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8281.3-2000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专注于医疗保健产品灭菌领域中的生物指示物应用,特别是针对湿热灭菌过程。该标准为确保医疗设备、器械以及其他医疗保健产品的无菌性提供了评估和验证的方法。以下是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热灭菌过程中使用的生物指示物(BI)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条件。这些生物指示物用于监测和验证灭菌程序的有效性,确保能够消灭特定的微生物挑战,从而保证灭菌物品的安全性。
定义与分类
- 生物指示物(BI):含有特定微生物孢子的测试系统,用于评价灭菌过程的效果。
- 湿热灭菌:利用高温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
技术要求
-
微生物要求:标准指定了作为生物指示物应使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耐受性要求,常见的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要求其具有高度的灭菌抗性。
-
载体与设计:生物指示物的载体材料需能承受灭菌过程而不影响微生物的存活或死亡判断,同时便于操作和结果判读。
-
剂量测定:规定了生物指示物中微生物的数量应达到一定的标准,以确保灭菌效果的准确检测。
试验方法
- 存活与死亡测定: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培养测试来确定生物指示物在经过灭菌处理前后的微生物存活状态。
- 性能验证:包括D值(减少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和存活率的测定,确保生物指示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标识、包装、运输与储存
- 要求生物指示物的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信息、生产日期、有效期、使用说明等。
- 规定了适宜的存储条件,以维持生物指示物的有效性直至使用期限。
应用指导
指导用户如何正确选择、使用生物指示物进行灭菌过程的验证,包括放置位置、读取结果的时机和评判标准。
监督与合规
强调了制造商对产品质量的持续监控责任,以及用户遵循标准操作的重要性,以确保灭菌效果的可靠验证。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G B 1 8 2 8 1 . 3 - - 2 0 0 0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 S O 1 1 1 3 8 - 3 : 1 9 9 5 (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 3 部分: 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物 。 本标准的附录 A和附录 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毒技术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广洲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杨兆旭、 梁庵、 莫富诚。G B 1 8 2 8 1 . 3 -2 0 0 0I S O前言 I S O( 国际标准化组织) 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 I S O成员团体) 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 S 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标准项目感兴趣, 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 S 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 官方的或非官方的) 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各方面, I S 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 I E C ) 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 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 7 5 %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发布。 国际标准I S O 1 1 1 3 8 - 3由I S O / T C 1 9 8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 o f 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d u c t s ) 技术委员会制定。 I S O 1 1 1 3 8 包括了在“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 总标题下的下列各个部分: 第 1 部分: 通则 第 2 部分: 环氧乙烷灭菌用生物指示物 第3 部分: 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物 附录A和附录B为I S O 1 1 1 3 8 本部分的有机组成部分。G B 1 8 2 8 1 . 3 -2 0 0 0引言 本标准规定生产预定用于湿热灭菌周期检测的生物指示物在生产、 标签和性能方面的总要求。 应由训练有素合适的人员实施规定的各项步骤和方法。 生物指示物并不准备供生产厂未在标签上规定的任何工艺所使用, 生物指示物使用不当会产生出误导的结果. 生物指示物总是应当与物理的和( 或) 化学的检测配合在一起使用, 以证明灭菌工艺的功效。 不管生物指示物获得的结果如何, 若灭菌工艺的某一物理/ 化学变量超过了规定范围, 灭茵周期均应视作未达预期目标 生物指示物的性能会受到使用前的贮存环境、 使用方法或暴露于灭菌工艺后所用技术的影响, 因此, 应遵照生产厂的建议进行贮存和使用。 而且, 应当在暴露于灭菌工艺之后, 尽快地把生物指示物转至规定的复苏条件下。生物指示物若超过了生产厂规定的有效期, 应不得使用。 生物指示物用于检验灭菌工艺和灭菌设备的效果, 这类分析研究应由训练有素合适的人员进行。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 3 部分 : 湿热灭菌用生物指示物 G B 1 8 2 8 1 . 3 -2 0 0 0i d t I S O 1 1 1 3 8 - 3 : 1 9 9 5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 o f 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d u c t s -B i o l o g 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s -P a r t 3 : B i o l o g i c a l i n d i c a t o r s f o r m o i s t h e a t 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1 范 困本标准规定拟在评价灭菌器性能时采用的试验微生物和生物指示物的专用要求, 该灭菌器使用灭菌温度超过 1 0 0 的湿热作灭菌因子。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1 3 1 8 2 7 8 -2 0 0 0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工业湿热灭菌( i d t I S O 1 1 1 3 4 : 1 9 9 4 ) G B 1 8 2 8 1 . 1 -2 0 0 0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生物指示物第 1 部分 : 通则( i d t I S O 1 1 1 3 8 - 1 : 1 9 9 4 )3 定义本标准采用 G 1 3 1 8 2 8 1 . 1 -I S O 1 1 1 3 8 - 1的定义和以下定义3 . 1 z 值z - v a l u e使 D值变化 1 个数量级所需温度的度数。4 通则除本标准的下述各条款为修改内容外, G 1 3 1 8 2 8 1 . 1 -I S O 1 1 1 3 8 - 1 标准的要求适用。5 试验徽生物 试验微生物必须为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s p o r e s o f b a c i l l u s s t e a r o t h e r m o p h i l u s ) 或其他菌株和被证明具有本标准所要求的同等性能的微生物。 注 1 : 据证实, 唯热脂肪杆菌( B a c i l l u s s t e a r o t h e r m o p h i l u s ) N C T C 1 0 0 0 3 , D S M 4 9 7 , 嗜热脂肪杆菌( B . s t e a r o t h e r - m o p h i l u s ) A T C C 1 2 9 8 0 , D S M 2 2 61 l 及嗜热脂肪杆菌( B . s t e a r o t h e r m o p h i l u s ) C I P 5 2 . 8 1 , D S M 5 9 3 4 , A T C C 7 9 5 3 , N C T C 1 0 0 0 7 是合适的留株.6 微生物惫液重复测定同批悬浮液所含存活试验微生物的数目, 必须在额定总数范围士3 5 %之内。国家质f技术监督局 2 0 0 0 一 1 2 一 1 3 批准2 0 0 1 一 0 5 一 0 1 实施G B 1 8 2 8 13 -2 0 0 07 载体和内层包装有关载体和内层包装的专用要求, 见G B 1 8 2 8 1 . 1 -I S O 1 1 1 3 8 - 1 , 4 . 4 ,证明合适性所必须采用的试验条件如下:一温度: 不低于生产厂规定的最大暴露温度+5 C。若未作规定, 温度必须采用 1 4 5 C o一暴露时间: 不少于生产厂规定的最大暴露时间。若未作规定, 暴露时间必须采用3 0 m i n e汁 2 只要载体仍旧处于蒸汽灭菌工艺的实效范围之内, 这些被选条件就代表了对载体的实际检验8 生物指示物8 . 1 在生产过程中, 必须控制每个生物指示物上可复苏的试验微生物数的数目, 使之限定在生产厂规定的额定总数范围士5 0 %之内, 或在生产厂规定总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范围之内。8 . 2 应用超声波、 与玻璃球一起震荡的物理方法或其他经认可的合适方法 , 从载体上分离出试验微生物, 并必须在生产厂规定的条件下对所获得的试验微生物的悬浮液进行培养, 通过活微生物计数, 进行微生物数的追溯性测定。 假若所获得的微生物数是在额定值的一5 0 %和+3 0 0 %范围之内, 应判为合格。8 . 3 预定在日常监测中使用的接种载体和生物指示物, 试验微生物额定总数必须不少于 1 x1 0 , 并必须规定增值不大于0 . 1 x1 0 5 . 自身配套的生物指示物系统若符合9 . 3 条要求, 供日常监测使用时, 试验微生物额定总数可少于1 X1 0 5 注3 : 其他方面如合格鉴定、 确认或其他特定试验使用的接种载体和( 或) 生物指示物, 可要求规定另一额定总数: 对 于某些日常监侧应用. 可要求额定总数 1 X1 护口9 抗力生产厂必须标明每批生物指示物或接种载体的D值, 其精确度为士0 . 5 mi n ,必须按照附录A的规定, 测定每批生物指示物的抗力特性。可通过存活曲线法和( 或) 采用最大可能数( MP N) 步骤的部分阴性分析法( 分别见GB 1 8 2 8 1 . 1 -9.19293I S O 1 1 1 3 8 - 1 标准第 5 章和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获得生物指示物上试验微生物总数的D值, 若是暴露于湿热 1 2 1 C士1 C, 必须不少于 1 . 5 mi n .总数对数倍数的D值必须不少于 1 0 mi n ,9 . 4 接种载体上的试验微生物的D值, 必须在 1 1 0 C-1 3 0 范围内的两种温度下采用给出的两种方法之一进行测定。 这些数据应用于计算x 值, z值必须不低于6 C, 而且必须规定增值不大于。 . 1 C, z 值应根据附录B进行计算。1 0 试验方法 本标准给出的试验方法为基准方法。若采用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法, 则必须作出规定. 并经确认和证实与本基准方法一致GB 1 8 2 8 1 . 3 -2 0 0 0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测定对湿热灭菌的抗力的方法A l 蒸汽生物指示物抗力测定器A1 . 1 该测定器必须在给定范围内能维持下列条件, 暴露时间范围5 s -1 8 0 m i n , 精确度士1 s : - 温度: ( 1 1 0 C1 4 5 C) 士0 . 5 C; 压力: ( 1 4 0 k P a -4 1 3 k P a ) 士2 . 5 k P a ; 一真空: ( 4 k P a -1 0 0 k P a ) 士0 . 5 k P a , 或。 用于检验生物指示物的设备时, 不低于 1 0 k P a 。该类指示物预定只供包括机械排气阶段在内的周期使用。A 1 . 2 该测定器必须配备有抽真空装置, 让反应室的真空度在 5 mi n内低于5 k P a , 以便在通人蒸汽之前充分排除室内空气。抽真空之后, 必须不再采用蒸汽冲洗和( 或) 反复交替通人蒸汽的方法实现排气。A 1 . 3 周期结束时通人的空气必须经过一个过滤器进行滤过, 该过滤器应能清除 0 . 5 p m微粒不少于9 9 . 9 %。A 1 . 4 反应室和门必须配备有装置, 使室的内部表面温度保持需要的工作温度。A 1 . 5 必须由反应室之外向反应室供应湿热, 燕汽源应符合G B 1 8 2 8 1 -I S O 1 1 1 3 4 标准要求A l . 6 该测定器必须能够自动操作, 并应配有一个不受控制功能制约、 能记录室内温度和压力的装置因此, 记录装置的误差范围不得超过每个控制变量的容差的5 0 。 例如, 要求控制室温在士1 C以内, 则温度记录器的最大容差极限就是 0 . 5 C,A 一A 测定器室内的升温时间必须不超过 1 0 s o暴露阶段结束时, 在不超过 1 0s 时间内测定器室内的温度必须降至 1 0 0 C 或 1 0 0 C以下, 而且室,了八口内压力在不到5s 内必须回复至外界气压。A 2 测定器的操作A 2 . 1 把载体、 接种载体或生物指示物置于合适的载样器材上。A 2 . 2 让测定器室预热到所需温度。A 2 . 3 把载样器材放人室内, 关闭反应室, 维持规定的一段时间, 让温度稳定。A 2 . 4 按下列顺序自动控制操作: a ) 反应室抽真空, 5 m i n内达4 . 5 k P a 士0 . 5 k P a ( 或达到加压排气周期采用的1 0 k P a ) ; b )往室内通人蒸汽, 达到规定的温度和压力; 注 礴 :暴蕊时间为 0 m i n时, 应无燕汽通入 c ) 在规定的暴露时间内维持该条件; d )在暴露阶段结束时反应室抽真空达到 1 0 k P a 士3 . 5 k P a , 接着通人经滤过的空气或某种惰性气体( 例如氮气) , 在 5 s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最新文档
- 2025年创新药研发靶点发现与验证技术标准化流程研究报告
- 航空航天高精度加工技术在2025年航空器试验设备加工中的应用报告
- 村级公路挡水墙合同协议
- 消防分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生鲜仓储配送承包协议书
- 电梯除尘垫采购合同范本
- 混凝土废渣处理合同范本
- 独栋写字楼出租合同范本
- 消费扶贫合作合同协议书
- 自动放弃工伤待遇协议书
- 2025年广东高考地理真题(原卷版)
- 2025年枣庄翼云机场招聘笔试考试试题(含答案)
- 小小科学家《物理》模拟试卷
- 胃痛护理查房
- 监控岗工作培训
- 税务机关出口退税课件
- 中国保安服务行业发展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QGDW10384-2023输电线路钢管塔加工技术规程
- 2025韶山市辅警考试试卷真题带答案
- 2025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4人笔试备考题库参考答案详解
- 渣土外运施工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