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王维诗作看其仕隐矛盾的解决过程_第1页
(论文)从王维诗作看其仕隐矛盾的解决过程_第2页
(论文)从王维诗作看其仕隐矛盾的解决过程_第3页
(论文)从王维诗作看其仕隐矛盾的解决过程_第4页
(论文)从王维诗作看其仕隐矛盾的解决过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 卷第6 期 2 0 0 4 年1 2 月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o fX i a nU n i t e dU n i v e r s i t y V 0 1 7N o 6 、D e c 2 0 0 4 文章编号:1 0 0 8 7 7 7 X ( 2 0 0 4 ) 0 6 0 0 5 2 0 3 从王维诗作看其仕隐矛盾的解决过程 田恩铭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 1 0 0 6 2 ) 摘要:王维一生仕隐矛盾较为突出的有两次,均对其人生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仕隐矛盾的解决 过程,充分展示了他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 关键词:王维;唐诗;仕隐矛盾;陶渊明;张九龄 中图分类号:1 2 0 7 2 2文献标识码:A 王维2 2 岁进士及第,释褐为太乐丞。但是,当年的秋季,他就遭遇了平生的第一挫折。据集异记 “及为太乐丞,为伶人舞黄师子,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被出济州) 刚刚 步入官场的王维确实表现出了情绪上的难以接受,一种对前途命运的失望感在其心头挥之不去。 从王维作于济上的诗来看,与陶诗的田园风韵相当接近,正如葛晓音所论:“王维尤其善于将陶诗意 象吸收到自己的田园诗中去。”因此,“他们( 王孟) 更多地从意象上接受了陶渊明所提供的一种现代的田 园模式,鸡呜狗吠,桑麻榆柳,村墟烟火,鸡黍壶酒,穷巷柴扉,等等。”【1J ( P 1 2 5 ) 这从他所作的和使君王郎 西楼望远思归、渡河到清河作、济州过赵叟家宴、喜祖三至留宿等诗中可以证实。居官越微,其 心于官场越淡,也就与陶潜的田园世界越近。王维受陶渊明的影响是从他1 7 岁所作桃源行开始的, 与陶之桃花源记相比,桃源行的世界更为纯粹,如人仙境,惬意之情,跃然纸上。这反映了王维未经 世事的单纯心态,其实,他的桃源J 隋结终身未泯,只是此际从人境转入仙境了。他要在现实人生中找到 一方可以栖息的桃花源。 但是在济州他所思考的并不多也并不深入,真正使他殚思竭虑是在淇上。葛晓音先生指出:“也正 是在张九龄思想的影响下,王维隐居淇上时,曾对古往今来人事的是非作过一番认真的思考。”【2 J ( P 2 2 ” 王维居淇上及之前,查其诗文并未见与张九龄交往,很难说受到张的影响,而王维陷入仕隐矛盾的境地 却是事实,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偶然作五首中。在偶然作( 之一) 中他塑造了一个楚国狂夫的形象,黄 周星日:“既薄孔孟,复笑夷齐,又不肯为屈原,此狂夫煞是作怪。”旧J ( 卷四) 其实,此诗乃是王维当时心态 的一时之述,其“怪”自有原因。先看薄孔孟,王维济州之际作有寓言二首,其一写一“朱绂谁家子”之 富贵之人与布衣寒士之对比,其二是苦寒士与“矜狐白温”者之对比,又有济上四贤咏郑霍二山人一 首在突出“翩翩繁华子”之后写二山人之不遇,最后又及自身“吾贱不及议,斯人竞谁论”,实言己之不遇。 三首诗都是为苦寒的儒士抱打不平。如再联系一下偶然作( 之五) :“客舍有儒生,昂藏出邹鲁,读书三 十年,腰下无尺组,被服圣人教,一生自穷苦。”这不能不使王维对遵从孔孟之道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性 发出质疑。“复笑夷齐,又不肯为屈原”当指的是“未尝肯问天,何事空击壤,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两 句。不肯问天即无大忧愤可发,这缘于王维对己身处在盛世明君的认同。居济上之前他即写过:“圣代 无隐者,英灵尽来归”,“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后“明君”、“明主”等词语屡见 收稿日期:2 0 0 4 0 7 1 0 作者简介:田恩铭( 1 9 7 3 一) ,男,黑龙江德都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第6 期田恩铭:从王维诗作看其仕隐矛盾的解决过程 5 3 其诗作之中,虽己之不遇,王维却没有否定自己生活的时代。然而,太平盛世又没有自己可施展才华之 处,这也让他无法去抛开自身歌功颂德。而末一句不取伯夷叔齐守节之隐原因有二,此时代非改朝换代 之际,不合时宜,这是其一。二人之隐未为适意之选,王维之所尚在于自在,故不取之,此为其二。王维 之所以如此不着边际,实在是其内心矛盾斗争的结果,他对自己的追求的怀疑,是找不到人生方向的表 征。入仕虽然在其心中占主导地位,但他确实表现出了向隐之意。这也是他与陶渊明的相契之处。 特定的情境使陶诗中的村居生活切合了王维的审美心境和现实处境,尤其陶归园田居一组诗的 意象在王的笔下出现的频率也是骤增,观其济州所作济州过赵叟家宴“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道言 庄叟事,儒行鲁人余。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园,散帙曝农书。”“上客摇芳翰,中厨馀野疏, 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同。”笔下所及,虽有庄孔风度,而全诗笼罩的乃是陶意,只是多了一份浓浓的书生 气而已,作者写到的主人公一副惬意于田园的样子尽是世外高人之态,之后他所作的喜祖三留宿中的 “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行人返深巷,积雪带余晖”几句也是如此。而其淇上所作偶然作( 之- - ) 却 十足刻画了一位自在的农人形象,“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芳檐下,或 坐或复起,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而后又写此农人不问世事迁变、适性度人生的观念,诗中糅合了陶 诗意象以表达一己追求适意人生之理想。他的偶然作( 之四) 认同了陶的“任天真”也对他“且喜得斟 酌,安问升与斗”的适意狂饮状态颇为向往,但研究者在分析此诗时多忽略了一点,即王对陶守贫之隐的 质疑。“这首诗将陶潜的天真兀傲和耽酒任性写的十分生动,可以看出王维与陶潜的相合之处,主要也 就在安贫乐道这一点。” 2 ( P 2 3 7 ) “乐道”确是如此,可“安贫”未必。在王维看来陶渊明的弃官是为守士 节,即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d , J L ,现今五斗米有了,但是又没有可供自在之隐的酒,酒之何来? 亦从官 长处得。可见,非生计问题的折腰在陶那里被默许了,这不能不引起王维的困惑,这守贫之隐带来的后 果是他不能接受的,他希望的是一种自在之隐,无忧无虑是关键,这从他写自己当时生存处境的偶然 作( 之三) 可以证实:“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 世网婴我故,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 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这些都是对他形成羁绊的因素,使他“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他很向往“孙 登长啸台,松竹有遗处”,但是不能挣脱陶早期也被困惑的生计之尘网,呈现出了身心异意的两离状态, 他同情于陶守贫的无奈,却实在不想选择陶的人生路向。在他看来,陶所守的是读书人不甘居于人下的 高尚节操,即不为生存而折腰的士节。而王维想守的是一种对君的臣子之节,“明君、明时”始终在他心 中占据相当的位置,不管前期还是后期,这一点在他的诗中始终都有表述。当然,这和他的功利心是紧 密相连的。他最终否定了陶潜的仕隐人生选择方式,所以他的诗里一直也没有陶的安贫之乐,更没有对 贫苦的过多关注。究其实质,还是在隐的大环境上。陶所生活的乃是乱世,乱中求隐,终难得意,王维却 生活在盛世的安定和谐之中。一为乱世之隐,一为盛世之隐,这决定了王维对陶的思考中的去取原则。 因此,他并不想隐,亦不认同陶渊明的人生选择,虽然身惬于陶诗世界而其心还在济人之上。所以,他最 终去寻找契机,走向仕途,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求仕之隐,也就把这次的仕隐矛盾在现实人生的观照下解 决了,或者说隐藏了。 对王维来说,他内心中的仕隐矛盾再次由隐至显是围绕张九龄其人而展开的。这是王维对决定自 己命运的一次选择,如若不成他很可能便长隐于世,有两点可以证得,其一是他干谒张九龄后即隐于嵩 山,其间所作的诗如归嵩山作,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等多寻求内心的平静,作出安隐之态,有 不为所用便久归山林,笑傲自然之意。其二是其干谒成功后作献始兴公诗,“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 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兼济天下不 成,王维必选独善其身之语,归隐就会为其首选。而张又恰恰给了王维入仕的机会,推荐他当了右拾遗, 顿时生发其踌躇满志的返京之行,这是他短暂的得意之隐中透露出的人生快意。他也很快地适应角色, 开始了与官场友朋之往来,自王维任右拾遗至张九龄的被贬,可以确定作于此时的诗仅有五 首, 4 ( P 1 1 3 1 3 2 ) 除一首应制诗,另四首都是官场中的游会之作。可见他情绪颇佳,心态也好,优游官场之 中,审美兴致一触即发。而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的被贬使王维心中的清明政治图景被蒙上了阴影。张 九龄左迁荆州后,王维作有寄荆州张丞相,这是对其献始兴公诗的一次回应,王维在深情诉说中表 达了“终身思旧恩”的心语,也为自己设定了“艺植老丘园”的隐逸之路。 万方数据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第7 卷 显然,遁人佛禅之境是一个主要原因。傅绍良先生指出:“现存的史料证明,王维认识张九龄前后与 僧人的交往从未断过,他于开元十七年师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此后十年座下,俯伏受教,足见王维在 张九龄任相期间,依然在虔心事佛习禅。”M J 张九龄是一个向往林泉高致之人,他把人仕为官与栖居于 山水之间较好地结合在一起,王维很可能受到了他的影响。虔心事佛又极易使人“万事不关心”,这就减 轻了王维内心仕隐矛盾的冲突程度。王维“并没有因为不得已的退避而消沉,而是以退为进,奉佛入 世,用一种更圆融自信的生命意念去迎接生活。” 5 虽已入禅,心渐淡泊,但济人之志未泯,奉佛而求 志是其选择方式。既人佛禅之内,又逐功利于外,将王维逐渐引上了吏隐之路。 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多被学人们所忽略,那就是王维的边塞之行。张九龄被贬使得王维做出低 调的生活姿态,远离权力斗争的中心地带的走向边塞使他适机地调整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也有了集中思 考的时间。同样无可置疑的是,这次边塞之行激励了他的“济人”之志,使他对盛世建功立业充满了希 望。王维两次仕隐矛盾是连贯而来的,在求仕之隐中他经受了一次痛苦的选择过程,终以干谒为官作 结,而张入龄被贬使他于困惑消沉中在事佛习禅的合理调节与出使边塞的现实激励之下,选择了吏隐之 路。此后,其仕隐矛盾逐渐由显而至隐。他面以官场为中心作应制酬赠送别之作,一面以辋川为中心 与裴迪等人心心相印,于山水清音中怡然自得,在亦官亦隐中达到了仕隐两相得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葛晓音论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征 A 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2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 9 9 3 3 黄周星唐诗快:卷四 M 清康熙二十六年书带草堂刻本 4 陈铁民王维集校注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5 傅绍良张九龄罢相与王维的思想转折再议 J 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0 ( 4 ) 责任编辑兰一斐】 C o n f l i c tS o l u t i o nB e t w e e nB e i n ga nO f f i c i a la n d B e i n gaH e r m i tf r o mW a n gW e i SP o e m s T I A NE n - m i n g ( D e p t 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S h a a n x i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7 1 0 0 6 2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w oc o n f l i c t sw e r es e r i o u si nW a n gW e i Sl i f e t i m e O n ew a sa f t e rh i so w nr e l e g a t i o ni nJ i z h o u , t h eo t h e rw a sa f t e rZ h a n gJ i u l i n g Sr e l e g a t i o n B o t hh a dad e e pe f f e c to nh i sl i f ec h o i c e T h es e r i o u sc o n f l i e r sw e r eh i sk e yd e c i s i o no nh i sl i f e H ee x p e r i e n c e dap r o c e s so fb e i n ga no f f i c i a la n db e i n gah e r m i t K e yw o r d s :W a n gW e i ;p o e m si nT a n gD y n a s t y ;c o n f l i c tb e t w e e nb e i n ga no f f i c i a la n db e i n gah e r m i t ;T a o Y u a n m i n g ;Z h a n gJ i u l i n g 万方数据 从王维诗作看其仕隐矛盾的解决过程从王维诗作看其仕隐矛盾的解决过程 作者:田恩铭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刊名: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UNITED UNIVERSITY 年,卷(期):2004,7(6)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5条)参考文献(5条) 1.葛晓音 论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征 1998 2.葛晓音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1993 3.黄周星 唐诗快 4.陈铁民 王维集校注 1997 5.傅绍良 张九龄罢相与王维的思想转折再议 2000(4)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梁书恒 从符号学角度看唐诗之美以王维诗歌为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8) 本文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并以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为例,从符形、符音,到符意、符释,再到符气、符味,最后 到其符号的符号-汉字,具体地加以分析评论,指出唐诗独特的魅力在于其语言、文字的象形符号美. 2.期刊论文 王丽.WANG Li 从王维苏轼山水诗看“唐诗“宋诗“的美学特征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王维和苏轼,分别是前后两个山水诗创作高峰的代表人物.通过具体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王维山水诗与苏轼山水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主要表现 在:从创作运思阶段对审美关系的处理来看,有重客体与重主体的不同;从作品中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有人自然化和自然人化的不同;从诗人的创作 才能倾向来看,有以才气为涛和以才学为诗之不同. 3.期刊论文 林志敏 试论盛唐诗的讽喻教化以王维、高适之诗作为参照 -湖北社会科学2008(9) 从孔子至汉儒建构起来的“儒家诗教“,搭架起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主要框架,奠定了两千年来中国诗学的主流思想,影响后世深远.唐为诗之大国,元 结、杜甫及白居易等诗作深蕴教化,这自不在话下.然而若摆在盛唐普遍追求“风骨“、“兴寄“与自然音律等美学范畴底下,对历代学者公认诗风冲淡澄彻的 自然田园诗派以及雄奇浑厚的边塞诗派之作品进行考察,尝试挖掘彼等诗作中蕴舍讽喻教化,体现诗教精神之思想内涵,则是饶有兴味及颇具学术价值的探 究,可为儒家诗教影响后世既深作一道有力的注解. 4.学位论文 金秀敏 王维禅诗的意境传递关联理论下的译本比较 2007 作为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近年来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1968年斯铂佰(Sperber)和威尔逊(wilson)在其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正式 提出以来,关联理论被运用到各个相关的领域,翻译是其中受其影响最大的学科之一。威尔逊(Wilson)的学生格特(Gutt)把关联理论系统地运用于翻译 研究。他的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认为翻译是运用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本文把关联理论运用于禅境诗歌的翻译。通过 对王维禅境诗歌的分析,本文揭示了禅文化是如何影响诗人的思维和语言特点,并在诗歌意境中体现出来的。因此,译者翻译王维禅诗时,要把诗歌本 身特点与禅文化大背景相结合,达到正确传递禅境诗歌的目的。本文进一步指出,关联理论对禅境诗歌的翻译有很大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 禅境是意境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境的追求同禅宗理念有机融合的产物。由于诗和禅在唐朝同时兴盛,两者在“价值取向、情感特徵、思维方式和语 言表现等各方面有着极微妙的联系”,(周裕锴,1981:297)这使得诗和禅在唐朝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见,研习唐诗不能不涉及到禅。而唐诗中造禅境 于诗超绝者莫过于“诗佛”王维。本文分析了禅文化“空幻观”和“静寂观”影响王维诗歌的两种表现:第一,“空幻观”影响诗歌的意境。“空幻观 ”主要以幻解空。诗歌通过对阔大、朦胧的远距离物体,动弹、变幻的江水和明暗对比的色彩的描写,达到“幻”的境界;第二,“静寂观”影响诗歌 的意境。“静寂”即用寂然之心去观照万物寂然的本质。诗歌运用了以动写静和静止相对性的手法,达到“静”的境界。 “诗佛”王维往往通过“空幻观”和“静寂观”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因此他的笔下始终是能够表现他内心平静以及能够给他内心带来平静的事物。 这种境界和情趣与佛教禅宗思想是紧密联系的。换言之,禅宗思想使王维的生活和艺术充满了浓郁的佛禅意味,也使他的诗歌表现出独特的禅意。因此 ,译者只有反复琢磨王维诗歌的意境,切思“字字入禅“的效果,才能翻译好原诗的意境。由于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关联理论能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和 指导翻译活动,本文通过对王维诗歌多译本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关联理论在王维禅境诗歌翻译中的作 5.期刊论文 李明.袁海霞 从执着追求到诗意栖居-大众文化对王维诗风的影响 -理论月刊2004(4) 王维诗歌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内隐过程,由早期的张扬到后期的内敛,这一切乃是社会生活的折射,同时也是受大众文化影响的结果.王维的诗歌就像 一个隐喻系统,及时地向读者传达了大众文化对他的影响. 6.期刊论文 穆廷云 山水情怀艺术人生-谈王维后期山水诗艺术风格的形成 -学习与探索2002(3) 在继承陶渊明、谢灵运、谢胱等前人田园山水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王维把山水诗的创作推向成熟,在诗中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意境.仕途的坎坷和佛 学道教的影响使王维后期寄情山水,甘于寂寞,形成空灵静逸的独特诗境.王维集诗人、画家、音乐家于一身,精深的艺术修养形成了他历来为人所称道的 “诗中有画“、“静中有声“的艺术风格. 7.学位论文 李园 王维“诗中有画”艺术研究 2004 “诗中有画“,是研究王维诗歌艺术所必然涉及的重要方面,也是唐诗艺术研究和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课题.然而,近年来,对这一观点的质疑之声四起 ,理解上的分歧越来越大.今人研究王维的“诗中有画“艺术,往往囿于色彩、线条、构图等技法入诗,对于一些深层次内容探讨不多.此外,对于王维“诗中有 画“的成因,关注也是不够的.这些都促成了该文的写作.该文分上、下编.上编主要通过考察研究“诗中有画“涵义的历史嬗变及其原因,确定其历史内涵,并 在此基础上,给予了这一命题一个现代的、规定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