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过江隧道(含匝道))项目环评报告表_第1页
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过江隧道(含匝道))项目环评报告表_第2页
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过江隧道(含匝道))项目环评报告表_第3页
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过江隧道(含匝道))项目环评报告表_第4页
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过江隧道(含匝道))项目环评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过江隧道(含匝道) 建设单位(盖章):中山市人民政府石岐区办事处 编制日期:2018年7月3日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11环境质量状况15评价使用标准2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2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5环境影响分析26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31产业政策、选址合理性分析32【环保验收竣工要求】33结论与建议35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54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过江隧道(含匝道)建设单位中山市人民政府石岐区办事处法人代表肖建军联系人谭君毅通讯地址中山市石岐区街道康华路18号联系电真/邮政编码528400建设地点中山市石岐区东明社区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造扩建行业类别及代码E4819其他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用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130250.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2018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过江隧道(含匝道)位于中山市石岐区东明社区范围内。项目隧道南面起于起湾道,下穿石岐河至兴创路,下穿广珠客运专线、北外环至华师路,项目总投资130250.5万元,线路全长2832.644m,起点设置250m路基接线,起点坐标为(N223251.94,E1132350.13),在K0+250设置170m敞口段,接685m明挖暗埋段,然后采用围堰法下穿石岐河,过江围堰段长125m,北岸明挖暗埋段580m,出口设165m敞口段,接桩板桥下穿广珠轻轨,上跨北外环,止于华师路K2+832.644,隧道全长1725m,终点坐标为(N223416.12,E1132342.52),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60km/h,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道。建设内容包括:隧道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及景观绿化工程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并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2017年9月1日第44号令)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2018年4月28日),该项目需填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建设单位委托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交通量预测根据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过江隧道(含匝道)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交通量预测结果以及交通量增长率水平,采用插值法得到项目运营近期、中期、远期的交通量,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1。表1项目交通量设计 (单位:pcu/d)路段名称2021年(近期)2027年(中期)2035年(远期)主道南侧敞口段109501399416276其他路段136881749320345辅道(单侧)南侧敞口段1369174920342、工程设计方案(1)隧道工程过江隧道工程南面起于起湾道,下穿崩山涌后穿越总部经济区,下穿石岐河治兴创路。线路全长2832.644m,起点设置250m路基接线,在K0+250设置170m敞口段,接685m明挖暗埋段,然后采用围堰法下穿石岐河,过江围堰段长125m,北岸明挖暗埋段580m,出口设165m敞口段,接桩板桥下穿广珠轻轨,上跨北外环,止于华师路K2+832.644,隧道全长1725m。设计标准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km/h;主线隧道车道数:双向六车道;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2.25m;隧道建筑限界净高:4.5m;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7度,100年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参数设防,按超越概率2%的地震动参数验算;隧道防火分类:一类隧道;耐火极限:2小时(RABT曲线);主体结构耐火等级:乙级防水等级:二级隧道形式隧道全线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中穿越石岐河采用围堰法施工。隧道平面图暗埋段横断面图敞口段横断面图隧道总体设计隧道设计规模隧道名称结构形式起止桩号长度(m)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过江隧道工程主线隧道/南侧敞开段SK0+250SK0+420170明挖暗埋段SK0+420SK1+8101390北侧敞开段SK1+810SK1+975165合计1725隧道平面设计序号名称道路等级设计速度(km/h)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米)设超高最小半径(米)平曲线最小长度(米)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1隧道主干路60600800150450100123.06365064.51隧道纵断面设计序号名称道路等级设计速度(km/h)最大纵坡(%)最短坡长(米)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凹形竖曲线最小长度(米)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1隧道主干路606515020012002400100015505086.068(2)道路工程设计内容过江隧道工程中道路工程部分,对隧道的接线道路需进行改造或新建,主要包含为:隧道起湾道与大沙南路交叉口至隧道敞口段地面接线道路。现状起湾道按双向六车道行驶,由于隧道敞口段位于现状起湾道上,需对该段道路经行改造。新建隧道终点敞口段至华师路交叉口地面接线道理。由于隧道陆域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对隧道沿线现状道路均需破除后恢复,主要包含与隧道相交的起湾道、兴创路、外环路。纵断面设计序号名称道路等级设计速度(km/h)最大纵坡(%)最短坡长(米)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凹形竖曲线最小长度(米)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规范值采用值1隧道主干路606515020012002400100015505086.068横断面设计起湾道接线道路段横断面:该段道路按双向八车道,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共面设置,具体设置如下:36.2m=2m(人行道)+2m(非机动车道)+1m(绿化设施)+14.5m(行车道)+2.2m(中央绿化带)+14.5m(行车道)+1m(绿化设施带)+2m(非机动车道)+2m(人行道),现状起湾道东侧无行人道,本段道路增设人行道后亦无法与前后贯通,故本次设计东侧不设人行道。在道路西侧新增5米宽人行道,连通现状大沙南路和勤学路。起湾道接线道路段横断面图起湾道敞口段横断面:在隧道敞口段设两车道宽的辅道,具体布置如下:50.4m=2m(人行道)+2m(非机动车道)+1m(绿化设施带)+8m(行车道)(西侧辅道)+29.4m(隧道敞口段)+8m(行车道)+(东侧辅道)。起湾道敞口段横断面图隧道终点接线道路段横断面本段保持与隧道一致的断面形式,具体设置如下: 26.5m=0.5m(路缘带)+10.75m(行车道)+0.5(路缘带)+3m(中央绿化带)+10.75m(行车道)+0.5m(路缘带)隧道终点接线道路段横断面图路基设计软土路基设计标准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执行。软土地基处理以工后沉降及路基稳定性控制,具体要求如下:沉降计算及容许工后沉降路基沉降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主固结SC,并采用沉降系数m对其进行修正。沉降系数m为经验系数,根据有关设计使工总结得出的沉降系数分析后,本项目软土计算为沉降系数m:复合地基取1.3进行计算。工后沉降容许值一般路段取40cm,过渡段沉降差小于2。稳定计算稳定验算采用有效固结应力法计算,快剪和固结快剪指标同时考虑,稳定安全系数F1.2。路面设计根据本项目针对路面强度、平整度、透水性、防滑、行车舒适和耐磨耗等要求,并结合本地区气候、水文、地质、材料来源、造价以及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等情况进行综合设计,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双轮组单轴轴载 100KN为标准轴载。a、路面结构类型,新建机动车道路面(新建隧道终点敞口段至华师路交叉口地面接线道路):上面层:4cm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下面层:6cmAC-20C中粒式普通沥青砼下封层:沥青下封层1cm厚、透层上基层:18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下基层:18cm厚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底基层:18cm厚4.0%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b、路面结构类型(起湾道路面修复):C35混凝土25cm厚上基层:18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下基层:18cm厚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c、路面结构类型(兴创路路面修复):C35混凝土25cm厚上基层:18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基层下基层:18cm厚4.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d、路面结构类型(外环路路面修复):上面层:4cm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下面层:6cmAC-20C中粒式普通沥青砼C35混凝土25cm厚e、非机动车道C25透水混凝土(彩色)5cm厚C25透水混凝土18cm厚级配碎石12cm厚f、人行道(新建)彩色透水砖6cm厚中粗砂2cm厚透水砼15cm厚级配碎石12cm厚g、人行道(开挖后恢复)环保砖6cm厚水泥砂浆2cm厚C15混凝土15cm厚(3)桥梁工程北外环跨线桥主要为跨越北外环路而设,路线由南向北下穿广珠城际铁路控制点后,需抬高纵坡以上跨桥梁形式与北外环路相交,在桥下绿化带设墩;路线在K2+380处与大田涌相交,采用一孔跨越大田涌,河涌内不设置桥墩。桥梁跨径组合为左线全长441m;右线全长446m。下穿铁路桩板结构桥为道路线穿越广珠城际高铁,高铁轨道面标高11.495m,铁路桥梁梁底高程8.595m。主要技术标准设计荷载:城市-A级;人群荷载为3.5KN/m2;桥梁宽度:桥面宽度为2*13.25m; 设计洪水频率:1/100;地震设防: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桥梁抗震设防类别:B类;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结构耐久性:II类环境条件。桥梁标准横断面3、施工期概况本项目施工日期为2018年10月,竣工时间2020年10月,总建设工期约为24个月。平均每天在场的施工人数约50人,施工期间工作人员食宿安排在施工工地附近村庄或城镇内,不在施工现场设置生活场所,故项目内不产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租赁项目附近村落的出租屋作为生活区。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中山(石岐)总部经济区城市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工程项目(过江隧道(含匝道)位于中山市石岐区东明社区范围内。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地表径流污水对石岐河产生一定影响。新建项目的纳污河道为石岐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排入该河道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断增加,使得该河道水质受到影响。为保护纳污河道水质,以该水道为纳污主体的厂企应做好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道的综合整治工作。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中山市的位置于珠江三角洲南部,北纬22112246,东经1130911346,北靠顺德,西接江门,东临珠江口,南接珠海,毗邻港澳。总面积1800.14km2,2014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319.27万人,户籍人口156.06万人。2、地形、地貌与地质中山市地势中高周低,地貌层状结构明显,类型丰富多样,但以平原为主;地貌形态明显受北东、北西走向的地质构造控制。地层结构主要由第四纪以后的河流冲积物层不整合覆盖于燕山期发生褶皱凹陷地层之上构成。地层多以沙砾、砂质粘土、粘土和淤泥组成。地表多为现代河流冲积物覆盖,少见基岩露头。地貌上,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山市的岩石主要是侵入岩和变质岩,其中侵入岩以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为主,并加有部分加里东侵入岩;变质岩大致可分为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据钻探揭露,项目所在地主要见有填土、淤积成因的淤泥和泥炭质土,冲积成因的砂层及粘土、粉质粘土,残积成因的粘性土,下伏基岩为侵入成因的白垩系花岗岩(燕山期)。3、气象与气候中山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海洋,受热带季风影响,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点表现为:冬暖夏长、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季风明显及夏、秋季节常有热带风暴的影响。(1) 气温:中山市1997-2016年平均气温23.0。(2) 风向风速:中山市1997-2016年平均风速为1.8m/s,近五年(2012-2016年)的平均风速为1.88m/s。各月的平均风速变化范围在1.62.1m/s之间,七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为2.2m/s,一月和十二月平均风速最小,为1.6m/s。根据1997-2016年风向资料统计,中山地区主导风为N风,频率为10.0%;次主导风向为SE风,频率分别8.3%。(3)降雨:中山地区降水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等特点。1997-2016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为1961.5mm,年雨量最大为2888.2mm(2016年),最少为1441.4mm(2004年)。(4)相对湿度:中山市19972016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0%,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大为81.3%(6月),月平均相对湿度最小为68.4%(12月)。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大值为79.9%(1997年);年平均相对湿度最小值为70.6%(2011年)。3、地质、水文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下游,磨刀门、横门、洪奇沥3 大口门经市境内出海,东北部是北江水系的洪奇沥水道,流经中山市境内长度28km,北部是东海水道,流经长度7km,下分支鸡鸦水道(全长33km)和小榄水道(全长31km),后又汇合成横门水道(全长12km),西部为西江干流,流经中山市河长59km,在磨刀门出海,还有桂洲水道、黄圃水道、黄沙沥等互相横贯沟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河网地带,围内共有主干河道、河涌支流及排水(洪)管道等298条。石岐河贯穿广东省中山市中部,西与西江干流连接,东与横门水道相通,全长39Km。河面宽60-200m,主航道宽20m,水深约2-6m,最大流量为1020m3/s,可通航300-500吨轮驳船。石岐河是一条河床浅、河道窄的弱感潮河流,具有流态复杂、流动性小、汇流多、而环境容量小的特点。石岐河流域范围内段河面宽约100m,水深约2-4m,水质良好,具有灌溉、调蓄洪水、排涝、纳污、改善城市景观及航运等多功能。5、土壤中山市的土壤主要有5 个土类、10 个亚类、23 个土属和36 个土种。5 个土种主要为:赤土壤、水稻土、基水土、滨海盐渍沼泽土和滨海沙土。其中水稻土包括赤红壤水稻土和珠江三角洲沉积水稻土,水稻土又以耕层浓厚、供肥力强、结构良好的沉积水稻土为主;赤红壤包括耕型和非耕型两类,耕型赤红壤已开垦种植旱作物,非耕型红壤未开垦耕作。6、植被与生物多样性中山市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的亚热带植被发育条件。所发育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雨林型的常绿季雨林。植被的主要种类有1200 多种,隶属于105 科358 属,森林覆盖率为22.6。中山市野生动物的主要活动场分布于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高丘林地区,现存的经济动物主要有小灵猫、食蟹獴、豹猫、南狐、穿山甲、板齿鼠和各种鸟类、蛇类等;平原地区以爬行类、两栖、鸟类和鼠类为主;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和多贝类。7、交通中山地理位置优越,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及京珠高速公路、中江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90km 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大机场;铁路运输经由广州通达全国各地。在市内有中山港、小榄港和神湾港货运码头以及中山港客运码头,水陆交通便利。项目所在地功能区划:项目选址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表2: 表2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编 号项 目内 容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根据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2016修订版)(中府函2016236号),本项目所在区域为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水环境功能区根据中山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中府200896号),石岐河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根据中山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中环201887号),本项目属2、4a类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4a类标准4是否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是否属于风景名胜保护区否6是否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否7是否属于水库库区否105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中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2016修订版)(中府函2016236号印发),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为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在评价区内选取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作为评价因子,对其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此外,报告收集了项目所在区域周边范围内2个点位PM10、SO2、NO2的监测数据。大气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引用中山市丽达化妆品有限公司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东河北别墅区”点位(距离项目410m处)的大气数据,监测时间为2016年3月7日2016年3月13日,以及“华侨中学”点位(距离项目1.0km处),监测时间为2016年4月14日2016年4月20日。大气现状监测布点主要根据中山市风频分布特征与局部地形条件,布置在能够反应项目敏感区域、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域,各个监测点位具有代表性,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要求。由监测结果,所引用的大气监测点位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SO2、NO2、PM10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中山市水功能区管理办法(中府200896号印发),石岐河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对石岐河水质进行调查分析,选取水温、溶解氧(DO)、pH、CODcr、BOD5、氨氮、悬浮物(SS)、石油类等指标作为监测项目,除水温外,其他指标作评价因子。结果表明,石岐河溶解氧(DO)、pH、CODcr、BOD5、氨氮、石油类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SS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标准。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中山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中环201887号),项目所在区域为2、4a类功能区,执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4a类标准。从监测结果显示,除了南围村监测数据出现超标现象外,其余监测点位噪声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标准,南围村出现噪声超标现象可能受现状 “北外环道路”产生的交通噪声影响。表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监测结果地表水调查项目水温PHNH3-Nmgl-1BOD5mgl-1CODcrmgl-1DO mgl-1石油类SS调查结果29.47.421.025.3214.360.0615评价标准-691.563030.5100空气调查项目PM10(mgm-3)SO2(mgm-3)NO2(mgm-3)调查结果0.0370.0080.012评价标准0.15(日平均)0.15(日平均)0.08(日平均)东河北别墅区大气监测结果监测项目SO2(mg/m3)(小时均值)NO2(mg/m3)(小时均值)PM10(日均值)监测结果(2016.3.7)0.0140.030.0530.090.066监测结果(2016.3.8)0.0160.0340.0570.1110.071监测结果(2016.3.9)0.0160.0310.0580.1010.062监测结果(2016.3.10)0.0130.030.0720.1120.073监测结果(2016.3.11)0.0130.0330.0680.1070.068监测结果(2016.3.12)0.0150.0430.0420.1070.059监测结果(2016.3.13)0.0130.0320.0680.1090.065评价标准0.5(小时均值)0.2(小时均值)0.15(日均值)东明花园大气监测结果监测项目SO2(mg/m3)(小时均值)NO2(mg/m3)(小时均值)PM10(日均值)监测结果(2016.4.14)0.0040.0100.0240.0360.013监测结果(2016.4.15)0.0040.0100.030.0610.027监测结果(2016.4.16)0.0080.0080.0350.0640.019监测结果(2016.4.17)0.0060.0160.0390.0990.031监测结果(2016.4.18)0.0100.0290.0250.0570.050监测结果(2016.4.19)0.0220.0540.0420.1180.058监测结果(2016.4.20)0.0060.0090.0200.0650.052评价标准0.5(小时均值)0.2(小时均值)0.15(日均值)噪声监测点位1#-1(1)1#-1(2)1#-1(3)1#-2昼46.052.150.848.8夜45.349.148.547.6监测点位2#-1(1)2#-1(2)2#-1(3)2#-1(4)昼55.550.953.554.2夜49.146.547.347.6监测点位2#-1(5)2#-1(6)2#-1(7)2#-1(8)昼53.752.655.153.1夜47.547.448.247.6监测点位2#-1(9)2#-23#(1)3#(2)噪声昼54.552.752.751.1夜48.149.049.048.1监测点位3#(3)3#(4)3#(5)3#(6)昼49.150.753.654.5夜48.548.949.249.4监测点位3#(7)3#(8)3#(9)昼53.850.950.4夜48.147.847.5评价标准昼间限值:60dB(A),夜间限值:50dB(A)监测点位4#-1(1)4#-1(2)4#-2(3)昼66.664.563.1夜59.754.255.5评价标准昼间限值:70dB(A),夜间限值:55dB(A)昼间限值:60dB(A),夜间限值:50dB(A)监测点位5#-1(1)5#-1(2)5#-1(3)5#-1(4)昼67.465.465.060.1夜49.448.548.347.8评价标准昼间限值:70dB(A),夜间限值:55dB(A)监测点位5#-1(5)5#-1(6)5#-2昼62.362.550.6夜48.148.447.1评价标准昼间限值:70dB(A),夜间限值:55dB(A)昼间限值:60dB(A),夜间限值:50dB(A)区域环境现状根据2017年中山市环境质量公报,中山市区域环境质量如下:1、大气环境2017年中山市城市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的年均值及相应的日均值特定百分位数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一氧化碳日平均特定百分位数浓度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但二氧化氮日均值特定百分位数浓度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特定百分位数浓度值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降尘达到省推荐标准。(1)二氧化硫:2017年中山市SO2日均值范围在428ug/m3之间,全市SO2年平均值为10ug/m3,SO2日均值第98百分位数浓度值为24u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5天,达标天数365天,达标率达到100%。(2)二氧化氮:2017年中山市NO2日均值范围在6122ug/m3之间,全市NO2年平均值为36ug/m3,NO2日均值第98百分位数浓度值为90ug/m3,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超标倍数为0.12,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5天,达标天数352天,达标率为96.4%。(3)可吸入颗粒物:2017年中山市PM10日均值范围在9131ug/m3之间,全市PM10年平均值为49ug/m3,PM10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为102u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5天,达标天数365天,达标率达到100%。(4)细颗粒物:2017年中山市PM2.5日均值范围在5107ug/m3之间,年平均值为33ug/m3,PM2.5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为75u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5天,达标天数347天,达标率达到95.1%。(5)臭氧:2017年中山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范围为7294ug/m3。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90百分位数浓度值为181ug/m3,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超标倍数为0.13,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5天,达标天数301天,达标率达到82.5%。(6)一氧化碳:2017年中山市CO监测日均值范围在0.51.6ug/m3之间,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为1.3 ug/m3,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5天,达标天数365天,达标率达到100 %。(7)降尘:2017年中山市降尘月均值在4.216.01t/km230d范围之间,年均值为4.95t/km230d,较去年(5.35t/km230d)有所下降,优于省推荐标准(8t/km230d)。(8)空气质量日报情况:201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介于20206之间,全市监测有效天数为365天,空气质量为优的有145天,占39.7%;良为140天,占38.4%;轻度污染为60天,占16.4%;中度污染为13天,占3.6%;重度污染为7天,占1.9%;未出现严重及以上污染天气。2017年中山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主要以臭氧为主,占49.8%。(9)城市降水监测结果:2017年两个降水监测采集点降水pH范围在4.727.14之间,全年降水pH均值5.68,高于5.6的酸雨界限,比去年下降了0.26个pH单位。酸雨pH均值为5.22,比去年下降了0.09个pH单位。2、水环境(1)饮用水:2017年中山市两个饮用水水源地(全禄水厂、马大丰水厂)水质每月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水质为优,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2)主要河流及水库:2017年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磨刀门水道、横门水道和洪奇沥水道均达到类水质标准,水质为优。前山河水道水质达到类水质标准,水质为轻度污染。石岐河水质为V类标准,水质为中度污染,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兰溪河、拌沙排洪渠和中心河水质为劣V类标准,水质为重度污染,主要超标项目均为氨氮和总磷。与2016年相比,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磨刀门水道、横门水道、洪奇沥水道、前山河水道、拌沙排洪渠和中心河水质均无明显变化,石岐河水质有所变差,兰溪河水质明显变差。2017年长江水库水质为类标准,营养状况处于贫营养级别,水质状况良好。(3)近岸海域:2017年中山近岸海域两个点位中,中山浅海渔场区海水水质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劣四类标准,主要超标项目是pH和无机氮;内怜钉岛自然保护区海水水质达到海水水质标准(GB3097-l 997)劣四类标准 ,主要超标项目是pH、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与2016年相比,中山浅海渔场区和内怜付岛自然保护区水质状况均明显变差。3、声环境(1)区域环境噪声:2017年中山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58.1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标准(60dB(A)),比去年上升了0.8dB(A)。影响我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噪声源主要是生活和交通声源,两者分别占全部测点噪声源总数的45.4%和50.0%。各类型噪声源中声级较高的是施工噪声,其等效声级是72.8dB(A)。(2)道路交通噪声:2017年中山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8.0dB(A),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类区(昼间标准(70dB(A)),比去年相比,下降了0.5dB(A)。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周围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重要文物,项目所在地四周主要为居民区,建设项目做好外排废水、废气、噪声、固废达标排放,以减少对项目保护对象的影响。1、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保护目标是在本项目建成后周围的河流水质不受明显的影响,特别是确保石岐河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周围地区的环境在本项目建成后不受明显影响,保护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保护目标是确保该建设项目建成后其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标准。4、环境保护敏感点:详见“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专项”章节。评价使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二级标准(第二时段);2、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三级标准(第二时段);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总量控制指标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生产工艺流程简要说明(流程图):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隧道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以及其它辅助工程等。虽然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同,但总体而言,其施工一般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隧道工程工艺流程如下:级围岩衬砌段施工工序:全断面光面开挖施作初期支护铺设防水层,施作二次衬砌,施作内附属结构。级围岩衬砌段施工工序:超前地质预报 超前支护 开挖上台阶施作上台阶拱部初期支护开挖下台阶施作下半断面边墙初期支护铺设防水层,由下向上施作二次模筑,施作内部附属结构。级围岩衬砌段施工工序: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注浆开挖上台阶(预留核心土)施作上台阶拱部初期支护开挖预留核心土开挖下台阶施作下半断面边墙和仰拱初期支护铺设防水层,由下向上施作二次摸筑,施作内部附属结构。道路工程工艺流程如下:桥梁工程工艺流程如下: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1、废气(1)施工机械使用燃料过程中,产生CO、HC、NO2、PM10等污染物;(2)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3)施工过程产生的施工扬尘。(4)路面摊铺沥青时产生沥青烟气。2、废水(1)施工废水:主要来自施工场地机械设备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等。施工高峰期每天需要冲洗的各种施工运输车辆和流动机械共约15辆(台),每次每辆(台)平均冲洗废水量约为0.25m3,冲洗废水量约3.75t/d;(2)路面受雨水冲刷,在未采取措施情况下,会携带一定浓度的悬浮物并形成地表径流进入周边水体,对周边水体造成一定污染。3、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源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作和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噪声,产生约8492dB(A)的噪声,本项目施工期可能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施工噪声及其声级见下表。表4主要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值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噪声源强dB(A)距声源5m1液压挖掘机842推土机863轮式装载机904压路机865自卸卡车926平地机904、固体废物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路基开挖、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产生建筑垃圾4918 m2。弃土方约4226m3;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项目最大出工人数为50人/d,产生垃圾量按0.5kg/d人计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0.025t/d。5、生态影响(1)施工开挖及开挖土方的临时堆放将使周围的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工程开挖后裸露表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现象。注:以上污染为施工期影响,属短时间影响,随着施工期的完成影响将消失。二、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1、废气(1)道路机动车产生的尾气,主要污染物为CO、HC、NO2、PM10。(2)隧道出口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2、TSP。2、废水项目运营过程中由于雨水冲刷路面产生的径流,排放量约为27448.47t/a(参考中山市年均降雨量约1899毫米计算)。3、噪声本项目运营期间噪声影响详见“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专项”。4、固体废物道路清扫产生的固体垃圾,产生量约为1t/a。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运输车辆及作业机械尾气CO、HC、NO2、PM10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施工车辆进出扬尘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施工过程扬尘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路面摊铺沥青沥青烟气少量无组织排放运营期机动车尾气CO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HCNO2PM10隧道出口废气SO2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NO2TSP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场地机械设备、运输车辆冲洗(3.75t/d)SS230mg/L、0.863t/d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不外排石油类2mg/L、0.007t/d运营期路面径流(27448.47t/a)SS230mg/L、6.31t/a230mg/L、6.31t/a石油类2mg/L、0.055t/a2mg/L、0.055t/a噪声施工期施工设备、进出车辆产生约8492dB(A)的噪声运营期道路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固体废物施工期施工开挖建筑垃圾4918m24918m2弃土方4226m34226m3施工人员生活生活垃圾0.025t/d0.025t/d营运期道路维护管理路面垃圾1t/a1t/a主要生态影响:建设项目所在地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工程用地均为道路用地,无占用农田、水体等。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等。水土流失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因建设项目需要开挖、扰动、破坏地表等造成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二是因雨水冲刷建筑基础开挖时产生的堆渣造成的水土流失。本项目水土流失的影响是暂时的,在施工结束后通过路面恢复,其影响基本消除。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设备燃料废气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设备在施工场地及周边产生燃油废气。燃油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是CO、HC、NO2、PM10 等,但燃油废气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本工程的燃油机械、车辆均使用零号柴油和无铅汽油,废气污染物排放较少。施工机械均使用合格燃料,没有使用劣质燃油,对施工场地及周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2)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运土卡车及建筑材料运输车应按规定配置防洒装备,装载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并规划好运输车辆的运行路线与时间,尽量避免在交通集中区和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行驶。(3)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主要是堤防、堤路填土面清理以及拆除挡土墙等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一部分悬浮于空中,另一部分随风飘落到附近地面和建筑物表面。为进一步减少施工期间扬尘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清理堤防、堤路填土面过程中,应洒水使作业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治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扬尘飞扬。(4)沥青烟气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不在现场熬炼、搅拌沥青,避免了熬制、搅拌过程烟气的影响,仅在摊铺过程有少量的沥青烟,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来自施工场地机械设备冲洗废水、路面受雨水冲刷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为SS和石油类。为最大程度的减轻废水污染,施工单位应做到: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施工废水需经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湿润或洒水降尘。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