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目 录 第一调洪演算 .- 3 - 一,设计资料 - 3 - 二,调洪演算 - 4 - 三,计算结果 - 9 - 第二坝顶高程计算 - 10 - 一,风壅水面高度 .- 10 - 二,波浪计算波高和平均波长 .- 11 - 三,平均波浪爬高 .- 11 - 四,坝顶超高 .- 11 - 五,计算成果 .- 11 - 第三土石料的设计 - 12 - 一粘性土料的设计 .- 12 - 二. 砂砾料设计 .- 15 - 第四渗流计算 - 19 - 一渗流计算内容 .- 19 - 二渗流计算水位组合情况 .- 20 - 三计算方法 .- 20 - 四.计算断面与计算情况 - 21 - 第五大坝稳定校核 - 24 - 一,计算方法 .- 24 - 二,源程序 .- 26 - 三,工况选择与稳定计算成果 .- 31 - 四,成果分析 .- 31 - 第六细部结构计算 - 31 - 一,反滤层的设计计算 .- 31 - 二二,护坡设计 .- 34 - 第七隧洞水力计算 - 34 - 一,设计条件 .- 35 - 二,平洞段底坡 .- 35 - 三,隧洞水面曲线的计算 .- 36 - 四,隧洞断面尺寸 .- 39 - 五,出口消能验算 .- 40 - 第八施工组织设计 - 41 - 一,工日分析 .- 41 - - 2 - 二,调洪演算 .- 42 - 附录 - 45 - - 3 - 第一调洪演算 一,设计资料 单位洪水过程线中,洪峰流量为 120,设计洪峰流量为 1680,校核洪峰sm / 3 sm / 3 流量为 2320,采用以峰控制的同倍比放大,计算结果如下:sm / 3 表 1-1 设计洪水过程线流量 时段(6h) 单位洪水过程线流量()sm / 3 设计洪水过程线流量()sm / 3 1570 250700 31101540 455770 537.5525 628392 722308 817238 913182 1010140 11798 12570 132.535 14114 表 1-2 校核洪水过程线流量 时段(6h) 单位洪水过程线流量()sm / 3 校核洪水过程线流量()sm / 3 1596.67 250966.67 - 4 - 31102126.67 4551063.33 537.5725.00 628541.33 722425.33 817328.67 913251.33 1010193.33 117135.33 12596.67 132.548.33 14119.33 二,调洪演算 以起调流量为开始点 A,向右做三条直线与洪水过程线相交于 B1,B2,B3 计算相应直线 ABi(或 ABi)与洪峰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即相应调节库容)和相 应的隧洞最大下泄流量,并 VH 曲线上根据 V总查出高程 H。在单位过程线上所围 面积 A,换算不同频率下的相应调节库容 V。由各调节库容与正常蓄水位以下库 容(423106 m3)之和得 V总。根据相应高程 H,在 QH 曲线上根据交点找出相 应的隧洞最大下泄流量。 设计洪水过程线和校核洪水过程线见下图 由公式 , (1-1) 3 2 2QmBgH 其中淹没系数 =1(不淹没) 流量系数 m=0.502 侧收缩系数 (1- 0k =1-0.2(n-1)+H/nB 2) 溢流孔数 n=1 边墩系数 k =0.70(圆弧形) 则 =1-0.14H/B 当 H/B1,取 H/B=1 假定四个方案计算如下: 1. 堰顶高程 2813m,B=7m 起调流量 Q=436.0 sm / 3 - 5 - B=7,堰高2813 2821 2822 2823 2824 2825 2826 2827 2828 2829 2830 2831 2832 2833 020040060080010001200 流量(m3/s) 高程(m) 隧洞泄水能力 设计洪水 校核洪水 设计:选 Q=630,560,490 sm / 3 V1=455.8 对应高程 2824.79m 36 10 m V2=458.6 对应高程 2824.91m 36 10 m V3=461.4 对应高程 2825.04m 36 10 m 校核:选 Q=676.7,580,483.3sm / 3 V1=482.1 对应高程 2825.95m 36 10 m V2=487.3 对应高程 2826.18m 36 10 m V3=492.7 对应高程 2826.42m 36 10 m 作图如下: 2. 堰顶高程 2814m,B=7m 起调流量 Q=373.48sm / 3 设计:选 Q=630,560,490sm / 3 - 6 - V1=457.5 对应高程 2824.86m 36 10 m V2=460.5 对应高程 2825.0m 36 10 m V3=463.7 对应高程 2825.14m 36 10 m 校核:选 Q=676.7,580,483.3 sm / 3 V1=484.3 对应高程 2826.05m 36 10 m V2=489.9 对应高程 2826.30m 36 10 m V3=495.9 对应高程 2826.56m 36 10 m 作图如下: 3. 堰顶高程 2812m,B=8m 起调流量 Q=573.41sm / 3 设计:选 Q=770,700,630sm / 3 B=7,堰高2814 2821 2822 2823 2824 2825 2826 2827 2828 2829 2830 2831 2832 2833 020040060080010001200 流量(m3/s) 高程(m) 隧洞泄水能力 设计洪水 校核洪水 - 7 - V1=448 对应高程 2824.44m 36 10 m V2=450 对应高程 2824.53m 36 10 m V3=452.1 对应高程 2824.62m 36 10 m 校核:选 Q=870,773.3,676.7sm / 3 V1=469.1 对应高程 2825.38m 36 10 m V2=473 对应高程 2825.55m 36 10 m V3=477.1 对应高程 2825.73m 36 10 m 作图如下: 4. 堰顶高程 2811m,B=8m 起调流量 Q=651.89sm / 3 设计:选 Q=840,770,700sm / 3 V1=444.6 对应高程 2824.29m 36 10 m B=8,堰高2812 2821 2822 2823 2824 2825 2826 2827 2828 2829 2830 2831 2832 2833 0500100015002000 流量(m3/s) 高程(m) 隧洞泄水能力 设计洪水 校核洪水 - 8 - V2=446.3 对应高程 2824.37m 36 10 m V3=448.2 对应高程 2824.45m 36 10 m 校核:选 Q=966.7,870,773.3sm / 3 V1=463.6 对应高程 2825.13m 36 10 m V2=467.0 对应高程 2825.28m 36 10 m V3=470.6 对应高程 2825.44m 36 10 m 作图如下: 5. 堰顶高程 2810m, B=8m 起调流量 Q=733.66,sm / 3 设计:选 Q=910,840,770sm / 3 V1=441.5 对应高程 2824.14m 36 10 m V2=443.1 对应高程 2824.22m 36 10 m B=8,堰高2811 2821 2822 2823 2824 2825 2826 2827 2828 2829 2830 2831 2832 2833 0500100015002000 流量(m3/s) 高程(m) 隧洞泄水能力 设计洪水 校核洪水 - 9 - V3=444.6 对应高程 2824.29m 36 10 m 校核:选 Q=966.7,870,773.3sm / 3 V1=461.7 对应高程 2825.05m 36 10 m V2=464.8 对应高程 2825.19m 36 10 m V3=468.0 对应高程 2825.33m 36 10 m 作图如下: 三,计算结果 表 1-3 调洪演算成果表 B=8,堰高2810 2821 2822 2823 2824 2825 2826 2827 2828 2829 2830 2831 2832 2833 0500100015002000 流量(m3/s) 高程(m) 隧洞泄水能力 设计洪水 校核洪水 - 10 - 方 案 堰顶高 程 孔口尺 寸 (m) 工 况 流量 Q ( )sm3 调节库容 V( ) 36 10 m 上游水位 (m) 超高Z (m) =281 3 设计552459.002824.931.731 B=7校核632484.762826.072.87 =281 4 设计488464.202825.161.962 B=7校核576489.962826.303.10 =281 2 设计687.5450.422824.551.353 B=8校核762.5473.242825.562.36 =281 1 设计750447.002824.401.204 B=8校核825467.402825.302.10 =281 0 设计808442.602824.201.005 B=8校核900463.502825.131.93 根据各项因素比较,选用 4 方案,=2811m B=8m。 第二坝顶高程计算 一,风壅水面高度 (2- 2 cos 2 m KW D e gH 1) - 11 - 式中 e-计算点处的风壅水面高度,m; D-风区长度,m; K-综合摩阻系数,取 3.6; 6 10 -计算风向与坝轴线法线的夹角, (22.5) 。 二,波浪计算波高和平均波长 (2-2) 2-1/122 1/3 gh/W =0.0076W(gD/ W ) (2-3) 2-1/2.152 1/3.75 m gL /W =0.331W(gD/ W ) 式中 h,gD/W2 在 20250 之间,为累积频率 5%的波高 h5,gD/W2 在 2501000 之 间,为累积频率 10%的波高 h10,累积频率 P 的波高 hp与平均波高 hm的比值可由表 查到。 三,平均波浪爬高 (2-4) mm w m Lh m KK R 2 1 设计波浪爬高值应根据工程等级确定,2 级坝采用累积频率为 1%的爬高值. 正向来波在单坡上的平均波浪爬高可按下式或有关规定计算: 式中 Rm平均波浪爬高 m单坡的坡度系数,若坡角为 a,即等于 cota K斜坡的糙率渗透性系数,根据护面类型查规范得 0.78 Kw经验系数,查规范得 1.0 四,坝顶超高 (2-5)y=R+e+A 式中 y坝顶超高 R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m(按规范二级大坝设计情况为 1.0,山区 丘陵去校核情况 0.5) e最大风壅水面高度 A安全加高(按规范二级大坝设计情况为 1.0,山区丘陵校核情况 0.5) - 12 - 五,计算成果 表 2-1 坝顶高程计算成果图 项目 设计+正常运 用 正常+正常 运用 校核+非常运 用 正常+非常运用+地 震 上游静水位2824.42823.22825.32823.2 河底高程2750275027502750 坝前水深 Hm74.473.275.373.2 吹程 D15000150001500015000 风向与坝轴线夹角 22.522.522.522.5 风速 w21211414 平均波长 Lm17.0019117.0019111.3274811.32748 平均波高 hm1.075251.075250.6477320.647732 护坡粗糙系数 K0.780.780.780.78 上游坝面坡脚 m2.752.752.752.75 经验系数 kw1111 平均波浪爬高 Rm1.1397191.1397190.7220360.722036 1%波浪爬高 R1%2.5415732.5415731.6101391.610139 安全超高 A110.51 风浪引起坝前壅高 e 0.0150720.0153190.0066190.006809 超高 y3.5566463.5568932.1167582.616948 坝顶高程2827.9572826.7572827.4172825.817 坝高77.9566576.7568977.4167675.81695 坝顶高程沉陷后 0.3% 2828.1912826.9872827.6492826.044 沉降后坝高78.1905276.9871677.6490176.0444 - 13 - 坝顶高程 2828.5m,坝高 78.5m。 第三土石料的设计 一粘性土料的设计 (1)计算公式 粘性土料的填筑密度以压实干容重为设计指标,并按压实度确定: (3-1) ddmax =P* 式中:P填土的压实度; d设计填筑干容重; dmax标准击实试验最大干容重。 对、级坝和各种等级的高坝 P 应不低于 0.981.00;对、级坝(高 坝除外)应不低于 0.960.98。 设计最优含水量取在塑限附近略高于塑限,可用下式拟定: (3-2) pL p = +I I 式中:p土料的塑限含水量,以小数计; Ip土料的塑性指数,以小数计; IL土料的液性指数,亦称稠度,高坝可取-0.010.1,低坝可 取 0.100.20。 粘性土料实际所能达到的设计干容重为: (3-3) 0 (1) (1/) sa d s V 式中: Va压实土体单位体积中的含气率,粘土 0.05,壤土 0.04,砂 壤土 0.03; s土粒容重; 填筑含水量。 再用下式校核 (3-4) d 1.021.12 d c : - 14 - 式中:d设计干容重; (d)o土场自然干容重。 (2) 计算结果 粘性土料设计的计算成果见表 6-3。 - 15 - 表 3-1 粘性土料设计成果表 料 场 比 重 GS 最大 容重 dma (kN/m3) 最优 含水 量 (%) 设计干 容重 (g/c m3) 塑 限 含水 量 p (%) 塑性 指数 Ip 填筑 含水量 (%) 自然 含水 量 (%) 孔隙 比 E 湿容重 rw (kN/m3) 浮容 重 rb (g/c m3) 内摩 擦角 液限 (%) 渗透 系数 10- 6 有机 含量 (%) 可容 盐含 量 (%) 1# 下 2.671569622.0715.53923.1419.4622.521724.80.73418.910.9424.6742.60 4.3171.730.070 2# 下 2.6716.186521.0216.024622.2021.7020.70424.20.72118.910.9325.5043.904.801.900.019 1# 上 2.6515.303622.3015.150625.0024.5723.77725.60.99017.350.8123.1749.571.902.200.110 2# 上 2.7415.107423.8014.95626.3023.5025.81626.310.9316.370.8221.5049.93.960.250.110 3# 下 2.7017.65816.9017.4814220.0014.0016.27415.90.58019.111.0628.0034.003.001.900.080 - 16 - (3)土料的选用 上下游共有 5 个粘土料场,储量丰富。因地理位置不同,各料场的物理性质, 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存在一定差异,土料采用以“近而好”为原则。粘粒含量 为 15%40%之间,均满足。规范指出粘土的渗透系数大于 1010-6 cm/s,所有料 场均满足要求。可溶盐含量都不大于 3%,1#上 的有机质含量为 2.20%,大于规定 的 2%,故不予采用。2#下 和 2#上 的塑性指数大于 20%和液限大于 40%,根据规范 不能作为坝的防渗体材料。3#下 的渗透系数比 1#下 的小,防渗性能好,最大干容 重比 1#下 的大,压缩性能好,且 3#下 的填筑含水量比天然含水量小,施工时只需 加水,故选 3#下 为主料场,1#下 为辅助及备用料场。 二. 砂砾料设计 (1)计算公式 坝壳砂砾料填筑的设计指标以相对密实度表示如下: (3-5) max maxmin (e-e) Dr = (e-e) 或 (3-6) dminmaxmaxmind Dr =(r -r)r/(r-r)r 式中:emax为最大孔隙比 0.7857;emin为最小孔隙比 0.36986(nmax=0.44,nmin=0.27,e=n/(1-n);e 为填筑的砂、砂卵石或地基原状砂、 砂卵石的孔隙比;rd为填筑的砂、砂卵石或原状砂、砂卵石干容重。 (3-7) d =Gs*9.81/(1+e) 设计相对密实度 Dr要求不低于 0.700.75;地震情况下,浸润线以下土体 按设计烈度大小 Dr不低于 0.750.80。 (2) 计算成果 砂砾料的计算成果见表。 - 17 - 表 3-2 砂砾料计算成果汇总表 料场 不均匀 系数 Cu 5mm 砾 石含量 (%) 比重 Gs 天然孔 隙比 相对密 实度 Dr 设计干 容重d (g/cm3) 设计孔 隙比 e .1#上43.87 46.8 2.750.4810.73218.2160.480 2#上26.1247.7 2.740.5310.61217.560.530 3#上26.4152.1 2.760.4490.81018.6860.450 4#上39.8145.4 2.750.4600.78418.4780.460 1#下50.1245.8 2.750.4810.73218.2160.480 2#下42.6642.2 2.730.4750.74818.1570.475 3#下66.0743.3 2.730.4810.73218.0830.480 4#下45.7145.4 2.720.5110.66217.6590.510 表 3-2 续 料场 保持 含水量 (%) 湿容重w (g/cm3) 浮容重 (g/cm3) 内摩擦角 粘聚 力 c kPa 渗透系数 K(10-2cm/s) 1#上51.901.18351002.0 2#上51.821.14360002.0 3#上51.951.21354002.0 4#上51.941.20363002.0 1#下51.901.18352002.0 2#下51.891.17364002.0 3#下51.881.17355002.0 4#下51.831.14371002.0 - 18 - 料场的颗粒级配曲线如下: 沙砾颗粒级配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123 lgD P 1#上 图 3-1 1#上料场颗粒级配曲线 沙砾颗粒级配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123 lgD P 2#上 图 3-2 2#上料场颗粒级配曲线 沙砾颗粒级配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123 lgD P 3#上P - 19 - 图 3-3 3#上料场颗粒级配曲线 沙砾颗粒级配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123 lgD P 4#上 图 3-4 4#上料场颗粒级配曲线 沙砾颗粒级配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123 lgD P 1#下 图 3-5 1#下料场颗粒级配曲线 沙粒颗粒级配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123 lgD P 2#下 - 20 - 图 3-6 2#下料场颗粒级配曲线 沙粒颗粒级配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123 lgD P 3#下 图 3-7 3#下料场颗粒级配曲线 沙粒颗粒级配 0 20 40 60 80 100 120 -10123 lgD P 4#下 图 3-8 4#下料场颗粒级配曲线 第四渗流计算 一渗流计算内容 1.确定坝体浸润线及其下游出逸点的位置,绘制坝体及其坝基内的等势线分布 图或流网图; - 21 - 2.确定坝体与坝基的渗流量; 3. 确定坝坡出逸段与下游坝基表面的出逸比降,以及不同土层之间的渗透比降; 4. 确定库水位降落时上游坝坡内的浸润线位置空隙压力; 5.确定坝肩的的等势线、渗流量和渗透比降。 二渗流计算水位组合情况 上游正常蓄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最低水位 上游设计水位与下游相应的水位 3. 上游校核水位与下游相应水位 三计算方法 选择水力学方法解决土坝渗流问题。根据坝体内部各部分渗流状况的特点,将坝 体分为若干段,应用达西定律近似解土坝渗流问题。计算中假定任一铅直过水断面 内各点的渗透坡降相等。计算简图见后图。 a,-断面,-断面 通过防渗体流量: (4-1) 22 1121 q =K(H -H )/2 + K (H-H )T/D 通过防渗体后的流量: (4-2) 222 1111T11 q =K (H -T )/2L + K (H -T )T/(L+0.44T) b, -断面 通过防渗体流量: (4-3) 22 11 q =K(H+T) -(H +T) /2 通过防渗体后的流量: (4-4) 2 221 1112T11 q =K (H -T )/2(L-m T )+ K (H -T )T/(L+0.44T) 假设:1)不考虑防渗体上游侧坝壳损耗水头的作用; 2)由于砂砾料渗透系数较大,防渗体又损耗了大部分水头,逸出水与下游水 位相差不是很大,认为不会形成逸出高度; - 22 - 3)对于岸坡断面,下游水位在坝底以下,水流从上往下流时由于横向落差, 此时实际上不为平面渗流,但计算仍按平面渗流计算,近似认为下游水位为零。由 于河床冲积层的作用,岸坡实际不会形成逸出点,计算时假定浸润线末端即为坝趾。 四.计算断面与计算情况 对河床中间断面-以及左右岸坡段各一断面-、-三个典型断面 进行渗流计算,断面的简化图见附录,计算按正常蓄水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三种 情情况进行。 K=3.0 10-6cm/s K1=2.0 10-2cm/s K2=1.0 10-9cm/s KT取 2.0 10-2cm/s D=0.8m (1) 图 4-1 断面 =20.1m T=29.15m 1. 上游正常蓄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 L1=159m L=165.75m H=73.2m T1=2.2m 数据带入公式:由 q1=q2 得 q=4.02 10-6m2/s H1=2.31m 2. 上游设计洪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 - 23 - L1=163.61m L=165.75m H=74.4m T1=5.27m 数据带入公式:由 q1=q2 得 q=4.13 10-6m2/s H1=5.37m 3. 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 L1=163.8m L=165.75m H=75.3m T1=5.4m 数据带入公式:由 q1=q2 得 q=4.23 10-6m2/s H1=5.51m (2) 图 4-2 断面 =12.18m T=26.92m L1=153.51m L=159.6m T1=0m 1. 上游正常蓄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 H=38.2m 数据带入公式:由 q1=q2 得 q=1.81 10-6m2/s H1=0.06m 2. 上游设计洪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 H=39.4m 数据带入公式:由 q1=q2 得 q=1.92 10-6m2/s H1=0.06m 3. 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 H=40.3m 数据带入公式:由 q1=q2 得 q=2.01 10-6m2/s H1=0.06m (3) - 24 - 图 4-3 断面 =12.73m T=3.24m L=101.89m T1=0m 1. 上游正常蓄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 H=38.2m 数据带入公式:由 q1=q2 得 q=2.01 10-6m2/s H1=0.31m 2. 上游设计洪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 H=39.4m 数据带入公式:由 q1=q2 得 q=2.13 10-6m2/s H1=0.32m 3. 上游校核洪水位与下游相应最低水位 H=40.3m 数据带入公式:由 q1=q2 得 q=2.22 10-6m2/s H1=0.34m 结果整理如下: 表 4-1 渗流计算结果汇总表 计算情况 计算项目 正常蓄 水位 设计洪 水位 校核洪水位 -73.274.475.3 -38.239.440.3 上游水深 H (m) -38.239.440.3 -2.25.275.4 下游水深 T1 (m) -000 - 25 - -000 -2.315.385.51 -0.060.060.06 逸出水深 H1 (m) -0.310.320.34 -4.024.134.23 -1.811.922.01 单宽流量 q (10- 6m3/s.m) -2.012.132.22 在心墙的逸出点,渗透坡降较大,设计中采用流网法予以验算,绘制流网图, 计算出逸出点坡降,具体见表 表 4-2 I-I 断面各种工况渗流逸出点坡降 断 面 I-I 工 况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 坡 降 J 3.543.83.49 第五大坝稳定校核 本设计中的稳定分析,主要指边坡的抗滑稳定。稳定分析计算的目的在于分 析坝坡在各种不同工作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失稳形式,校核其稳定性。 一,计算方法 使用简单折线滑动法,假设滑动面只在坝壳中,而防渗体不连同坝壳一起滑 动,如下图所示 - 26 - 图 5-1 简单折线滑动法示意图 滑动面上的抗剪强度利用充分程度应该是一样的,其安全系数表达方式为: (5-1) tan tan i i s F 式中:Fs安全系数; 试验得到的抗剪强度指标。 i 假设滑动面的三点 A、D、C(按一定步长确定这三点的坐标) ,且滑动面不会 切到心墙。其中 A 点在坝脚斜坡面上移动,但不会到达坝顶,D 点为折坡点,C 点在坝体计算那一面的表面上移动,可以到达坝顶,但不会移动到坝体的另一侧。 其他字母如图所示。 D 点将滑动体 ADCBE 分成两个滑动块 DEBC 和 ADE,各块重量分别为 W1和 W2, 土体抗剪强度为 。 计算时先假定不同的安全系数 Kc,从滑块 DEBC 的平衡条件中求出 P,然后 将其作用在 ADE 上,看它是否与 W2、Q2等平衡,如不平衡则重新假定安全系数,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平衡为止,此时的 Kc 即为该滑动面的安全系数。 其中,在水位以上的土体所受的重力,用面积乘以天然容重,水位以下,由 于浮力作用,乘以浮容重得到。Qi为水平地震惯性力,其值为惯性系数 aij乘以 相应土体的重量,所有力都可以简化到形心处,只考虑力的平衡,不考虑力矩的 平衡。 设计中为简化程序起见,还进行了以下假定:滑面 ED 铅直,条间力 pi,作 - 27 - 用方向总是和上一个土体平行。这些假定会对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产生一定影响, 但总体影响不是太大,近似计算中可以忽略。 二,源程序 Option Explicit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H As Single, WH As Single, m As Single, R As Single, RF As Single, D As Single, am As Single, ah As Single, Wr As Boolean Dim xa As Single, ya As Single, xb As Single, xc As Single, xc_max As Single, xd As Single, yd As Single, ye As Single, xf As Single, xg As Single, a1 As Single, a2 As Single Dim h1 As Single, h2 As Single, Alf1 As Single, Alf2 As Single, W1 As Single, W2 As Single, F1 As Single, F2 As Single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c As Single, Dlt As Double, k As Single, kc As Single, xd_f As Single, yd_f As Single kc = 5 Wr = False If Option2.Value = True Then If Text_am.Text = 7 Then am = 3 ah = 0.1 ElseIf Text_am.Text = 8 Then am = 2.5 ah = 0.2 ElseIf Text_am.Text = 9 Then am = 2 ah = 0.4 Else Wr = True End If End If If Text_D.Text = “ Or Text_H.Text = “ Or Text_WH.Text = “ Or Text_m.Text = “ Or Text_R.Text = “ Or Text_RF.Text = “ Or Wr = True Then - 28 - MsgBox “请正确输入计算所需数据!“, 48, “错误提示“ Else H = Val(Text_H.Text) WH = Val(Text_WH.Text) m = Val(Text_m.Text) R = Val(Text_R.Text) RF = Val(Text_RF.Text) D = Val(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工程图学B(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资本运营与公司治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阅读与欣赏唐诗宋词》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科技学院《风险投资运作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英语阅读(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角的分类
- 2024年高导热石墨材料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食品试验设计方法第五讲
-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版)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第2章 数字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 第四章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课件
- (高清版)DZT 0004-2015 重力调查技术规范(150 000)
- 个人理财(西安欧亚学院)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农业物流资料课件
- 防汛抗旱知识培训课件
- 水利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模版
-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课件
- 《客户开发技巧》课件
-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成品检验与放行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