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9270.3-2003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 使用鉴定》。该标准主要规定了水路运输过程中危险货物包装的检验方法和安全要求,确保危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因包装不当造成的泄漏、污染、火灾、爆炸等事故,保护人员安全、货物安全及环境安全。
标准内容概览:
-
适用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于水路运输中各类危险货物(根据《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或国家相关标准分类)的包装使用鉴定,包括包装容器的选择、使用、封口及标记等环节。
-
术语定义:对涉及的危险货物、包装容器类型、检验、鉴定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为标准的准确理解和执行提供基础。
-
包装要求:详细规定了不同类别危险货物所应使用的包装等级及其性能要求,如耐压性、防渗漏性、耐腐蚀性等,确保包装能有效抵御运输过程中的各种外力影响。
-
包装检验:阐述了包装容器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的检验程序,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密封试验等,以验证其是否符合安全运输的要求。
-
使用鉴定:规范了危险货物装箱、封口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最终的使用前鉴定,确保货物正确无误地装载,并贴有清晰、准确的危险品标识和警告标签。
-
记录与文件:要求在整个包装、检验、装载过程中,应建立并保留完整的记录和文件,包括检验报告、鉴定证书等,以备后续审查和追溯。
-
培训与责任:强调了参与危险货物包装、检验、装载的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明确各方在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中的职责与法律责任。
实施意义:
该标准通过严格规定危险货物包装的检验和使用鉴定程序,提升了水路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了危险货物运输的风险,保障了物流链的安全顺畅,同时也促进了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安全合规。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GB 1 9 2 7 0 . 3 - 2 0 0 3月 U舌 本标准第4 章、 第6章和第7章为强制性条款, 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是 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 系列标准之一, 它与 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通则 和 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性能检验 两个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与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 ( 第 1 2修订版) 和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2 0 0 0 版) 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其有关包装的技术内容与上述规章范本及规则完全一致, 在标准文本格式上按 G B / T 1 . 1 -2 0 0 。 做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B和附录C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 T C 2 5 1 ) 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江苏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山东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安徽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汤礼军、 张少岩、 温劲松、 陈文、 沈建华、 朱岩。 一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GB 1 9 2 7 0 . 3 - 2 0 0 3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 使 用鉴定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的要求、 抽样、 鉴定项 目和鉴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G B 1 9 2 7 0 . 1 -2 0 0 3 第 4 章中除第2类、 第 7 类和第 6 类的6 . 2 项以外的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的使用鉴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压 力贮器 、 净 重大于 4 0 0 k g的包装件 、 容积超过 4 5 0 L的包装件口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2 8 2 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 B 1 9 2 7 0 . 1 -2 0 0 3 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 通则 G B 1 9 2 7 0 . 2 -2 0 0 3 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检验安全规范 性能检验3 术语和定义G B 1 9 2 7 0 . 1 -2 0 0 3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要求4 . 1 一般要求4 . 1 . 1 包装件的外观 包装件上压纹、 印 刷或 粘贴的 标记、 标志和标签应准确、 清晰、 牢固, 符合G B 1 9 2 7 0 . 1 -2 0 0 3 有关规定的要求。包装件外表应清洁, 不允许有残留物、 污染或泄漏。4 . 1 . 2 使用 单位选用的 容器须与水路运输危险货物的性质相适应, 其性能应符合G B 1 9 2 7 0 . 1 -2 0 0 3和 G B 1 9 2 7 0 . 2 -2 0 0 3的规定。4 . 1 . 3 容器的包装类别应等于或高于盛装的危险货物要求的包装类别。4 . 1 . 4 在下列情况时应提供危险货物的分类、 定级危险特性检验报告( 报告示例见附录A) : a ) 首次生产的或未列明的; b ) 首次运输或出口的; c ) 有必要时( 如申报的内容物与实际的内容物不相符等)4 . 1 . 5 首次使用的塑料容器或内涂、 内镀层容器须提供 6 个月以上化学相容性试验合格的报告( 报告样本参见附录B ) ,4 . 1 . 6 危险货物包装件单件净重不得超过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 和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规定的质量4 . 1 . 7 一般情况下, 液体危险货物灌装至容器容积的9 8 %以下。对于膨胀系数较大的液体货物, 应根据其膨胀系数确定容器的预留容积。固体危险货物盛装至容器容积的9 5 %以下。4 . 1 . 8 妥 用浦体或格性气体保护估阶倍物时 . 该液体或惜性气体应能右效保证危险货物 的安个GB 1 9 2 7 0 . 3 -2 0 0 34 . 1 . 9 危险货物不得泄漏在容器外表或外容器和内外容器之间4 . l . 1 0 危险货物和与之相接触的容器不得发生任何影响容器强度及发生危险的化学反应。4 . 1 . 1 1 吸附材料不得与所装危险货物发生有危险的化学反应, 并确保内容器破裂时能完全吸附滞留全部危险货物, 不致造成内容物从外容器中渗漏出来。4 . 1 . 1 2 防震及衬垫材料不得与所装危险货物发生化学反应, 而降低其防震性能应有足够的衬垫填充材料, 防止内容器移动4 . 2 特殊要求4 , 2 . 1 捅、 罐类容器的要求4 . 2 . 1 . 1 闭口桶、 罐的大、 小封闭器螺盖应紧密配合, 并配以适当的密封圈。螺盖拧紧程度应达到密封要求。4 . 2 . 1 . 2 开口桶、 罐应配以适当的密封圈,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封口, 均应达到紧箍、 密封要求。扳手箍还需用销子锁住扳手。4 . 2 . 2 箱类容器的要求4 . 2 . 2 . 1 木箱、 纤维板箱用钉紧固时, 应钉实, 不得突出钉帽, 穿透容器的钉尖必须盘倒。打包带紧箍箱 体。4 , 2 . 2 . 2 瓦楞纸箱应完好无损, 封 口 应平整牢固。打包带紧箍箱体。4 . 2 . 3 袋类容器的要求4 . 2 . 3 . 1外 容 器 用 缝 线 封 口 时 , 无 内 衬 袋 的 外 容 器 袋 口 应 折 叠3 0 m m 以 上 , 缝 线 的 开 始 和 结 束 应 有5针以上回针, 其缝针密度应保证内容物不泄漏且不降低袋口强度。有内衬袋的外容器袋缝针密度应保证牢固无内容物泄漏。4 . 2 . 3 . 2 内容器袋封口时, 不论采用绳扎、 粘合或其他型式的封口, 必须保证内容物无泄漏。4 . 2 . 3 . 3 绳扎封口时, 排出袋内气体、 袋口用绳紧绕二道, 扎紧打结, 再将袋 口朝下折转、 用绳紧绕二道, 扎紧打结。如果是双层袋, 则应按此法分层扎紧。4 - 2 . 3 . 4 粘合封口时, 排出袋内气体、 粘合牢固, 不允许有孔隙存在。如果是双层袋, 则应分层粘合4 . 2 . 4 组合容器的要求4 . 2 . 4 . 1 内容器盛装液 体时, 封口 需符合液密封口的 规定; 如 需气密封口的, 需符合气密 封口的 规定4 . 2 . 4 . 2 盛装液体的易碎内容器 如玻璃等) , 其外容器应符合 I 类包装。4 . 2 . 4 . 3 吸附材料须符合本标准4 . 1 . 1 1的要求。4 . 2 . 4 . 4 对于不防渗漏或不防水的箱类外容器, 必须使用防渗漏的内衬或内容器。5抽样5 . 1 检验批 以相同原材料、 相同结构和相同工艺生产的包装件为一检验批, 最大批量为 1 0 0 0 0 件。5 . 2 抽样规则 按G B / T 2 8 2 8 正常 检查一次抽样 一般检查水 平II 进行抽样5 . 3 抽样数t 抽样数量见表 t o 表 1 抽样数A单位为件批 量 范 围抽样数量1 829 - 1 53GB 1 9 2 7 0 . 3 - 2 0 0 3表 1 ( 续)单 位 为 件批 量 范 围抽 样 数 量1 6 - 2 5526 5 085 1 - - 9 01 39 1 - - - 1 5 02 01 5 1 - 2 8 03 22 8 1 一 5 0 05 05 0 1 - 1 2 0 08 01 2 0 1 - - -3 2 0 01 2 53 2 0 1- - 1 0 0 0 02 0 06鉴定项 目6 . 1 检查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容器是否符合4 . 1 . 1 , 4 . 1 . 3 和 4 . 1 . 9的要求。6 . 2 按G B 1 9 2 7 0 . 1 -2 0 0 3 和G B 1 9 2 7 0 . 2 -2 0 0 3 的 有关规定检查所选用容器是否与水路运输危险货物的性质相适应; 容器的包装类别是否等于或高于盛装危险货物的包装类别; 是否有容器的性能检验合格报告。6 , 3 对于4 . 1 . 4 , 4 . 1 . 5 提到的水路运输危险货物 包装, 检查是否具有由国家质检部门或国家质 检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危险品的分类、 定级危险特性检验报告。6 . 4 检查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净重是否符合4 . 1 . 6 的要求。6 . 5 检查盛装液体或固体的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盛装容积是否符合4 . 1 . 7的要求。6 . 6 抽取保护危险货物的液体或惰性气体样品进行分析, 按各类危险货物相应的标准检验保护性液体或惰性气体是否符合4 . 1 . 8要求。6 . 7 检查组合容器的内容器封口是否符合 G B 1 9 2 7 0 . 1 -2 0 0 3的规定。易碎内容器的外容器是否为I类包装。吸附材料是否符合 4 . 1 . 1 1 的规定。6 . 8 检查危险货物和与之接触的容器、 吸附材料、 防震和衬垫材料、 绳、 线等容器附加材料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影响其使用性能。6 . 9 检查封口是否符合 G B 1 9 2 7 0 . 1 -2 0 0 3中的规定。6 . 1 0 检查桶、 罐类容器是否符合 4 . 2 . 1 的要求。6 . 1 1 检查箱类容器是否符合 4 . 2 . 2的要求。6 . 1 2 检查袋类容器封口是否符合 4 . 2 . 3的要求。鉴定规则7 . 1 危险货物包装的使用企业应保证所使用的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符合本标准规定, 并由有关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进行鉴定。危险货物的用户有权按本标准的规定, 对接收的危险货物包装件提出验收检验7 . 2 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件应逐批鉴定, 以订货量为一批, 但最大批量不得超过 5 . 1 规定的最大批量。GB 1 9 2 7 0 . 3 - 2 0 0 37 . 3 使用鉴定报告的有效期应自危险货物灌装之日 计算, 盛装第 8 类危险物质及带有腐蚀性副危险性物质的包装件的使用鉴定报告有效期不超过 6 个月, 其他危险货物的包装使用鉴定有效期不超过 1 年,但此有效期不能超过性能检验报告的有效期。7 - 4 判定规则: 若有一项不合格, 则该批水路运输危险货物包装件不合格。上述各项经鉴定合格后, 出具使用鉴定报告( 报告参见附录C ) ,7 . 5 不合格批处理: 经返工整理或剔除不合格的包装件后, 再次提交检验, 其严格度不变。7 . 6 对枪盼不合格的句装件, 不允许提交水路运输。除非再次检验合格。G B 1 9 2 7 0 . 3 - 2 0 0 3 附录A ( 资料性 附录 )分类、 定级危险特性检验报告示例分类、 定级危险特性检验报告格式见表 A. 1 . 表 A . 1 分类、 定级危险特性检验报告示例 XXXXXX ( 检验机构名称) 分类、 定级危险特性检验报告 编 号 :一N&Ra4g川一、 基本理化性质检验鉴定一一二、 爆炸性检验鉴定一一三、 气体检验鉴定一一批次样品数量:申请人:批 号分析/ 实验要求 按联合国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 及 试验和标准手册检验项目: 危险品分类、 定级特性递 样 人档案号:一GB 1 9 2 7 0 . 3 -2 0 0 3裹 A. 1 ( 续)四、 易燃液体检验鉴定一一五、 易燃固 体检验鉴定一一六 、 氧化性检验鉴定一一七、 毒性检验鉴定一一八、 腐蚀性检验鉴定一一九、 其他危险特性一一GB 1 9 2 7 0 . 3 -2 0 0 3表 A . 1 ( 完)十、 结论口 检 验 人 员 :一 审 核 :一 , 验 机 构 盖 章一一 “ 期 : 注: 1 无实验室盖章, 此报告无效。 2 本报告复印件无效 3 本报告从年月日到年月日有效.1 正式运输名称:2 联合国编号:3 危险货物类别:4 包装类别s 建议包装方法:6 建议一般不使用便携式砚体运输7 消防方法8急 救9 C AS C OD E;1 0 I C S C C O D E;n包装标志:1 2 储运条件:1 3 泄露处理1 4 建议对包装容器进行 6 个月的相容性试验.检 验 人 员 :日期 :审 核 :检验机构盖章G B 1 9 2 7 0 . 3 - 2 0 0 3 附录B ( 资料性 附录)化学相 容性试 验报告示例化学相容性试验报告格式见表 B . 1 e 表 B . 1 化学相容性试验报告格式 化学相容性试验报告 编 号 :一包 装 容 器 使 用 单 位( 盖 章 )包装容器生产单位包装容器名称及 设 计 型号一拟装危险货物名称危险货物相对密度联 合 国 编 号危险货物类别状 态危险货物特性描述危险货物灌装日期年月日样 品 数 量封样情况封样人:年月日试验结果检查人:年月日判定负责人:年月日备注G B 1 9 2 7 0 . 3 - 2 0 0 3 附录C ( 资料性附录)使用鉴定报告示例使用鉴定报告格式见表C .表 C . 1 使用鉴定报告格式 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