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ppt_第1页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ppt_第2页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ppt_第3页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ppt_第4页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重大课题攻关项 (项目批准号:05JZD00035),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 开题论证报告,项目主要成员,项目首席:裴娣娜 项目联络员:项贤明 第一专题负责人:项贤明、 王嘉毅、张武升、贾非、和学新 第二专题负责人:周作宇 王本忠、张铁道、孙鹏、庞学光、马雷达 第三专题负责人:郑新蓉 熊梅、陈佑清、胡定荣,第四专题负责人:檀传宝、郭华 金盛华、苏立增、赵鹤龄 第五专题负责人:陈如平、申继亮、楚红丽、 陈建翔、李芒、朱京曦 、郑葳 第六专题负责人:高洪源 杨明全、刘晓明 、 第七专题负责人:韦小满 张熙、刘志军、周林,一、研究的重要意义,我国的学校教育改革面临三个严峻的挑战和最紧迫的问题,问题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农村人口劳动力结构转移的需求; 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性增加的需求。 学校教育不合理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和体制;缺乏服务意识、适应意识和创新意识 。,问题二,目前中国民众四种价值观念并存,学校教育面对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 我国的学校教育,缺乏主动应对的准备。 我们的学生既缺乏对世界文化的判断、选择和认同,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接纳,缺乏对丰富文化资源进行选择的能力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问题三,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 学校教育体制的整齐划一和自我封闭性,以培养应试能力为主的教育目标,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多而杂的教育内容以及形式化的教育方法,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结论,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必须转换研究视角和研究主题,形成新的思路,新的认识和新的起点。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二、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目标,“学校教育创新”指以创新为主导的学校教育,具创造力的现代学校教育。也就是说,通过新的创意、新的构想、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行为来构建有变革创新能力的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创新的存在状态 (结构与形态); 2学校教育创新各内在要素的互补、竞争、共生关系 ; 3学校教育创新的生长与演变。,以目前国家经济变革、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为突破口,从学校现代发展的目标与价值系统、教育教学业务系统、学校人际关系系统、学校办学资源系统四个主要方面,深入探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优质高效的学校教育发展模式,以及有关的重大理论、政策和现实问题。 通过研究,构建学校教育现代发展的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同时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导力量和战略转移实施的基地。,研究的七个子课题,(一)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及方法论研究 (二)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内在机制 研究 (三)学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系统创新研究 (四)学校教育教学业务系统创新研究 (五) 学校教育办学资源系统创新研究 (六)学校教育创新的制与管理系统创新研究 (七)学校教育创新的评价系统研究,(一)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及方法论研究(理论研究),(1)学校教育创新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2)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内在机制、类型及模式研究; (3)学校教育创新的国际比较研究; (4)学校教育创新的方法论研究。,(二)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典型模式及内在机制研究,作为研究落脚点,要通过实验研究,建构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模式,形成有较高的理论体系,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措施策略方案,将研究落到实处, 从而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三)学校教育目标与价值系统创新研究,1学校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 2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冲突 3.当前中小学学校教育目标和价值系统的结构要素,(四)学校教育教学业务系统创新研究,以文化生态理论观如何整合学校教育教学系统(课程文化建设) 学校课程的开发创新研究 体现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基本问题研究 班级建设基本范畴研究,(五)学校教育办学资源系统创新研究,学校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资源配置的价值分析) 学校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 社区教育资源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利用 如何构建有效的学校资源配置系统,(六)学校教育制度管理系统创新研究,转型时期中小学学校人际关系的嬗变及启示 学校人际关系的价值分析及结构要素 学校人际关系的经营、管理与构建,(七)学校教育评价系统创新研究,通过五个子系统的优化组合,学校不断调整内部结构,扩大自组织的功能,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有机体,成为一个具有强的适应能力、主动的教育生态系统,以期达到提高质量、增长效益、有序运行的效果。,四、项目研究所持的基本观点,1学校教育创新的本质,是以“发展”为核心的现代教育的理念 是一种勇于变革、改革的实践活动 是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 在不断回答每一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获得发展的内在生命力。,2学校教育创新,是一个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生态系统。,(1)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创新(观念系统) (2)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价值系统) (3)学校教育创新的动力、源泉及内在机制(动力系统) (4)学校教育创新的基本发展模式(实践系统) (5)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体制及政策保障(制度系统),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要素,有机结合构成了学校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学校教育目标与价值选择 (共同愿望,发展特色) 课堂教学与班 和谐人际关系 级建设的实施 的营造 (行动计划) (激励手段) 变革能力 办学资源的整合、 学校自主管理 开发与发展 机制与策略 (制度支撑:学校发 展的自觉与自律),3.学校教育创新发展,必须创设良好的 环境条件。,内部环境条件包括:心理环境,办学自主权,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 外部环境条件包括:政策机制(作为核心的权力结构,解放创造性与限制创造性的条件分析,同时揭示学校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不确定性及体制性障碍);评价机制。,4.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标志,锐意改革、张扬个性、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创新精神(学校教育创新文化) 构建具有生成性(自组织自生长功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制度与体制创新) 创新型教师、创新型学生的培育成长(人才培养的创新) 内外部良好环境的形成(环境创新),5.研究方法论的基点: 学校教育发展的 创新点如何产生?,(1)具有“生成”的意识 (2)具有“构思”的气质(指理论构思) (3)具有“转化”的能力(指将新思想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学校领导者应处理好的若干矛盾,1.维持系统与变革系统的合理运作 2.理论构想向实践操作转化的中介、最佳结合点 3.继承传统与变革创新(反思、批判) 4.内在优化与外在社会压力,五、研究方法及实施计划,技术路线 历史与文献 调查研究 理论建构 规划专题研究 设计实验 政策建议 实施课题研究,研究方法特色,1.研究的原创性。 2.研究的整合性。 3.研究的实践性。,四年研究的三个阶段,2006.42006.12 准备、构思阶段 2007.1-2007.12 初步研究阶段 2008.1-2009.12 专题深入研究,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阶段,(二)研究基地:,环渤海湾地区:北京(海淀、宣武区) 天津(和平区) 河北(石家庄) 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 西北地区 华东、华中地区:上海杭州、武汉、长沙 华南地区:广东(深圳市) 依照区域性不同特点。,六.研究的创新与特色,(1)全面厘清学校教育创新问题的基本理论及观念 (2)构建学校教育创新的解释系统。通过五个子系统的优化组合,使学校教育成为一个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3)在学校教育的目的与功能、组织与制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形成优质高效的一种运行模式,实现学校真实、真正的发展,研究方法创新。,1.研究视角新。 基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来探讨学校教育创新问题,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以及目前学校发展实际来形成学校教育创新的基本思路和运作模式,从而使研究将体现有效性、合理性和原创性。,2. 历史、现实、理论三个研究维度; 3. 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实验研究; 4.跨学科、跨校际,理论与实际结合的 学术团队; 5.以工程学方法,不断形成标志性成果。,七、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界定: 重大学术价值:在国际范围内衡量,具有原创性、突破性。 重大社会影响:对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标志性成果形式:研究主报告、若干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实验研究报告以及专著出版,有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学校产生。,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中国学校教育创新报告 专 著: 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三卷本) 围绕七个专题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 研究报告 中小学教育创新典型个案研究报告,中国学校教育创新报告 (讨论稿),第一编 学校教育创新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经济发展 二、多元价值 三、传统学校教育的失误,第二编 我国中小学校教育创 新的现实图景,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创新的现状调查 二、学校教育创新的多样化类型及模式 原生形态(内在实力)、当代形态、发展形态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借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群体创新与个体创新,第三编 学校教育创新的理论研究,一、学校教育创新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一)学校教育创新的本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学校文化创新 (三)学校制度创新 (四)学校环境创新 二、中国学校教育创新的存在状态(学校教 育创新的结构与形态),三、 中国学校教育创新的内在机制 四、学校教育创新的过程及阶段分析 五、学校教育创新的研究基础与研究视角 (学校教育创新的国际研究审视,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第四编 学校教育创新的生态系统的构建(专题研究),一. 学校教育创新的观念与价值系统系统 (一) 当前中小学学校教育目标和价值系统的结构要素 现代学校办学目标与发展特色 (二) 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冲突 学校内的价值冲突表现 学校现代文化建设 (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网络 文化、制度文化),二.学校教育创新的实践系统(学校教育创新的实践生成) (一)文化生态理论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创新研究 (二) 体现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基本问题研究 (三) 班级建设基本范畴研究,三、学校教育创新的资源支撑系统 (学校办学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发展) (一)学校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资源配置的价值分析) (二)学校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 (四)社区教育资源及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