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3课《宋明理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至秦汉儒家思想发展:,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遭到打击,汉初,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为何会?,怎么会?,政治需要,思想优势,政策推动,孔子,孟子、荀子,推行法家,焚书坑儒,推行道家,无为而治,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第3课 宋明理学,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课程标准:(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模块衔接: 必一4课,史观:经济、政治与思想关系,重点:列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1.发展概况:(按时间),魏晋: 隋: 唐:,2.影响:,二、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1.理学含义:,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受挑战,理学形成和发展,儒学形成完整理论体系,2.理学发展:,3.形成原因:,三、程朱理学,1.二程观点:,2.朱熹观点:,3.影响:,四.陆王心学:,1.陆九渊观点:,2.王阳明观点:,思考: 1.二程与朱熹观点的异同 2.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什么?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4.如何评价理学? (地位、作用、积极、消极),原因: 主张:,一、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A.社会动荡,佛道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 B.儒学吸收佛、道思想精华而发展,魏晋南北朝:,隋:,“三教合归儒”主张(三教合一),唐:,1.发展概况:,三教并行政策(尊道、礼佛、崇儒),佛教、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影响(特点):,儒学在抨击佛道的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精华,促进儒学的新发展,推动理学形成,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受挑战,二、宋明儒学的发展,1.理学含义:,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 理学以儒学内容为核心,吸收、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对传统儒学进一步改造和发展,使儒学更为理论化、思辨化,从而形成以 “理” (即“理”或“天理”为世界本原)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理学,朱熹 (南宋),陆王心学,陆九渊 (南宋),王阳明 (明),2.理学发展:,创立,发展,理学形成和发展,儒学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理学奠基人,3.主要代表及地位:,理学集大成者 完整理学理论体系 四书章句集注,心学集大成者,心学奠基人,4.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儒佛道并行,吸收佛道精华解释儒家义理,推动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宋统治者为改变五代以来分裂、动荡局面,迫切需要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树纲常伦纪,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较少干涉,书院讲学兴盛,学术活跃,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宽松环境:,经济基础:,儒学家推动复兴儒学活动,二、宋明儒学的发展,理学形成和发展,儒学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思想渊源:,政治需要:,主观努力:,基本史观:,1. 文化的发展由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水平和状况决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政治变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并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三、程朱理学,核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宰万物,先有理后有物,唯心论,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者,天理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要亲自探究、实践,获取知识、道德,认识普遍的“天理”,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2.南宋:朱熹主张,朱熹 1130-1200,重树纲常礼教的权威,规范言行,性本善,发挥“仁”的学说,“仁与万物俱生”,“物皆有理” “穷理格物” “进学则在致知”,理学奠基人,理学集大成者,完整理学理论体系,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理(性)和气(形)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万物 先有理后有气,性无不善 情当从善,三、程朱理学,理气论:,格物致知,2.南宋:朱熹主张,心性论:,核心:理之源在于天理(宇宙之心),客观唯心论,把天理和社会伦理规范、个性道德品质结合,人们应克制感情、欲望,让道德理性(天理)来支配和指导行为,对象(物):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循序渐进,二程和朱熹的关系:,局限: 1.不利于自然科学探究 2.崇尚探究义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最高境界,人性与天理一致,即性本善,人性(善)被后天欲望(心)蒙蔽,目的:明道德之善,不是求科学之真,评价:,创立 继承、发展, 完整体系,三、程朱理学,3.影响:,适应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成为官方哲学,维护专制统治 强化纲常礼教,束缚人性,影响远及日本、朝鲜(朱子学)以至欧洲,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以朱熹理学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于16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正合了欧洲复兴“理性主义”的历史符节,从而作为助力推动欧洲进入了“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此后法国的启蒙运动和18世纪的唯物主义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建,朱熹的理学都起到了导索和酵母的作用,以至于融贯于欧洲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之中,并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中重要的思想来源和资料。 朱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流的世界级思想家,其实际作用不在任何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之下。我们今天充分挖掘和认识朱熹哲学的这种世界历史作用,对于中国社会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凝聚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豪迈地走向21世纪,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利于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我言行、欲望,建立理想人格,塑造民族性格,凝聚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四、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主张,心学奠基人,核心: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心即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主观唯心论,2.明中期: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 1472-1528,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人 。 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背景:,明朝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无法解决社会问题,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吸取佛教禅宗“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必须整治人心,核心:“心即理”,人心是世界的本源,将人心与伦理、道德结合,“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善”,“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主动性、发奋进取 但不能科学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内心反省,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本性,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人欲 致良知,四、陆王心学,王阳明主张:,主观唯心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性善论、仁爱,思考: 1.二程与朱熹观点的异同 2.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什么?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4.如何评价理学? (地位、作用、积极、消极),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探究学习,不同点: (1)哲学观: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外在的“理”,客观唯心。 伦理纲常是客观存在的天理所决定 灭人欲,存天理(顺应天理、接受纲常规范) 陆王:内在的“心”,人心是“理”,主观唯心论 伦理纲常是人心决定,是人固有的本心 去人欲,致良知(恢复固有善性) (2)认识论: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格物致知”,向外部探究“天理” 陆王:内心反省,加强道德修养,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天理),更加绝对,更加极端,更加主观,更加唯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探究学习,内容: (1)主体内容都继承并发展儒学“仁”、“礼”、“性本善”、伦理道德规范等基本思想,都属儒家学派 (2)从不同角度对儒学基本思想进行阐述,提供更完善的理论依据,加强儒学的权威性,更利于为统治阶级服务 (3)哲学观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心”),是理学的两个派别,都是唯心主义(本质) 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影响: 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强化封建纲常礼教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 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相同点:,思考问题:,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宋明理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五、理学的评价,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明中以后心学得以广泛传播,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片面强调理、义,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与(社会进步)人本精神背道而驰,4.进步: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尊卑等级观念 重男轻女的观念 因循守旧的观念 重义轻利的观念 重礼轻法的观念,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束缚思想,封闭愚昧,崇尚空谈,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不理自然科学发展,2.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深远,3.消极:,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创新;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1)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催人奋进。,(3)具有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4)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5)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2)强调道德修行,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强化中华民族重气节和德行、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千年学府白鹿洞书院,1179年,朱熹为知南康军等事,曾在此主持教务和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书院于是声名大振。以后,陆象山、王阳明等人都曾在此讲学。成为理学传播中心。,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山谷中,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此处原为唐朝人李渤、李涉兄弟的隐居处,李渤曾养一白鹿自随,人称白鹿先生。以后李渤为江州刺史,在隐居旧址创建台榭,号为白鹿洞。至南唐时这里建为“庐山国学”,北宋初扩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朱熹,字元晦(11301200),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早年为学博杂,泛滥词章,出入佛老,对各种学问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他于 1148年中进士,历任泉州同安县主簿、知漳州、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平生不喜为官,“仕于外者仅九考(共九年),立于朝者四十日” ,一生主要的时间(约四十年)在福建讲学。主持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打开学术自由和辩论之风,总结不少的治学经验和学习方法。,朱熹死后不久,成为 “孔门十哲”之一,而其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孟。其思想学说从南宋以后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精思、明辨、博学、多产,朱熹有许多著作,仅在经学方面,就有周易本义、易启蒙学、蓍卦考误、易传、古易音训、损益象说、易答问、朱文公易说,书古经、书传缉说、书说、文公书说、书经问答,仪礼经传通解、仪礼经传图解、朱子井田谱、礼记辩、仪礼经传通解续、朱子礼纂等,孝经刊误、孝经存异,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论孟精义、中庸辑略、大学集传、大学详说、大学启蒙、论语要义(两种)、论语训蒙口义、论语详说、孟子集解、孟子问辨、四书音训其中四书章句集注耗费其大半生精力。,朱熹著作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除四书章句集注外,当推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朱子家礼。,“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器物)。”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朱熹,“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 朱熹,宇宙万物都由“理”(“天理)和“气”两方面构成。 “理”是事物的本原,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决定事物的具体形状。在现实世界中,理、气不能分离。 但从本原上说,先有理而后有气(器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为天,地得之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性无不善 情当从善,心性论,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性)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最高境界,人性与天理一致,即性本善,人性(善)被后天欲望(心)蒙蔽,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