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窑的装饰技法一、越窑定窑装饰手法的传承关系在北宋五大名窑中,只有定窑烧制白瓷,而汝、官、哥、钧都是以青釉取胜的。然而,定瓷精品之所以受到皇室官府的青睐,倒不仅仅在于其如雪似银的胎釉,而在于它的精美的划花、刻花和印花的纹饰。苏东坡曾在诗中对“定州花瓷”推崇备至。清乾隆年间唐铨衡所著文房肆考中,认为“古定器以政和、宣和间窑为最好”。政和、宣和恰恰是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的年号。宋徽宗于书画有独特的造诣和很高的欣赏水平。因此对定窑的艺术性装饰,也十分地看重。定窑为宫室定制过不少高档瓷器,并让玉工刻上宫殿的名号。我们还看到一个奇特现象,凡底足带“官”、“新官”和官府款的,款为匣钵正烧,底足斜切,修饰规整。这说明为保证烧造质量,减少废品,不得不采用传统工艺,也不再计较成本了。但是,定窑精美的纹饰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在唐代,定窑瓷器的装饰仅限于简单的贴花,五代起开始有划花出现,这显然是受了越窑的影响。五代时期,吴越钱缪执政,为了求得江山稳固,年年向中原的一些王朝进贡,贡品有许多是越窑青瓷精品。这种陶瓷文化的交流,无意之中影响了定窑的装饰手法和纹饰风格。有人说定窑划花纹饰,完全是自己的独创,是不正确的。在考察中,我们在定州博物馆参观了静志寺等地宫出土的数量可观的定瓷,其中一件划花双蝶纹花口盘,底部墨书“太平兴国二年”款,为北宋早期年号。而双蝶纹饰和划花手法,与同类型越窑秘色瓷装饰风格十分相似。还有几件白瓷碗罐,上有莲瓣纹或刻或划,显然也是越窑遗风。莲瓣纹样在五代时期的越窑瓷器上曾大量使用,北宋早期定窑和耀州窑首先吸取了越窑的浮雕技术。定瓷早期刻花,除莲瓣纹外,还有莲瓣经纬度与缠枝菊经纬度在一件器物上同时出现,布局很不谐调,这可看作是一种新装饰工艺还处在初期阶段的表现。从我们在涧磁村采集的标本看,宋代初期,定窑流行划花装饰,皆为模仿越窑的纹饰,单刀划花;到北宋中期,划花盛行,并出现刻花。这时在越窑技法的基础上,划花从单线刀发展为双线刀。双线刀法巧妙生动,刻花从线到面,灵活熟练。从标本上可以看出纹饰中婴戏活泼,鹅鸭生动,双鱼水波纹显出深浅,花瓣叶片可意识到正反。手法细腻,充满灵动,而且立体感强。在定窑文保所的标本库内,我们还看到不少专为皇室烧造的龙纹精白瓷盘、碗残器,划花、刻花、篦纹等诸多手法综合使用。从隽秀流畅的线条,可以看出神龙的矫健雄奇,使中国龙纹空前精美。在定州博物馆,有古塔基出土的多件宋代莲瓣纹碗、盏和长颈瓶、净瓶,多以深刀雕刻,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从中也不难发现越窑装饰风格在定瓷上的传承关系。数十只形制各异的瓷枕,采用了划、刻、剔、印花技法,也有不少为瓷塑,无不精致可人。二、装饰技法的沿革定窑装饰手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剔花等。刻划花的装饰手法流行于北宋,印花的技法则流行于北宋后期和金代,定窑印花装饰看不出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有可能受定州缂丝的影响,制瓷匠师采用缂丝纹样粉本刻模,因此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从釉色来看,金代定窑的釉色与北宋时有所不同,不如北宋时滋润,而带有粉质感,亦显得较为稀薄,突出于器表的纹饰微露白色。至于印花装饰的出现,已经是定窑鼎盛时期北宋后期了。由于采用了覆烧法,用垫圈支烧,烧造中不致变形,所以器物胎更轻薄坚致,对刻花工匠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时,一种印花工艺应运而生。我们还看到有的精美定器外壁刻莲花,内壁印花鸟纹饰。如此精工细雕,令人叹服。新颖别致的印花工艺,是定窑的独创。图案的内容较之刻花更为丰富,纹饰更细腻,构图更严谨,从而其装饰性和观赏性也更强。印花工艺还有一个优越性是它比刻划花工艺省工、省时,可以使形制规范统一,宜于大批量生产。当时,定窑印花不胫而走,很快影响到大河上下,长江南北。因此可以说,薄胎瓷上印花工艺的出现,使定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最终奠定了它在宋代名窑中的地位,为定窑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划花装饰南北方瓷窑大都采用,是宋代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刻花装饰兴起之后,又盛行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在折沿盘的盘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条,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经纬度;装饰经纬度样以双朵花为常见,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呼应;有两花并放,有一花盛开,一花含苞待放;也有莲花荷叶两枝交错并出,布局富有变化。耀州窑青瓷也有这种布局,是那时的瓷器装饰共同的特征。定窑刻花器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经纬度饰轮廓线的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经纬度饰的立体感,也使主题更加突出。三、划花是宋代定窑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之一。通常以篦状工具划出简单花纹,线条刚劲流畅、富于动感。莲瓣纹是定窑器上最常见的划花纹饰。有一花独放、双花并开、莲花荷叶交错而出、有的还配有鸭纹,纹饰简洁富于变化。立件器物的纹饰大都采用划花装饰,刻花的比较少见。早期定窑器物中,有的划花纹饰在莲瓣纹外又加上缠枝菊纹,总体布局显得不很协调,这是当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一种新装饰手法,也给定窑器断代提供了一个依据。四、刻花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与划花工艺一起运用。如在盘、碗中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划刻复线纹。纹饰中较常见的有双花图案,生动自然,有较强的立体感,通常是对称的。定窑刻花器还常常在花果、莲、鸭、云龙等纹饰轮廓线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以增强纹饰的立体感。五、定窑的印花装饰技法定窑的装饰技法中印花最具代表性,也是学术界经常关注的话题。50年代,陈万里先生在邢越二窑及定窑一文中称:“就定瓷的制作说,所谓划花、刻花是模仿越器的,不过印花的方法,却是定窑的独创”此论至今在陶瓷界仍有很大影响。在文章中,他没有提及定窑印花工艺的创烧时间,但从对印花器的布局特点及常用图案分析,所指当是宋代器物。在定窑印花工艺创烧年代问题的研究上,有影响的观点当首推李辉柄先生的“北宋后期兴盛说”。孙新民先生依据对元德李后陵出土资料的分析,也对李氏观点持肯定态度。1997年,曲阳县涧磁村晚唐五代墓葬的出土物中,发现了定窑白釉印花器,例如白釉海棠杯内模印一鱼纹,白釉委角四方盘内底也模印菊花瓣纹和草纹,据此可以断定,早在晚唐五代时期,定窑已出现印花装饰技法。这些带印花装饰的瓷器,造型均模仿同时代的金银器,印花效果与金银器花纹效果也极其相似。可见,晚唐五代时期,对金银器的模仿,是定窑印花工艺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但定窑模印瓷器在晚唐五代出现以后,并未在社会流行,北宋早、中期定窑印花器非常少见,直到北宋后期,这一工艺才得以发展,并成为定窑闻名全国、冠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主要成就。博物要览载:“定窑器皿,以宣和、政和年造者佳,时为御府烧造,色白质薄,土色如玉,物价甚高”。从出土情况看,宋代定窑的精品也多是胎体轻薄的印花器。所以,我们肯定定窑印花工艺早在晚唐五代已出现的同时,也不能否认其在北宋时期才兴盛起来的事实。那么,定窑在北宋后期迅速走向成熟的原因是什么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对定瓷需求的增加。定窑当时不仅为宫廷烧制高质量御用器皿,而且还为民间生产大量的日用器皿,所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成了窑厂主首要的任务,而印花工艺则满足了这一需求。因为印出的花纹不仅精致、准确、整齐,而且比用刀刻、划花纹要快的多,既为烧制高质量瓷器提供了技术保证,也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第二、烧瓷工艺技法的改进。主要表现在,覆烧法的使用和胎釉的技术改进上。覆烧法不仅提高了产品产量,也便于印花器的烧制。传统的正烧法容易造成器内底积釉现象,影响印花的表现效果,而覆烧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覆烧法可以减少器物的变形,使胎体轻薄的印花器更趋规整。此外,致密的胎体和薄而透明的釉层,保证了薄胎的规整和花纹的清晰,也是印花工艺烧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对愅丝工艺的直接移植。丝织品对陶瓷工艺的影响,在唐代巩县窑的唐三彩和长沙窑的白釉绿彩器中都已出现。定州自唐代起,便是丝织品的重要生产地之一,据唐代杜佑通典载,在向宫廷进献丝织物的全国州郡府中,数量以定州为第一。太平广记卷二四三,也载有唐代定州丝织业的盛况。宋代丝织业更趋发达,工艺更考究,当时定州是缂丝的重要产地,鸡肋篇载:“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至于木挣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所以有学者说,说不定那些定窑艺术家本人就一个个都是刺绣大家。冯先铭先生在80年代论述定窑印花技法时就说:“北宋时定州既产瓷器,也盛产缂丝,定窑印花纹饰就来源于缂丝”。这一论述不仅符合历史真实,也是我们理解定窑印花装饰技法在北宋后期迅速走向成熟的最完美的解释。从窑址发掘资料,我们也确实看不到定窑印花装饰由简单到繁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迹象。由于是对缂丝图案的直接移植,所以每一件印花图案都十分精美,都显得十分成熟。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凡带有印花装饰的质量上佳的盘、碗器皿,也多是芒口瓷,故李辉柄先生“定窑覆烧法与印花装饰均兴盛于北宋后期”的观点,很具说服力。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定瓷中,最精美者也是印花芒口器。例如,白釉印花缠枝莲纹盘,其口沿便是芒口镶铜扣。印花工艺在金代仍很流行。虽然因战乱,定窑在金代初年曾遭到破坏,但至迟到大定年间,定窑又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曲阳定窑遗址曾出土四件金代印花模子,其刀法刚劲,线条娴熟,构图严谨,说明金代定窑印花工艺仍具有很高的水平。可见,单就印花装饰而言,金代定窑不仅继承了宋代的工艺水平,而且使之更趋成熟。此外,古属定州的井陉窑12件精美的金代印花模子的出土,也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旁证。定窑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密而不乱。这些都是它的特点。从大量标本观察,定窑印花纹饰似取材定州缂丝,的缂丝纹样局部地移植于瓷器。因此,定窑印花装饰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外,定窑装饰也受金银器纹饰的影响。因此,定窑印花瓷器在宋代印花白瓷中最有代表性,对南北瓷窑均有较大的影响。定窑印花题材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等也有一定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花卉纹又以牡丹、莲花多见,菊花次之,萱草、牡丹、梅等也常见。布局亦采用缠枝、转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在敞品小底碗内印三或四朵花卉,碗心为一朵团花,有四瓣海棠花、五瓣梅花和六瓣葵花;不同于北方青瓷只一种团菊。禽鸟纹有孔雀、凤凰、鹭鸶、鸳鸯、雁、鸭,多与花卉组合,如孔雀多与牡丹组合,在大盘的里部为四只飞翔的孔雀,孔雀之间间以一枝牡丹,盘心配以鸳鸯牡丹。整个纹饰俨如一幅布局严谨的织锦图案,鹭鸶、鸳鸯则多与莲花组合。印花龙纹标本在窑址散布较多,印龙纹的都是盘,盘里满印云纹,盘心为一姿矫健生动的蟠龙,龙身盘曲首尾相接。1948年涧磁村法兴寺遗址曾出土过这种印花云龙纹盘十件,六件已流散到国外,其于四件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及上海上海博物馆,流散到国外的有一件底部刻划“尚食局”三字铭文,可知这类器物是北宋宫廷里的专用品。北宋晚期丝织品盛行婴戏纹,定窑印花器中也有婴戏纹。窑址出土标本和传世品中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和婴戏莲塘赶鸭纹等。其中婴戏三果纹比较少见,三婴三果间隔排列,缠枝布局。三果为桃、石榴与枇杷,三婴姿态不同,双手均拽树枝,一骑于枝上,一坐于枝上,一立于枝上,赤身露体,肌肉丰满可爱。此种纹饰布局其他瓷窑未见。窑址和墓葬资料表明,晚唐五代定窑白瓷多是光素器,偶见刻、印花装饰器皿,例如,涧磁村出土的白釉海棠杯,器内底便模印鱼纹图案。喜用弦纹也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在器物的某个部位划数道凹线,纹饰虽简单,但自然流畅,可作为晚唐五代定窑白瓷的一个鉴定要点。定窑器物纹饰的特点是层次分明,最外圈或中间,常用回纹把图案隔开。纹饰总体布局线条清晰,形态经巧妙变形,繁而不乱,布局严谨,讲究对称,层次分明,线条清晰,工整素雅,艺术水平很高。定窑印花大多印在碗盘的内部,里外都有纹饰的器物极为少见。定窑印花题材以花卉纹最为常见,主要有莲、菊、,花卉纹布局多采用缠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浑如一体,十分精美。其次,定窑还有大量的动物纹饰,主要有牛、鹿、鸳鸯、麒麟、龙凤、狮子和飞龙等。定窑飞龙纹一般装饰在盘、碟、碗等卧件的器物中心,祥云围绕,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保险产品全国代理销售与服务体系合同
- 跨行业数据保密及合作共赢协议
- 航空货运包机货运代理服务协议
- 海运集装箱租赁与多国海关清关协议
- 海外展览会参展商展品运输保险责任追加合同
- 美容美发产品OEM代工与品牌授权合作协议
- 工业模具真空淬火炉租赁及市场推广合同
- 水上乐园空调系统保养及管道清洗服务合同
- 顶级私人飞机餐车租赁与全球食材供应及全球售后服务协议
- 产权置换房产增值收益调整协议
- 股东出资协议书(公司未成立之前注册股期股回购)
- 21 青蛙卖泥塘(一等奖创新教案)
- 上海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完整版)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GB/T 36447-2018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要求
- GB/T 14832-2008标准弹性体材料与液压液体的相容性试验
-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
- SJG 82-2020 政府投资学校建筑室内装修材料空气污染控制标准-高清现行
- 《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2021)要点汇总
- 2004年武汉房地产市场情况分析报告(共23页)
- 肿瘤化学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