性分析仪校准规范
- 施工安全教育内容
- 第五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形势与政策(讲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