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07课时质量和密度真题演练.docx_第1页
2019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07课时质量和密度真题演练.docx_第2页
2019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07课时质量和密度真题演练.docx_第3页
2019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07课时质量和密度真题演练.docx_第4页
2019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07课时质量和密度真题演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时质量和密度高效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使用天平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只调节了平衡螺母C.称量时,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确定天平已平衡2.2018宿迁年幼的弟弟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扁后总说面包变少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你认为哥哥所说的“没变”可能是指下列物理量中的()A.体积B.质量C.密度D.硬度3.规格相同的瓶子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如图7-9所示,则()图7-9A.甲瓶液体质量较大B.乙瓶液体质量较大C.乙瓶液体密度较大D.两瓶液体密度相等4.如图7-10所示,放在天平上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它们是由不同物质制成的,图中天平平衡,由此可知,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图7-10A.35B.53C.13D.315.2017自贡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如图7-11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图7-11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D.甲、乙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6.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制出了m-V图像,如图7-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12A.该液体密度为2 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C.量杯质量为40 gD.6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 g7.2018滨州如图7-13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 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图7-13A.温度等于4 时,水的密度最大B.在04 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图乙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 、3 、2 、1 、0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二、填空题图7-148.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7-14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g/cm3。将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质量相等的A、B两实心球浸没在装有等量水的两只相同的烧杯里(水均没有溢出),则烧杯中水位较高的是浸(选填“A球”或“B球”)的杯子。9.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 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20 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 g。则石块的质量为g,石块的密度为g/cm3。(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水=1103 kg/m3)三、实验探究题10.2018山西小亮同学帮妈妈做饭时,发现茄子漂在水面上。他想:“茄子的密度是多大呢?”他用天平和量筒测定茄子的密度,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1)将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处,当横梁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2)切取一小块茄子,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它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用细铁丝将茄子块压入量筒的水中,并使其浸没,测出水和茄子块的总体积V2。茄子块密度的表达式:。(3)因为茄子具有吸水性,用上述方法测出的茄子块体积,茄子块的密度。(均选填“偏大”或“偏小”)11.2018遂宁悠悠涪江水孕育了涪江两岸儿女。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涪江水的密度究竟有多大,于是她取了一些涪江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已知它的密度为1),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涪江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3)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涪江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缓慢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4)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涪江水,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5)。(请你写出这一步的操作方法)(6)用天平测出烧杯内剩余涪江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7-15所示,则m3=g。图7-15(7)涪江水密度的表达式为=(物理量用符号表示)。根据以上实验方案,小红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12.2017绥化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写字母)(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7-16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图7-16(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以算出小矿石的密度为=g/cm3。(4)量筒不小心被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还能测量出陈醋的密度。某组同学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调节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陈醋,用天平测出为m2;根据测得的物理量求出该陈醋的密度醋=。(水的密度用水表示)(5)针对(4)中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同学发现该实验设计存在不足之处是:在操作过程中,烧杯装满液体,易洒出,不方便操作。(6)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13.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1)图7-17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图7-17(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为g。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 g,则小木块的体积为cm3。(已知水=1.0103 kg/m3)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g/cm3。(3)受小亮实验的启发,小丽在实验时除了利用原有的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和细针外,又找了一把刻度尺,不用天平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请你将下列测量步骤补充完整:在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0。将木块轻轻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时,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m。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木=。(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水表示)参考答案1.B2.B3.C4.D解析 因为天平平衡,则左右两盘中球的总质量相等,即2m甲+m乙=m甲+4m乙,根据m=V,且小球体积相等,则有2甲+乙=甲+4乙,可得甲: 乙=31,故选D。5.C6.D7.C解析 由甲图可知,温度等于4 时,水的密度最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在04 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所以是热缩冷胀,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因为水的凝固点为0 ,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温度也为0 ;由图甲可知从04 水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大的部分下沉在最下方,则可知图乙中从冰面向下水的温度逐渐增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由于水具有反常膨胀这一特点,所以当湖面的水结冰时湖底的水温度高于0 ,从而保证水中生物越冬,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8.甲1.5B球9.303解析 石块的质量为m石=320 g-290 g=30 g,排出水的质量为m排=300 g-290 g=10 g,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m排水=10g1g/cm3=10 cm3。石块的体积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即V石=V排=10 cm3,所以石块的密度为石=m石V石=30g10cm3=3 g/cm3。10.(1)水平台零刻度线左(2)=mV2-V1(3)偏小偏大解析 (1)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知,天平应该放在水平台上,在调节横梁平衡前,应该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调节的原则是指针左偏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根据题意知,茄子块的质量为m,茄子块的体积为V2-V1,根据公式=mV得,茄子的密度=mV2-V1。(3)由于茄子具有吸水性,放入水中后会使水和茄子的总体积变小,导致测量的体积值偏小,质量一定,则计算出的密度值偏大。11.(1)右(5)将烧杯中的涪江水倒入量筒中,直到液面上升到刻度线A(6)47.4(7)m2-m3m11偏大解析 (5)量筒的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因此借助于已知密度为1的铜块测量涪江水的体积,即V水=V铜,故要将烧杯中的涪江水倒入量筒中,直到液面上升到刻度线A。(6)由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可知,m3=20 g+20 g+5 g+2.4 g=47.4 g。(7)由密度的计算公式可知:=mV=m2-m3m11=m2-m3m11;将铜块从量筒中取出时会带出一部分水,导致量筒内涪江水的体积偏小,因此将烧杯中的涪江水倒入量筒中,液面上升到刻度线A处时,倒入的涪江水的体积偏大,测得质量偏大,故测出的涪江水密度比真实值偏大。12.(1)BCA(2)左(3)2.6(4)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m2-m0m1-m0水(6)仍然准确解析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先测量小矿石的质量,再测体积,最佳的顺序是:BCA。(2)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左盘上翘,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3)由题意,小矿石的质量为m=52 g,体积为V=80 mL-60 mL=20 mL=20 cm3,则小矿石的密度为:=mV=52g20cm3=2.6 g/cm3。(4)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m2,可求出陈醋的质量m醋=m2-m0,陈醋的体积V醋=V水=m水水=m1-m0水,则可求得陈醋的密度醋=m醋V醋=m2-m0m1-m0水=m2-m0m1-m0水。(6)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调节平衡螺母后,左、右两盘质量相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