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8537-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相比于其前一版《GB 8537-1987》,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与完善,以更科学合理地规范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生产与质量控制。主要变更包括:

  1. 定义明确化:1995版标准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进行了更加精确的描述,明确了其来源于地下深处,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并保持原有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的水。

  2. 水质指标增加:新标准增加了多项水质检测指标,如增加了对锑、钡、铍、镍、银等元素的限量要求,以及微生物指标的细化,如增加了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等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提高了对水源卫生安全的要求。

  3. 污染物限量调整:对原有的一些污染物限量进行了调整,以符合当时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健康安全需求,例如降低了铅、砷、汞等有害物质的允许含量,确保矿泉水的安全性。

  4. 检验方法更新:采用了更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确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5. 标签标识要求加强:1995版标准对矿泉水产品的标签标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明确标注水源地、主要成分、执行标准号、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等信息,增强了消费者知情权,便于消费者选择和监督。

  6. 生产过程控制:增加了对矿泉水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的规定,强调了从水源保护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管理,确保产品品质稳定。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8537-2008
  • 1995-08-17 颁布
  • 1996-08-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pdf_第1页
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8 5 3 7 一 1 9 9 5饮用天然矿泉水代替 G 1 3 8 5 3 7 - - 8 7D r i n k i n g n a t u r a l m i n e r a l w a t e r,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及产品的技术要求、 检验规则和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水及其灌装产品。2 引用标准 G B 7 7 1 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 B / T 8 5 3 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3 . 1 饮用天然矿泉水 d r i n k i n g n a t u r a l m i n e r a l w a t e r 从地下深处自 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 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 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 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 在通常情况下, 其化学成分、 流量、 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4 技术要求4 . 1 水源评价4 . 1 门水源地4 . 1 . 1 门须进行区域地质调查( 比例尺 1 : 5 0 0 0 0 1 : 2 0 0 0 0 0 ) 和水源地综合地质一 水文地质调查( 比例尺 1: 5 0 0 0 1 : 2 5 0 0 0 ) ,4 门门 2 要有矿泉水生产井( 孔) 结构柱状图( 比例尺1 , 2 0 0 - 1 , 1 。 。 的或泉点实测地质剖面图( 比例尺 1: 1 0 0 0 0 ) .4 . 1 门. 3 必须有一个水文年以上的水温、 水量、 水位( 压力) 的动态监测资料。 水温小于2 5 C 的水源, 每半月观测一次; 水温等于或大于2 5 的水源, 每月观测一次。4 . 1 . 14士 I C。4 . 1 . 1 . 5抽吸矿泉水时, 其水量、 水位应保持稳定, 水位不得出现不可逆下降水温变化范围不超过经丰、 平、 枯水期( 采样间隔为四个月) 的水质检验, 其主要组分( 溶解性总固体、 K +N . 、C a , M g , H C O ; , S O ; 一 、 C I 一 ) 的含量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 0 %, 所有水质检测结果, 其特征性界限指标( 实测值) 均需符合表2 要求。4 . 1 . 1 . 64 . 1 . 1 . 7以 枯水期的水量作为水源的允许开采量, 每日 允许开采量应大于5 0 t o水源开发后, 必须进行水质、 水量、 水位、 水温的长期监测。4 . , . 1 . 84 . 1 . 2 水源评价报告资料应符合附录A ( 参考件) 要求。水源卫生防护4 . 1 . 2 . 1水源地必须设立卫生防护区, 在防护区界设置固定标志。国家技术监督局1 9 9 5 一 0 8 一 1 7 批准1 9 9 6 一 0 s 一 0 1 实施G B 8 5 3 7 一 1 9 9 54 . 1 . 2 . 2 卫生防护区须符合下述要求, 并有卫生防护区图( 比例尺1 : 5 0 0 0 - - 1 : 1 0 0 0 0 ) .4 . 1 . 2 . 2 . 1 第一区为严格保护区。 在泉( 井) 外围半径 1 5 m的范围内, 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不得放置与取水设备无关的其他物品。4 . 1 . 2 . 2 . 2 第二区为限制区。在矿泉水水源、 生产区外围不小于 3 0 m范围内, 不得设置居住区和工厂、 厕所、 水坑, 不得堆放垃圾、 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严禁使用农药、 化肥, 并不得有破坏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活动。4 . 1 . 2 . 2 . 3 第三区为监察区。其范围应根据水源的补给与分布而定, 使水源免受污染。4 . 2 水质4 . 2 . , 感官要求 感官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 1项目要求色度, 度蕊1 5 , 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浑浊度, N T U镇5臭和味具有本矿泉水的特征性口味, 不得有异臭、 异味肉眼可见物允许有极少量的天然矿物盐沉淀, 但不得含有其他异物4 . 2 . 2 理化要求4 . 2 . 2 . 1 界限指标必须有一项( 或一项以上) 指标符合表 2的规定。表 2项目指标锉, m g / L)0 . 2 0惚, m g / L0 . 2 0 ( 含量在。 . 2 0 - 0 . 4 0 m g / L范围时, 水温必须在2 5 以上)锌, m g / L)0 . 2 0澳化物, m g / L妻1 . 0碘化物, m g / L)0 . 2 0偏硅酸, m g / L)2 5 . 0 ( 含量在2 5 . 0 - 3 0 . 0 m g / L范围时, 水温必须在2 5 以上)硒, mg 八,)0 . 0 1 0游离二氧化碳, m g / L)2 5 0溶解性总固 体, m g / L1 0 0 04 . 2 - 2 . 2 限量指标各项限量指标均必须符合表 3 的规定。G s 8 5 3 7 一 1 9 9 5表 3项目指标锉, m g / L5 . 0银, m g / L5 . 0碘化物, m g / L0. 50锌, m g / 15 . 0铜, m g / L1 . 0钡, - g / 1 -0 . 7 0锡, m g / L0 . 0 1 0铬( C r ) , m g / L0 . 0 5 0铅, m g / L0 . 0 1 0汞, m g / L0 . 0 0 1 0银, m g / L0 . 0 5 0硼( 以H , B O 。 计) , m g / L3 0 . 0硒, m g / L0 . 0 5 0砷, m g / L0 . 0 5 0氟化物( 以F 一 计)m g / L2 . 0 0耗氧量( 以0 , 计) , m g / L3 . 0硝酸盐( 以N O , 计) , m g / L4 5 . 0川 镭放射性, B q / L1 . 1 04 . 2 . 2 . 3 污染物指标各项污染物指标均必须符合表4 的规定。表 4项目指标挥发性酚( 以苯酚计) , m g / L0 . 0 0 2银化物( 以C N 一 计) , m g / L0 . 0 1 0亚硝酸盐( 以N O T 计) , m g / L0 . 0 0 5 0总Q 放射性, B q / L1 .5 04 . 2 - 2 , 4 微生物指标各项微生物指标均必须符合表 5 的规定。G B 8 5 3 7 一 1 9 9 5表 5项目指标水源水灌装产品菌落总数, c f u / m155 0大肠菌群, 个/ 1 0 0 m 1 .04 . 3 其他要求4 . 3 . 1 应在保证原水卫生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灌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分条件 , 允许曝气、 倾析、 过滤和除去或加入二氧化碳。4 . 3 . 2 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4 . 3 - 3 灌装产品净含量的允许公差为 6 0 0 m l , 以下( 含6 0 0 m L ) , f3 . 0 %; 6 0 0 m l 一 以上至1 5 0 0 m 工 -( 含 1 5 0 0 ml - ) , 士2 . 0 %; 1 5 0 0 mL以上, 士1 . 5 %.5 检验方法按G B / T 8 5 3 8 检验, 按本标准附录B ( 参考件) 填写矿泉水水质检验报告。6 检验规则6 . 1 组批 同一班次、 同一品种、 同一 台灌装机灌装的产品为一批。6 . 2 抽样6 . 2 . 1 按表6 抽取样本, 样品总量不足6 . 0 L时, 应适当按比例加取, 并将 1 / 3 样品原封不动地进行封存, 保留三个月备查 表 6数定侧Re合不批量范围箱( 个) 、样本数量幻 箱( 个 )合格判定数 A 1 2 0 02 0 1 - 3 5 0 0 0李3 5 0 0 1 注: 1 ) “ 箱” 指运输包装的纸箱; “ 个” 指销售包装净含量大于I O L的瓶或罐. 2 )“ 样本数量” 指从运输包装的每箱中抽取 1 个销售包装( 瓶或罐) 。6 . 2 . 2 感官、 微生物、 包装和净含量按表6 抽样检查。其他项目充分混匀后分析6 . 3 检验6 . 3 门出厂检验6 . 3 . 1 . 1 产品出厂前, 须经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逐批进行检验, 检验合格并签发质量证明书的产品方可出厂。6 . 3 . 1 . 2 出厂检验项目 包括感官、 微生物、 包装和净含量。包装检查按 7 . 2 条进行。6 . 3 - 2 型式检验6 . 3 . 2 . 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亦须进行: a . 更换设备或长期停产再恢复生产时: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特征性界限指标有较大波动时;G B 8 5 3 7 一 1 9 9 5 d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抽查时6 . 3 - 2 . 2 型式检验项目为感官要求和理化要求中全部指标。6 . 4 判定6 . 4 . 1 出厂检验 a . 微生物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 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b . 感官、 包装和净含量按表6 判定6 . 4 . 2 型式检验 a , 微生物、 感官、 包装和净含量的判定同出厂检验 b . 其他指标逐项判定。如有一项以上( 含一项) 不合格, 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抽取两倍址样品进行复验, 以复验结果为准。若仍有一项不合格, 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了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7 . 1 标志了 . 1 门产品标签上 必须标明矿泉水水源地的名称及通过国家( 或省) 级鉴定认可的批准号7 . 1 . 2 产品标签上必须按G B 7 7 1 8 的有关规定, 标注: 产品名称、 净含量、 制造者( 或经销者) 的名称和地址、 生产日 期飞 保质期和标准号。产品名称与净含量须排在同一展示面7 . 1 . 3 产品标签上必须标明: 特征性界限指标、 p H值、 溶解性总固体物、 主要阳离子( K , N a , C a ,Mg i + ) 、 阴离子( H C O I , S O ; - , C I - ) 的含量范围, 同时标明 含或者不含二氧化碳, 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力 1 l 入的。7 . 1 . 4 包装箱上除应标明产品名称、 制造者( 或经销者) 的名称和地址外, 还须标出单位包装的净含量和总数量。7 . 2 包装7 . 2 . 1 包装必须封装严密。7 . 2 . 2 灌装产品, 包装物体必须端正, 体外清洁, 标签封贴紧密7 . 2 . 3 包装箱必须牢固, 与所装内容物尺寸要匹配, 胶封, 捆扎结实。了 . 3 运输了 . 3 , 1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 卫生。产品不得与有毒、 有害、 有腐蚀性、 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装运输7 . 3 . 2 搬运时应轻拿轻放, 严禁扔摔、 撞击、 挤压。7 . 3 . 3 运输过程中不得曝晒、 雨淋、 受潮。7 . 4 贮存7 . 4 . 1 产品不得与有毒、 有害、 有腐蚀性、 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同库贮存。了 . 4 . 2 产品应贮存在阴凉、 干燥、 通风的库房中; 严禁露天堆放、 日 晒、 雨淋或靠近热源; 包装箱底部必须垫有1 0 0 m m以上的材料。7 . 5 在摄氏零度以下运输与贮存时, 必须有防冻措施。7 . 6 产品的保质期不少于一年;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标明不少子一年的具体保质期G B 8 5 3 7 一 1 9 9 5 附录A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评价报告资料要求 ( 参考件)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评价报告资料要求 水源地位置、 坐标、 交通状况和自 然地理条件, 附交通位置图。区域地质特征, 附区域地质图。矿泉水赋存地质一 水文地质条件, 附综合水文地质图和水源地全景照片。水源动态特征, 附动态监测数据和图表。水质评价, 附水质检验报告。允许开采量论证, 附枯水期抽水试验图表。月.勺勺J月甘二JCU .,-曰1司.司.通.月.月.月.AAAAAAA 附录B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检验报告 ( 参考件) P ( B ) /( m g L - ) z B t I /- H , B . ) / %项目 p ( B ) /( m g L - )项目 p ( B ) /( m g L - )Na +可溶性总固体银K十偏硅酸钡Ca -游离二氧化碳铬W 十锉铅NH才钮钻F e + +F e a +澳化物饥总计碘化物铝HC Oa锌锰c o犷硒镍Cl -铜铝S O; -砷挥发性酚F-汞氰化物N O,锡业 4 月 酸 盐A . 计硼酸耗氧量G B 8 5 3 7 一 1 9 9 5续表离子 p ( B ) /( m g L - J ) ( = B * 工 ( z B .t l / /项目 p ( B ) /( m gL - )项目 p ( B ) /( m g L 协外观色度浑浊度臭和味p H值总 硬 度( 以C a C 0 7 汁) _m g / L总碱度( 以C a C O : 计) _m g / L总酸度( 以C a c o : 计) _m g / L . R . B q / L总p B q / m L菌落总数c f u / m L大肠菌群个/ 1 0 0 m L备注:分析单位盖章审核人签字分析者签字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地质矿产部、 轻工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 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 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中国 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起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