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病虫害防治.ppt_第1页
毛竹病虫害防治.ppt_第2页
毛竹病虫害防治.ppt_第3页
毛竹病虫害防治.ppt_第4页
毛竹病虫害防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竹病虫害及防治,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喻爱林,一、病 害,1、竹水枯病,为害对象 毛竹、刚竹、淡竹。 症状 水枯病开始时,竹梢有部分叶子卷缩,变为枯黄至淡红,最后成灰白色脱落。小枝逐渐枯死,并向下部小校扩展,致使全株枯死。夏季枯死的竹子,节间有水,色黄而气臭。在23高的节间贮水量最多,近地面节间则较少。秋季枯死的竹子,节间贮水少,或没贮水,有灰褐色斑点。,2、毛竹枯梢病,为害对象 毛竹 症状 枯梢病常发生在1年生新竹上,最初侧枝叶色逐渐变黄至棕黄色,而后叶片开始卷曲并渐次脱落,枝梢枯死,以至全株枯死。在枯枝基部上往往可看到红褐色舌状斑块,引起枝梢死亡或整竹枯死。,3、毛竹烂脚病,为害对象 主要危害当年出土的毛竹嫩竹。 症状 新竹基部的小病斑迅速连合成大块状斑。当病斑包围竹秆一圈时,病竹便枯死。轻度发病则竹秆基部留下伤疤,易风折。,4、竹丛枝病(竹扫帚病),为害对象 刚竹、淡竹、苦竹及哺鸡竹等竹种。毛竹上尚未发现。 症状 病枝的侧枝丛生,丛生枝节间缩短,叶退化成鳞片状,其顶端叶梢内,在57月间,有白色米粒状物,即病菌的分生抱子器。秋后病校多数枯死。病竹数年内全部枝条逐渐发病。最后全株枯死。,5、竹秆锈病,为害对象 淡竹、刚竹、哺鸡竹、箭竹及刺竹等竹种。毛竹上尚未发现。 症状 病害多发生在竹秆的中下部或基部,有时小枝上也发生。67月间,受害部分产生黄褐色或暗褐色粉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夏抱子堆),成椭圆形或长条形。到11月第2年春产生橙褐色如天鹅绒状,着生紧密,不易分离,呈革质的垫状物(病菌的冬抱子堆)。这黄褐色垫状物脱落后,竹秆发病部位成黑褐色。,6、竹煤污病,为害对象 各种竹子都可能发生 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及小枝上。开始时,叶片正面有黑色煤污状斑点,形状不规则,后扩展使整个叶表面布满黑色煤污层,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病叶常易脱落,致使竹林生长衰弱。 竹煤病由蚜虫或故壳虫的为害而引起。蚜虫和阶壳虫的分泌物正是煤病菌的营养来源。因此,蚜虫或协壳虫的为害常伴随有煤病的发生。,二、虫 害,1、竹笋夜蛾,又名笋蛀虫,为笋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蛀食毛竹、淡竹刚竹、哺鸡竹之笋,发生严重地区大量竹笋被害,不能成竹,即使成竹,亦断头折梢。 成虫 灰褐色,体长20mm左右,翅展约43mm,前翅基部及顶角各有1个三角形的深色斑,翅面还有不明显的齿状横纹数条。 卵 近圆形,长约05mm。 幼虫 共有5龄,头部红橙色,体紫褐色,龄期愈大体色愈深,背线细,亚背线较宽,第5节的亚背线前半段缺。老熟幼虫体长2645mm。 蛹 红褐色,长20mm。 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竹林地面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次年2月下旬,越冬卵孵化为幼虫,先蛀食禾本科及莎草科杂草。4月初,当竹笋出土时,幼虫即爬到笋上,蛀人笋尖小叶,蛀口外有绿色碎屑堆积,3龄幼虫蛀人笋内,取食柔软部分。竹笋被害后,表面失去光泽,内有蛀孔、虫粪。幼虫在笋内生活 18 25天,至 5月上旬老熟幼虫出笋入土结茧化蛹。蛹期2030天。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在禾本科杂草叶面边缘产卵,数十粒排成条状。卵裹于叶内越冬。2月中下旬先为害杂草,4月上旬蛀笋。幼虫蛀笋,使笋败退。,2、竹笋泉蝇,以幼虫蛀食竹笋,使内部腐烂,造成退笋。 成虫 体暗灰色,长约57mm,复眼紫褐色,单眼3个,橙黄色,胸部背面有3条深色纵纹,翅脉淡黄色,中后足黄褐色。 幼虫 蛆状,黄白色,前端细末端科,头部不明显,口器呈黑色钩状,老熟幼虫尾部变黑。每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 20天羽化为成虫飞出,当笋出土35cm时,成虫即产卵于笋箨内壁,笋外不易发现,每笋内可产卵 10200粒,幼虫孵出后即蛀食笋肉,形成不规则的虫道,引起笋内腐烂。老熟幼虫于5月中旬出笋人土化蛹越冬。,3、竹笋绒茎蝇,分布于江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危害毛竹、红壳竹、篓竹等的笋根,使竹根短截,中间蛀空而成退笋。 成虫 雌成虫体长67mm,翅长56mm,雄虫体长68mm,翅长56mm。头黄褐色,额间具大黑斑,复眼大,后缘微凹,单眼三角小,具单眼鬃。 卵 长椭圆形,长径,短径,乳白色。 幼虫 初孵幼虫的体长为0.50.90mm,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8.511.5mm,淡黄色。 蛹 体长6.17.5mm,红黄色。 在江西1年1代。以蛹在其被蛀的竹根中越冬。翌年3月下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4月底卵孵化出幼虫,经过1825天,幼虫化蛹。,4、竹大象虫,分布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地区。危害毛竹、青皮竹、粉单竹、甜竹、绿竹、水竹、茶竹等。幼虫蛀食竹笋,使竹笋内部霉烂而死。 成虫 体梭形,红褐色,长约2133mm,雄虫略小。体表面光滑有光泽,头管及口器为黑褐色,触角肘状,前胸背面后缘中央有一长方形黑斑,鞘翅的肩部各有1个黑斑,鞘翅上各有点刻组成的纵纹9条,足细长。 卵 椭圆形,长3mm。 幼虫 乳黄色,肥胖,无足,头棕色有毛,体第14节略隆起,第1节背面两侧各有一块方形硬度板,每体节有横皱24条,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体长约35mm。 蛹 离蛹,长约30mm。 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于室中越冬。次年5月份越冬成虫开始出土后活动,以6月旬7月上旬为出土盛期。成虫有伪死性。喜栖息于阴凉处,啃咬笋肉作为补充营养。产卵时,先在笋的上部用头咬1个12cm的刻槽,然后产1粒卵,再咬笋箨纤维堵塞槽口。卵的经1周孵化,幼虫蛀人笋内取食,蛀道宽大充满虫粪,被害笋逐渐霉烂枯死。幼虫老熟后于地下628cm处做上室化蛹。成虫羽化后当年不出土,于室内越冬。,5、一字竹象虫,发生于江西、湖南、江苏、安徽、福建、陕西、越南等地区。危害毛竹、刚竹、桂竹、淡竹、红竹等。雌成虫取食竹笋,作为补充营养;幼虫蛀食笋肉,使竹笋腐烂折倒,或笋成竹后节距缩短,竹材易被风折。 成虫 体梭形,黑色,雌雄成虫前胸背板上均有一字形黑斑。 卵 长卵圆形,褐色,长约3mm。 幼虫 黄色,头赤褐色,口器黑色,体多皱纹。 蛹 淡黄色,长约15mm,尾部有两个突起。 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茧中越冬,次年4月底成虫出土,雌虫以笋肉为补充营养,将笋啄成很多小洞,产卵时头向下在笋上产卵,数量最多可达80粒。卵经35天孵化,幼虫老熟,咬破笋箨入土,在地下 815mm深处做土茧,经半月以后化蛹,蛹期半个月,6月下旬7月下旬羽化为成虫,于土茧内越冬。,6、黄脊竹蝗,我国产竹区的主要害虫。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四川、广西、广东、安徽、湖北等地区。常大面积危害,成虫除取食毛竹,淡竹及刚竹等的叶片外,也危害水稻、玉米等。大发生时,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般,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23年内不发新笋,被害竹的竹秆内往往积水,不能利用。 成虫 绿色,体长约33mm,雄虫略小,由头顶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显著的黄色纵纹,愈向后而愈宽,触角末端淡黄色。后足腿节粗大,两侧有人字形沟纹,胫节瘦小,有刺两排。 若虫 又叫跳蝻,体形似成虫,无翅。共5龄,第1龄体长约10mm,浅黄色;第 2龄体长约 12mm,黄色;第 35龄依次为16、22、 26mm,体色均为黑黄色。羽化时变为翠绿色。 卵 长椭圆形,长68mm,土黄色。 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5月初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底孵化完毕。跳蝻出土后,初群集于地面的小竹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10天以后即上大竹危害,群集在竹梢取食,使竹梢呈现枯黄色。3龄以后,逐渐分散。跳蝻有迁移性,当天气炎热时,中午常成群下竹,躲到阴凉处,待下午气温降低后再上竹活动,一般天黑至次日露水未干前很少活动。7月份跳成蝻熟,陆续羽化为成虫,成虫群集取食叶片,在性器官未成熟前颇喜飞翔。当天气炎热时,交尾后经过16天左右,于9月底至下月初产卵,把腹部插人土中将卵粒一层层斜产于泡沫状物质中,形成卵块。每卵块有卵20粒左右,卵块上端有黑色卵块盖覆。产卵地点多在竹山柴草稀少、土质松软的阳坡山腰或山窝斜坡上,每雌虫产卵6块左右,产卵后成虫逐渐死亡。以卵在土中越冬。,7、竹织叶野螟,发生于江西、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台湾以及越南、缅甸、日本、印尼等地。危害毛竹、淡竹、刚竹、红壳竹、石竹、桂竹、角竹、青皮竹、苦竹等。 成虫 雌成虫体长911mm,翅展2430mm;雄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530mm。体黄至黄褐色,腹面银白色。触角黄色,复 眼与额面交界处银白色。前翅有3条褐色弯曲的横线,后翅有1条褐横线,前后翅外缘有宽的褐色边。 卵 扁椭圆形,半透明状,长径为 0 84mm,短径为0.75mm。初产时蜡黄色。 幼虫 绿色,头褐色,老熟时身体变为乳白色,各节有淡褐色的硬皮板,老熟幼虫长约 1824mm。 蛹 橙色,长 1214mm,橙黄色。尾部突起中间凹人分两叉。茧椭圆形,长1416mm,灰褐色,外粘小土粒。 一年14代,世代重叠。第1代幼虫危害最重,第2代较轻,第3、4代较少。均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底化蛹,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高峰。,8、小竹斑蛾,幼虫危害毛竹、刚竹、淡竹、苦竹、青篱竹等竹叶。初龄幼虫啃食叶肉,残留表皮。3龄以后啃食叶片,影响竹林生长,甚至枯死。 成虫 黑色,具青兰光泽,体长 911mm,雄蛾触角羽状,雌蛾触角丝状。 卵 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7mm。 幼虫 浅黄色,前胸宽大,常将头盖住,体各节背面生有4个毛瘤,上有黑色短毛及成束的白色长毛,老熟幼虫长约 1319mm。 蛹 黄褐色,长约10mm,腹部各节前半段生有黄褐色小刺突。茧扁椭圆形。 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次年4月下旬5月上旬化蛹,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白天活动,夜间及阴雨天潜伏枝叶间不动,产卵于叶背呈块状。初龄幼虫有群集性,23龄幼虫能吐丝下垂,分散活动。各代幼虫的危害期:第1代为6月份,第2代为8月份,第3代为10月份。11月上旬老熟幼虫下竹寻找隐蔽场所,笋壳内、枯叶下结茧,在茧内越冬。,9、黄纹竹斑蛾,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等地。主要危害毛竹、水竹等。 成虫 雌成虫体长89mm,翅展1924mm;雄成虫体长 79mm,翅展1821mm,翅黄褐色,翅脉布满褐色鳞片,形成黑褐色环纹;翅缘毛黑褐色。腹部黄色,腹节被黑褐色鳞片。 卵 乳白色,椭圆形,长径0.6mm,短径 0.4mm。 幼虫 体长1317mm,淡黄色。12龄时乳白色,老熟时红色。 蛹 长910mm,淡黄色。 一年34代,发生3代的10月中旬,发生4代的12月中旬、下旬,下竹结茧,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茧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蛹期20天左右。4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810天,4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危害期56月中旬;第2代危害期78月;第3代危害期9月10月上旬。10月 中旬结茧越冬。,10、竹楼舟蛾,分布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为害毛竹、刚竹、淡竹、红壳竹、桂竹、苦竹等。幼虫取食竹叶。 成虫 雌成虫体长1723mm,翅展4654mm,体黄白至淡黄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黄白色。雄成虫体长 1218mm,翅展3542mm,体黄褐色,复眼黑色,触角羽毛状。 卵 圆形,长度为1.691. 88mm,顶端略平。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 4560mm,头宽 4.35mm;头土黄色,体翠绿色。 蛹 长1824mm,初为绿色,后为红褐色。 一年3代或4代。3代者以幼虫在土表茧中越冬;4代者以幼虫在竹上取食过冬。在湖南,1年3代者以蛹越冬;4代者以幼虫越冬。,11、刚竹毒蛾,分布于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危害毛竹、慈竹、白夹竹、寿竹等。发生时可食尽竹叶,竹节内积水,竹子死亡。 成虫 雌成虫体长1213mm,翅展3235mm;雄成虫体长1013mm,翅展2630mm。体黄色,复眼黑色。触角柑齿状,触角干黄白色,树齿灰黑色,雌成虫批齿短而稀。 卵 鼓形,高0.80.9mm,黄白色。 幼虫 老熟幼虫长2025mm,体灰黑色,被黄色毛和黑色长毛。 蛹 长 914mm,黄棕或红棕色,个体节被黄白色绒毛。 一年34代。以卵和12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越冬卵也陆续孵化,到4月上旬孵化完毕。成虫羽化多在清晨和傍晚。老熟幼虫在竹的上部竹叶或竹秆上结茧。,12、竹后刺长蝽,分布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南、东南亚等地。以成虫吸食毛竹、金竹等。被害竹秆内积水,竹黄变褐,竹材发脆,易风折。 成虫,体黑而光亮,被金黄色长毛。雌虫体长9mm,雄虫8mm。单眼和复眼均为淡红色。腹部腹面有密集斑点。 卵 长圆形,1.21.3mm。乳白色。 若虫 末龄若虫长78mm。黄棕色,前胸背板深褐色。 一年发生 4代,以若虫和少数成虫在竹秆内越冬。越冬若虫于 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各代出现期:4月上旬5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钻人竹秆内危害,故被害竹一定是被笋间害虫为害过留有虫孔的竹。此虫要求阴暗、潮湿环境条件。当竹秆被风吹动时,成虫静伏在竹秆上。遇惊动还会分泌出腐蚀性液体,发出臭气。,13、卵圆蝽,分布于江西、浙江、福建以及印度等地。被害竹林新竹减少,竹株枯死。 成虫 体长1316mm,宽78mm。灰黄、灰褐色,密布黑色刻点,具白粉。头钝三角形,前端缺口状,中叶短于侧叶。前胸背板前侧缘黑色,脏黄色,刻点少。小盾片末端有黄色月牙形斑,无刻点。 卵 桶形。淡黄色。卵近孵化前,在卵盖一侧出现三角形黑线,中间被1条黑线垂直一分为二,两底角下方各有1个椭圆形红点。 若虫 老熟若虫体长。棕黄色有黑色刻点。头前端缺口状。复眼红色。触角4节,灰黑色。从胜前到前胸、中胸侧缘黑色,翅芽黑邑:从翅芽沿腹育形成“”字黑斑。 一年4代,以24龄若虫越冬,4龄占95以上。翌年4月上、中旬活动取食;5月底6月上旬成虫羽化;6目下旬开始产卵,7月中旬出现为产卵盛期,8月中、下旬卵终见;7目上旬出现若虫,10月底11月上旬越冬。老熟若虫群聚竹节上下取食。羽化前25天停止取食,爬到竹秆下部枝上停息,足抱竹固定。羽化过程需 100min以上。2天后,体由软变硬,色由浅到深,便可活动。成虫在相对湿度70以上日夜均可羽化,而70以下羽化的成虫展翅不正常。成虫不舌跃,少飞翔,爬行到竹节上下进行补充营养,喜群聚在老龄竹、倒伏竹及濒死竹上取食。,14、竹介壳虫,竹介壳虫寄生于竹叶背面吸食时液,危害竹类。 成虫 雌雄异态。雌成虫灰白色,长约2mm,略呈卵圆形,后端较宽大,腹部有明显的环节。 卵 黄色,扁椭圆形。 若虫 黄白色。 每年发生1代,以雌成虫在竹叶上越冬,若虫于6月底7月和出现,群居于叶背,用口器刺人叶内吸食时液,9月份老熟,雄成虫交尾后即死去,雌成虫留在叶上越冬。,15、半球竹链阶,分布于江西、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上海、陕西等地。主要寄生于当年新发出的嫩枝及嫩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