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成立中国化学会_第1页
1932年成立中国化学会_第2页
1932年成立中国化学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32年成立中国化学会由中国学者组织的化学团体,最早的是1907 年12 月25 日在法国巴黎成立的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它是由当时在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的20多位留学生李景镐、陈传瑚、俞同奎、吴匡时等筹建的。该会曾于1908 年编印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题为中国化学会欧洲支部戊申年报告,由该会书记俞同奎草拟,刊载了学会缘起、年会纪事、工作报告、化学物质命名及纪念照片2 幅。据载,在1907 年夏,李景镐首先发起组织化学团体,许多留欧学生表示赞同。后来陈传瑚考虑到当时中国的情况,认为若在国内成立总会需较长时间,建议先成立欧洲支会。陈传瑚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1907 年12 月25 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历时3 天的会议,制订了会议章程,选举出学会领导人,确定了学会的工作重点。1908 年在英国伦敦举行年会,开展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名词的命名工作和化学工业的调查。继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之后,1923 年在美国留学的庄长恭、李宝庆等33人曾发起成立中华化学会。这个团体曾计划出版中华化学会杂志以刊载研究性论文,但未实现。他们曾出版过八九期报导化学界消息的刊物化学梦。在日本的化学工作者,曾发起组织过中国化学研究会。留欧、留美的化学工作者回国后曾在北平组织过中国化学会。此外,还组织过中华化学工业会、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等化工学术团体。尽管这些团体存在的时间都不长,但为中国化学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必要准备。1932 年8 月1 日,当时的教育部在南京召集化学讨论会,讨论化学译名、国防化学及课程标准。来自各地及曾经留学欧、美、日的化学学者,有丁嗣贤、王箴、王琎、巴文峻、戈福祥、朱骥、沈熊庆、吴承洛、吴沆、李方训、李乃尧、李运华、周萃􏶮、林大中、林继庸、邵家麟、胡安恺、姚万年、陶延桥、容启兆、徐宗涑、徐作忠、时昭涵、倪则埙、高露德、张江树、张洪沅、张郁岚、张资珙、康辛元、陈之霖、陈可忠、陈裕光、曾昭抡、程瀛章、邬保良、叶峤、杨幼民、恂立、黄新彦、潘澄侯、郑贞文、郑兰华、戴安邦、戴弘等45 人。在会议讨论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眼下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关头,爱国的化学工作者应立即组织起来,共同为发展我国化学科学和教育事业,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随即于8 月2 日下午,在南京中山门外灵谷寺,由王琎等18 人召开了筹备会,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决定重新成立全国统一的学会组织,定名为中国化学会,推选黄新彦、王琎、陈裕光起草宣言和简章。8 月4 日,国立编译馆宴请出席讨论会的代表,学会的发起人全都参加。宴会结束,晚上9 点召开了成立大会,会上公推王琎为临时主席,由他宣布了开会的意义。同时推选李运华为临时书记,会上通过了组织大纲。接着,胡安恺提议:现在应宣告中国化学会已正式成立。经过全体发起人赞成,提议获得通过。从此,中国化学会诞生了。1932 年8 月5 日下午1 时,又继续召开会议,选举了陈可忠、陈光、丁嗣贤、曾昭抡、王琎、姚万年、郑贞文、吴承洛、李运华等9 人为理事,黄新彦、戈福祥为候补理事。接着理事会又召开了两次会议,讨论了会务工作,并投票选举出常务理事陈裕光、王琎和吴承洛3 人。推选陈裕光任会长,吴承洛任书记,王琎任会计。会议还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