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_第1页
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_第2页
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_第3页
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_第4页
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K928.6密级学号 280977rD狹件!夂今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学位论文题目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作 者李宗昱指导教师李令福研究员学科专业历史地理学提交日期二一一年五月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 日期:伽勿陕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単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単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羸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編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作者签名:日期:制,,H摘要唐华清宫是唐代最著名的温泉离宫,位于风景秀丽的画山西绣岭北麓,其历 史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姜寨遗址和嚴代母系社会的“骊戎国”。从 西周以来,建都关中的王朝不断在此兴建离宫别苑,唐代前期的建设更为空前, 经过一百多年的营建增广,离宫的规模和地位逐步提升,到唐玄宗天宝年间更名 为华清宫后,发展到了其历史的顶峰。此时的唐华清宫南枕骊山,北及渭水,东 临西潼二水围绕,由北部昭应县城、中部华清宫城、南部骊山禁苑三部分合一而 成,围绕温泉泉源建设,布局严谨、鳞次栉比、富丽堂皇,成为几包骊山的庞大 宮殿建筑群,气势恢弘壮丽。本文对唐华清宫的营建过程、历史地理基础、布局、 功能、风貌特色、营建思想、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天华清池 的保护、建设和旅游开发提供一些参考。具体分以下七部分内容:绪论,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由、意义,综述唐华清宫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 究的范国、思路和方法。第一章,唐华清宫的营建过程、范围格局和历史地理基础。回顾了唐华清宫 的历史沿革和建设过程,简述了其范围、总体格局,并详细分析了昭应县诚、私 家园林等邻近景点的位置、功能,探讨了唐华清宫建设的自然环境基础、区位条 件和人文社会背景。第二章,宫城的布局和功能。通过对宫城中、东、西三院及其二级院落空间 的布局和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了宫城的功能分区和布局特点。第三章,禁苑的布局和功能。禁苑围绕宫城布局,宮城四门外各有主体功能 和景观。本文在此分区基础上,不拘泥于缭墙和宫墙所限定的格局,在更大区域 内分析禁苑的布局和功能,探讨了禁苑的功能分区和布局特点。第四章,唐华清宫的布局特色和营建思想。系统总结了唐华清宫五方面的规 划布局特色和九方面的营建思想。第五章,唐华清宫的现代价值和旅游开发。简述了安史之乱后唐华清宫的变 迁及后代的修缮改建,分析了其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并对唐华清宫景区的保护 和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结论,对全文进行了概括回顾和总结。本文以唐华清宫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分析其历史地理 基础和功能分区,对其布局特色、营建思想、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进行了分析探 讨,提出了以下新的见解。1. 通过分析唐华清宫的历史地理基础,认为唐华清宫不仅仅是温泉离宫,而 且对于京都长安的防卫也有一定作用。2. 梳理、分析、対比史料、古地图及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南宫墙也是内外两 道,宮城东院、西院及东西内外宫墙间还有功能区有待研究,宮城和禁苑的布局、-単体建筑形态需要重新界定,并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和大胆的推理,还运用绘制平 面布局图直观而明确表达了这些内容。3. 前人关于唐华清宫的功能分区、布局特色和营建思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为 分散和片面,本文进行了系统的调整、补充、完善和整合总结,并对唐华清宫的 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进行了初步探求。关键词:唐华清宫形成基础布局和功能特色和营建思想影响和价值AbstractTang Huaqing Palace was the Tang Dynastys most famous hot springs palace, located in the scenic Xixiu Ridge of Li Mountains in Shanxi, and its histo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Neolithic sites and Jiangzhai Yangshao the matriarchal society of the Jiang Dynasty, Li Rong country. Since the Western Zhou, the dynasty which capitalized in Guanzhong Plain continued capitaling in this pla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arly Tang Dynasty were more unprecedented, with a hundred years of continued growth , the size and position of the palace have gradually upgraded. After renamed Hua Qing Palace in Tianbao,the palace developed to its historical peak. At this time of the Tang Huaqing Palace was from the north of Li Mountain, to the south of Wei River, surrounded by Tong dehydrate east around the west, It contained three parts:Zhaoying county in the north, Huaqing Palace in the Centre and royal hunting in the south,.It took the hot spring source as the centre, precise layout, row upon row,rich, a few packs of Lishan Mountain in the huge palace complex, magnificent momentum.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onstruction, 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basis, layout, functionality,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ideas, history and modem value of the Tang Huaqing Palace, in order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Huaqing Hot Springs today,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which include the following seven specific points: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reason, meaning,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Huaqing Palace in this topic, define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ideas and methodsChapter I,Tang Huaqing Palac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scope of geographic patterns and historical basis. Recalling the history of the Tang Huaqing Palace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utlining the scope, the overall pattern,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Zhaoying countyt, private gardens and other attractions nearby the location, func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Tang Huaqing Palace basi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ocation and humanities and social background。Chapter II, Miyagi layout and functionality. By analisising the the layout and function of the east and west courtyard space of Miyagi and secondary courtyard, discussed the function of the Miyagi district and layout characteristics。Chapter III The layout and functionality of the royal hunting . The royal hunting was built surround the the Miyagi, Miyagi have four main features and landscape outsid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is partition, do not rigidly adhere to the walls andinwalls of the palace of the limited wind pattern, in a larger region analysis the layout and function of Court, the functions of the District Court ban and layout characteristics。Chapter IV, Tang Huaqing Palaces layout of the features and construction ideas. A systematically generalized the Tang Huaqing Palaces five areas of planning features and nine aspects of the layout construction ideas。Chapter V, Tang Huaqing Palaces modem valu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Described the changes of Tang Huaqing Palace after “AnShiRebellion” and generations repair alterations,analyzed its historical influence and modem values, and recommended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scenic spot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Huaqing Palace.Conclusions , the full review and summary.In this paper, it took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ang Huaqing Palace as the main line, by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basis and function of zoning, discussed the layout of its features, construction ideas, historical influences and modem values and got the following new insights:1, By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basis of Tang Huaqing Palace,learned that the Tang Huaqing Palace Palace is not just hot spring palace, but also for the defense of the Chang?an.2, By carding, analyzing, comparing the historical, ancient maps and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presented that the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palace walls is two, the functional zones between the Miyagi Eastern Hospital and Western Hospital, within and outside the walls of the palace to be studied, the layout of Miyagi, and Royal hunting need to re-define the single architectural form, and carried out exploration and bold attempt of reasoning, also used to draw a clear graphic layout is intuitive and expressed these contents.3, The previous research about the functional areas layout,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nstruction ideas of Tang Huaqing Palace was scattered and one-sided.it systemically adjust the to this article, added, improved and summarized, and preliminary discussed the historical influence and the modem value of Tang Huaqing Palace.Keywords: Tang Huaqing Palace, form,the basis,the layout and function,the features and the construction ideas,the influence and value of construction#目录m mIAbstractIllm :. 1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1(一)选题缘由1(二)研究意义2二、相关研究综述3(一)对唐代离宫的总体研究3(二)对唐华清宫的研究4(三)有关的涉及性研究6三、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7(一)研究范围7(二)研究思路8(三)研究方法8第一章唐华清宫的营建过程、范围格局和历史地理基础9第一节唐华清宫的营建过程9一、骊山温泉的早期开发9二、唐代前期的“汤泉宫”和“温泉宫”13三、唐玄宗时代的华清宫15第二节唐华清宫的总体布局19一、唐华清宫的范围和格局19二、昭应县城的位置和功能26三、私家园林和其他28第三节唐华清宫的历史地理基础31一、绝佳的温泉32二、自然地理环境32三、人文社会背景3436第二章宮城的布局和功能37第一节宮城的格局 37一、宫墙和宫门37二、宮城的格局39第二节宮城的布局和功能40一、中院41二、东院45三、西院53第三节宮城的功能分区和布局特点 57一、宮城的功能分区57二、宮城的布局特点60本早小结61第三章禁苑的布局和功能63第一节禁苑的格局.63一、缭墙和缭门63二、禁苑的格局65第二节禁苑的布局和功能 67一、津阳门外67二、昭阳门外69三、开阳门外78四、望京门外81第三节禁苑的功能分区和布局特点84一、禁苑的功能分区84二、禁苑的布局特点8688第四章唐华清宫的布局特色和营建思想90第一节唐华清宫的布局特色90一、规模宏大、气势恢弘90二、以温泉和沐浴为核心90三、强化政治、礼仪和道教功能91四、昭应县城和私家园林的配置92五、自由灵活布局和中轴对称相结合92第二节唐华清宫的营建思想93一、围绕温泉,注重分区和实用原则93二、模仿京城、强调风水和等级观念97三、尊崇道祖、涵容佛儒和其他文化103本章小结108第五章唐华清宫布局的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109第一节唐华清宫的历史影响109一、安史之乱后的华清宫109二、后代的修靖改造110三、唐华清宫的历史影响113第二节唐华清宫的现代价值和旅游开发115一、唐华清宫的现代价值115二、唐华清宫的旅游开发117本章小结118 119Pft M122参考文献131 137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138图表目录图1-1唐华清宫周边文物分布图10图1-2唐华清宫周边地形图20图1-3唐骗山宫图上、中、下,采自元.李好文长安志图)21-22图1-4唐画山宫图(宋游师雄绘)24图1-5唐华清宫图(摹自清毕沅关中胜迹图志)25图1-6唐华清宫图(摹自民国H年临潼县志)26图1-7唐昭应县城平、剖面图27图1-8唐华清宫周边私家园林及其他景点方位示意图29图1-9麵山的地形地貌图 33图1-10西安地区西周丰镐、秦咸阳、汉长安、隋唐长安四大城址变迁图 35图2-1唐华清宫宫墙、宫门示意图37图2-2宫城总平面布局示意图39图2-3中院汤池殿宇平面布局示意图41图2-4东院汤池殿宇平面布局示意图46图2-5梨园、小汤建筑遗迹平面示意图47图2-6宫城内考古发掘遗址位置示意图50图2 -7飞霜殿、莲花汤、海棠汤布局平面图50图2-8星辰汤布局平面图51图2-9星辰汤、玉女殿、虚阁布局平面图52图2-10西院汤池殿宇平面布局示意图53图2-11宮城功能分区示意图57图3-1唐华清宫缭墙、缭门和考古发掘位置示意图63图3-2骊山禁苑总平面布局示意图65图3-3津阳门外平面布局示意图66图3-4昭阳门外平面布局示意图69图3-5开阳门外平面布局示意图77图3-6望京门外平面布局示意图81图3-7禁苑功能分区示意图83图4-1唐京都长安的布局结构示意图97图4 -2唐京都长安太极宫的布局结构示意图98图4 -3唐京都长安大明宫的布局结构示意图99图4-4唐华清宫宗教祭祀建筑布局示意图103图5-1_山图111附表1唐代前期帝王游幸骊山离宫一览表121附表2唐玄宗游幸华清宫一览表1241绪论绪论从古都西安向东20多公里,西安市临潼区的南部,耸立着郁郁葱葱、巍峨秀 丽的骊山。骊山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有说是因商周古骗戎国旧地而名之;还 有人认为因昔日松柏满山,四季常青,远望似骊骥宝马而得名。在麵山西绣岭北麓海抜450米处,有温泉涌出,属高热泉,水温和流量常年 稳定,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极好的医疗作用,以“天下 第一温泉”闻名古今。在前代离宫的基础上,唐玄宗时期,围绕温泉建设的唐华 清宫最终形成,而随着唐玄宗驻跸次数和时间的增长,其地位也扶摇直上,在天 宝六年(747年)更名为华清宫后,无论是規模、景观和地位都达到了极致,俨然 己成为长安之外的另一个政治中心,也是我国古代宫苑建设史上的高峰,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凸显了它的独特价值。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一)选题缘由1. 唐华清宫首先属离宫的范畴,又是温泉离宫,还是唐代盛期最重要的温泉 离宫,扮演了长安副都的角色,兼有京都大内正宫和温泉离宫的性质,既要满足 沐浴、休闲、娱乐、游赏功能,还要能够承担类似长安太极宫、大明宫所拥有的 各种政治、宗教及礼仪功能,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温泉离宫。唐华清宫的建设 过程和历史地理基础,其在规划布局上如何适应这种属性,既体现传统礼制和皇 家气派,又要适应多种身份和功能的要求,还要结合地理环境,其布局的特色和 所贯穿的营建思想及其发展演变都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唐华清宫又 是唐代宫苑建筑的代表,对后世宫苑、园林、沐浴汤馆及其单体建筑的形态和建 筑技术发展都有很大影响,是古代宫苑史、园林史、建筑史的研究対象,也是唐 史研究和长安学、西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2. 作为唐代全盛时期最重要的离宫,唐华清宫宫殿楼阁满布骊山上下,规模 空前,恢弘壮丽,还演绎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在我国离宫 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关于其宫苑建设、规划布局、功能分 见本文附表2,唐玄宗游幸华淸宫一览表。 临潼K唐文化旅游区管理委w会:骊山华淸宫文史宝典,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第丨6贡。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区、风貌特色的历史记载和文献资料丰富。今人对唐华清宫的研究也投入了相当 的热情,发表了很多专项研究论文,一些专著也涉及了对唐华清宫的研究,内容 涵盖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建筑、园林等很多方面。但由于研究角度和深度 的原因,关于其规划布局、风貌特色及营建思想的研究一方面提供了有价值的成 果,同时又留下下继续深入研究的空间,而且对唐华清宫进行的多次考古发掘 作,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考古成果,也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二)研究意义1. 唐华清宫是临潼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考古、建筑、园艺、 宗教、艺术、政治、军事等多学科领域占有重要地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唐华 清宫遗址为国家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发现的文 化遗存将更为丰富。而随着目前唐文化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唐华清 宫的遗址保护及恢复重建为政府和社会所重视。唐华清宫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 逐渐被重新认识,围绕唐华清宫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唐文化的研究,而有关其规划 布局的研究是唐华清宫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从唐华清宫的规划布局角度 进行研究,可以甄别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为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和恢复重建提 供依据和基础资料。有助于还原唐华清宫的真实面貌,再现唐华清宫的盛况。对 还原历史真实和全面认识唐华清宫的历史价值和地位有重要的意义:2. 骊山风景秀美,温泉资源绝佳。唐华清宫遗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处呈家御 用汤池群落,三千年前的西周时代已开始建设帝王御用温泉离宫,至唐玄宗时代 发展到极致,文化底蕴厚重,有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是闻名中外的旅游休闲 疗养胜地和国家5A级景区。对唐华清宫规划布局、特色和营建思想的研究,是华 清宫帝王沐浴文化的历史地理基础,对唐华清宫遗址保护、挖掘文化遗产、重点 景观的复原保护以及骊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意义重大,对提升景区文化品位, 发展文化产业,打造以帝王沐浴文化为核心的风景旅游和沐浴修养基地建设也有 重要的价值。3. 西安作为我国八大古都之一,是我国历史前半期最重要的都城。_山离 宫是东部近郊的温泉修养基地,伴随着西安建都史的全程。隋唐时代是西安作为 都城最繁荣的时期,骊山行宮也处于最辉煌阶段,安史之乱后又随西安的衰落而 衰落,它和西安的政治、军事、文化、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唐长安由于历 徐增让,杨欲晓:华清宫文物旅游管理体制优化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4期。 朱士光:中国八大古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绪论史和现实的原因,很多历史遗存的研究缺乏实证支撑,而唐华清宫考古发掘实物 资料丰富,从规划布局角度展开唐华清宫的历史地理学研究,既是唐长安研究的 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唐长安研究的重要参考,对西安城市历史地理研究、西安古 城保护、唐城复兴规划和建设有特别意义。二、相关研究综述(本节所引资料见参考文献)作为我国历史前半期统一王朝周秦汉唐的都城,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建都 时间长达千年。关中的帝王离宫别馆众多,学者的研究大概分为两种方向,一种 是总体研究,即将关中的离宫分类、分时段、分地域研究,总结其特点和规律性。 一种是个案研究,对单个离宫的起源、发展、演变、选址、規模、功能、布局、 特征、影响等进行研究。骊山温泉离宫几乎伴随古都西安建都史全程,随都城的 兴衰而演变,唐玄宗时代的华清宫更达到其历史的极盛,安史之乱后虽逐渐衰落, 但其独有的御用温泉文化仍然影响深远,闻名天下。学者对唐华清宫的研究主要 分为建国前和建国后两个阶段:建国前,主要对唐华清宫的有关历史记录、图集、 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汇总,是后人研究的参考;建国后,随着唐华清宫考古发掘 工作的进展,唐华清宫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主要综述20世紀80年代以来 的研究进展。(一)对唐代离宫的总体研究唐代长安周边有离宫数十所,很多离宫久负盛名,闻名至今。王永莉的唐 高祖离宫别馆辨祈,对唐高祖时期的离宫别馆数量、位置、设置原因等情况进 行了探索。吴宏岐的专著西安历史地理研究,对唐代离宫有所研究,而他的 隋唐帝王行宮的地域分布,进一步研究分析了隋唐帝王行宮的分布、数量、 位置、功能、特点等情況,并主要涉及关中地区。介永强关于唐代行宫文化的系 列文章唐代行宫文化透視、唐代行宫考逸、关中唐代行宫考、略 论唐代行宫与文学-唐代行宫与文化研究之六、唐代建筑风貌一瞥-以行宫遗 址为中心的文化考察、唐代行宫三题等文章,对唐代行宫分类、分布、选 址、营建、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朱士光、吴宏岐合编的古都西安西 安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和马正林的唐长安城总体布局的地理特征研究了西安 及唐长安建设的历史地理基础,也是唐代离宫设置的基础。张毅、陈正奇合作的 唐都长安东郊的旅游风景区,结合唐诗、史料等分析唐长安东郊的景点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唐华清宫的个案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一定 的理论指导。(二)对唐华清宫的研究1982年华清池发现唐代建筑遗存,至1995年结束,历时14年,先后进行了 15_ 期大規模清理发掘,并形成了调查报告、发掘报告、论文、专著等多种形式的研 究成果。在政府的重视推动下,相关学科都加入了对唐华清宫的研究,使唐华清 宫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研究内容愈加丰富,涉及范围更广,尤其是有关沐浴汤 池的研究成果较多。1. 考古学研究成果1982年5月至11月廖彩梁主持了第一期发掘工作,形成了唐华清宫汤池遗址 第一期发掘简报,发现了仰韶和秦汉文化层及汤池遗址一处。1983年8月至1986 年6月第二期发掘,清理4000平方米遗址,对所获得的唐代浴池遗址资料进行了整 理,形成了陕西临潼华清宫遗址发现唐代宫用浴池和唐华清宫汤池遺址第 二期发掘简报,初步确认了唐华清宫6个汤池遺址。1988年至1990年发掘出秦汉 “骊山汤”遺址,唐华清宫考古队的秦汉骊山汤遗址发掘简报,阐述了秦汉 “骗山汤”的发掘意义,为秦汉沐浴史、骊宫设计布局、建筑技术以及关于始皇 陵、“秦东陵”、骊宫三者关系研究提供了条件。1994年5月至1995年10月,发掘 清理了小汤和梨园遗址,骆希哲的唐华清宫梨园、小汤遗址发掘简报一文,对研究唐华清宫汤池及相关建筑的始建年代、用途、结构、供排水系统等提供了 一定的条件。2. 唐华清宫的综合性研究整合唐华清宫考古发掘资料,結合古籍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骆希哲先生1998 年出版了唐华清宫一书,系统研究了骊山温泉及行宮的起始、沿革和华清宫 的規模、布局,还考证了殿宇、汤池位置、形态、规制及供排水系统,并纠正了 文献的一些错误。李令福先生主持编撰的麵山华清宫文史宝典,从骊山及唐 华清宫的沐浴文化沿革、园林建筑的总体格局、分区布局、规划特色、营建思想 以及临潼的自然、人文、历史、文物古迹及典籍文献、规划建设等方面,对骊山 和唐华清宫的有关史料和研究成果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并进行总结阐迷,是关于 骊山及唐华清宫研究的综合文库。骆希哲:唐华淸宫,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8 ;3. 唐华清宫的专题性研究姜捷的陕西隋唐考古述要,对汤池始建年代、用途、建筑结构等进行了 研究。葛承雍的唐华清宫沐浴汤池建筑考述和唐华清宫浴池遗址与欧亚文 化传播之路,结合考古成果全面考证了唐华清宫遗存,并评价了考古成果的价 值。张铁宁根据文献和傅熹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形成的唐华清宫汤池遗址建筑复 原一文,详细考证了五大汤池遗址位置、修建年代、历史沿革、形制结构,并 绘制了御汤和贵妃汤的立面示意图。赵康民的唐华清宫调查记及马正林的唐 代华清宫的盛衰、徐小亮的临潼华清池帝王沐浴文化初探、孟晖的华清 赐浴的气象,也对骊宫的始置时代、秦汉以后的沿革及唐华清宫的范围、布局、 汤池主要建筑等进行了论述。另外,学界还对唐华清宫地理环境、布局、结构、功能、特色、历史文化特 征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方面的著作和文章主要有:马正林的唐长安城总体 布局的地理特征、骆希哲的华清池春秋、赵康民的唐华清宫调查记、 骊山胜迹等。华清池管理处编的华清池志对唐华清宫的沿革、布局、历 史事件、历代文献等进行了整理。朱悦战的唐华清宫园林建筑布局研究一文, 不仅研究了唐华清宫的园林及宮廷建筑的布局、结构和功能,还系统总结了唐华 清宫规划布局的五个特点。李令福的古都西安城市布局及其地理基础一文,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唐华清宫的历史文化特征。史念海先生主编的西安历史地图 集,通过大量的古文献资料,参考考古成果,以地图的形式直观表述了唐华清 宫范围和总体格局的研究成果,是重要的工具书。4. 唐华清宫的个案研究学术界对唐华清宫的研究,除了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外,还有对其内外功能 区和个体建筑进行的专项研究。除采用传统的二重考据方法外,还充分利用化学 分析、物理检测等自然科学方法对出土文物进行鉴定研究,增强了研究的可信性。古建大师张锦秋先生根据唐华清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主持了唐代 御汤遗址博物馆设计工作,并在骊山增胜景,汤池展真顔,唐华清宫唐代御汤遗 址博物馆设计简介一文中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赵康民的唐华清宫调查记和骊山胜迹,对长生殿进行了专题研究。林思桐的华清宫畔的唐代球场,是研究唐华清宫球场的文章。陈四海、马欢的“梨园”考、王齐秀的华清池梨园遗址唐玄宗、 周伟洲的唐梨园考、刘家信的唐梨园宫图考、迟乃鹏的唐“梨园”考5绪论辨、李若冰的李尤白与 、曹禺的 序、左汉林的 略论唐代梨园的兴衰和唐代梨园乐官新证,李明明的唐代梨园考辨, 对唐华清宫梨园的始建年代、位置、用途、结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骆希哲的唐昭应县城(即今临潼县城)调查、华清池春秋、唐华 清宫和赵康民的唐华清宫调查记、骊山胜迹,还对缭墙、宫墙的位置、 形制、构造等进行了研究。骆希哲的唐华清宫和姜捷的陕西隋唐考古述要,还研究了考古资料, 阐述了老君殿、朝元阁、老母殿、石瓮寺等的規模、范围、布局和结构等方面。 张颖、陈速的骊山老母考辨、张中宇的“长生殿”考辨也是有关个体建 筑的研究文章。郭崇华、骆希哲合作的华清宫遗址出土木建筑构件保存环境因素分析, 对唐华清宫秦汉文化层比唐文化层中的木构件保存较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董兆 彬、樊娟合作的唐华清宫遺址出土木质建筑材料材种鉴定及产地分析,对唐 华清宫出土木构件材种、产地进行了分析推断。(三)有关的涉及性研究一些研究虽未直接涉及唐华清宫的内容,但和唐华清宫的研究也有关联,如 有关唐长安规划布局、园林建筑以及古代城市规划布局方面的研究,都对唐华清 宫的研究有參考借鉴作用。1. 关于唐代宮殿、建筑、皇家园林的研究许多学者对唐代的宮殿建筑以及园林布局的基本类型、特征有过专门论述, 如杨鸿勋的宮殿考古通论和杨鸿年的隋唐宮廷建筑考及雷从云、陈绍棣、 林秀贞的中国宫殿史,萧默的隋唐建筑艺木、唐代建筑风貌一从敦 煌壁画看到和想到的,则是以遗存的古代壁画作为媒介去推测唐代宮殿建筑布 局。还有王泷的隋唐长安城建筑的艺术成就、葛承雍的华夏文化的丰碑一 一唐都建筑风貌等也是这方面的研究著作。有关唐代皇家园林的著作,有周维权的中国古典园林史、王毅的中国 园林文化史、周云庵的陕西园林史、佟裕哲的陕西古代景园建筑。关 注于唐代长安城的园林建筑的有史念海的唐长安城的池沼与林园、刘航的长 安与中国古典园林、张骅的古代长安的囿宛、耿占军的唐城长安池潭考 迷和唐代长安城园林的分布及其功效等。2. 关于古代城市布局的研究有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布局的论著、有汪德华的中国城市规划史纲、 杨宽的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贺业锯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黄建军的 中国古都选址与规划布局的本土思想研究等。有关唐长安规划布局的作品,如傅熹年的隋唐长安洛阳规划手法的探讨、 王维坤的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一和 试论隋唐长安城的总体设计思想与布局隋唐长安城研究之二、赵立瀛的 论唐长安的规划思想及其历史评价、尚民杰的隋唐长安城的设计思想与隋 唐政治、董鉴泓的隋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汴梁)城的比较研究、张泽咸的唐 代城市构成的特点、康震的唐长安城宏观布局与初盛唐诗歌和隋唐长安 城若干布局特点与初盛唐诗歌美学特征、妹尾达彦的韦述的与八 世紀前叶的长安、阎希娟、郭文毅的汉唐长安城园林的緑化及其现代启示、 罗桂环的唐代长安城绿化初探、赵雪的唐长安城城市规划思想初探等。综上,对唐华清宫的研究,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题性的,既有整体的,又 有个案的,还有涉及性的和可供参考的。很多是纯历史性的,还有关于建筑材料 方面的,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将唐华清宫的规划建设、功能分区、布局特色 和营建思想集中成一个统一的专题,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还有欠缺, 有待进一步深入,对后世影响的研究也需要加強,因此,仍有继续研究的广泛空 间。本文拟以古籍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唐华清宫的营建过程、范 围格局、历史地理基础、规刽布局、功能分区和风貌特色、营建思想、历史影响 及现代价值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为现代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服务。三、研究范围、思路和方法(-)研究范围时间界定:本文所界定的时间范国是盛唐前期,主要是唐玄宗时期,即从唐 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到天宝十五年(756年)安史之乱发生的历史时段。考虑 到唐华清宫的逐步建设及形成过程,还需要追溯到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营建 “皇堂石井”,并进一步上溯至仰韶文化的姜寨遺址,下至民国期间的修缮维护 改造,并对建国后的规划建设进行简要的回顾。空间界定:唐华清宫在空间上主要指缭墙围绕的华清宮城、骊山禁苑及昭应 县城,还包括与之紧密联系的外围景点和王公官僚私宅等。(二)研究思路骊山的温泉资源、秀丽风光和地貌特征是唐华清宫建设的地理基础,处于京 都近郊有其区位优势,悠久的离宫史是其历史文化背景,隋唐时代骊山又处于东 西二都的联系通道上,交通便利,这些都是骊山温泉离宫设置的先天条件。本文 基于画山温泉的自然条件,拟对唐华清宫的自然环境基础、沿革、建设、布局、 功能、特色和营建思想进行综合研究。首先,运用历史文献及考古发掘资料及学界研究成果,综合研究唐华清宫的 起源、发展、形成、演变、兴衰的沿革过程,理清基本的建设发展形成脉络。并 通过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分析唐华清宫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地理背景,探究 离宫设置的历史地理基础。其次,前代对骊山温泉和自然风光的开发利用是唐华清宫建设的基础,唐华 清宫的建设遵循“从旧裁基”,根据古籍文献、考古发掘报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 研究唐华清宫的规模范国、总体格局、功能分区,再分区研究华清宫城、骊山禁 苑的布局、功能和单体建筑形态功能,并对其功能分区、布局特点进行研究。最后,分析其布局特色,探究唐华清宫的营建思想。研究后世的变迁及其修 缮维护和改造,探讨唐华清宫的历史影响和现代价值,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结 合唐华清宫的文物保护、温泉疗养产业和旅游开发,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三)研究方法利用历史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同时借鉴吸收地理学、历史学、考 古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园林学、景观学、地图学、水利学等通行的研究方 法,综合运用文献解读、实地考察并利用现代制图、制表方法进行研究。7第一章唐华清宫的营建过程、范围格局和历史地理基础15第一章唐华清宫的营建过程、范围格局和历史地理基础唐华清宫位于骗山西绣岭北麓,其历史可上溯至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 文化的姜寨遺址和商代“骊戎国”,西周开始有记载的离宫设置,延及秦汉南北 朝到隋代,围绕温泉的离宫别苑建设不断。在唐代前期一百多年的持续建设及几 次大規模扩建后,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华清宫发展到了辉煌的顶峰,由昭应县城、 华清宫城和骊山禁苑合一而成,形成了北宫南苑的庞大皇家宫殿建筑群,规模宏 大、布局严谨,恢宏壮丽,成为具有长安副都性质的温泉离宫。而以温泉为核心 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背景成就了唐华清宫的历史地理基础。第一节唐华清宫的营建过程骊山地区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区域,(见图1-1)从仰韶文化的姜寨人 到商代“骊戎国”,人类先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周幽王的“骊宫”是史载最早的 离宫,从西周至隋代,建都关中的王朝不断在此建设离宫别馆。唐华清宫在前代 离宫的基础上建设,断续进行了一百多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进行了第 一次大規模扩建,并赐名“汤泉宫”,唐高宗时又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时期 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尤以开元十一年(723年)和天宝五年(746年)后 的建设为最,并于天宝六年(747年)更名为“华清宫”,此时唐华清宫的政治地 位和营建规模都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一、骊山温泉的早期开发1.先秦时代的骊山温泉考古和史籍资料表明,骊山温泉的开发很早,属于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 韶文化的姜寨遗址就位于_山脚下,临水与潼水之间,遗址距离温泉泉源很近, 出土文物丰富考古人员还在华清池温泉总源附近发掘出了仰韶文化的红彩陶片 和石器、骨器、玉器等及由乱石砌筑的洗浴汤池遗迹,汤池由鹅卵石砌筑,处于8 临滝区唐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骊山肀淸宫文史宝典,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第28页。 临滝区唐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骊山华淸宫文史宝典,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页。米深的地下,东西长6. 6米、南北宽3米,虽相当粗陋,但说明五六千年前姜寨 人已经在此生活并利用温泉洗浴。商代,生活在骊山温泉附近的姜寨人后裔“骊山氏”,建立了女性为酋长的 方国,称为“丽国”或“骊国”或“骗戎国”,其国都“骊城”就在姜寨遗址与 华清池之间,并留下了女娲娘娘与骊山老母的传说,这说明商代骊山温泉附近已 发展了高度的文明。西周吋,骊山已经修建有供周王游幸的离宫别馆,即所谓的“画宫”,周幽 王为搏“千金一笑”而“烽火戏诸侯”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为保卫“骊宫”安 全,又在骊山西绣岭修建了烽火台,在“骊宫”东侧13公里的戏河西岸修建了 驻军性质的“幽王城”。华清池温泉泉源附近发现有多处周代遗迹,水源附近还 唐华淸宫考古队:唐华清宫汤池遗址第一期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5期。 临潼区唐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骊山华清宫文史宝典,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幽王举烽火徴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 下”。 (西汉)tf马迁著:史记,北方文艺出版社,200年版,“幽王为烽燧”。 (北宋)宋敏求:K:安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临潼东24里有故丽城,商丽国”,颜师古曰:发掘出周代直径42厘米的绳纹陶管道,说明周代对骊山温泉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了 一定的規模,也为“画宫”的存在提供了实物证据。但其时之汤泉建设还比较粗 陋,“上无尺栋,下无环墙”,沐浴时可见星辰,故名“星辰汤” 。2.秦代的“东陵”和“骊山汤”秦襄王吋,选中骊山西麓原坡地作为王室陵园,史称“芷阳” ,又称作“东 陵”,并利用温泉水灌溉,培育早熟质优的著名“东陵瓜”。秦始皇还利用在“骊 山坑谷温处”种植“东陵瓜”的“奇事”帮助坑杀儒生,此坑谷后被命名为坑 儒谷,位于今临潼城区西南10公里处。秦始皇还在骊山温泉进行了大规模的宮殿建设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