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doc_第1页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doc_第2页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doc_第3页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doc_第4页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第50卷第l0期201】年5月湖北农业科学hubeiagriculturalsciencesv01.50no.1om.dy.,2011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朱林,李应森,冯晓宇,郭水荣,谢楠z,朱树人(1.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1306;2.杭州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4)摘要:乌鳢病害主要有寄生虫病,真菌病,细菌病等,对乌鳢主要病害致病病原,流行状况,发病症状及诊断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同时对我国乌鳢病害研究提出了展望.关键词:乌鳢;病害;诊断;防治中途分类号:$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207404diagnosisandtreatmentofmaindiseasesofchannaarguszhulhli,liying-sen,fengxiaoyli2,guoshui-rong,xienanz,zhushu-ren(1.keylaratoryofaquaticgeneticresourcesandutilization,ministryofagrieuhure,sharighaioceanuniversity,shanghai201306china;2.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hangzhou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hangzhou310024,china)abstract:themaindiseasesofchannaolguincludeparasiticdiseases,fungaldisease,bacterialdisease,ete.thepathogen,prevalence,symptoms,diagnosisandcontrolmeasuresofthemaindiseasesweresummarized;meanwhile,theprospectofresearchonchannaargusdiseaseswaspointedout.keywords:channaargus;diseases乌鳢(channao2g/1).隶属于鲈行目(perci.formes)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又称黑鱼,乌鱼,才鱼,生鱼,黑鳢头等,在中国各大水系,俄罗斯和朝鲜地区有自然分布,乌鳢具有营养价值高,生长迅速,生命力强等优点,一直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属淡水鱼中较高档的水产品,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自2o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乌鳢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生理生化特性,高产养殖技术,核型以及一些基因的克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n.但对乌鳢的病害及其防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乌鳢在自然环境里,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强.但随着乌鳢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其病害也逐渐增多.成为制约乌鳢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就国内外近几年乌鳢病害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乌鳢的病害研究提供参考1寄生虫病已报道的乌鳢寄生虫病原主要有尾孢虫,小瓜虫,车轮虫,粘孢子虫,嗜子宫线虫.1.1尾孢虫病林国材_l4报道尾孢虫主要危害乌鳢和斑鳢的鱼种,成鱼,寄生于鱼体的皮肤,鳃,脊柱下等部位,流行季节主要是58月.在酸性水质中易暴发.被感染乌鳢主要症状为:体色比正常乌鳢灰暗.花纹不明显.体表被覆一层灰色泥土,游动迟缓,见人及飞鸟反应迟缓,离群独游,投食时不抢食,吃食量减少.更有个别乌鳢零星死亡,严重时成批死亡预防方法:彻底清塘.杀灭孢子;鱼种浸泡消毒,杀死裂殖孢子;经常换注清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向塘内施石灰,漂白粉,面碱等.保持水体呈弱碱性,阻止孢子寄生和裂殖:定期投喂药饵鱼.可有效防止乌鳢体内孢囊的形成.治疗方案:如果因喂收稿日期:201010-01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y1101);杭州市科技重大创新项目(20083212a04)作者简介:朱林(1986一),男,江西萍乡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与种苗工程,(电话电子信箱)252763990qq.corn;通讯作者,李应森,(电子信箱).第10期朱林等: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2075养不善和预防失当出现大批死亡.采用外治和内治同时进行.可制止死亡.恢复正常吃食.外泼杀虫药.连续3d每天1次,首次加量.常用药有敌百虫,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内服药饵鱼虾,常用药有盐酸氯吡嗪钠,阿苯达唑,阿维菌素等.1.2小瓜虫病钱龙等l15报道,当鱼苗陆续达到47cm规格的阶段时.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小瓜虫病,少数鱼开始死亡多数病鱼表现极不安,集群上下翻滚,或在池底,池边磨擦,或窜出水面,摄食减弱.预防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投放鱼苗的密度要适宜.治疗方法:水温先调节到2832;用2.5mg/l硫酸铜浸泡5-9h,换水后,让鱼吃好,恢复12h后,再用1:1的椒子粉与生姜粉8mg/l液汁泼洒.经10h.可以治疗最严重的小瓜虫病.1.3车轮虫病杨成胜等el6报道.车轮虫病是一种对夏花鱼种危害严重的病害.在发病的初期症状不明显.较难诊断,病鱼不摄食,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停沿网箱边缓慢游动.有的鱼种身体不停地翻转.有时连打好几个滚.一会儿上浮一会儿下沉:有的鱼种则头不动.身体绕头部打转:有些病鱼急剧活动后,缓慢上浮.游动越来越慢,不久即死亡.预防措施:饵料消毒彻底.控制夏花鱼苗放养密度.治疗方法:在网箱及其周边.采用局部高浓度用药方式.不问断持续泼洒车轮速杀药液.维持1h的高浓度状态.1d用药4次,每次用药后开增氧机搅水.加快箱内外水体交换.在鱼糜及小杂鱼中混拌车轮速灭制成药饵.尽可能使能摄食的鱼种都吃到足量的药饵:用药后第三天对网箱水域泼洒一次二氧化氯.使鱼种损伤部位不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继发性病害1.4肾脏增生病周之武等m报道.肾脏增生病的症状是病鱼吃食不欢.有的离群独游.不久便翻身死亡.通过对病鱼的解剖观察发现.此病是由粘孢子虫首先在肾脏寄生,而形成许多包囊.在肾脏表皮引起组织增生,形成不规则菜花状瘤状物在增生组织中.一旦受到孢子虫的侵袭.引发细菌感染.会导致发炎,成为瘤状脓疮防治方法: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同时投喂脓肿消药饵.连用5d.之后每隔20d用药1个疗程对患有肾脏增生病的池塘.定期泼洒敌百虫.可杀灭粘孢子虫的中间宿主寡毛类以及放射孢子虫.切断传播路线.对控制疫情蔓延可起到良好作用1.5嗜子宫线虫病茆键强报道嗜子宫线虫病在长江流域流行最为广泛.感染率高达90%.最早发病是冬季一月间.春季出现最多,到夏季后鳍上不再发现有成虫.病原体为藤本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在乌鳢的背鳍,臂鳍和尾鳍的鳍条之间,雄虫寄生在鱼的鳔和肾内.一般肉眼看不出明显的症状.预防方法:用3%5%的食盐溶液浸洗鱼苗102omin:用晶体敌百虫(90%)和面碱混合泼洒(比例为5:3).泼洒药物使池水浓度一天达0.2mg/l,第二天达到0.3mg/l2真菌病目前.已报道的乌鳢真菌病只有水霉病.蒋黎报道水霉病发病原因为水环境不良.气温低.乌鳢受精卵易感染水霉:或是春季投放鱼种时因鱼体损伤感染水霉症状为在孵化过程中.内菌丝侵入卵膜中.卵膜外丛生大量菌丝.外菌丝成放射状.带水检查最容易判断,鱼体表面有破絮状白毛.预防方法:严格消毒孵化池,保持孵化水体清新;捞卵不离水,轻捞轻放,不使卵粒受伤;为防止室外气候突变,可在室内进行孵化;治疗方案:发病鱼池可用水霉净连洒3d3细菌病目前,已报道的乌鳢细菌病主要有腐皮病,腹水病,烂皮病,诺卡氏菌病,细菌性脓疮病3.1腐皮病曾慷等报道乌鳢腐皮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感染引起.流行高峰季节是69月.其主要症状是病鱼体表鳞片脱落.皮肤溃烂.有出血和炎性渗出物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病鱼局部皮肤和骨骼肌急性炎症反应和坏死:肝,肾组织细胞肿胀.线粒体结构模糊,细胞呈空泡化变性20-223.预防方法:彻底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用适量高锰酸钾浸洗20rain:不投腐烂变质的动物饵料.多投新鲜的活饵料;治疗方案:每100kg鱼内服克瘟灵50g,连续用药6d.3.2腹水病舒新华等报道乌鳢腹水病的病原体为费氏构缘酸杆菌(gitrobacterfreundii).该菌为条件致病菌,通常是在池塘淤泥过多,水质不良时引起病原菌大量滋生.病原菌从鱼的受伤皮肤和肠道入侵.感染发病.乌鳢腹水病的主要症状是眼球突出,竖2076湖北农业科学2011正鳞,皮下积水,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肝内严重脂肪变性;脾小体细胞疏松,淋巴细胞向外迁移:肾间质增生;心肌纤维显得有些松散,心腔积血;骨骼肌纤维均质化;小肠固有层高度充血,粘膜下层水肿:鳃上皮下有较多的大单核细胞浸润预防方法:鱼池及时清淤.放养前用消毒剂彻底清塘;鱼种放养前要先用15g/m3的高锰酸钾或3%5%食盐水浸泡1020min.适当控制放养密度:治疗方案:发病初期用固体二氧化氯0.4g/m3全池泼洒,连续3d,隔3d后进行第二个疗程,方法和剂量相同;按每100kg鱼每天用2g恩诺沙星,鱼用复合维生素l2g加粘合剂拌料投喂,分两次进行,连用35d.3.3烂皮病益鸣报道烂皮病大多是乌鳢体表受机械创伤及寄生虫叮咬致伤.伤口感染水中荧光杆菌(edodomonasttoresce)而发病.每年5,6两月出现发病高峰期,发病初期,乌鳢体表的一些部位出现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加重,出血点处鳞片逐渐脱落,皮肤溃烂,露出红色肌肉,并伴有血液和脓性渗出物.严重时,溃烂部位露出骨刺,甚至烂穿腹壁.可见内脏器官.预防方法:每隔1015d用25m生石灰和1g/m3漂白粉交替对乌鳢专养池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治疗方案:发病乌鳢池应该采取先杀虫后灭菌消炎的治疗策略.具体治疗方法是先用适宜浓度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虫.隔两天后用1m漂白粉灭菌,同时每100kg乌鳢用恩诺沙星2g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d为1个疗程.3.4诺卡氏菌病常藕琴等报道乌鳢诺卡氏菌病(nocardiosis)是由诺卡氏菌(nocardia)引起乌鳢的一种慢性全身肉芽肿传染病,发病高峰为69月.发病初期,患病个体反应迟钝,离群独游,食欲下降,鳍基部和腹部有少量出血.腹部肿大.随着病情发展,病鱼眼球突出.剖检可见肝,脾肿大,在肝,脾,肾等内脏组织中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出现.直径0.10.2ca,大者可达0.5cm以上【她.预防方法:667m2放养量控制在30005000尾:对水源水进行沉淀,消毒等,以确保养殖用水安全:定期使用生石灰等一些水质及底质改良剂进行养殖水质调控:治疗方案:对发病池大量换水,再用三氯异氰脲酸0.3m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用2次.同时用罗红霉素拌饲投喂,用量为每kg鱼体每天用0.1g.连续服用57d.3.5细菌性脓疮病丁雷等33报道乌鳢细菌性脓疮病致病菌为一种革兰氏阴性链球菌.该病大面积发病的时间在910月,病鱼发病时主要表现为池边缓游,腹部膨大,有时可见眼部有瘤状结节.偶尔出现头下尾上沿池环游症状,还有10%左右病鱼出现身体弯曲现象.一般病鱼在1周左右死亡33-351防治措施:驯化乌鳢苗种摄食配合饲料或新鲜小鱼投喂;坚持稀放稀养,勤换水,维护良好水质.4其他病4.1爆发性出血病潘立新等报道乌鳢爆发性出血病发病原因为养殖水质较差.养殖密度过高.69月为主要流行季节,鱼种和成鱼均易感染此病,患病鱼体出现明显出血症状后约34d即发生大批死亡现象.患病鱼体的腹部,鳍条基部充血发炎.胸鳍基部至鳃盖后缘两侧有与侧线相垂直的出血条纹有些患病鱼体的眼球,眼框与肌肉皆有充血现象.严重者全身出血,鳃丝发白,腹部肿胀,肛门红肿,体腔有无色腹水.肝脏有淤血,肠内无食物,肠壁充血36-38.预防方法:彻底清塘消毒,冬季干塘后进行冻晒,以杀灭病原体.降低养殖过程中的发病率;鱼种放养前.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或l020g/m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选用优质的饵料鱼.投喂前用35%食盐水浸洗l020min.并将其投放在饲料台上.投喂3h后及时清除残饵:调控好养殖水质.69月间要勤换水.保持养殖水质清新和较高的溶解氧含量,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等)以改良水质:发病季节,每隔1520d全池泼洒225300kg/hm2生石灰1次.治疗方案:乌鳢发病时.首先要对水体进行消毒.可用生石灰300375kg/hm2或甲醛2030g/ml,三氯异氰尿酸0.40.5pg/ml,溴氯海因0.20.3ixg/ml,聚维酮碘3000ml/hm2全池泼洒,连用23d;其次要使乌鳢内服药物,每100kg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三黄散300600g.连用35d.4.2萎瘪病茆键强ii81报道萎瘪病在夏花和成鱼养殖阶段都可发现主要由于放养过密.饵料不足,使部分鱼种因得不到足够的饵料而严重消瘦.离群散游.不久萎瘪致死.病鱼鳃丝发白.严重贫血.防治方法:养殖中应尽可能做到放养鱼种规格均匀.密度适宜,饵料投喂均匀,适口,充足.当发现鱼患萎瘪病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增加营养,在疾病早期可恢复健康第1o期朱林等: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20774.3类立克次体感染乌鳢类立克次体感染的重要组织病理学特征为组织细胞(特别是肝,脾,肾,眼和脑等)大范围的坏死,溶解和内脏器官的小血管炎_39-42.目前有关乌鳢类立克次体感染的防治措施尚未见报道.5展望乌鳢对水质,水温和其他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特别强,只要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就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水产科研工作者还应加强基础理论应用的研究,积累知识和经验,控制乌鳢的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疾病的发生,以提高乌鳢的养殖产量参考文献:i倪勇,伍汉霖.江苏鱼类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37738.2:师玉环.乌鳢养殖的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通讯,2003(10):28.3刘红.乌鳢的池塘养殖技术j.养殖与饲料,2008(4):39.4沈维德.名贵优质鱼类养殖技术之八乌鳢j.内陆水产,1994(8):2526.5饶发祥.乌鳢生物学特性及其饲养j.河南水产,1995(3):3031.:6李生武.乌鳢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1999(1o):2830.7周义斌.乌鳢生物学特性及其高效养殖技术j.江西水产科技,2006(3):4348.81谢从新,周洁,熊传喜.等.乌鳢早期鳞被的形成及鳞片形态特征j.华中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版),1996,15(1):6872.9杨小强.闽香鳢遗传生物学研究i.子代和亲本形态比较j.福建水产,2004,10(2):4144.10秦伟,倪建国,张学斌,等.乌鳢及鳢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j.水利渔业,2004,24(5):1416.11张诚,刘年峰,杨小强,等.闽香鳢及其亲本染色体组型的比较j.上海海洋大学,2005,14(2):103107.12郝泗城,彭永康.乌鳢组织内三种同工酶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5.27(1):3-6,13贾伟章,周秀霞,黄容,等.乌鳢(channaofglh$)干扰素刺激基因viperin和isg15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特征分析j.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1):14811491.14林国材.鸟鳢尾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科学养鱼,2009(7):51.15钱龙,艾涛谢,恒修.乌鳢苗小瓜虫病治疗方法j.淡水渔业,1999,29(12):2829.16杨成胜,孔凡超,牟长军,等.乌鳢夏花车轮虫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2010(1):5859.17周之武,刘君国,王延学.乌鳢肾脏增生病(pkd)疫情控制及效果j.齐鲁渔业,2002,19(6):8-9.18茆键强.乌鳢规模养殖关键技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899.19蒋黎.乌鳢病新经验j.渔业致富指南,2002(23):43.2o曾慷,舒新华,金燮理.乌鳢腐皮病致病细菌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1999,25(5):396399.21江为明.乌鳢腐皮病的防治j.湖南农业,2001(7):25.22舒新华,曾慷,金燮理,等.乌鳢腐皮病病理形态学研究j.淡水渔业,1999,29(8):810.23舒新华,刘红旗,金燮理,等.乌鳢(hiocephdusarguscanfor)腹水病病理形态学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1998,2(2):14815o.25何共善,张政军,刘伟.乌鳢腹水病的诊治j.湖南农业,2009(10):20.26李进村,刘建国.乌鳢腹水病的综合防治j.科学养鱼,2005(4):5859.27舒新华,金燮理,肖克宇,等.乌鳢腹水病病原的分离和鉴定j.湖南农业大学,1998,24(4):286287.28益呜.乌鳢烂皮病的防治j.渔业致富指南,2001(1o):51.29常藕琴,石存斌,潘厚军,等.乌鳢诺卡氏菌病的组织病理学j.水产,2008,32(3):209216.3o侯宜中.乌鳢诺卡氏病及防治j.科学养鱼,2008(9):56.31吕伟清,孙伟杰,谢荣林,等.乌鳢诺卡氏菌病的防治j.科学养鱼,2008(1):57.32劳顺健,沈乃峰,冯小根.乌鳢诺卡氏菌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