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分析及答题要领.ppt_第1页
高考语文分析及答题要领.ppt_第2页
高考语文分析及答题要领.ppt_第3页
高考语文分析及答题要领.ppt_第4页
高考语文分析及答题要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掌握技巧,不喜欢的学科同样拿高分,语文是应试技巧最强的一门学科 掌握语文卷上主观题的答题公式,语文的应试技巧体现在,1、试卷分布有规律,题型分布可掌控; 2、应试技巧有“公式”,背诵记忆即掌握; 3、适用性广,高一高三各类考试均适用; 4、几乎可以全部使用课内时间,课外耗时少 5、学生基础要求低,110分是基本(上海语文高考平均分在99分左右),语文的应试技巧体现在,1、试卷分布有规律,题型分布可掌控; 2、应试技巧有“公式”,背诵记忆即掌握; 3、适用性广,高一高三各类考试均适用; 4、几乎可以全部使用课内时间,课外耗时少 5、学生基础要求低,110分是基本(上海语文高考平均分在99分左右),语文试卷分布,1、112题现代文阅读约38分 2、13题名句默写6分 3、1416题诗歌鉴赏8分 4、1726题古文阅读约28分 5、27题作文70分,80分,注:以上以150分计,100分制可按比例类推,题型分布-基础知识题-24分,1、全部是课内知识点的迁移,不需要课外参考补充; 2、通过背诵记忆即可掌握,需要时间,不需要技巧; 3、可利用每天语文课的课内时间进行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题(约24分),300个实词-1,哀爱安按案 拔白败拜报 暴悲北备被 倍背奔本逼 彼辟蔽毕便 遍表并伯薄 泊博步裁苍 操草策曾差 尝长超朝陈 称诚驰冲出 除处川垂辞 次刺促错达 殆怠旦独笃 度断夺发法 反放非分奉 服伏复盖苟 鼓固寡国过 何恨厚胡患 或疾即既将 解结矜竟就 绝堪克困怜 弥靡莫能内 迫期奇迁劝 却如若色稍 审甚识适是 书疏数孰属 率私遂涕图 徒王望微闻 恶悉相谢幸 延阳要宜狱 再造贼振志 治置诸族左,300个实词-2,昂傲包比鄙 兵病察彻乘 从当道得定 伐犯方负赋 更故顾观归 好号还会惠 及极济计加 假间简见节 竭尽进居举 具俱聚决类 临虑论漫灭 明名命谋难 平戚启强请 穷求取去全 任入塞善少 舍涉生胜师 施实食使释 恃属说顺素 汤通痛退亡 为务徙狭鲜 向效信行形 兴修徐许寻 业遗贻夷异 易诣益阴引 盈余逾缘远 云责章知止 致质众专周 走足卒作坐,特别说明,一、虚词重点: 之(10年)、以(05、07、09、10)、 其(09)、为(08、09)、而(09、10) (焉高考极少,平时较多) 二、句式: 省略(05、06、07、10) 倒装(07、09、10、11) 判断(08年) 三、古代名句勿忘初中篇目:小石潭记 桃花源记捕蛇者说出师表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题型分布-主观题-44分,1、考点集中,但提问方式灵活多变; 2、绝大部分有着明确的套路和公式,可适用于各个不同文本 3、掌握简单: 背公式+每月1次习题训练,考点集中,但提问方式灵活多变,以诗歌鉴赏的主观题(34分)为例,该题有多种提问方式,如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5、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7、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8、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古诗歌鉴赏万能公式,这首诗采用了 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 (意象)的 特点,表现了(突出了) 思想、感情,起到了 作用。,古诗歌常见思想情感 思乡思国、感时伤怀、建功报国、热爱自然等。,公式分类含义作用类,1、分值小,一般23分,有时出现5分; 2、考查多,属于语文必考题型,几乎各类考试都会出现,可预测,提前能掌握 类型多:词语(05/7、23;06/4、07/1、4;08/2、3;09/1、10/4、11/2、4、8) 句子(07/8、08/7、9;09/2、8;10/23、25、11/23) 、修辞(05/15、07/24、08/12、09/7、10/7、11/9、10) 、段落(06/12、07/9、08/26、09/21、11/12) 3、好掌握背公式,甚至有些可直接背答案,背公式-词语作用,1、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基本题型:下列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不用考虑结构上的) 的词写出了(结合本词特点,概括内容)。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背公式-划线句作用,基本题型: 文中句子(关于的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结构上的作用明显就写,不明显不 要强求): 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 为(与)上(下)文的作铺垫(作对比),或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等结构方面。,背公式-修辞作用-注意比喻和比拟,基本题型:文中运用了的手法,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思路和方式: 写出了(找到运用该种写法的相关语句,对其内容作精准概括),写法本身作用的描述,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背答案段落/句子结构上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点题等(附加: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中间: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 结尾: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中心等,公式分类鉴赏评价类,1、分值大,一般46分; 2、类型多且新,难预测,掌握难度大; 3、本质不变: 1)对段落/全文内容的概括(05/3 4 8 11、06/3 5 8 10 22 24、07/2 3 5 11 25、08/4 5 25、09/3 5 22 26、10/1 6、11/3、21) 2)对写作手法的鉴赏的评价(06/25、08/1 6 8 22、09/21 25、10/9 25、11/7) 3)对文章主题、观点、情感的阐述和评价(05/10、06/21 26、07/26、09/11、10/12 26、11/26),段落/全文内容的概括,无公式,有方法 第一步:分层/段概括 (注意分号、关联词语、首尾句) 第二步:同类项合并 第三步:文字整理,写作手法的鉴赏和评价题,四要素:写作方法+引用的关键词+句意内容的精要概括+写作目的、作者情感(中心) 形式:运用了(手法),通过(关键词)的描写,写出了(句意内容概括),表现了(目的、情感),主题、观点、情感的赏析题,答题思路和方式: 文章主要叙述(描写)了(对文章的主要材料加以概括)表现出的是(分析) 注意:文章中的多处材料表现了这个主题。例如第节,作者写到“”,体现的是(分析);再如第节中,作者又写到了“”,这里又体现了;又如第节,作者写到“”,体现的还是。故文章的主题是。(引用材料至少要有三处,分析中处处强调引用材料和观点的一致性),公式分类结合课本类,1、09年后出现的新题型; 2、是课内文本内容或文章写作特点的迁移,如09年12题、10年16题、11年25题; 3、掌握简单吃透课本内容,题型分布-选择题-12分,1、文本不同,考题倾向不同: 1)现代文第1篇:侧重文本内容; 2)现代文第2篇:侧重文章结构、层次、写作手法、作者观点、态度、情感等; 3)文言文:词语和句子理解 2、出题有规律,易掌握,甚至可直接答题,选择题一般出题规律,与文意不符、逻辑关系不成立、判断范围过大、判断范围过小、判断过于绝对、因果关系不成立、作比较往往不可比、罗列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写作特点、文章分X层次,N-N层应划入哪一层等等;文学术语搭配不当、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等,示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两项是( )( )(6分) A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从育秧、插秧,秧苗茁壮成长、成熟再至收割,依次写来,井然有序。 B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散文,主要赞美了稻子默默无闻、独立不羁的精神。 C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稻子,另一条是作者的情感。 D本文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委婉含蓄。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稻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E本文卒意显志,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意境壮阔,气象万千。 F文中的父母就是整个中国农民的代表,他们勤劳朴实,生活富裕。,收集和背诵作文素材,1、题头语 2、以往语文卷上的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猜不出”,但可“提前写”,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你,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特的,青年毛泽东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居里夫人站在智慧的高地坚守着理想的美丽;郑板桥在书法的世界独出机抒 即使是普通人的生命也各有其精微和美妙,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无法复制,亦不可重复,体悟到创造生命之美是每个生命个体的意义所在。,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单元题头语,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意深刻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第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 大赛初赛初中组第27题,据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一个人物的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 一位哲人曾说:“成功和失败只代表过去,忘记过去,才可能走进新的天地。”另一位哲人又说:过去不能忘,因为历史是一个永远的存在。 请你联系生活,展开联想,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某区二模考题,考试失败,老师鼓励:还有下一次;事业不成功,朋友安慰:还有下一次;比赛没夺冠,教练激励:还有下一次;遭受挫折,我们也会原谅自己,或给自己一个借口:还有下一次 你可以把“还有下一次”看作一句口头禅,或一种现象,也可以是一段故事。 请以还有下一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看看以下几组高考作文题,时间在流逝 11年安徽卷 我的时间 11年浙江卷 时间啊时间 90年上海卷 遥望星空 92年上海卷 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 10年北京卷 怀想天空 07年江苏卷 他们 08年上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