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255-1990 工作基准试剂(容量) 无水碳酸钠》相比于《GB 1255-1977》,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技术指标的修订:1990版标准对无水碳酸钠作为工作基准试剂的纯度要求进行了重新定义,可能包括杂质含量的限值更加严格,以适应当时实验室分析技术和需求的提高。

  2. 检验方法的改进:新标准引入或更新了更精确、更科学的检测方法,用于测定无水碳酸钠的含量及其相关特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这可能包括使用更现代的仪器分析技术,如光谱法或电化学方法替代旧有的化学滴定法。

  3. 包装与储存要求的细化:1990版标准可能对试剂的包装材料、密封要求以及储存条件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旨在减少外界因素对试剂质量的影响,延长其有效使用期。

  4. 标签标识的规范: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新标准可能对产品标签上的信息内容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纯度等级等,以增强产品的可追溯性和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5. 适用范围和使用说明的明确:标准中可能会对无水碳酸钠作为容量分析工作基准的应用领域做出更清晰的界定,并提供更详细的使用指导,帮助用户正确使用该试剂进行容量分析工作。

  6. 质量管理体系的强调:随着质量控制理念的发展,新标准可能加入了关于生产商应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确保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255-2007
  • 1990-12-18 颁布
  • 1991-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255-1990工作基准试剂(容量)无水碳酸钠.pdf_第1页
GB1255-1990工作基准试剂(容量)无水碳酸钠.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255-1990工作基准试剂(容量)无水碳酸钠.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工 作 基 准 试 剂 ( 容 量) 无 水 碳 酸钠1255一 90GB 1 2 5 5 - 7 7GB储Wo r U雌 c h e mi c a lS o d i u m c a r b o n e 加 a n h y d r o u s本试剂为白色粉末分子式: N a z C O ,相对分子质量: 1 0 5, 暴露于空气中逐渐吸水成为一水合物( N a C O 3 H 2 0 ) , 溶于水, 不溶于乙醇。. 9 9 ( 按 1 9 8 7 年国际原子量)1 主题内 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基准试剂( 容量) 无水碳酸钠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和包装及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含量为9 9 . 9 5 %一1 0 0 . 0 5 %工作基准试剂( 容量) 无水碳酸钠的检验。2 引用标准 G B 6 0 1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 容量分析) 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 B 6 0 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 B 6 0 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 B 6 0 9 化学试剂总氮量测定通用方法 G B 6 1 9 化学试剂 采样及验收规则 G B 6 6 8 2 实验室用水规格 G B 9 7 2 3 化学试剂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 B 9 7 2 8 化学试剂 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 G B 9 7 2 9 化学试剂氯化物测定通用方法 G B 9 7 3 4 化学试剂 铝测定通用方法 G B 9 7 3 9 化学试剂 铁测定通用方法 G B 1 0 7 3 8 工作基准试剂( 容量) 称量滴定法通则 H G 3 -1 1 9 化学试剂 包装及标志 H G 3 -1 1 6 8 化学试剂 澄清度标准的制备及测定方法3 技术要求3 . 1 无水碳酸钠( N a 2 C 0 3 ) 含量, %: 9 9 . 9 5 - 1 0 0 . 0 5 ,3 . 2 杂质最高含量, %: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0 一 1 2 一 1 8 批准1 9 9 1 - 1 2 - 0 1 实施G B 1 25 5 一 9 0名称工作基准( 容量)澄清度试验, 号灼烧失熏氯化物( C i )硫化合物( 以S O ; 计).总氮觉 ( N )碑酸盐及硅酸盐( 以S i 0 : 计)镁( Mg )铝( A O钾( K )钙( C a )铁( F e )重金属( 以P b 计)20 . 50 . 0 0 10 . 0 0 30 . 0 0 10 . 0 0 2 50 . 0 0 0 50 . 0 0 10 . 0 0 50 . 0 10 . 0 0 0 30 . 0 0 0 54 试验方法 本试验方法中所用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和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按G B 6 0 1 , G B 6 0 2 , G 8 6 0 3 之规定制备, 实验用水应符合G B 6 6 8 2 中三级水规格。4 . 1 无水碳酸钠( N a 2 C O a ) 含i测定4 . 1 . 1 盐酸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称取。 . 1 5 g 于3 0 0 灼烧至恒重的第一基准试剂 容量) 无水碳酸钠, 精确至0 . 0 0 0 0 1 g , 置于反应瓶中, 溶于5 0 m L 水, 加 1 0 滴溪甲酚绿一 甲基红混合指示液, 按G B 1 0 7 3 8 之规定, 用待标定的盐酸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 c ( H C I ) 二。1 m o t / k g ) 滴定至溶液由 绿色变为暗 红色。 煮沸2 m i n , 安上装有钠石灰的双球管, 冷却, 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暗红色。 盐酸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浓度按式( 1 ) 计算: 饥l二 二 二 二一. . . . . . . . . . . . . . . . . m 2 X 0 . 0 5 2 9 9 5式中:c 一 一 盐酸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浓度, m o l / k g ; m 】 第一基准试剂( 容量) 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g ; 。 2 - 一 待标定的盐酸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质量, 9 ;0 . 0 5 2 9 9 5 一与1 . 0 0 0 0 g 盐酸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 o ( H C l ) =1 . 0 0 0 0 m o l / k g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4 . 1 . 2 碳酸钠的质量。含量的测定称取0 . 1 5 g 测定灼烧失重后的试样, 精确至。 . 0 0 0 0 1 g , 按4 . 1 . 1 条之规定, 用盐酸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 c ( H C I ) = 0 . 1 m o l / k g D 滴定。G B 1 2 5 5 一 9 0含量的测定与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同时进行。无水碳酸钠( N a 2 C O 3 ) 含量按式( 2 ) 计算:m3 c X 0 . 0 5 2 9 9 5 爪 X 1 0 0 (2)式中: X无水碳酸钠的百分含量, %;盐酸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质量, 9 ;c - 一 盐酸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浓度, m o l / k g ;0 . 0 5 2 9 9 5 与1 . 0 0 0 0 g 盐酸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 c ( H C 1 ) =1 . 0 0 0 0 m o l / k g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 碳酸钠的质量;。 - 一 试样的质量, 9 。4 . 2 杂质测定试样称量须精确至。 0 1 g .4 . 2 . 1 澄清度试验 称取5 g 试样, 溶于 1 0 0 m L 水中, 其浊度不得大于H G 3 -1 1 6 8 中规定的澄清度标准2 号4 . 2 . 2 灼烧失重 称取5 g 试样, 精确至0 . 0 0 0 1 g , 置于已在3 0 0 C 恒重的铂柑祸中, 逐渐升温, 于3 0 0 灼烧至恒重。保留恒重后的试样用于含量测定。 灼烧失重按式( 3 ) 计算:X 一 n , 孟 严X 1 0 0式中:X 一灼烧失重, %; 。 】 灼烧前试样的质量, 9 ; 二 : 灼烧恒重后试样的质量, 9 .4 . 2 . 3 氯化物 称取 1 g 试样, 溶于 1 0 m L水中, 滴加硝酸溶液( 2 5 %) 至溶液p H值为 5 - 6 , 稀释至2 0 m L , 按G B 9 7 2 9 之规定测定。 所呈浊度不得大于标准。 标准是取含0 . 0 1 m g 氯化物( C l ) 的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稀释至2 0 m L , 与同体积试样溶液同时同样处理4 . 2 . 4 硫化合物 称取。 . 5 g 试样, 溶于2 0 m L 水中, 加。 . 3 m L3 0 %过氧化氢, 煮沸数分钟, 冷却, 用盐酸溶液( 2 0 %)调节溶液p H值为5 -6 , 再煮沸, 冷却, 稀释至2 0 m L , 按G B 9 7 2 8 之规定测定, 所呈浊度不得大于标准。 标准是取含。 . 0 1 5 m g 硫酸盐( S O , ) 的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稀释至2 0 m L , 与同体积试样溶液同时同样处理4 . 2 . 5 总氮量 称取2 g 试样, 按G B 6 0 9 之规定测定, 所呈黄色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取含0 . 0 2 m g 氮( N ) 的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与试样同时同样处理。4 . 2 . 6 磷酸盐及硅酸盐 称取0 . 5 g 试样, 溶于5 0 m L 水中, 加2 . 4 m L 盐酸液( 2 0 0 o ) , 稀释至8 0 m L , 加热至沸, 冷却。 加5 m L铝酸钱溶液( 1 0 0 g / L ) , 用氨水溶液( 1 0 Y,) 或盐酸溶液( 2 0 %) 调节溶液p H值至 1 . 8用酸度计测定) , 再GB 1 25 5 一 90加热至沸. 于水浴上保温 2 0 m i n , 冷却。加1 0 m L 盐酸, 移人分液漏斗中, 用2 5 m L 4 一 甲基一 2 一 戊酮萃取2 m i n 。取有机相, 用2 5 m L 盐酸溶液( 0 . 5 0 0 ) 洗涤。 取有机相, 加0 . 2 m L 新制备的氯化亚锡盐酸溶液( 2 0 g / L ) , 加1 m L 无水乙 醉, 摇匀, 所呈蓝色不 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取含0 . 0 1 2 m g 硅酸盐( S i o , ) 的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加0 . 6 m L 盐酸溶液( 2 0 0 o ) , 稀释至8 0 m L , 与同体积试样溶液同时同样处理。4 . 2 . 了 镁 按G B 9 7 2 3 之规定测定, 其中:4 . 2 . 7 . 1 仪器条件 光源: 镁空心阴极灯; 波长: 2 8 5 . 2 n m ; 火焰: 乙炔一 空气。4 . 2 . 了 . 2 测定方法 称取1 0 g 试样, 溶于水, 滴加盐酸溶液( 2 0 %) 至溶液p H值为5 - 6 , 过量5 m L , 稀释至1 0 0 m L 。 取1 0 m L , 共四份, 按G B 9 7 2 3 中6 . 2 . 2 条之规定测定。4 . 2 . 8 铝 称取 I g 试样, 溶于水, 滴加盐酸溶液( 2 0 %) 至溶液p H值为5 - 6 , 过量0 . 2 5 m L , 煮沸, 冷却, 用氨水溶液( 1 0 %) 调至中性, 稀释至 1 0 m L , 按G B 9 7 3 4 之规定测定, 所呈红色不得深于标准口 标准是取含。 . 0 1 m g 铝( A I ) 的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稀释至1 0 M L , 与同 体积试样溶液同时同样处理 。4 . 2 . 9 钾 按G B 9 7 2 3 之 规定测定, 其中:4 . 2 . 9 . 1 仪器条件 光源: 钾空心阴极灯; 波长: 7 6 6 . 4 n m ; 火焰: 乙炔一 空气。4 . 2 . 9 . 2 测定方法 同4 . 2 . 7 . 2 条。4 . 2 . 1 0 钙 按G B 9 7 2 3 之规定测定, 其中:4 . 2 . 1 0 . 1 仪器条件 光源: 钙空心阴极灯; 波长: 4 2 2 . 7 n m ; 火焰: 乙炔一 空气。4 . 2 . 1 0 . 2 测定方法 称取5 g 试样, 溶于水, 滴加盐酸溶液( 2 0 %) 至溶液p H值为5 -6 , 过量2 . 5 M L , 稀释至1 0 0 m L 。 取2 0 M L , 共四份, 按G B 9 7 2 3 中6 . 2 . 2 条之规定测定。4 . 2 . 1 1 铁 称取 I g 试样. 溶于水, 滴加盐酸溶液( 2 0 %) 至溶液p H值为5 -6 , 过量。 . 5 m L , 煮沸, 冷却, 稀释至1 5 m L , 用氨水溶液( 1 0 %) 调节溶液p H值至2 , 按G B 9 7 3 9 之规定测定, 所呈红色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取含0 . 0 0 3 m g 铁( F e ) 的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 加1 0 m L 水及0 . 5 m L 盐酸溶液( 2 0 0 0 ) , 稀释至 1 5 m L , 与同体积试样溶液同时同样处理。4 - 2 . 1 2 重金属 称取6 g 试样, 溶于2 5 m L 水中, 滴加盐酸溶液( 2 0 %) 至溶液p H值为5 -6 , 过量0 . 5 M L , 在水浴上G B 1 25 5 一 9 0蒸干, 残渣溶于水, 用氢氧化钠溶液( 4 g / L ) 调节溶液p H值至4 , 稀释至4 0 m L 。 取3 0 m L , 加0 . 2 m L乙酸溶液( 3 0 %) 及1 0 m L 新制备的饱和硫化氢水, 摇匀, 放置 1 0 m i n , 所呈暗色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取含 0 . 0 1 5 m g 铅( P b ) 的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及剩余的 1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