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考纲展示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斯的小鼠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与结果(2)实验结果分析实验(a)、(b)对比说明R型细菌无毒性、S型细菌有毒性。实验(b)、(c)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性。实验(b)、(c)、(d)对比说明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3)实验结论: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与结果(2)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实验、说明DNA有转化作用,DNA的水解产物没有转化作用。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即DNA是遗传物质。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提示: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是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无毒的R型细菌转化为有毒的S型细菌。(2)从格里菲思的第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提示:S型活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3)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第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细菌而无R菌细菌。()提示: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4)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酶将S型细菌的DNA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5)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1)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如果没有实验,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为什么?提示:不能。因为无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2)如果由你完成体内转化实验,应该注意哪些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提示:四组实验应选用年龄、体重相同且健康的小鼠;所用R型活菌液、S型活菌液的浓度及注射量应该相同。(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起对照作用。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结果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排除脱氧核苷酸的作用。(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实验思路是什么?提示:直接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在小鼠体内体外培养基实验对照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型细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巧妙构思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联系(1)所用材料相同(2)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考法1考查格里菲思小鼠体内转化实验1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说明R型菌是无毒的B该实验说明R型菌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S型菌C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致死性是因为其蛋白质已变性失活D在一定条件下R型菌实现转化是因为其发生了基因突变D将R型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存活,表明R型菌是无毒的;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从小鼠体内提取出活的S型菌,表明R型菌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S型菌;将有毒的S型菌加热,会使其蛋白质变性,从而使其失去致死性;在一定的条件下R型菌实现转化是S型菌与R型菌的遗传物质发生基因重组所致。2(2019济宁模拟)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体内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体内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体内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D由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及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特点分析知,小鼠死亡是由于S型活细菌所致,S型活细菌可来自S型细菌的遗传,也可来自R型细菌在S型细菌DNA的作用下转化而来的,因此综合分析知D选项正确。考法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3(2019海口模拟)某人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利用肺炎双球菌做了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能够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某种物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B该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体内的DNA是遗传物质C第1、2、3组实验是该实验的对照组D第3组与第4组进行对照可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正常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该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有某种物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该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该实验中,1、2、3组是对照组,4组是实验组;第3组与第4组对照说明了S型细菌体内有某种物质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该实验只能证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某种物质(即转化因子)能使正常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但不能确定该转化因子究竟是何种物质。4(2019太原模拟)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由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细菌的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R型蛋白质R型R型荚膜多糖R型R型DNAR型、S型R型DNA(经DNA酶处理)R型A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明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和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第组实验说明蛋白质和荚膜多糖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无关,A,B项错误;第组实验说明DNA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有关。第组实验说明DNA被水解后的产物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C项正确;只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项错误。误区警示 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的两个易错点1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2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一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考法3细菌转化实验的拓展考查5(2018成都二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C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D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C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错误;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不都是荚膜多糖,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C正确;S型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而不是一条,D错误。6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有、等多种类型,R型细菌是由型突变产生的。利用加热后杀死的S型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细菌,有人认为混合培养出现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突变产生的,该实验中出现以下哪种结果时能否定这种说法()AS型细菌全为型BS型细菌部分为型CS型细菌中三种均有DS型细菌全为型D若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突变产生的,则S型细菌的类型应为型。S型细菌全为型说明是转化产生的。考点二|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噬菌体结构(1)A:蛋白质外壳;B:DNA。(2)组成A、B的共有元素为C、H、O、N,其中A特有S元素,B特有P元素。2实验原理T2噬菌体以自身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成分而实现增殖。3实验过程及结果标记大肠杆菌:分别用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标记噬菌体: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35S或DNA含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4结论T2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子代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明力。()(2)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为。()(3)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提示: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而不是培养噬菌体,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5)用1个含35S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35S。()提示:子代噬菌体都不含35S。(6)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提示: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结合教材两大经典实验,尝试总结作为遗传物质具备的条件有哪些?提示:(1)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复制自己,使得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3)具有储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殊情况下又能发生突变,而且突变以后还能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1噬菌体增殖需要的条件(1)场所:大肠杆菌。(2)蛋白质的合成(3)DNA的合成2上清液和沉淀物出现放射性的原因(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比较项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设计思路设法将DNA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处理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直接分离法:分离S型细菌的多种组成物质,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检测结果的方式检测放射性位置观察菌落类型结论DNA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考法1考查噬菌体及其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析解题指导 三次涉及大肠杆菌的过程和目的1(2019盐城模拟)图为“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B过程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B本实验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因此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会侵入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增殖,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不能用放射性标记的含32P的物质,A错误;过程为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B正确;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证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但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必须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实验进行相互对照,C错误;若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或培养时间过长,造成部分大肠杆菌裂解,D错误。2(2018淄博二模)有a、b两类噬菌体,它们均已被32P或35S中的一种标记过。将a、b噬菌体分别侵染甲、乙两管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质的位置,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结果表明a的蛋白质外壳和b的DNA均有放射性B可以确定甲管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的放射性来自35SC检测结果表明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可侵入大肠杆菌内D伴随着噬菌体DNA的复制,乙管内沉淀物的放射性将逐渐增强Aa、b两类噬菌体,被32P或35S中的一种标记过。将a、b噬菌体分别侵染甲、乙两管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内放射性物质的位置分别出现在上清液和沉淀物中,说明a类噬菌体被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b类噬菌体被标记的部分是DNA分子。考法2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标记元素的分析解题指导 “二看法”判断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3(2019聊城月考)如果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无放射性),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只有噬菌体的蛋白质被标记了,DNA没有被标记B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15N、35SC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D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14N、32SC蛋白质和DNA分子中都含有H、N元素,所以用3H、15N、35S标记噬菌体后,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都会被3H、15N标记,A错误;由于3H、15N、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3H、15N标记的DNA分子进入但不能用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所以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应该没有放射性,B错误;由于3H、15N标记了亲代噬菌体的DNA分子,所以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H、15N,C正确;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部分含有3H、全部含14N,DNA分子不含S,D错误。4某同学重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由于对其中一组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时有误(其他操作正确),导致两组实验结果如下:组别同位素分布情况一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二沉淀物和上清液中放射性均较高以上两组实验对噬菌体进行标记的元素分别是()A32P、35S B35S、32P C32P、14C D32P、32PC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教材相关实验中两组实验的结果:用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用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然后对比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第一组是正常的,该组是用32P标记的一组。另一组应为用35S标记的一组,但因对同位素标记时有误出现了异常。将第二组正常的实验结果与异常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可知:沉淀物和上清液中均有较高的放射性,其原因一定是用蛋白质和DNA共有的元素对噬菌体进行了标记,如14C、18O、3H或15N。考法3噬菌体侵染实验的拓展考查5如图为T4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内放射性RNA与T4噬菌体DNA及大肠杆菌DNA的杂交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T4噬菌体及大肠杆菌的转录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CRNA分子中含有特定的碱基为尿嘧啶,因此培养基中应加入3H尿嘧啶用以标记RNA;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由图知,第0 min时,T4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因此与DNA杂交的RNA只来自大肠杆菌的转录;随着感染时间增加,与T4噬菌体DNA杂交的放射性RNA不断增加,而与大肠杆菌DNA杂交的放射性RNA不断下降,说明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基因活动受到抑制。6(2019衡水中学质检)如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形成噬菌斑数量的变化曲线(图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图1图2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C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有生命活动,所以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A项正确;曲线ab段,噬菌斑没有增加,说明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项正确;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茵斑数从100个增加到1 000个,只能说明噬菌体数量的增加,不能说明其繁殖了几代,C项错误;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可能是绝大多数细菌已被裂解,噬菌体失去了增殖的场所,因此数量增长缓慢,D项正确。考点三| RNA也是遗传物质1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叶细胞的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2)病毒重建及其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过程及结果结果分析与结论:重组病毒所繁殖的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病毒类型。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原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2)生物的遗传物质连线生物类型生物 遗传物质a噬菌体原核生物 b烟草花叶病毒 .DNA真核生物 c大肠杆菌 d杨树 .RNA病毒 e金丝猴提示:cdeab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RNA或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提示: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2)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3)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4)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提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5)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提示:小麦的遗传物质是DNA。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提示:细胞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故对整个生物界来说,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生物体内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类型生物类型核酸种类遗传物质实例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生物DNA和RNADNA玉米、小麦、人原核生物DNA乳酸菌、蓝藻无细胞结DNA病毒DNADNA噬菌体构的生物RNA病毒RNARNA烟草花叶病毒考法1考查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分析1(2019洛阳模拟)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b型a型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a型a型A实验B实验C实验D实验C因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决定病毒类型和病斑类型的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实验中的RNA是b型TMV的,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就应该是b型。2(2018石家庄期末)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中的蛋白质和RNA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A据图示分析,TMV放入水和苯酚中后,RNA和蛋白质分离,A项正确;通过接种的方式,TMV的蛋白质可以进入烟草细胞中,B项错误;此实验不能看出TMV的RNA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过程,C项错误;此实验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项错误。规律总结 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总结考法2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及实验探索3(2019郑州模拟)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B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D在生物界中,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少量存在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B正确;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正确;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4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1)实验目的:略。(2)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该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3)实验步骤第一步:把该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_。第二步: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物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第三步: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该流感病毒产生。(4)请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_;_。若A、B、C三组均出现该流感病毒,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解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核酸是遗传物质,核酸为DNA或RNA中的一种,根据题目要求探究的问题及给予的材料、试剂分析可知,实验中分别利用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该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再注射到猪胚胎干细胞中培养,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可根据培养后是否检测到该流感病毒来判断其核酸类型。答案:(3)分别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处理A、B两组核酸提取液,C组不做处理(4)若A、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B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若B、C两组出现该流感病毒,A组没有出现,则该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考点四| 提取和鉴定DNA(实验)1实验原理(1)DNA与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规律2 molL1 NaCl溶液0.14 molL1 NaCl溶液DNA溶解析出蛋白质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从2 mol/L逐渐降低的过程中,溶解度逐渐增大部分发生盐析沉淀溶解(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3)DNA二苯胺蓝色2实验流程材料的选取: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破碎细胞(以鸡血为例):鸡血细胞加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去除杂质: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DNA的析出: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DNA的鉴定:在溶有DNA的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在沸水中加热5 min,溶液变成蓝色1材料的选取: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2破碎细胞(1)动物的红细胞,吸水破裂。(2)植物细胞:加入洗涤剂、食盐后研磨。3除去杂质的方法(1)方法一: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调节NaCl溶液的浓度除去溶于和不溶于NaCl溶液中的杂质。(2)方法二:利用DNA对酶的耐受性,直接在滤液中加入嫩肉粉,反应1015 min,嫩肉粉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而不会破坏DNA。(3)方法三:利用DNA对高温的耐受性,将滤液放在6075 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15 min,使蛋白质变性沉淀而DNA分子还未变性。4DNA的析出:向处理后的滤液中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95%),静置23 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5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变成蓝色。6实验时注意问题(1)实验过程两次用到蒸馏水的目的不同第一次的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细胞涨破释放出DNA,第二次的目的是稀释NaCl溶液,使DNA从溶液中析出。(2)获取较纯的DNA的关键充分搅拌鸡血细胞液(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以便使细胞膜和核膜破裂。沉淀DNA时必须用冷酒精(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至少在5 以下存放24 h)。1下图中能反映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之间关系的是()C依据DNA粗提取的原理,在NaCl的浓度为0.14 mol/L时DNA分子的溶解度最小,利于DNA分子的析出,浓度过大或过小,DNA分子的溶解度都会增大。2(2015江苏高考改编)图甲、乙分别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乙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B图甲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C图乙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D在图甲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A图甲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其中的核物质,图乙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DNA;由于DNA溶于水,所以图甲中完成过滤后DNA存在于滤液中,需保留滤液;图乙中DNA析出,则过滤后弃去滤液,保留黏稠物;在图甲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可将蛋白质水解,有利于去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干细胞课件讲解话术模板
- 勘探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新电改行业前景动态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常见药品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常见仪器课件
- 常熟核酸采样培训课件
- 帮办代办行业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甘孜州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希奥白板汉字真有趣课件
- quite imposing plus 3 0中文破解拼版插件内含安装说明qi教程
- (新)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讲解教学课件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异丙醇和正丁醇检验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知识试题与答案
- 提高管床护士对患者诊疗信息的知晓度PDCA记录表
- 某园区综合运营平台项目建议书
- 孕期患者非产科手术的麻醉
-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手册
- 母婴产品抖音运营方案
- GB/T 27007-2011合格评定合格评定用规范性文件的编写指南
- 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