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7401-1998 膨化食品卫生标准》是中国关于膨化食品质量安全的一套强制性规定,旨在确保此类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及销售过程中的卫生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该标准详细规定了膨化食品在原料选择、加工过程、成品要求、包装、标识、贮运等多个环节的具体卫生标准和要求,内容概要如下:
-
适用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以谷物、豆类、薯类等为主要原料,经油炸、热风干燥或压力膨化等工艺制成的直接食用的各类膨化食品。
-
原料要求:规定了用于生产膨化食品的原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不得使用发霉、变质或受到污染的原料,并对添加剂的使用种类和用量进行了限制,确保原料安全无害。
-
生产过程卫生:强调了生产环境、设备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以及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标准,防止交叉污染,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
-
污染物限量:设定了膨化食品中重金属(如铅、砷)、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确保食品中污染物不超标。
-
微生物指标:规定了成品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的限量标准,以防止因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风险。
-
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列出了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及其最大使用量,同时对营养强化剂的添加也做了具体规定,要求必须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进行。
-
包装与标识:要求膨化食品的包装材料应安全无毒,不得对食品造成污染,并且产品标签需清晰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信息及执行标准等,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
检验方法:提供了各项指标检测的具体方法,确保标准的可执行性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贮存与运输:规定了膨化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条件,如应避免高温、潮湿、阳光直射及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保证食品在到达消费者前的品质安全。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1998-05-05 颁布
- 1999-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文档简介
G B 1 7 4 0 1 一 1 9 9 8前言 本标准在制定指标时, 尽量与国内外相关食品标准保持一致。 但由于生产状况与国内外相关食品不完全相同, 因此, 本标准依据卫生学调查结果, 应用具代表性数量样品的检测数据, 参考国内 G B 7 0 9 9 -1 9 9 8 ( 糕点面包卫生标准 , G B / T 7 1 0 2 . 1 -9 4 (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 中的卫生标准 和国外( J A S通告5 4 3 - 8 9 江米条 ) 相关食品标准而制定。 本标准由中华人 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湖南省卫生防疫站、 上海百事食品有限公司、 天津顶圆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韩玉莲、 唐细良、 宋凤英、 韩宏伟、 李宏文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6 9 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膨 化 食 品 卫 生 标 准Hy g i e n i c s t a n d a r d f o r p u f f e d f o o dG B 1 7 4 0 1 一 1 9 9 81 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膨化食品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谷物、 豆类、 薯类为主要原料, 经加湿( 调整水分) 、 膨化、 烘烤、 调味( 或不调味) 等丁艺制成的具有一定酥松度的一类食品。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2 7 6 0 -1 9 9 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 B 4 7 8 9 . 2 -9 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 B 4 7 8 9 . 3 - - 9 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 B 4 7 8 9 . 4 -9 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 B 4 7 8 9 . 5 -9 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 B 4 7 8 9 . 1 0 -9 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 B 4 7 8 9 . 1 1 -9 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 B / T 5 0 0 9 . 3 -8 5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G B / T 5 0 0 9 . 1 1 -1 9 9 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G B / T 5 0 0 9 . 1 2 -1 9 9 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G B / T 5 0 0 9 . 2 2 -1 9 9 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 , 的测定方法 G B / T 5 0 0 9 . 3 7 -1 9 9 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 B / T 5 0 0 9 . 5 6 -1 9 9 6 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3 定 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 1 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是指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体积明显增大 , 且具有一定酥松度的食品。4 分类4 . 14 . 1 . 1食品。4 . 1 . 2根据膨化食品生产工艺不同分为二类油脂型膨化食品: 原料经食用油脂煎炸或用经过调味的植物油喷洒、 浸渍、 干燥等方式而制成的非油脂型膨化食品: 原料经膨化器加温( 调整水分) 、 挤压、 焙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 9 9 8 - 0 5 - 0 5 批准调味( 或不调味) 而制成的膨化 1 9 9 9 一 0 1 一 0 1 实施G B 1 7 4 0 1 一1 9 9 8食品5 卫生要求5 . 1 感官指标 具有该品种特有的正常色泽、 气味和滋味, 不得有酸败、 发霉等异味5 . 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 1 理化指标项目指标油脂型非油脂型水分, %簇酸价( 以脂肪计) , m g K O H / g(773过氧化值( 以脂肪计 , m e q / k g2 0蒸基价 以脂肪计 , m e q / k g2 O砷( 以A s 计) , m g / k g(0 . 50 5铅( 以P b 计) m g / k g簇O 50 . 5黄曲霉毒素B ( 以玉米为 原料) , p g / k g簇55食品添加剂按 GE2 7 6 0 - -1 9 9 6规定5 . 3 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规定。表 2 微生物指标项目指标菌落总数 c f u 棺簇大肠菌群, M P N / l O 0 g簇致病菌 1 0 0 0 0 9 0不得检出注: 致病菌指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及金黄色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6 检验方法6 , 1 感官指标 取两包以上样品打开包装后观察, 应具有各种品种正常的色泽, 不得有霉变及其他外来污染物。品尝其味, 不得有酸败、 哈喇味等异味。62 理化指标6 . 2 . 1 样品的处理 取0 . 5 k g 含油脂较多的样品或l k g 含油脂少的样品, 在玻璃乳钵中研碎, 混合均匀后放置广m 瓶内保存于冰箱中备用。6 , 22 水分 水分按 G B / 丁5 0 0 9 . 3 规定的方法测定。6 . 23 酸价 按( .= B / 1 5 0 0 9 . 5 6 规定提取脂肪。分析按G B / fi 5 0 0 9 . 3 7中规定的方法测定6 . 24 过氧化值6 9 2G B 1 7 4 0 1 一 1 9 9 8 按 G B / T 5 0 0 9 . 5 6 规定提取脂肪。分析按 G B / T 5 0 0 9 . 3 7中规定的方法测定。6 . 2 . 5 毅基价 按 G B / T 5 0 0 9 . 5 6 规定提取脂肪。分析按G B / T 5 0 0 9 . 3 7中规定的方法测定。6 . 2 . 6 砷 按G B / T 5 0 0 9 . 1 1 规定的方法测定。6 , 2 . 7 铅 按G B / T 5 0 0 9 . 1 2 规定的方法测定。6 . 2 . 8 黄曲霉毒素 按G B / T 5 0 0 9 . 2 2 规定的方法测定。6 . 3 微生物指标6 . 3 . 1 菌落总数 按G B 4 7 8 9 . 2 规定的方法测定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