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19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图为“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B.针阔混交林C.热带雨林D.荒漠(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2.下面为“某岛屿的示意图”,该岛约有280万人口,岛上主峰蓝山峰海拔为2256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下列有关该岛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结冰期长,含沙量小B.河流流程短,流速急C.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D.地势西高东低3.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B.陆地环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不同部分是没有显著差异的C.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D.某个陆地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4.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带谱的结构示意图,表示其不同的自然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导致-与-自然带倾斜方向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热量B.-热量 -水分C.-水分 -水分D.-水分 -热量(2)图中地的气候指标最可能是( ) A.年均温为1528,年降水量为8001500mmB.年均温为612,年降水量为15002500mmC.年均温为27,年降水量为350600mmD.年均温为-23,年降水量为600800mm5.下图为祁连山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植被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该流域( ) A.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B.海拔越低荒漠所占面积比值越大C.深居内陆,夏季气温高D.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2)该流域内阴坡林地明显多于阳坡,主要原因可能是阴坡( ) A.蒸发少B.温度高C.降水多D.坡度大6.读下图,完成题。(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2)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海陆分布C.人类活动D.岩石性质7.人们应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水土流失给河流上、中游带来的危害最大C.河流上、中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上、中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8.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示意图”,回答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B.人类活动C.海陆位置D.地壳运动(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复杂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9.根据下图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 ) A.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B.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引起其他区域环境的变化C.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全球环境的变化引起的D.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距离海洋的远近变化引起的10.读“某沿海地区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1)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2)造成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1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B.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12.读世界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山地位于( ) A.南半球低纬度地区B.南半球中纬度地区C.北半球低纬度地区D.北半球中纬度地区(2)该山地迎风坡的盛行风是( ) A.西风B.东南信风C.东北信风D.东南季风13.地质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A.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B.太古代末期和元古代末期C.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14.如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试题。(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远造成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15.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陆地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因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陆地环境各要素可以孤立存在和发展陆地环境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会影响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A.B.C.D.16.读我国某山地北坡植被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3,完成下列各题。(1)该山地最可能是( ) A.阴山B.秦岭C.天山D.祁连山(2)影响该山地北坡草原带上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水分C.海拔D.经度(3)关于该山北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雪带下限比南坡高B.自东向西年降水量增加C.自东向西荒漠草原带宽度增大D.自西向东植被带谱趋向简单二、综合题17.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读“某区域图”,完成小题。(1)A,B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 A.主要与地形阻挡有关B.主要与洋流的性质有关C.主要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有关D.主要与信风影响的程度有关(2)B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8.下图是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的气候类型是_,自然景观的变化产生的原因_。 (2)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为温带荒漠,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这在北半球的_(填“高”或“中”或“低”)纬度比较明显。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填字母:A,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 (4)请写出、分别代表的自然带 。_;_ (5)写出代表的气候类型_,其气候特征是_。 (6)福建省可能在上图的_(填代号)的自然带范围内。 19.读“亚洲局部地区示意图(左图)”,结合“自然景观(植被)分布规律模式图(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中两地的气候成因是_,两地夏季气候的共同特点为_。 (2)左图中地所属自然带为_,地所属自然带为_,由自然景观的更替,体现的是_ 分异规律。 (3)右图中A地所属自然带为_,B地所属自然带为_,由ACB自然景观的更替,体现的是_ 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1)A(2)C 【解析】【分析】(1)四川省位于亚热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当地纬度地区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温带与亚寒带交界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荒漠主要分布在远离海洋的内陆或热带沙漠气候区。选A正确。(3)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自然带谱多,水份条件好,森林分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水份条件差,以荒漠草原为主。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选C正确。2.【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图中纬度可以看出该岛分布在热带地区,所以河流无结冰期,故A答案错误,以热带植被为主,故答案C错误,岛屿面积较小,地势起伏较大,所以河流流程短,流速急,故答案选B,岛屿最高峰位于岛屿东部,地势东高西低,所以D错误。3.【答案】D 【解析】【分析】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错误;陆地环境各个要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B错误;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C错误;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则影响自然环境的其他要素乃至自然环境的整体,故D项正确。【点评】本题难度一般,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注意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4.【答案】(1)B(2)B 【解析】【分析】(1)对于珠穆朗玛峰的南坡,既是阳坡又是夏季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而迎风坡降水量最大值出现某一海拔高度范围,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规律为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自然带倾斜特征说明热量为主导因素,-自然带倾斜特征说明此海拔高度范围降水量较大,降水量成了该区域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选B正确。(2)垂直带谱的基带与其所处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地海拔较高为珠穆朗玛峰南坡,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0以上,A均温较高,D均温太低,A、D错;地为迎风坡,降水多, C错; 选B正确。【点评】考查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5.【答案】(1)D(2)A 【解析】【分析】(1)由低海拔到高海拔森林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在海拔30003200米之间森林面积最广。裸岩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所占面积比值小。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非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影响,气温较低。故选D。(2)该地是祁连山区,阳坡温度较高,降水较多,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少,故选A。故答案为:(1)D;(2)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以及植被类型和对于基带的理解(基带上的植被可以代表附近地区的植被特征),把我分析好图基本 问题解决了。6.【答案】(1)A(2)A 【解析】【分析】【小题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南北方向上更替、东西方向上延伸,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小题2】北美洲大陆西岸受板块挤压形成南北方向山脉,受地形的阻挡,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然带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7.【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自然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则其他要素乃至整个自然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并非是因为河流哪个河段出现的危害更大而要重要哪个方面的问题。故选择A。【点评】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难度不大。8.【答案】(1)D(2)D 【解析】【分析】【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该地区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受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导致了背风坡地区降水量减少,而导致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故判断地壳运动是导致该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地形的变化导致了气候的变化,而气候的变化又引起了植被类型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常规性考点,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地形的变化导致气候的变化、植被的变化”和题干的基本要求“根本原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差异。9.【答案】(1)B(2)A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信息,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没有变化,大气环流没有改变,不是根本原因。图示明显变化的是地形,随着山脉隆起,自然环境发生改变。地形变化是环境变化根本因素。(1)读图,图示信息表示,由于地形的变化,导致植被类型的改变。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地壳运动,B对。地形变化,导致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人类活动不是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A、C、D错。(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A对。图示地理环境属于同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B错。图示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局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C错。区域地理环境中,距离海洋的远近无明显变化,D错。【点评】根据图示信息,找出明显变化的因素是地形。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正确选项。10.【答案】(1)C(2)D 【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该山地的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应位于温带地区;同一自然带,北坡分布海拔高,北坡为阳坡,该山地位于南半球,C正确。(2)随海拔高度增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和热量状况差异很大,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D正确。【点评】1判断阳坡和阴坡、南北半球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的海拔,山地阳坡高于阴坡。若知阴阳坡的南北方位,还可以判断出南北半球。如图该山地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因此南坡热量条件好,为阳坡,位于北半球。2判断山体所在热量带通过基带的自然带确定所处热量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如图中,最底层自然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可知此山体位于暖温带地区。11.【答案】C 【解析】【分析】枯水期时,河流流速慢,水量小,搬运能力降低,含沙量减少;洪水期时,河流水量大,注入海洋水量多,咸潮危害较轻;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微弱;北美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主要位于盛行西风带,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向东吹向大西洋,不可能吹到太平洋。12.【答案】(1)D(2)A 【解析】【分析】(1)读图,根据雪线,南坡雪线高,说明是阳坡,位于北半球,A、B错。根据山麓的海拔及植被有落叶阔叶林,说明分布在温带地区。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C错,D对。(2)结合前面分析,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北坡是迎风坡,说明受盛行西风带影响,盛行风是西风,A对。中纬度地区主要是西风带影响,没有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影响,B、C错。 东南季风影响地区,山脉南坡是迎风坡,D错。13.【答案】D 【解析】【分析】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故答案为:D【点评】主要考查对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等考点的理解14.【答案】(1)C(2)A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由于自然带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水热条件(水热状况达到一定范围而不是确定的数值),因此各自然带的界线较为固定,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根据图中针叶林的分布范围可知北坡林带上界比南坡高;根据其海拔及坡面特征可判断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冰雪带下界较低;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拔不同导致的水热状况差异。综上所述可以判断选项C正确。(2)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山脉的特征和分布。从上题分析可知选项A正确。15.【答案】A 【解析】【分析】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故选A。16.【答案】(1)D(2)B(3)C 【解析】【分析】(1)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山地基带是当地水平自然带,该山地北坡的基带是荒漠草原带,因此排除秦岭,因为秦岭北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阴山、夭山、祁连山北坡都是荒漠草原带,而天山、阴山与该山地经度不符,故该山地是祁连山。(2)祁连山北坡山腰地带多地形雨,水分条件决定了植被(草)的分布。选B项。(3)冰雪带下限受山地热量和降水等的影响,祁连山北坡纬度较高,且为背阴坡,热量较少,北坡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雪较多,因此北坡冰雪带下限较低。北坡上自西向东降水依次增加,带谱趋于复杂;西部荒漠草原带上限较高,说明荒漠草原带宽度较大。故该题选C项。二、综合题17.【答案】(1)A(2)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的相关知识。(1)图中A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该地常年受西风气流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2)B地位于温带地区大陆东部,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由于地处安第斯山的背风坡,不易形成降水,而形成草原景观,因此应属于非地带性景观。【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如生物)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18.【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由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变化;中(3)A;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递减(4)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6) 【解析】【分析】(1)位于大陆东岸亚热带地区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的变化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产生的原因是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处于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居大陆内部降水少为温带荒漠,由沿海向内陆水分条件的变化产生的。这在北半球的中纬度比较明显。(3)垂直自然带的变化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即A,产生的原因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培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协议2025年参考版
- 国企职工续签合同范本
- 大型活动策划合同范本
- 培训合作协议合同模板
- 园林绿化购销合同范本
- 塔城矿山承包协议合同
- 外墙石材订购合同范本
- 城区库房出租合同范本
- 国债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 振冲碎石桩施工技术优化及工程应用研究
- 俄罗斯名曲赏析课件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解读
-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
- 新进员工LPG知识培训课件
- N皇后问题:解的构造、等价性及算法优化研究
- 党支部书记应知应会测试试卷(完整版)(含答案)
- 2025年风力发电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风险防范报告
- 2025-2030家庭园艺养护服务市场需求与商业模式创新报告
- 床上擦浴课件
- 2025年青海省人民警察公务员考试(公安专业科目)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