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JJF1.ppt_第1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JJF1.ppt_第2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JJF1.ppt_第3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JJF1.ppt_第4页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JJF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JJF1356-2012,席保吉,引言 计量概述,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计量是质监工作的重要技术基础,计量历史悠久,计量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度量衡,发展到现在的十大计量,已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前提,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国防建设的重要技术保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技术手段。计量关系国计民生。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是计量人永远的职责和追求。,引言 计量概述,由于人们生活中最早迫切需要测量长度、容量和重量,所以在古代人们把计量称为度量衡。所用的主要器具是尺、斗、秤。在英语中尺子和统治者是同一词-ruler我国古代把法码称为“权”至今仍用天平代表法制和法律的公正,这些都表明“计量”象征着权力和公正的活动。,引言 计量概述,起初的测量是原始的、无序的,单位是任意的,当商品交换、分配形成社会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实现测量的统一,就要求在不同时间,地点由不同的操作者用不同仪器所确定的同一个被测量的量值应当具有可比性,即所谓的计量。,引言 计量概述,二、计量的分类 1、科学计量 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科学计量通常是计量科学研究机构,特别是国家计量科学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包括计量单位和单位制的研究、计量基准与计量标准的研制、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研究、量值比对与测量不确定度的研究等。国家计量院和省计量院就是进行计量科学研究的机构。,引言 计量概述,2、工程计量也叫工业计量 工程计量也称工业计量测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计量。如企业中的能源计量工作,从原材料采集、运输、物料交接、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品出厂,都需要计量检测数据来控制能源的使用。随着产品技术的提高和复杂性的增大,工程计量的作用越来越大 。为保证经济贸易全球化所必须的一致性和互换性,工程计量已成为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我们在企业中开展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就属于工业计量的范畴。,引言 计量概述,3、法制计量 法制计量是为了保证公众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进行强制管理的计量。包括对计量单位、计量器具(特别是计量基准、标准)、测量方法、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 法制计量主要是涉及与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和贸易结算以及公共安全、公平交易等存在利益冲突的领域中的计量。,引言 计量概述,三、计量的特点 计量活动以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为目的,因此,计量具有以下特点。,引言 计量概述,1、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实际上不可能准确无误,肯定要存在误差。,引言 计量概述,2、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内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复现、可比较的。,引言 计量概述,3、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计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也就是溯源到同一个计量基准。从而使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技术保证。量值溯源自下而上构成溯源体系,量值传递自上而下通过逐级检定而构成检定系统。,引言 计量概述,4、法制性:来自于计量的社会性。因为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否则,量值的准确性、一致性及溯源性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计量工作以计量法为准则,所有的计量活动都必须符合计量法的规定。,引言 计量概述,四、计量研究的内容 计量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量和单位、计量器具、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以及计量法制,计量管理等。,引言 计量概述,五、计量应用 当今社会,可以说,没有计量,寸步难行。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上至导弹,下至葱蒜等等都离不开计量。 1、计量与科技:没有计量就没有科学。在当今高速发展的各个科技领域,计量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基础保证作用。各种机器、电力、核能、信息化等等。,引言 计量概述,2、计量与国防:国防计量是国防科技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上天、北斗导航等等。 3、计量与环境:在环境监测、噪声、辐射、振动、烟尘、霉菌等等。 4计量与节能: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计量是节能的基础,是衡量节能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实施节能监督管理、评价企业能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引言 计量概述,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各级质监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国家强制性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对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进行了明确规定。,引言 计量概述,节约能源法第27条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数据管理、开展能效标识计量监督检查、治理过度包装等等,计量都是主要的技术手段。,引言 计量概述,5、计量与贸易:计量是贸易赖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现代贸易若无计量保证是难以想象的。 6、计量与安全:计量在保护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易燃易爆气体的检测、车速测量、辐射剂量等等,都需要准确的计量器具提供保障。,引言 计量概述,7、计量与民生:计量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计量。 8、计量与社会:计量是维持社会秩序、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技术保障。计量标准、量值传递、计量单位等等。 9、计量与工农业:计量是工业的眼睛,从原材料入厂、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等等;计量是农业生产的参谋,选种、育种、施肥、喷药、农残检测等等,都离不开计量。,引言 计量概述,10、计量与体育:准确计量保障体育精神公平公正。体育场馆及设施需要进行温度、湿度、风速、采光、电磁干扰的监控,赛道的长短、弯度、坡度等等,都需要准确的计量来保障。,引言 计量概述,六、计量发展的趋势 世界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对计量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 1、国际合作研究更加广泛,需要建立全球计量体系。 2、基本量进入量子物理时代,量子基准逐步取代实物标准。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单位的量值由实物基准复现、保存,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计量基准逐渐显现出稳定性不够好、难以准确复现等缺陷。量子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计量基准从实物基准到量子基准的巨大变革。,引言 计量概述,3、计量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生物、医学、纳米、新能源、新材料等的计量研究蓬勃开展; 4、测量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计量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利用网络技术的远程校准、测量正在逐步应用。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使命更加突出;,七、国家计量体系,中国计量,国家质检总局(AQSIQ),计量法 (1985),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行政管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技术体系,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地区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法律法规,省、市、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地方法律法规,县级计量技术机构,地区级计量技术机构,国家专业计量站,部门,省级计量技术机构,企业 集团,用户:贸易、安全与健康、环境保护、企业、交通、通讯、信息技术、航海、航空、航天、科研,引言 计量概述,八、国际单位制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了“国际单位制”。确定了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6个基本量,后由确定了物质的基本量摩尔,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际单位制。,计量“树”,引言 计量概述,九、国际计量组织 为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逐步建立全球计量体系成立了多个国际计量组织。 1、米制公约组织。1875年,17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署了政府间协议“米制公约”,成立了米制公约组织。这是世界上成立最早、最主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保证测量单位全球统一的一个永久性的国际框架。1977年我国签订米制公约,成为正式成员。为纪念米制公约签署125年,从2000年开始,每年5月20日为世界计量日。,引言 计量概述,2、国际法治计量组织。是一个从事法治计量工作的政府间组织。1955年正式成立,1985年我国成为OIML的正式成员国。 3、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创始于1958年,是一个非政府间的国际计量测试组织。1979年我国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名义参加。 此外,还有一些区域性的计量组织。如,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亚太法治计量论坛(APLMF)、国际标准物质信息数据库(COMAR)等,共有国际计量委员会认可的5个区域性计量组织。,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从十一五开始,我们国家实行了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要从比较粗放、低效、污染、欠安全的能源体系,转型为节约、高效、洁净、多元、安全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先进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1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大力开展节能降耗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更高的节能减排目标,制定了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的约束性指标。据说,从今年开始我省每年的消耗限额是2.76亿吨标准煤,而去年就消耗了3亿吨标准煤。可见节能减排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一、规范出台的背景: 1、借鉴计量定升级管理经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年10月28日)、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年)、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2010年7月22日) 3、地方能源计量审查的成功经验。 4、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计量数据双向监管。,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二、规范出台的依据 1、节约能源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按照规定配备和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2、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 第五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能源计 量管理制度,明确计量管理职责,加强能 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正确。,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第六条:用能单位应当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以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要求。 第七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计量器具台帐,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 第八条:用能单位应当按规定使用符合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确保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正确可靠。,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第九条: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制度。 第十条:用能单位应当将能源计量数据作为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对各类能源消耗进行分类计量、统计。 第十一条:重点用能单位制订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应当以能源计量数据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计量管理或计量改造措施。,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第十二条:重点用能单位应当配备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工作;能源计量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的培训。 第十五条: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对其能源计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整改。 第十六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情况、列入国家能源效率标识管理产品目录的用能产品能源效率实施监督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依法开展的能源计量监督检查。,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第十七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计量数据管理以及能源计量工作人员配备和培训等能源计量工作情况开展定期审查。,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三、规范执行的罚则 1、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 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节约能源法第七十四条等进行处罚 (第七十四条: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使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2、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 重点用能单位未按照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或者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未能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一万以上三万以下罚款 3、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 拒绝、阻碍能源计量监督检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一万以上三万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四、规范解决的问题 解决了能源计量审查的内容和依据; 确定了能源计量审查的主体; 解决了能源计量审查报告的合法性; 为节约能源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处罚提供证据。,第一讲规范的背景和依据,五、规范未解决的问题 未解决审查报告的有效期; 未解决能源计量审查组长、审查员的资质问题; 未解决能源计量工作人员的持证问题。,第二讲规范的范围及内容,一、规范使用的范围和对象: 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必须满足的要求,以及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的程序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的审查,非重点用能单位的审查可参照进行。,第二讲规范的范围及内容,释义:1、适用于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的审查,非重点用能单位的审查可参照进行。 2、规定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必须满足的要求,以及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的程序和方法,第二讲规范的范围及内容,能源计量范围包括: 1) 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 2) 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载能工质; 3) 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载能工质; 4) 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载能工质; 5) 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可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第二讲规范的范围及内容,释义:能源范围 1、 能源是能够产生各种能量的资源的总称,即提供能量的来源。包含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能的物质(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或物质的运动(如水流、风流、海浪等)。 2、本规范所称能源,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焦炭、煤气、电能、热能、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电能、固态能源、液态能源、气态能源、可回收利用余热等),第二讲规范的范围及内容,二、主要内容 规范内容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规范引言、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第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要求。包括能源计量管理(第4章)、能源计量人员(第5章)、能源计量器具(第6章)、能源计量数据(第7章)、自查与整改(第8章)等五章内容。,第二讲规范的范围及内容,第三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要求。即第9章。从为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开展能源计量监管提供技术依据的角度,对能源计量审查原则、审查组织、审查方式、审查程序、审查结果处理等作出了规定。,第二讲规范的范围及内容,第四部分,附录。包括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用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记录表(格式)、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报告(格式)四方面工作要求和表格样式。还有与规范相关的各种文件。,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规范中的术语和定义 1.能源计量审查 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和培训、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等能源计量工作情况的审核与检查。 释义: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操作;对象是重点用能单位;审查内容是:配好、管好、用好能源计量器具和数据;人员的配备和培训。,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2、用能单位 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 释义:在本规范中,用能单位是指一个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耗能单位。,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3、重点用能单位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节能工作管理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释义:重点用能单位是政府节能管理部门确定的。有国家、省、市确定的重点用能单位。,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4、次级用能单位 用能单位下属的能源核算单位。 释义:次级用能单位是指,用能单位下属的部门、子部门、等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是指,用能量超过国家或行业规定限额的次级用能单位。,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5、 一次能源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加工、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生物质能、水、地热能、潮汐能等。 释义:一次能源是自然界现成存在的,没有经过加工、改变或转换的能源。也称天然能源。,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6、 二次能源 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其他种类或形式的能源。如煤气、焦炭、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电能等。 释义:二次能源也称次级能源,或人工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源。,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7、载能工质 由于本身状态参数的变化而能够吸收或放出能量的介质,即介质是能量的载体。如水蒸汽、热水等是最重要的载能工质。 释义:载能工质本身不是能源,但取得它必须消耗能源,载能工质主要包括:水、乙炔、电石等。,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8、 能源计量器具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 释义:能源计量器具是以能源的量为测量对象的计量器具。所有能源计量器具都是计量器具,但计量器具不都是能源计量器具。 9、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 能源计量器具实际的安装配备数量占理论需要量的百分数。 释义:能源计量器具实际安装的数量占理论需要量的百分比。,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10、能源计量目标 重点用能单位所要求实现的为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的总体要求。 释义:能源计量目标是指用能单位在能源计量方面所要求实现的、为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的总体要求。,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11、生物质能生物质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由生物质产生的能叫做生物质能。 释义:生物质能主要包括:木材、农作物、动植物等通过燃烧或其他形式产生的年。,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12、能源计量是关于能源量及能源使用程度的计量。 释义:能源计量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特定的方法、特定含义、特定目的和特殊形式的计量,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它既是法制计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工业计 量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方面它要受到法制计量的约束;能源计量的单位、能源计量器具检定、能源计量器具管理、能源计量实验室要求等涉及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约束的计量内容都必须符合计量法及其相关法规的要求。,第三讲 术语和定义,另一方面,能源计量在工业企业能源管 理体系的正常运行、节能措施的顺利实施、 节能工艺改造的技术支撑等方面也发挥了 管理基础的作用。,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一、能源计量管理 1、 总则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明确能源计量管理职责,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准确。 释义:“总则”是根据能源计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而写的,提出了重点用能单位的总体要求:(1)要求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满足能源计量管理要求。,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2)要求要明确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的组织机构、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职责。 (3)要求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真实可靠。,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2、组织机构 4.2.1 组织机构 重点用能单位应明确能源计量工作的领导,确立能源计量主管部门,设置能源计量岗位,并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隶属关系。,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释义:1)组织机构亦可称为组织结构,通常指一个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等,对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重点用能单位的组织机构包括:行政组织机构(图41指南p42)和能源计量管理组织机构(图42指南p43)。 能源计量管理组织机构反映的是重点用能单位内部能源计量管理的层次、能源计量管理部门和其他管理部门及经营单位的构成、纵向能源计量管理的上下之间的关系、横向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2)能源计量管理组织机构的确定: (1)以文件的形式来明确能源计量管理的组织; (2)要明确用能单位最高管理者、分管能源计量工作负责人、能源计量主管部门和能源计量各岗位的能源计量工作的职责、权限和上下隶属关系 ; (3)以有效的文件形式进行内部发布,以确定能源计量工作的实际分管负责人,包括能源计量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要合理设置能源计量的工作岗位。能源计量岗位的设置,包括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检定/校准和维修、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等。 能源计量岗位的实际工作人员应有相应的花名册以及技术档案,并在用能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备案。,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3、管理职责 4.2.2.1 最高管理者 1) 对本单位能源计量工作负总责; 2) 向单位宣贯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和能源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 3) 组织制定能源计量目标; 4) 确保实现能源计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5) 决定改进能源计量工作的措施。,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释义:管理职责 1)管理职责泛指管理者或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是指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中所负责的管理或工作范围和所承担的相应责任,包括完成效果等。,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2)最高管理者 最高管理者是指在用能单位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用能单位生产经营等活动的一个人或一组人。一个单位能源计量工作开展的好坏,与最高管理者对能源计量的重视程度有关,所以,本规范明确了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对本单位的能源计量负总责并要求其要确保实现能源计量目标所需资源的配置。为此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是:,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 1)对本单位能源计量工作负总责; (2) 向单位宣贯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和能源计量法律法规的要求; (3) 组织制定能源计量目标; (4) 确保实现能源计量目标所需资源的有效配置; (5)决定改进能源计量工作的措施。,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2.2.2 分管负责人 1) 确保按本规范要求,建立、实施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2) 组织对能源计量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自查; 3) 提出改进能源计量工作的建议。,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释义:能源计量分管负责人 (1)分管负责人是指重点用能单位负责能源计量工作的分管领导,对用能单位分管能源计量工作履行组织、指挥职能。 ( 2)分管负责人可以是组织的最高层人员兼任,也可以是组织的中层负责人,重点用能单位可根据单位规模自行确定。 (3)分管负责人在能源计量管理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在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中十分重要,是单位开展能源计量工作的关键岗位。,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分管负责人的职责: 确保按本规范要求,建立、实施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组织对能源计量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自查;提出改进能源计量工作的建议;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能源计量技术法规;组织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组织考核监督单位能耗定额执行情况;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培训等等。,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2.2.3 主管部门 1) 组织落实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2) 对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确保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3) 落实自查活动和改进措施。,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释义:能源计量主管部门 1)能源计量主管部门是单位负责能源计量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组织、开展、落实和协调本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2)能源计量管理的主管部门并非需要单独成立,用能单位可根据本单位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以职能不交叉为前提自主确定。 3)当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目标确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后,对目标及制度的执行就至关重要,能源计量的主管部门就是具体执行者。,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其具体职责是:组织落实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对本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确保符合相关规定要求;落实自查活动和改进措施;组织编制能源流向图、计量网络图、量值溯源图、建立能源计量标准;,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2.2.4 能源计量岗位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置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岗位并明确其职责。,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释义:能源计量工作岗位 1)岗位泛指职位,是一个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组织要求个体完成的一项或多项责任以及为此赋予个体的责任、权力和义务的总和。 2)能源计量岗位有多种形式,设置岗位的要求是原则性的,但至少应有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等岗位。 3)要按照能源计量分类、分级、分项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职责并形成文件。落实岗位责任制,将各项能源计量工作进行细化,责任到人。,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二、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4.3.1 重点用能单位应按本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管理制度应形成文件,传达至有关人员,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3.2 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能源计量管理职责; 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 3) 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管理制度; 4) 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 5)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和应用制度; 6) 能源计量工作自查和改进制度。,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释义: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1)要求至少包括以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1)能源计量管理职责; 2)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 3)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管理制度; 4)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和考核管理制度; 5)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和应用制度; 6)能源计量工作自查和改进制度。,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2)能源计量管理制度的作用: 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是重点用能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与节能相关的能源计量领域所采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具体化描述,是约束和规范重点用能单位与节能和能源计量相关的部门及成员在日常用能过程中的计量行为。,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3)制定制度的基本要求: 1)不强求建立文件化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2)能源计量管理制度要形成文件。 3)可以采用各种形式表达,可以以管理体系文件的形式表达,也可以以管理规章的形式表达等。 4)制订制度可按管理事项而制定,如岗位责任、部门职责分工、人员培训、能耗定额管理、奖罚规定等。 5)应以有关能源管理和能源计量管理的法规和技术标准文本,作为制定的依据。,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制度的基本内容要求: 1)能源计量管理职责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针对能源计量管理事项所规定的有关岗位的工作职责。要对能源计量管理的各个岗位的责任、权限、义务等作出明确规定;管理职责可在描述管理事项时反映出来,也可在描述岗位的工作职责时反映出来,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2)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维护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应明确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保存、运输、维护、使用、修理、更换、改造、封存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方式或方法,并符合审查规范的要求。,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3)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制度。 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能源计量器具(包括自行检定/校准的计量标准器)的周期检定或定期校准计划和执行方式或方法,并符合审查规范的要求。,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和考核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能源计量岗位的人员配备要求,包括岗位任职条件、专兼职规定等;应明确技术业务培训、考核的管理部门和培训、考核的方式或方法,并符合审查规范的要求。,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5)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和应用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的范围、人员(岗位)、具体要求和方式或方法;明确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包括数据采集、报告等)的职能部门和数据管理的方式或方法;明确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汇总、上报等职能的归口管理部门和数据统计、分析、应用的方式或方法,并符合审查规范的要求。,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6) 能源计量工作自查和改进制度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能源计量工作自查等工作的管理部门、自查计划、自查的具体要求和方式或方法;明确能源计量工作改进的要求和方式或方法,包括识别改进的机会、制订改进措施、评定改进效果等,并符合审查规范的要求。,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5)制度的保持和持续改进 重点用能单位应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计量管理制度,保证其有效性。 1)要定期评审;(一般而言,三年评审一次为宜。) 2)适时文件修改; 3)重新批准发布; 4)发放至使用场所并收回旧版本,,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6)制度的贯彻实施 有关能源管理和能源计量管理的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宣贯、培训,被其理解。 1)采用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这方面的宣贯和培训; 2)应保留对有关人员进行宣贯、培训的记录; 3)确保管理制度的使用者获取适用的制度文件; 4)确保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并能提供实 施的记录。,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三、能源计量目标 4.4.1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计量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文件要求和本单位节能目标,确定能源计量目标并形成文件。能源计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与能源方针、节能目标等保持一致。,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4.2 能源计量目标由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保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周期检定/校准、使用等符合相关要求; 2) 确保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等符合相关要求; 3) 确保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 确保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和有效应用。 4.4.3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能源计量目标的测量方法并定期对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释义:能源计量目标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计量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文件要求和本单位节能目标,确定能源计量目标并形成文件。能源计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与能源方针、节能目标等保持一致。 制定能源计量目标的测量方法并定期对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一)能源计量目标的作用 1、能源计量目标是指组织所要求实现的为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可靠的总体要求。 2、能源计量目标使目标任务更加明确; 3、能够起到明确能源计量管理有效性判定标准的作用。,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二)目标的总体要求: 1、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2、符合第三方认证等方面的要求。 3、与能源方针或计量方针相一致。 重点用能单位制定的能源计量目标应形成文件,可将 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目标写入管理手册,其它各层 分解后的目标可在相应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文件中予 以体现。,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三)制定目标的注意事项: 1、要具有可执行性和可评价性。 能源计量目标应当层层分解到用能单位的各个 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将总体目标与各个岗位的具 体工作联系起来,使目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2、能源计量目标应当是可测量的: 应将能源方针或计量方针中关于能源管 理、计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各项要 求实际转化为可测量的具体的目标,尤其 是操作层次上的目标应该尽可能定量。,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3、能源计量目标应当切合实际,具有可实现性: 需对实现目标的能力和所需要投入的资源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和测算。,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能源计量目标应当为用能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或人员所认同: 能源计量目标是对用能单位内部的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总体要求,如果未得到他们的认同,这样的目标就没有实施的基础。,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四)能源计量目标的确定与发布: 1、由单位的最高管理者确定; 2、由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五)能源计量目标的评价: 1、能源计量目标是可测量的; 2、制定目标的测量方法; 3、定期对目标进行考核和评价。,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六)能源计量目标的内容至少包括: 1、 确保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周期检定/校 准、计量器具使用等符合相关要求; 要明确: 用于进出、次级用能单位、主要重点用能设备的能 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 用于能源分类、分项、分级能源计量计量器具的配 备率、准确度等级; 各种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率等内容。,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2、确保能源计量人员配备、培训等符合相关要 求:要明确:能源计量岗位、职数以及人员要求的相关内容;能源计量人员的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学时要求、考核要求等内容。,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3、确保能源计量满足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 要求: 要有具体的要求和措施,来保证单位达到能源 分类、分级、分项的计量要求,达到对用能单位 的能源进行全面的计量。,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4、确保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和 有效应用: 应制订对能源计量数据准确的要求与目标, 还应有能源数据应用的目标,例如,利用能源数据进行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节能措施的数量、 节约能源的数量等内容。 重点用能单位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其他目标 内容。,第四讲 能源计量管理,(七)能源计量目标制定的实例。(指南p50),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一、能源计量人员配备 5.1.1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保证能源计量职责和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5.1.2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护、报废等管理工作,依法实施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确保计量器具量值的正确可靠;满足能源计量分类、分级、分项考核的要求。,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5.1.3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释义:能源计量人员 1、能源计量人员配备 1)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能源计量专业人员的范围至少应包括: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自查、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护、能源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抄表)、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员。,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应保证能源计量职责和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要保证重点用能单位制定的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落实到岗位。 要保证能源计量各岗位的人员工作职责落实到人。,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3)重点用能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工作。 能源计量工作是一项法制性和技术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因此必须配备专人从事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实施能源计量管理。 所谓“专人负责”,是指专门指派的,相对长期固定的人员,由其负责某项工作。,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4)应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用能规模和实际情况,对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设置岗位,配备专人,并明确其职责。 负责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的岗位设置,可以单独设置岗位,如设置抄表员、能源统计员、耗能分析员等岗位,也可以合并设置岗位,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5)能源计量人员的配备应保证能源计量数据完整、真实、准确。 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往往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到能源基础知识和统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所以,应配备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掌握相应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工作。,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二、人员培训和资质 5.2.1 重点用能单位从事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员,应掌握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具备能源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定期接受培训,并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5.2.2 重点用能单位从事计量检定/校准等人员应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质。 5.2.3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技术档案,保存其能力、教育、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等记录。,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释义:1、能源计量人员资质控制: 用能单位应作出相应的制度规定,对能源计量人员 资质进行控制,做到按有关规定持证上岗。 1)从事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维护、能源计量数据采集、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员,应掌握从事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具备能源计量技术和业务能力; 2)从事计量检定/校准等人员应通过相关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质 ; 3)对能源检测结果、能源计量数据负有责任的人,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工作实践经历。,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2、能源计量人员的培训: 1)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人员在职培训,使相关人员的能力 与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 2)对从事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维护、能源计量 数据采集、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分析等人员,上岗前要进 行相关知识培训,并参加考试和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 相关的能源计量工作。,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3)明确能源计量人员的技术需求,制订和实施 人员技术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4)保留其培训、考试和考核合格的证明。,第五讲 能源计量人员,3、能源计量人员的档案管理: 应建立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技术档案,保存其能 力、教育、专业资格、培训、技能和经验等记录。 1)建立能源计量工作人员技术档案,尽可能做 到一人一档,并设专人管理人员技术档案。 2)人员技术档案记录应包括:教育、专业资格、培训、技能、经验等内容。 3)保存证明的原件或复印件。,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器具 能源计量器具是以能源的量为测量对象的计量器具,包括:用于测量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实物量的计量器具;还包括间接测量能源量的计量器具,用于自检自查的便携式能源计量仪表,用于测量主要用能设备能效的能源计量仪表等。,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一、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1、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原则 6.1.1.1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 6.1.1.2 重点用能单位应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计量器具,以满足自检自查要求。,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释义: 原则: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并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计量器具。,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2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 6.1.2.1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要求。具体要求见附录A。 6.1.2.2 有关国家标准对特殊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有特定要求的,应执行其规定。,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释义: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 1)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 通则 (GB17167-2006)要求及特殊行业的能 源计量器具配备的特定要求 2)满足能源分类计量的要求: 能源分类计量是指按实际的耗能种类,如电 能、机械能、热能、煤、油、气等分门别类单独 计量。,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能源分类计量是能源管理的基础,为各 种能源的流转状况提供数据管理。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本单位主要用能的 种类和耗能量,合理选配合适的能源计量 器具。,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3)满足能源分级计量要求 能源分级计量是指按能源进出用能单位、进 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或用能单元 的耗能分别进行单独计量。 满足能源分级计量要求的主要目的就要为能 源的定额考核、缺陷诊断提供技术上的可能性。,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4)满足能源分项计量要求 能源分项计量是指按购入储存、加工转换、 输运分配、生产(主要 、辅助生产)过程、运输、 采暖(空调)、照明、生活、排放、自用与外销等 用能项别单独计量。 分项计量要求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重点用能单 位所消耗的能源不得重计和漏计。,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3、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计量器具 便携式能源计量器具是指方便拆卸的。在拆卸及测量 过程中不影响被测介质正常状态的能源测量仪表 ; 一般准确度较低,适用范围较广,量程较宽,主要 用于重点用能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能耗的自检自 查。多数是通过非接触测量来实现测量目的的。,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4、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 理通则GB17167-2006)要求 1)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限定值(附录表A.1)。 2)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量限定值(附录表A.2)。 3)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要求(附录表A.3)。 4) 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要求(附录表A.4)。,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5、特殊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有特定要求 的,应执行其规定。 对于部分的重点用能单位由于其行业特点,在用能 上区别较大,尤其在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以及重点耗能设 备认定的指标上,与GB17167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因 此,国家根据其行业的用能特点,分别出台了对特殊行 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有特定要求的,以适应行业发展 的要求。,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1)分行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具体要求: GB/T 20901-2007石油石化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0902-2007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1367-2008化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GB/T 21368-2008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1369-2008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 24851-2010建筑材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等。,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6、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确认 6.1.3.1 重点用能单位应按照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等能源的种类,确定能源流向和计量采集点,形成能源流向图和能源计量采集点网络图(可分别参照附录B 图B.1、图B.2)。 6.1.3.2 设置的能源计量采集点应覆盖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需求。,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6.1.3.3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能源计量采集点确认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种类、数量、准确度等级,并按附录B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用表/图的格式要求形成文件。 6.1.3.4 重点用能单位应定期对能源流向图、能源计量采集点和能源计量器具需要量进行评审,以符合实际状况。,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释义: 1)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是指,能源计量器具在理论上应该配备的台(件)数。 重点用能单位应按照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等能源的种类,确定能源流向和检测点,形成能源流向图和能源计量检测点网络图 设置的能源计量检测点应覆盖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的需求,第六讲 能源计量器具,重点用能单位应定期对能源流向图、能源计量检测点和能源计量器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