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工业工程_工业工程基本术语_第1页
ie工业工程_工业工程基本术语_第2页
ie工业工程_工业工程基本术语_第3页
ie工业工程_工业工程基本术语_第4页
ie工业工程_工业工程基本术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工程基本术语一、 劳动定额术语 GB/T 14002-92(一)、劳动定额原理 principle of work quota1、 劳动定额 work quota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活劳动当前劳动,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体力与脑力的消耗。2、 时间定额 (同义词:工时定额) time quota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3、 看管定额 looking after quota 对操作者(一个或一组)在同一时间内照管机器设备的台数或工作岗位所规定的限额。4、 人员定额 (同义词:企业定员)personnel quota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配备各类人员所规定的限额。5、 现行定额 quota in force在报告期内企业正在贯彻实施并进行考核的劳动定额。6、 劳动定额统计 statistics of work quota劳动定额管理信息的反馈过程。通过统计分析,为企业指导生产、组织劳动与分配、评价劳动效率、进行经济核算、修订定额提供依据。7、 劳动定额修订 recension of work quota由于生产技术条件变更,以及生产水平和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对现行劳动定额所作的修改。8、 作业 operation为完成某项生产任务而进行的劳动活动的通称,可分为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它与工序不同之处是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作业可以是工序的一部分,也可由若干工序构成。9、 操作 part of the operation 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独立完整的劳动活动,是加工工序或作业的再分解。10、 动作单元 motion uint构成操作的基本单元,是对手工操作的进一步分解。例如将工件装在夹具上的操作可区分为:拿起工件、将工件移到加剧前、将工件安装在夹具上等三个动作。11、 动素 therblig构成动作的基本单元。例如拿起工件可区分为伸手、抓取、移动等动素。12、 准备与结束时间 time for preparation and end为执行一项作业或加工一批产品,事前准备和事后结束工作。如熟悉图纸和工艺、设备调整、准备专用工艺装备、首件及成批交付检验等消耗的时间。13、 作业时间 operation time直接用于完成生产作业或零件加工所消耗的时间。14、 基本时间 basic time 直接用于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外表以及零件组合等所消耗的时间。15、 辅助时间 auxiliary time为执行基本作业而进行的各项辅助操作所消耗的时间。16、 机动时间 machine time在工人看管下由设备自行完成基本工艺过程或辅助操作所消耗的时间。17、 手动时间 hand time 由工人手工或借助简单工具完成基本工艺过程或辅助操作所消耗的时间。18、 机手并动时间 overlap time of machine and hand由工人直接操纵设备实现基本工艺过程或辅助操作所消耗的时间。19、 作业宽放时间 allowed time for operation 完成生产作业和零件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作现场组织管理和工艺装备的技术需要所发生的间接工时消耗。包括组织性宽放时间和技术性宽放时间。20、 作业宽放率 allowance rate for operation作业宽放时间与作业时间的比率。21、 组织性宽放时间 allowed time for organization工作现场组织管理需要所发生的间接工时消耗。22、 组织性宽放率 allowance rate for organization 组织性宽放时间与作业时间的比率。23、 技术性宽放时间 allowance time for technology由于工艺装备的技术需要所发生的间接工时消耗。24、 技术性宽放率 allowance rate for technology技术性宽放时间与基本时间的比率。25、 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 allowance time for individual needs and relaxation工作班内满足个人生理需要,以及为消除过分紧张和疲劳所必须的短暂休息时间。26、 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率 allowance rate for individual needs and relaxation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与作业时间的比率。27、 非定额时间 non-quota time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发生的无效劳动和损失的时间。28、 非生产时间 non-production time在工作班内,由于企业组织管理不善或自身的责任做了非本职或不必要的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找图纸、物料、工具、寻找管理人员或检验人员,承担部分应由辅助工人完成的工作等。29、 停工时间 break down time工作班内由于组织管理不善或因操作者个人原因而损失的时间。如停电、停工待料、迟到、旷工等。30、 经验估工法 empirical evaluation method of working-hours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依照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或实物,并考虑所使用设备工具、工艺装备、原材料等条件,分析估算定额的方法。31、 概率估工法probabilistic evaluation method of working-hours在已知资料不足时,劳动分析人员可预先对工序(作业)完工时间做出先进(a)、落后(b)、最有把握(m)三种估计,再根据公式计算出时间定额。计算公式:式中:T 时间定额 概率度 32、 统计分析法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根据以往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工序工时消耗统计资料,经过整理汇总和分析计算确定定额的方法。33、 类推比较法 analogy and comparison method以典型零件、工序的工时定额数据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同类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34、 工时测定法 working-hours measurement method通过对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观测和分析研究确定定额的方法。35、定额标准资料法 quota standard data method以系统成套的时间定额标准为基础,通过对作业要素的分解,找出意义对应的项目及时间值,最后求出零件(或工序、工步、操作)时间定额的方法。(二)、工时测定的方法 working-hours measurement method36、工作日写时 detailed record of workday对劳动者整个工作日的时间利用情况,按其时间消耗的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37、个人工作日写实 individual workday diary 在工作现场按时间消耗的顺序,对个别劳动者工作时间利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改进工作设计的一种工时研究方法。38、作业要素 factors 工序的组成部分。通常由定量、变量、重复和间断作业等要素组成。39、定量作业要素 quantitative operation factors时间消耗不随作业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作业要素。如机床开停时间和作业对象的形状、加工尺寸无关。40、变量作业要素 variable operation factors时间消耗随作业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作业要素。如装卡工件时间和工件形状、重量有关。41、重复作业要素 regular operation factors周期重复发生的作业要素。如装卡工件、移动刀架、自动走刀等。42、间断作业要素 interval operation factors不定期间断发生的作业要素。如加工中不定期的测量工件加工尺寸。43、定时点 appointed time 工序加工过程中相邻操作单元之间的分界标志,当工人按工艺进行操作到达定时点,标志前一操作的结束,后一操作的开始。44、测定次数 frequency of measurement测时过程中对各个操作单元使用秒表测定的次数。测定次数与测时结果的误差成反比,必要的测定次数可采用公式求得。误差不超过5%时:误差不超过10%时:式中:N 必要测定次数 n 预测次数 预测时间值45、连续测时法 method of continuous measuring time以秒表为测时工具,按先后顺序对工序的各个单元逐一观察,连续记录其起止时间的一种测时方法。46、反复测时法 method of repeated measurement of time 用秒表对工序各个操作单元独立进行多次反复测定,直接记录操作延续时间的一种测时方法。47、循环测时法 method of cyclical measurement of time以秒表为测时工具,按操作顺序依次将若干个作业要素合并进行测定,最后获得各个作业要素时间值的一种测时方法。48、整体测时法 method of whole measurement of time 工序不再细分,以工序为一整体采用秒表直接测定其延续时间的一种测时方法。49、异常值 abnormal value由于不正常因素的影响的影响在测时数列中出现的过大或过小的操作延续时间值。50、测时数列 measuring time data按固定的定时点对同一作业要素经过多次重复测定而获得的延续时间数列。51、工作抽样(同义词:瞬间观测法)working sampling运用统计学中纯随机抽样的原理,通过对工作地的操作者或机器设备进行随机的瞬间观察,调查各类活动事项的发生次数及发生率,并推断总体的一种工时研究方法。52、事项发生率(P) event probability某一活动事项的发生次数与总观察次数的比率,事项发生率(%)=某一活动事项发生次数/总观察次数。53、绝对误差(E) absolute error直接用调查事项发生率(P)的误差数值表示观察结果准确程度的指标。数值上等于标准差()与概率度(t)的乘积。54、相对误差(S) relative error以调查事项发生率(P)的比率,表示观察结果(事项发生率P)准确程度的指标。数值上等于绝对误差(E)与事项发生率(P)的比率。55、必要观察次数(N) necessary observing times在一定可靠性(95%)范围内,为了满足一定准确程度要求而必须进行观察的总次数。N4(1P)/SP或N4P(1P)/E56、工时评定 performance rating对工人实际作业状态和作业速度按一定标准进行对比和评价,将实测作业的平均延续时间调整为正常时间的技术。57、正常时间 normal time以实测的作业平均延续时间为基础经过工时评定后所得的结果。58、正常作业速度 normal speed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工人,在一个工作班内积极努力工作所达到的作业速度。按此速度工作,能持续进行操作,又不至产生过度的体力消耗和精神疲劳。59、速度评定法 speed rating以标准作业速度为尺度衡量工人实际作业的速度,求出评比系数(如50%、75%、100%、125%、150%等),将实测时间值调整为正常时间的方法。60、综合评定法 synthetic rating采用时间标准对实测值进行工时评定的方法。将作业要素的实测值与时间标准规定的标准时间对比(/),求出评定系数,然后再求出全部操作的平均评定系数,最后计算整个作业的正常时间。61、客观评定法 objective rating对作业速度和作业难度进行双重评定的方法。首先对工人作业速度进行评价定出速度评定系数(),然后再对工人的工作难度(身体使用部位、足脚动作、手眼配合、双手动作、物体移动、条件和重量)进行评比,求出难度调整系数(),最后以实测值()为基础计算正常作业时间()。62、预定时间标准法(PTS法)method of predetermined motion time standard是一种作业测定技术。将人所操作的作业分解成几个基本动作,对每个基本动作,根据该动作的性质和所处的条件,代入预先为这些基本动作所规定的时间值而不需进行直接测定,就能得到各种作业的标准时间。63、时间衡量法(MTM法)methods time measurement将人的操作分解为11种基本动作单元,并根据移动距离、工件质量、难易程度、对称性等影响因素分别设定标准时间,以此对现行作业进行衡量确定其标准时间的方法。64、工作因素分析法(WF法)work factors system将人的操作分解为8种基本动作,根据动作移动距离设立基本时间,并设定5种影响操作的不利影响因素及其工时消耗标准。以次为依据,通过对现行操作衡量,计算出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工作因素分析法有:详细法、简易法、预备法等多种具体形式。65、模特排时法(MOD)modeled arrangement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将人的操作活动划分为3大类21种基本动作,每一基本动作赋予特定的分类符号,代表动作内容、级别及时间值。以次对现行作业进行衡量,计算出作业标准时间的方法。时间值单位为“MOD(模特)”,1MOD=0.129秒。(三)、劳动定额标准化 standardization of work quota66、劳动定额标准 work quota standard 对劳动定额制定、实施、统计分析、考核和修订的各个环节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是以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调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67、单件时间(同义词:工序单件时间)workpiece time 它等于工序作业时间以及应分摊的作业宽放时间和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的总和。68、标准时间使用系数()use coefficient of standard time实际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不符合标准作业条件时,对标准时间修正的系数。69、生产技术条件系数 coefficient of productive and technical condition 由于实际的生产技术条件,包括加工材质、加工设备、工具和加工要求等方面不符合标准条件,修正标准时间的系数。70、批量系数 batch coefficient因实际加工批量不符合标准的加工批量,修正标准时间的系数。71、定员系数 coefficient of personnel quota 因实际配备人数不符合定员人数,修正标准时间的系数。72、设备看管系数 coefficient of looking equipment因实际看管设备台数不符合规定看管台数,休整标准时间的系数。73、劳动定额基础标准 fundamental standard of work quota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制定劳动定额标准的基础,具有广泛指导意义并普遍使用的共性标准。74、劳动定额方法标准 method standard of work quota 以劳动定额的制定、统计、分析、考核和修订以及完成作业操作等各种方法为对象制定的劳动定额标准。75、劳动定额管理标准 managerial standard of work quota 对劳动定额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劳动定额标准。76、劳动定额工作标准 working standard of work quota 对劳动定额工作中劳动分析岗位责任、工作范围、工作程序、作业方法和劳动消耗量等所作的统一规定。77、图解式定额标准 graphical quota standard 在直角坐标中(均等坐标或对数坐标)采用几何图形(直线或曲线)反映工时消耗与影响因素之间函数关系的定额标准。78、函数式定额标准functional quota standard 采用数学公式反映工时消耗与影响因素之间函数关系的定额标准。79、表格式定额标准 table quota standard 采用表格形式反映工时消耗与影响因素之间函数关系的定额标准。80、分解时间定额标准 decomposition-time quota standard按定额时间的组成部分如准备结束时间标准、辅助时间标准、各类宽放时间标准等制定的时间定额标准。81、预定动作时间标准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在作业程序分析和动作研究基础上,以预先设定基本动作单元为对象制定的时间定额标准。(四)、工业工程的其它术语82、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 综合运用工业专业知识和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为把人力、物资、装备、技术和信息组成更加有效和更富于生产力的综合系统,所从事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活动,同时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83、工作研究 (同义词:基础IE)work study 是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技术的总称,运用这些技术考察生产和管理工作,系统地调查所有影响效率与经济的因素,以便求得不断改进。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生产率。84、方法研究 methods study 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对工作方法进行分析、设计和改进,寻求最经济合理的工作方法并使之标准化的一系列活动。分析技术包括:流程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85、作业测定 (同义词:时间研究、工作衡量) work measurement 运用一些技术来确定合格工人,在标准状态下,对一种特定的工作,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时间的一种方法。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 是测定作业时间定额的方法。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时间测定技术,确定出完成作业所必须的时间定额,以作为企业计划、控制、预算、考核和工资奖励的基础。工业工程原理与应用定义86、流程分析 依照工作程序,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全面分析有无多余的、重复的、不合理的作业,程序是否合理,搬运是否太多,延迟等待是否太常等,通过逐步分析整个工作程序,以改进现场空间配置、作业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方法。87、工艺流程分析 是以生产(工作)系统为对象,对生产(工作)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概略分析。记录技术用“工艺过程简图”表示。88、生产流程分析 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制造全过程为对象,运用流程分析的方法和工具,把整个工艺流程划分为加工、检查、搬运、等待和贮存等五种状态加以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记录技术用“工艺(工序)流程图”表示。89、加工路线分析 在产品流程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其重点在于分析厂区布局及车间设备布置的状况,研究原材料和在制品的运送路线,达到缩短加工和运输路线以及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90、搬运分析 以加工对象的搬运距离、数量和方式为对象,分析加工对象放置和搬运的合理性,达到改进搬运工作、降低搬运费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91、作业分析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地结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92、人-机作业分析应用于机械作业的一种分析技术,以记录和考察操作者和机器设备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使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加协调,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93、操作者作业分析 对由一名操作者承担的作业的全部操作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的技术。通过研究和改进,达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加工设备的目的。94、动作分析 以操作为对象,对它们的动作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达到消除多余笨拙的动作,减轻疲劳,掌握良好操作方法为目的的一种分析技术。95、动作经济原则 指按疲劳最少、最经济原则进行作业。大致分为三类:与身体有关的原则,与作业场所布置有关的原则,与工具设备有关的原则。96、标准绩效合格工人坚持规定的方法,在一个工作日或工作班努力工作但未过度疲劳所自然达到的平均生产率。97、学习曲线 用来表示单台(件)产品生产工时和累积产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通常以横坐标表示累积产量,纵坐标表示单台(件)产品的工时,该曲线为一条工时递减的曲线。98、精益生产方式 综合运用IE等现代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合理地进行生产资源配置,以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99、生产计划 对为一定时期内生产任务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设备、物料、信息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计划,用以指导生产活动,保证经济有效地实现生产经营的目的。100、生产控制 根据生产计划实施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对生产活动与计划的偏差所进行的修正与调整。101、生产能力 在一定的时期内,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所能获取的最大产出量。102、设计能力 指企业在建设时,设计任务书与技术设计文件中规定的生产能力。103、查定能力 按实际现状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104、计划能力 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105、人员生产能力 按人员有效工时计算的生产能力。106、设备生产能力 按设备有效工时计算的生产能力。107、工序生产能力 按设备组计算的设备承担某零件工序加工的能力。108、零件生产能力 由各工序能力平衡后得出的能力。109、产品生产能力 由各零、部件能力平衡后得出的能力。110、最大能力 按操作循环时间(纯作业时间)计算的生产能力。111、设备工作时间 指按全年日历天数扣除节假日,并考虑到设备维修等因素而计算的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112、设备的生产率定额 指单位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定额,或者用产品的时间定额表示。113、生产能力分析 在生产能力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所核算的数据,采用一定的指标,对生产能力的利用情况进行计算、对比,查找影响生产能力发挥的因素,并对生产系统提出改进方案和措施,从而提高整体生产能力和效率。114、强制节拍流水线严格按照节拍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工序间靠按规定速度移动的传送带相联系。115、自由节拍流水线 对节拍要求不是非常严格,通常只是规定一定时间内完成多少零件的加工,工序间用轨道相联系,上下工序的衔接主要靠周转储备量来调节。116、单一型装配线 在一条装配线上仅装配单一品种的产品。117、混合型装配线 在同一条装配线上,以相同的生产速度装配一个总产品的不同的部件或作业方式大致相同的几个品种。如果需要的话,这些不同的部件可以随机地投放入线。118、批量型装配线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同一条装配线上分批地装载入线而不是单个混合地载入。119、作业站(同义词:作业工序、作业工位) 指在一个位置上完成给定的装配作业。120、作业站时间 指完成分配给该作业站的全部作业所需要的时间。121、最低合理作业元素指不能再分的作业元素或最小自然作业单位。如递过一把工具,握住它,挪到某个位置,执行一项单一作业,再将工具放回原处。实际上,这些作业元素是不考虑再细分的,因为这些动作已经不必要分给两个操作员去做。122、作业元素时间指完成一个作业元素所需要的标准时间。123、周期(同义词:生产节拍)一个制品花费在每个作业站或作业工序上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制品被送出装配线的时间间隔。124、工序同期化(同义词:装配线平衡)根据生产节拍,在不违反各作业元素执行的先后顺序的限制下,尽可能紧凑地将装配作业分配给各作业站,使各作业站时间同生产节拍相等或成整倍数关系的工作。125、平衡延迟时间(同义词:节拍损失时间)由于装配作业没有均匀地分配给各作业站而产生的线上的空闲时间量。126、平衡延迟(同义词:节拍损失率) 平衡延迟时间(或总空闲时间)与最大作业时间的百分比。127、生产率产出与投入之比,是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产量与所消耗的各种资源数量的算术比。128、劳动生产率 指劳动者在生产中的效果或效率。中国经济大辞典 指每个工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合格产品数量。中国词海 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劳动的效率,反映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创造使用价值的能力。129、生产率测定 是对某一个研究对象(如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度量和计算。130、静态生产率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也就是一个测定期的绝对生产率。131、动态生产率指数一个时期(测定期)的静态生产率被以前某个时期(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相除所得的商,它反映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132、生产率管理 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二、 工时消耗分类和标准时间构成1、 工时消耗分类生产工人工作班制度工时消耗可分为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这两类中又可分出若干小类。各类工时消耗在劳动定额及标准的制定中使用频率极高,特赋予固定代号。 定额时间 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具体结构见下图: 非定额时间 生产工人在工作班内所发生的无效劳动和损失的时间。见下图:非定额时间(Tfd非生产时间(Tfs)停工时间(Tdg)2、标准时间(Tb)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在标准作业条件和环境下,以正常的作业速度和标准的程序方法,完成某一作业所需要的总时间。由完成生产工作的作业时间,作业宽放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及准备与结束时间等部分组成。具体结构见下图: “平均熟练操作者”的含义 应具备本项操作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 ,并有一定经验。 能根据要求完成规定的作业,不需要专门指导。 能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按操作标准)并符合动作经济原则,无犹凝和延迟现象。 能正确使用工具、工装和设备。 工作效率在良好水平。 “标准的作业条件和环境”的含义 设备和工具均要处在良好状态。 工艺参数要高效合理。 工具、辅材、物料的供应和摆放,均要处在良好状态。 作业空间环境(温度、湿度、照明、噪声、空气清新度和色彩)均处在标准状态。 “正常的作业速度”含义 经过积极努力工作所能达到的作业速度。 应保持在整个工作班内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对操作者在生理和心理上不会带来伤害,不致产生过度的体力和精神疲劳。作业速度的正常标准:a、 步行:4.8公里/小时。(一个中等身高和体格的人,无负重沿着一条平直、无障碍的道路行走。)23cm23cm8cm8cmb、 手动作:将52张扑克牌按规定位置(见下图)均匀分为四堆,时间为30秒。 “标准的程序方法”的含义 作业程序要通过方法研究(流程分析)达到优化 操作方法要通过方法研究(作业分析、动作分析)达到优化 符合动作经济原则,经济省力。3、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限制 共同点 两者都用时间消耗表示(活劳动)消耗。 两者基本构成相同。 不同点 制定条件不同a、 标准时间是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均处在“标准状态”下制定。b、 工时定额是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均处在“实际状态”下制定。 定额水平不同a、标准时间定额水平高,不易达到,一经确定不再修改。b、工时定额定额水平低,可以达到,随生产实际条件变化修改。 用途不同 a、标准时间作为一个不变的努力方向,实际使用时采用“使用系数”修正。b、工时定额作为实际生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在生产现场使用。4、标准时间的计算 、多工序批量生产标准时间计算 单件时间的计算(Td)式中: 作业时间,min或s 作业宽放时间,min或s 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min或s 作业时间 (Tz) 式中: 基本时间,min或s 辅助时间,min或s 作业宽放时间(Tzk)式中: 作业宽放时间与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组织性宽放时间 (Tzzk)式中: 组织性宽放时间与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技术性宽放时间(Tjk)式中: 技术性宽放时间与基本时间的百分比。 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Tgxk)式中: 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与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个人需要宽放时间(Tgk)式中: 个人需要宽放时间与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休息宽放时间(Txk)式中: 手动及机手并动作业时间,min或s 休息宽放时间与手动及机手并动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工序单件核算时间(Tdh)式中: 准备与结束时间,min或s 批量,件、单工序专业化生产标准时间计算 工作班作业时间(Tgz)式中: 工作班制度时间,min或s 工作班产量定额式中: 单件作业时间,min或s 、标准作业时间修正的计算式中: 修正后的作业时间,min或s 标准作业时间,min或s 标准时间使用系数三、劳动力统计的相关术语及统计方法1、 期末人数 指报告期最后一天工业企业实有人数,如月末、季末或年末人数。它是时点性指标,又称时点人数。期末人数是编制和检查职工人数计划、研究劳动力配备和安排职工福利待遇的依据。2、 平均人数 是根据时点人数资料计算的序时平均数指标,说明一定时期内工业单位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平均人数反映工业企业单位劳动力的平均占用水平,是计算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的依据。统计中通常按月、季和年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报告期内人数增减变动不大,月平均人数也可用下式计算: 计算平均人数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该平均人数是按实际出勤工日数(开工工日)计算的,反映的是企业在出勤工日内平均每天所拥有的人数,只能用于企业内部进行劳 动分析和经济核算。 每天实有人数是指工业企业在出勤工日内每天所拥有的人数,不问是否出勤,均应计算在内。 平均人数是报告期内实际占用人数水平的代表值,在人数增减变动时,它和期末人数是不相等的。因此,平均人数和期末人数两指标不可任意代替使用。 平均人数虽然具有时期性指标的性质,但纵向相加(同一单位不同时期平均人数相加)是无意义的。横向相加(同一时期不同单位平均人数相加)得到不同综合范围内的合计平均人数。3、劳动力的构成工业企业内的劳动力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其分类也不同。按照所在的岗位、工作性质、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划分为工人、(学)徒工、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其他人员。 工人:指直接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厂房建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学)徒工:指在熟练工人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学徒工待遇的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包括尚未取得技术职称,但实际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能处理技术工作的人员。 管理人员: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包括附属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包括长期(六个月以上)脱离生产岗位从事管理工作的工人在内。 服务人员: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包括食堂、幼儿园工作人员,文化教育工作人员,卫生保健工作人员,勤杂人员(车间勤杂工属于辅助工人)以及其他生活福利工作人员。 其他人员:指由企业开支工资,但与企业生产基本无关的人员。包括农副业生产人员、出国援外人员、长期(六个月以上)学习、长期伤病假和长期外借人员等。按以上分类研究企业内职工的构成,可以说明各种岗位人员的比例与生产的需要是否适应,以便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比重,调整劳动组织。4、企业内工人的分类工业企业的生产工人,是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力量,在企业全部职工中占很大比重。根据不同标准,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工人进行分类: 工人按其工作岗位和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生产工人和间接生产工人,或者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 基本生产工人是指直接从事产品加工、制造的工人。辅助生产工人是指从事各种辅助工作,保证产品生产正常进行的工人,包括基本车间的辅助工人(如搬运工、勤杂工、维修工等)和辅助车间的全部工人(如工具制造、设备修理、厂内运输部门的工人等)以及职能机构中从事生产辅助性工作的工人。在一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条件下,辅助生产工人和基本生产工人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将生产工人分为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两类,可以研究两者比例是否适当,能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按工人的劳动技能可以将企业生产工人分为不同的工种,如机械制造业工人可以分为铸工、锻工、车工、磨工、铣工、钳工、热处理工、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等;汽车工业工人可以分为汽车装调工、生产线调整工、汽车焊装工、汽车钣金工、道路试验工等。按工人的劳动技能分类,可以分析各工种工人的实际比例对生产的适应程度,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正确配备劳动力,有效地组织各工序间的分工协作提供依据。四、 劳动生产率统计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劳动的效率,是劳动消耗量与劳动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经济指标。它是我国工业企业和国民经济统计中所用的一项最主要的生产率指标,也是衡量和评价工业部门和工业企业经济效果的指标。它属于部分要素生产率,并且通常衡量一个时期的静态(绝对)生产率值。准确地统计和和分析劳动生产率,可以促使企业改进管理,合理安排劳动力计划,贯彻劳动工资政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一) 劳动生产率的测定劳动生产率的测定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以工人用单位劳动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产值进行测定,此方法称为计算劳动生产率的直接法。用公式表示为: 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产值)越多,表示劳动生产率越高,通常称为“正指标”。2、 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进行测定,叫做逆算法。公式为: 单位产品消耗的劳动量越少,说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单位产品平均劳动消耗量成反比关系,通常称为“逆指标”。以上两公式中产品数量即生产率基本公式中的产出,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劳动量是劳动力投入量,通常以劳动时间表示。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和逆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劳动生产率水平,各有其不同的作用。正指标被广泛用来说明一个车间、企业、地区或整个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逆指标一般用于企业内部制定劳动定额,安排作业计划及编制定员和劳动计划等。(二) 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计算 计算劳动生产率时,通常采用如下度量单位来计算产出和投入。 产出:即生产量指标。可以用以下指标表示: 实物指标。以重量、容量、件数等单位表示生产量,如钢铁生产用吨数表示钢产量;轴承工业用套数表示轴承产量等。 标准实物指标。即将实物指标转换成一种标准指标,如用马力数表示各种拖拉机的产量;用载重吨位表示船舶生产量等。 价值指标。即以某一时间的不便价格表示产品的产值,这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度量。投入:即劳动消耗量指标。根据测定的需要,可以用人数或时间表示。用人数表示的,如全部职工人数(也可扣除其他人员)、全部工人人数、直接生产工人人数等。统计的人数通常指平均人数。用时间表示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单位表示劳动消耗量:人.时(一个人工小时):一个工人一小时劳动量;人.日(一个人工日):一个工人一天的劳动量;另外,也可用人.月、人.季、人.年等,均表示一个工人在相应的单位时间内的劳动量。1、 按不同产量计算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实物指标。按实物产量(或标准实物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通常称为劳动生产率实物指标。相应的劳动消耗量,采用工人平均人数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例如:平均一个工人年产钢600吨;平均一个工人年生产整车50辆。按实物产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能够具体地、鲜明地表示每一个劳动者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也是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指标。实物产量指标通常只计算成品量。 劳动生产率价值指标 实物劳动生产率只能就一种产品或同类产品计算,用产品的价值量指标就可以综合多种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产量,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指标具有广泛的综合性。这种用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通常称为劳动生产率价值指标。产品的价值量指标有总产值和净产值。 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扣除其他人员(如内退、长期伤病假等)后的劳动生产率指标计算如下: 总产值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的全部成果,用总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能比较确切地说明劳动者在一定物质技术条件下的生产效率,也就是推动生产资料创造使用价值的实际效率。但在理论上或实践中,由于工业总产值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用它来计算劳动生产率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总产值与企业生产中实际消耗的劳动量不相一致,总产值的大小受产品中转移价值变化的影响。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范围内劳动生产率的实际水平及其动态。 按净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 净产值是从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以后的余额,其数额大小,不仅取决于单位时间内产量的增长,即单位产品中活劳动消耗的减少;也取决于单位产品中物质消耗的相对节约,即物化劳动的减少。按净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反映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的效果,可用下例说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每一工人的产值基期报告期指数总产值(元)其中: 物质消耗 比重 净产值 比重40,00020,00050%20,00050%60,00024,00040%36,00060%150 80180120由上例可以看出,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只增长了50%,而净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增长了80%,后者之所以超过前者,是由于报告期物质消耗在总产值中比重下降了20%(1-80%),从而使得净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20%(120%-100%)。按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数150%,净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指数为120%。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按净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数达到180%。三个指数之间的关系如下:按净产值计算的 按总产值计算的 净产值占总产值 劳动生产率指数 劳动生产率指数 比重指数 180% 150% 120%2、 按投入的劳动力资源范围计算劳动生产率指标 工人劳动生产率一般以平均工人数(不包括学徒工)计算。计算公式为:按生产工人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不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最基本的。在正常的生产组织条件下,决定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技术操作水平和劳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决定于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程度等。 这一指标除了反映工人的劳动效率以外,还可以用来估算生产工人的人工需求。根据工人劳动生产率公式,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按全部职工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一般称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它是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为范围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把企业作为各方面人员协同工作的一个整体来考察的生产工作效率。企业全部职工中除了生产工人,以及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协同工作的其他有关方面的工作人员以外,还包括非工业生产人员、各种服务人员等,甚至与当前生产无关的人员,如内退、长期借调以及长期伤病假非生产人员等。这些人员越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就越低。因此,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除首先决定于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外,还受到生产工人比重大小的影响,反映出企业人员结构的合理程度。计算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可以促进企业严格控制定员,为调整生产和非生产人员比例提供参考,努力压缩非生产人员,科学合理地节约使用劳动力,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加以说明: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全员中扣除其他人员的劳动生产率,综合反映实际在厂工作的全部人员协同工作的生产效率,作为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补充。它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差额,反映企业中其他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比重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3、 按工人不同劳动时间单位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时劳动生产率,即每一工人纯劳动时间内的生产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日劳动生产率,反映劳动者在每个工日内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日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除取决于时劳动生产率因素外,还受到非全日缺勤(缺勤不满一个班次)、非全日停工(停工时间不满一个班次)和非全日非生产时间(非生产活动时间不满一个班次)的影响。综合以上因素,日劳动生产率也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