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oc_第1页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oc_第2页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oc_第3页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oc_第4页
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论文大集合中国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研究严岩 河海大学营销学系,南京(210098) e-mail:摘要: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渊源 出发,根据联合国贸易标准分类下的三位数表计算了 2004 年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这里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的国际间差距、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回归结果说明,这 些影响因素对于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经济中图分类号:f7401引言产业内贸易指一国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的同类产品的行为,同类产品是指联合国国际 贸易标准分类中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商品,即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产品。产业内贸易 的迅速发展,可提高一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规模经济的形成、技术水平 的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和消费者需求的满足都具有重要意义。产业内贸易的较快发展说 明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得到提升,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的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力得到 增强。本文将探讨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探讨产业内贸易 的理论渊源,第三部分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提出发展中国 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2产业内贸易理论渊源posner(1961)提出了模仿滞后假说(imitation lag hypothesis),假设各国技术水平和 研发能力存在差距,技术传递存在时滞,从而产品创新、技术差距是贸易发生的重要原因。 vernon 于 1966 年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cycle theory),假定存在动态比较优势,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出口国处在不断变化中。最初是研发国家出口该产品,随后其他 发达国家出口,最终发展中国家标准化生产并出口该产品。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不同国 家具有比较优势:处于新产品成熟阶段的发达国家出口新产品,而发展中国家生产并出口同 类的标准化产品,从而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之间就可出现产业内贸易。linder(1961)考虑了制成品的情况,假设消费者的偏好受制于其收入水平,人均收入 水平决定了该国的需求结构,需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贸易商品结构。企业生产的 产品要满足本国多数消费者需要,其生产要达到规模经济,才能够获得较高利润。国家间收 入水平存在着差异,需求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一国将专门生产某一代表性需求层次的产品, 其他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需求就不能满足。贸易会在那些具有重叠需求的商品上发 生,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他们需求商品的重叠部分就越大,贸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国际贸易解决了生产者在某层次产品上达到规模经济和不同阶层消费者需求满足的问题。 linder 明确指出商品可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一国既可进口又可出口该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发 生了。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代表性需求就越相似,国际贸易活动往往表现为产业内贸 易,满足了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需求。krugman(1979)深入阐述了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的关系。一个产业中存在- 7 -着大量厂商,他们在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的部分进行生产,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不同国家的厂商将生产不同的差异化产品。规模经济阻止了厂商在国内生产其他差异产品,规模经济 是产业内贸易的基本原因。规模经济下开放贸易,人们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既获得了 本国产品,又可获得外国产品,产品的多样性增加和消费者选择权的扩大可看作是贸易带来 的好处,开放贸易使所有消费者的福利均获得了改善,两国间的贸易是相似的不同质品的贸 易,国际贸易是产业内贸易,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可以通过开展产业内贸易而获得经济利益, 这就解释了相似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行为。brander 和 krugman(1983)提出相互倾销模型,两个国家具有相同市场结构,两个厂 商具有相同的成本结构,运输成本的存在使厂商能分割市场。运输成本不是太高,厂商为获 取额外利润,开始在本国和外国市场上同时销售商品,出现了古诺双寡头的垄断竞争。每家 厂商都要确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在均衡状态下,每家厂商都在给定对方厂商产出的前提下 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每个厂商在国内市场的提价幅度要高于在国外市场上的提价幅度,这种 现象被 krugman 称为相互倾销(reciprocal dumping)。各国生产的产品之间即使不存在任 何差异,垄断或寡头垄断企业出于对最大利润的追求,将会开展国家间的贸易,同种商品的 进口和出口出现了,相互倾销模型解释了两国情况相同时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引力模型对于产业内贸易份额较大的相似国家的贸易行为有较强解释力,bergstrand(1990)认为,产业内贸易水平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1)如果两国相对资本劳动 比率差距较大,两国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2)如果两国人均收入差距越大,由于偏好上 的差异,产业内贸易份额较低;(3)当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较高时,奢侈品的产业内贸易 水平较高;(4)当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较低时,生活必需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5) 经济规模的差异越大,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5)两国平均的经济规模越大时,产业内贸 易水平越高;(6)关税税率差距越大时,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7)关税税率水平越高, 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3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经验分析3.1 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量在本节中将使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下的三位数表计算 2004 年中国与主要贸 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本文将使用 grubel 和 lloyd(1975)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 公式,可以用(1)表示。grubel 和 lloyd(1975)提出的公式在实证研究中获得了广泛的 应用。在公式(1)中,iiti 表示中国与第 i 个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n 表示该分类目 录中产业的数目,xi 表示我国第 i 种商品出口金额,mi 表示第 i 种商品的进口金额,本文 中的 52 个国家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005 年,进出口总额排名靠前者(不包括中国),由 于贸易数据的可获得性,不包括中国台湾。利用该公式分别计算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sitc09 类)和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sitc 58 类),可以用表 1 进行表示。nn=iiti (x i + m i ) - x i - m i i =1 i =1 n ( x i + m i )i =1(1)表 1:2004 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sitc 09 类)国家iit国家iit国家iit安哥拉0.00035阿根廷0.0261澳大利亚0.1064奥地利0.2144比利时0.2998巴西0.0559加拿大0.1848智利0.0068丹麦0.2002芬兰0.2733法国0.2634德国0.2348香港0.1857匈牙利0.1504印度0.1706印度尼西亚0.2835伊朗0.0259爱尔兰0.3148以色列0.2277意大利0.3671日本0.3297哈萨克斯坦0.0246韩国0.3205澳门0.2209马来西亚0.3235墨西哥0.2567荷兰0.1302新西兰0.0708尼日利亚0.0027挪威0.0895阿曼0.0003巴基斯坦0.0458巴拿马0.0010秘鲁0.0062菲律宾0.2617波兰0.1605俄罗斯0.0437沙特阿拉伯0.0080新加坡0.4822南非0.0873西班牙0.2386苏丹0.0002瑞典0.2726瑞士0.1830泰国0.3681土耳其0.1223乌克兰0.0463阿联酋0.0284英国0.2242美国0.2169越南0.1151也门0.00033.2 主要解释变量为了解释 2004 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结合解释产业内贸易的相关 理论,我们定义以下的解释变量:3.2.1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包括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资本移动,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并不明确。如果外商直接投资目的是扩大在我国市场份额,就会降低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如果外商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降低成本,就促进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我国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外商进行 直接投资,更多为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vernon,1966)中,关于产 品生产重新布局的论述是一个重要发展。在产品的标准化阶段,产品的生产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那里劳动成本相对较低。产品和生产的转移将会带来资本和管理全球范围转移,外商 直接投资伴随着技术的转移,原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获得了成本优势。从事创 新活动的发达国家既出口最新的技术产品,又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先的产品,形成了产业内 贸易。跨国公司为增强全球竞争力,常常把生产的过程分割,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过程一 般在发达国家,而劳动密集型工序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就会出现特定种类商品既进口又出 口的现象。跨国公司为获取利润,可能会将其在我国生产的一些产品出口,而我国仍需要进 口同类型产品,就形成了产业内贸易。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提高了我国的产业内 贸易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源于2005 年中国统计年鉴 2005 年表 18-15 按国别(地 区)分实际外商投资额,其中阿曼为 2003 年数据。假设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是 正相关的。用 fdi 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3.2.2 贸易伙伴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对于产业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代表了一个较高的经 济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对差异产品的需求将逐渐增加,同 类产品的进出口行为逐渐增加,产业内贸易水平得以提高。高收入国家和地区就会大量生产 出具有差异的各种产品,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高收入国家之间制成品的产业内 贸易水平就会比较高。helpman 和 krugman(1985)认为,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往往代表着 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对产业内贸易有促进作用。通常情况下,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出 的差异产品比较多,具有较高资本/劳动比率的国家往往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人均 收入得数据来自 penn world table 中的 cgdp 变量,该变量表示各国真实人均 gdp 水平, 假设人均收入水平与产业内贸易水平是正相关的。3.2.3 人均收入的差异水平 在林德模型中,贸易将发生在那些具有重叠需求的产品上。如果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则两国对商品的需求结构就越相似,具有重叠需求的商品种类越多,两国消费者均需求某些特定的商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在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间要比在人均收入水平不同 的国家间更高。一些理论研究,helpman(1981),krugman(1981),helpman 和 krugman(1985)认为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代表了资本劳动比率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产业内贸易 水平的不同。helpman(1981)还认为,林德模型主要侧重于人均收入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而他的理论主要出于供给因素的考虑。从理论分析中,我们认为,如果中国同贸易伙伴人均 收入水平的差异越大,则两国的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就越低。本文将定义变量 cgdpd,可以用公式(2)来表示。公式(2)中,= cgdpc /(cgdpc + cgdpf ),cgdpc 和 cgdpf分别表示中国同贸易伙伴国的人均真实收入水平。cgdpd = 1 + ln( ) + (1 )ln(1 )/ ln 2(2)3.2.4 制造业贸易份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大大提高,资本和技 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获得发展,产业内贸易对我国制造业发展起重要作用。我国制造业 贸易水平大大提高,贸易的比例和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 迅速,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提升相一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内贸易 对我国制造业对外贸易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发展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产业 内贸易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制造业贸易份额用制造业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 重表示,数据来自联合国 comtrade 数据库,用 manu 来表示。3.3 回归模型及结果为了检验各个影响因素对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回归模型,可以用公式(3)表示。公式(3)中,iiti 表示中国同第 i 个贸易伙伴的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fdii 表 示 i 国在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cgdpd 表示我国与 i 国人均收入的差距,cgdpi 表示 i 国 人均收入水平,i 代表残差。log(iiti ) = 0 + 1 log(fdi i ) + 2 cgdpd + 3 log(cgdpi ) + 4 log(manu i ) + i(3)表 2 表示 2004 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回归结果。在回归分析中,1 的符号为正,2的符号为负,3 的符号为正,4 的符号为正。当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时,产业内贸易水平出现 增加。当人均收入水平增加时,产业内贸易水平将会提高。当国家间人均收入的差距越小, 产业内贸易水平将会较高。制造业贸易份额越高,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模型的结果与理论 预期相一致,具有较高的显著性,这些因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拥有显著的影响。表 2:2004 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回归结果variablesitc 09 类sitc 58 类coefficienttsigcoefficienttsigconstant-5.426-5.9880.000-5.987-6.6820.000fdi0.2662.5690.0130.2742.6720.010cgdp0.9563.7900.0001.0894.3660.000cgdpd-1.799-2.7620.008-2.131-3.3080.002manu1.6866.1790.0000.7702.8530.006f36.96522.442sig0.0000.000r20.7590.6564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4.1 积极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改善投资软环境,调整引资政策,继续鼓励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近年来外商直接投 资保持了上升态势,外资通过外溢效应、学习效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 级,外商直接投资培养了一批管理和科技人才。我国利用外资要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 转变,要争取到国外领先技术的投资。积极推动市场国际化,使外资企业充分考虑到国际化 的竞争环境,促使外资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积极吸引欧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这些资本 相对于港台资本更具有系统性,相关的法律、金融、会计服务业以及营销体系较为健全,它 们的进入会带来外部经济性。要继续抓住机遇,合理调整政策,改善投资软环境,鼓励支持 外商对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环节的投资。鼓励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往 往项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管理水平高,我国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合作极为有利。我国企 业可以在合作中引进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和营销方式,达到了在合作中生存发展的目的。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内贸易和跨国公司有着密切联系,鼓励有 条件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适时推动中资跨国公司的形成发展,形成规模经济,促进我国产 业内贸易的发展。4.2 大力发展差异产品通过开发更新的差异产品或其他种类、型号的产品,并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形成优 势产品并向国外出口,形成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我国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差异产品为主,水平 差异产品贸易额偏小。加快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水平差异商品贸易,逐步改变我国产业 内贸易的模式。发展高科技产业,能够形成一些技术优势,使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形成技术差 异,促进以垂直差异产品为主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这也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 方面。我国企业要推进产品创新,推动差异化产品的创造。产品的差异性,不但体现在质量和技术水平上,而且体现在产品的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水平上。中国需要有国际品牌和可靠的营销渠道,需要获得应有的国际市场价格。产品差异化的内涵广泛,除指产品在档次、质 量、款式、颜色、商标等方面的差别外,还包括销售上的差异,如广告、包装、售后服务以 及人们认识上的差别。在科技革命和消费多样化的时代,企业的生产和流通活动中实行差异 化策略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在贸易时常常忽视产品差异性,不进入 广告、宣传和销售等领域,利润往往不高,失去了宝贵的机会。积极进入产品销售领域,是 我国企业增加产业内贸易,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企业应强化产品的差异性,争取创 造出国际名牌,推动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通过增加产品的差异性,促进比较优势的建立。 实现产品多样化和差异化,满足不同消费者偏好。要增加产品的差异性,需进行制度创新和 技术创新,以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产业内贸易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 使得新技术产品涌现,新兴产业获得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速度,进而促进贸易结 构升级。贸易相关部门获得发展,增加了商品在出口竞争中的竞争力,改善了贸易条件,增 加了贸易收益,也为技术扩散提供了便利的渠道。4.3 加强自主技术创新我国企业往往缺乏自主技术和核心技术,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需要建立 起技术创新与进步的学习机制,增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国家要从 战略角度,重点发展一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强高新技 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高研发绩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促进技术革新,改进生产方法,实现出口的效益增长。逐步实现贸易模式由以产业间贸易为 主到以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转变、由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到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转 变。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是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较低,中国 和工业化国家之间在技术上存在较大差距。应鼓励技术革新与应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提高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升级改造,通过高新技术对我 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以改造,加强我国在这些行业的比较优势,增加产品的 差异性,促进传统产品向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转变,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提高我国的产业 内贸易水平,提高我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扶持 一批高技术主导产业。产业内贸易与一国主导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要发挥规模经济促进产 业内贸易的发展,要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主导产业竞争 优势的提高,选择资本技术密集型关键领域进行投资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地位和发展速度,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 构优化,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加速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4.4 重视规模经济的作用产业集聚是实现外部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影响产 业集聚的区位选择。例如:国家可一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出台相 应政策法规,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西部集聚,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可通过制定高 新技术产业政策,鼓励高利润生产环节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东部地区的集聚,实现规模经济。 各省市政府可采取相应政策措施,苏州工业园区就是产业集聚的典范。促进企业更多地关注 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重要因素,中国产业普遍存在着规模不经济、 市场集中度低、企业效益差的状况,阻碍了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因此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支柱,应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加速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引导企业更多注重规模经济。4.5 提高人均收入水平高收入水平代表了较高的经济发展阶段,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往往代表较高的资本/劳 动比率,人均收入对产业内贸易具有促进作用,高收入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往往很高。回 归分析有力地说明: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国家间人均收入的差距越小,产业内贸易水平就越 高。要逐步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体系。加快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城市低收入者实际生活水平。在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的同时,加快西 部基础设施建设,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多采取 切实措施,实际收入水平才能提高,国家间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人民实际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对差异产品有了需求,同类产品的进出口行为逐渐增加,产业内贸易水平得以提高。参考文献1 阿普尔亚德,菲尔德著,龚敏等译.国际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强永昌.产业内贸易论国际贸易最新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 falvey, rodney e. “commercial policy and intra-industry trade”j ,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1 , vol. 11 , issue 4: pp495-511.4 david greenaway; robert hine and chris milner,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and the pattern of horizontal andvertical intra-industry trade in the uk” 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994. 13(1): pp77-100.5 grubel, h.g. and lloyd, p.j.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differentiated products” m, london: macmillan, 1975.6 h. peter gray and john p. martin. “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of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980 116(2): pp322-329.7 krugman paul r. “increasing returns,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