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4754-1993 是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称为《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中维生素C(化学名称为L-抗坏血酸)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旨在确保食品工业中使用的维生素C质量可控,保障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

技术要求部分:

  • 性状:明确了维生素C应符合的物理性质,包括外观、溶解性等。
  • 含量:规定了产品中维生素C的最低含量要求,确保其有效性。
  • 杂质限量:设定了各种可能存在的杂质,如重金属、砷盐、硫酸盐等的最大允许含量,以控制产品质量和安全。
  • 干燥失重:规定了干燥后产品失去水分的比例限制,反映产品的纯度水平。

试验方法部分:

  • 描述了检测维生素C含量、杂质含量等各项指标的具体实验操作步骤和条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检验规则部分:

  • 规定了产品出厂前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法及合格判定准则,确保每批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 包括了型式检验和监督检验的规定,前者是在一定周期内进行的全面检验,后者则是对生产过程中的随机抽查。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部分:

  • 规定了产品外包装上需明确标注的信息,如产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等,便于追溯和识别。
  • 对包装材料、方式以及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遵循的条件进行了详细说明,以防产品受潮、变质或污染,保证产品从出厂到使用期间的质量稳定性。

该标准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详细规范,为食品工业中维生素C作为添加剂的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既保障了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也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4754-2010
  • 1993-12-20 颁布
  • 1994-08-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4754-1993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pdf_第1页
GB14754-1993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4754-1993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食 品 添 加 剂G B 1 4 7 5 4 一 9 3维 生 素 C( 抗 坏 血 酸 )Fo o d a d di t i v eVi t a mi n C( As c o r b i c a c i d)1 主胭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与贮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经发酵后化学合成制得的食用维生素C, 可添加于食品中作营养强化剂、 品质改良剂 , 另可作调味、 抗氧化及防腐之用。化学试剂滴定分析( 容量分析) 用标准溶液的制备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化学试剂比旋光度测定通用方法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0年版二部3 产品化学名称 、 分子式 、 结构式、 分子f化学名称: L - 2 , 3 , 5 , 6四经基一 2 一 己 烯酸一 7 一 内 醋 L - 2 , 3 , 5 , 6 - t e t r a h y d r o x y - 2 - h e x e n i c a c i d - 7 - l a c t o n e分子式: C , HO s结构式 : C H, O H HC-OH .O . OHO OH分子量: 1 7 6 . 1 3 ( 按 1 9 8 7 年国际原子量)4 技术要求4 门性状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3 一 1 2 一 2 0 批准1 9 9 4 一 0 8 一 0 1 实施G B 1 4 7 5 4一9 3 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无臭, 有酸味。本品约在1 9 0 熔融, 同时分解, 露置日 光下色渐变深 干燥品在空气中 相当稳定, 但其溶液在空气中迅速变质。 本品1 g 能溶于3 m l 水、 3 0 m L乙醇中, 不溶于三氯甲烷、 乙醚及苯。4 . 2 项目和指标项目指标含量( 以C , H e O 计) , %)9 9. 0比旋度 a ) g+ 2 0 . 5 . +2 1 . 5 0炽灼残渣, %(0 . 1砷( A s ) , N ,0 . 0 0 0 3重金属( 以P b 计) , %(0 . 0 0 15 试验方法 除特殊规定外, 试验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 水为蒸馏水或相应纯度的水; 仪器、 设备为一般实验室仪器、 设备。5 . 1 鉴别5 . 1 . 1 试剂和溶液5 . 1 . 1 . 1 亚甲蓝溶液: 0 . 5 %( m / V) 乙醇溶液。5 . 1 . 1 . 2 活性炭。5 . 1 . 1 . 3 毗咯。5 . 1 . 1 . 4 三氯乙酸溶液: 取三氯乙酸5 g , 加水至1 0 0 m L使溶解.5 . 1 . 1 . 5 硝酸银试液: 取硝酸银( G B 6 7 0 ) , 按照G B 6 0 3 配制成。 . 1 m o l / L的溶液。5 . 1 . 2 鉴别方法5 . 1 . 2 . 1 取本品溶液5 m l - ( c =2 0 m g / m L ) , 加硝酸银试液。5 m L , 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5 . 1 . 2 . 2 取本品溶液2 M L C c =2 0 m g / m L ) , 加亚甲 蓝溶液4 滴, 加热至4 0 C , 3 m i n 内其深蓝色基本褪色。5 . 1 . 2 . 3 称取样品1 5 m g , 溶于1 5 m L的三氯乙酸溶液中, 加2 0 0 m g 活性炭, 猛烈振摇1 m i n , 反复过滤至澄清, 在5 m L 溶液中加毗咯1 m L , 振播使溶解, 水溶液加热至5 0 即发生蓝色。5 . 2 含量测定5 . 2 . 1 试剂和溶液5 . 2 . 1 . 1 稀硫酸( G B 6 2 5 ) 溶液: 1 0 % ( m/ V) 溶液。5 . 2 . 1 . 2 碘标准滴定溶液( 0 . 1 m o l / L ) : 称取碘( G B 6 7 5 ) 适量, 按照G B 6 0 1 中规定的方法配制与标定。5 . 2 . 1 . 3 淀粉指示液: 取淀粉( G B 3 0 3 5 ) 适量, 按照G B 6 0 3 中规定的方法制备。5 . 2 . 2 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约。2 g ( 准确至。 . 0 0 0 2 g ) , 置于1 0 0 m L 碘量瓶中, 加新沸过的冷水2 0 m L 及稀硫酸溶液2 5 m l使溶解后, 立即用碘标准滴定溶液( 0 . 1 m o l / L ) 滴定, 近终点时, 加淀粉指示液 1 m L , 滴至溶液显蓝色在 3 0 s内不褪色。5 . 2 . 3 分析结果的表述 维生素C含量X , ( %)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可按式( 1 ) 计算:z,=V 业 止 X 竺0 8 兰 0 6 x1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式中: v 样品消耗碘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m L ;G B 1 4 7 5 4 一 9 3 C, 碘标准滴定溶液的摩尔浓度, m o l / L ; , 一 一样品的质量, g :0 . 0 8 8 0 6 与1 . 0 0 m l 一 碘标准滴定溶液C c =1 . 0 0 0 m o l / L 相当的维生素C的质量+ g = 所得结果应表示至一位小数5 . 2 . 4 允许差 本方法二次平行测定的允许相对差在。 . 3 %以内。5 . 3 比旋度测定5 . 3 . 1 仪器 采用G B 6 1 3 中规定的仪器装置。5 . 3 . 2 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约5 g ( 准确至。 . 0 0 02 g ) 置于5 0 m L量瓶中,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按照G B 6 1 3 中规定的方法操作, 并调节温度至2 5 士0 . 5 0C1 测定。5 . 3 . 3 分析结果的表述 比旋度 a D按式( 2 ) 计算:C a ) D s 之a只 1 0 0c , XL , , “. . . . ” (2)式中 a ) 分2 5 时的比旋度; - - 2 5 时测定得的旋光度; L旋光测定管的长度, d m; C i - 1 0 0 M L 溶液中 含维生素C的 质量+ g =5 . 4 炽灼残渣的测定5 . 4 . 1 试剂 硫酸( G B 6 2 5 ) 05 . 4 . 2 测定方法 称取样品1 酬称准至。0 1 g ) 置于已 在7 0 0 -8 0 0 C 炽灼至恒重的瓷增锅内, 先用小火缓缓加热至完全炭化, 放冷后, 加硫酸0 . 5 -1 . 0 m L , 使其湿润, 低温加热至硫酸燕气除尽后移入马福炉中, 在7 0 0 - 8 0 0 中炽灼至恒重。3 分析结果的表述炽灼残渣 z 2 ( %)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 按式( 3 ) 计算:二 2 一 竺 念3m z - Mm ,“ 。 。 , . . 姗 。 (3): m 2 增祸与残渣总质量, 9 ; m , 增涡质量+ A + , 。 样品质量, 9 。 砷的测定按照G B 8 4 5 。 中砷斑法测定。重金属测定1 按照G B 8 4 5 1 中湿法测定。2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九九0年版二部附录重金属检查法第一法测定。3 如供需双方对本项检查发生异议, 5 . 6 . 1 条规定的方法为仲裁法。4.中5式5 . 5565.656.566 检验规则6 . 1 本品应由生产厂的质量检查部门进行检验, 生产厂保证所有出厂的产品符合标准的要求, 每件产G B 1 4 7 5 4 一 9 3品都应附有产品合格证。6 . 2 使用单位可按照本标准对所收到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6 . 3 取样 量按包装总件数的 n 十1 随 机取样。 取样需备有 清洁、 干燥、 具有密 封性和避光 性的 样品瓶. 瓶上贴有标签, 注明产品名称、 批号、 生产厂名称和取样日 期、 取样人签名及必要的说明。 取样时, 应用清洁适用的取样器, 伸入每件包装的四分之三深度处, 取足够量的样品等量混匀后, 装入样品瓶中。每批样品取样两份, 一份送化验室, 另一份密封保存, 以备仲裁分析用。6 . 4 如果检验的结果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 应加倍取样件数, 重新取样品进行核验, 产品重新检验的结果有一项不符合标准时, 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品。65 如果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异议, 可由双方协商选定仲裁单位按照本标准进行仲裁。7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7 . 1 包装上应有牢固的标志, 内容应包括: 产品名称( 标明“ 食品添加剂” 字样) 、 批号、 产品生产批文号、生产日期、 净重、 商标、 生产厂名和贮存条件。了 . 2 本品应装于硬纸板桶中, 内衬双层食品用聚乙烯塑料袋, 夹层中放一包硅胶干燥剂。每桶装量为2 5 k g 或5 0 k g 或根据用户要求而定。了 . 3 本品不得与有毒、 有害或其他有污染的物品及具有氧化性物质混装、 合运。7 . 4 本品应贮存在避光干燥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