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07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标准JTT496-2004.pdf_第1页
56007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标准JTT496-2004.pdf_第2页
56007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标准JTT496-2004.pdf_第3页
56007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标准JTT496-2004.pdf_第4页
56007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标准JTT496-2004.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 s 2 3 . 0 4 0 . 2 0 . i c s 9 3. 0 8 0 . 3 0 e 66苏 -*40 中 华 少 味民 幸 写和 国 交 通 t 4 业标 准 j t / t 4 9 6 -2 0 0 4 公路地下通信管道 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h i g h - d e n s i t y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s i li c o r e d u c t f o r h i g h w a y c o n u n u n i c a t i o n c o n d u i t 2 0 0 4 - 0 3 - 1 7发布2 0 0 4 - 0 6 - 0 1 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交 通 部发布 j t / 丁 4 9 6 - 2 0 0 4 目次 前言 , , i i i i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1 3 产品分类与命名 1 4 技术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2 5 试验方法 , , 4 6 检验规则 , , , , , , , , , 7 7标 识 、 包 装 、运 输 及 贮 存 。 , 丫 , , , , , , 一 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硅芯管专用连接头技术要求 , 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椭圆度试验方法 , , , , , , , , 1 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平板法测定静态 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 1 1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圆 鼓法测定动态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 1 2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硅芯管冷弯曲半 径试验方法 , , - 4 , , , 。 , , , , 1 4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耐热 应力试验方法 , 巧 参考文献 , 4 1 7 j t / t 4 9 6 - 2 0 0 4 月g青 本标准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 部分参照美国a s t m d 3 4 8 5 - 9 7 预穿放电缆用可缠绕实壁聚乙烯管 道标准规范 、 美国b e ll c o re s t r - n w t - 0 0 0 3 5 6 光缆内保护管通用技术要求 、 美国电力制造商协会标准 n e m a t c 7 - 1 9 9 0 可缠 绕实壁聚乙 烯电 力塑料管 道 制定。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 b 、 附录c 、 附录 e和附录 f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 全国 交通工程设施( 公路) 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 s a c / x2 2 3 ) 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参编单位: 江苏国达线路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福建亚通塑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韩文元、 车志生、 张智勇、 匡金和、 陈鹊、 汤国良、 单瑞敏 j t / t 4 9 6 - - 2 0 0 4 公路地下通信管道 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简称硅芯管) 的产品分类 、 命名、 技术要 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以及标识、 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地下 铺设的通信光、 电缆用高密度聚乙 烯硅芯塑料 保护管, 多孔组合高密 度聚乙 烯塑 料管道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于室外直接暴露于太阳光下的通信光、 电缆用保护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 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9 1 -2 0 0 ( 包装储运图 示标志 g b / t 1 0 3 9 -1 9 9 2 塑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 b / t 1 4 0 8 . 1 -1 9 9 ! 固 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工频下的试验 g b / t 1 8 4 2 -1 9 9 9 聚乙 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 g b / t 2 4 1 1 -1 9 8 0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 g b / t 2 8 2 8 -1 9 8 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 连续批的 检查) g b / t 2 9 1 8 -1 9 9 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 标准环境 g b / t 3 6 8 2 -2 0 0 (热塑性塑料熔体流动速率试验方法 g b / t 5 4 7 0 -1 9 8 5 塑料冲 击脆化温度试验方法 g b / t 6 6 7 1 -2 0 0 1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 缩率的 测定 g b / t 8 8 0 4 . 2 -1 9 8 8 热塑性塑 料管材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聚乙烯管材 g b / t 8 8 0 6 -1 9 8 8 塑料管材尺寸测量方法 y d / t 8 4 1 -1 9 9 6 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3 产品分类与命名 3. 1 结构 硅芯管由高密度聚乙 烯( h d p e ) 外壁、 外层色条和永久性固 体硅质内 润滑层组成, 断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 所示。 3 . 2 分类 3 . 2 . 1 按结构划分为: 内壁和外壁均是平滑的实壁硅芯管, 用大写英文字母s 表示; 外壁光滑、 内壁纵向带肋的 带肋硅芯管, 用英文字 母 r , 表示; 外壁带肋、 内壁光滑的带肋硅芯管, 用英文字母 r 2 表示; 外壁、 内 壁均带 肋的带肋硅芯管, 用英文字母r 3 表示。 3 . 2 . 2 按产品外层颜色划分: j t / t 4 9 6 - 2 0 0 4 硅芯管基体为一种纯色, 外层镶嵌不同颜色色条的 彩条硅芯管; 硅芯管通体为一种纯色的单色硅芯管。 产品的外层颜色用一至两个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b k表示 黑色, b l表示蓝色, b r表示棕色。 3. 3 型 号 3 . 3 . 1 产品的型号包括企业名称、 主要材料、 管径规格、 盘 长、 管壁结构和外层颜色等内容, 具体标示如下: 内 径 d 外壁 硅 芯 层 图1 硅芯管结构图 外层颜色:用英文字母表示颜色, 用下标 数字1 表示彩条管, 数字2 表示单色管 管壁结构:s 一 实壁管,r , 。 、 一 带肋管 盘长:单位: m 规格: 如4 5 4 0 / 3 3 材料: h d p e ( 高密度聚乙烯) 企业名称 示例 如x x h d p e 0 4 0 / 3 3 -2 0 0 0 s b k , 表示由x x 企业生产的规格为 0 4 0 / 3 3 、 盘长2 0 0 0 m的 黑色带彩 条实壁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4 技术要求 4 . 1 一般要求 4 . 1 . 1 原材料 生产硅芯管的主料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高密度聚乙烯挤塑树脂, 在保证符合本标准规定技术条 件下, 单色黑色管可以使用不超过 1 0 %的少量清洁的回用料, 其他颜色的硅芯管不得使用。 4 . 1 . 2 工艺外观 外观颜色均匀一致 ; 内外壁实体应平整、 均匀、 光滑, 无塌陷、 坑凹、 孔洞、 撕裂痕迹及杂质麻点等缺 陷; 截面无气泡、 裂痕; 硅芯管内壁紧密熔结、 无 脱开现象; 外壁上产品标识完整、 清楚。 4 . 2 规格尺寸 4 . 2 . 1 依据光电缆的外径和气吹设备的性能, 硅芯管的规格及尺寸允差 应符合表1 规 定。 表1 硅芯管规格及尺寸允差 规格( d / d ) 外径 d ( m m) 最小内径 d ( m m) 壁厚( m m )椭圆度( %) 标称值允差 标准值允差绕盘前绕盘后 4 5 3 2 / 2 6 3 2 : 2 62. 5 + 0 2- 0 .2 _ 2 _ 3 0 3 4 / 2 83 4 _b 2 83. 0 + 0 .350 (2_ 3 0 4 0 月 34 03 3 3. 5 + 0 .350 毛2 . 5(3 . 5 巾4 6 3 84 63 8 4. 0 + 0 .350 簇3(5 j t / t 4 9 f r -2 0 0 4 表 1 ( 续 ) 规格( d/ d ) 外径 d ( 二 ) 最小内径 d ( m m) 壁厚( m m) 椭圆度( %) 标准值 允差 绕盘前 绕盘后 标称值允差 05 0 / 4 15 0 4 14 . 5 + 0 .350 ( 3(5 0 6 3 / 5 46 35 45. 0 + 0 ,350 ( 3盛5 注: a适用于大管径保护管内的通信子管; b表示只控制内径及壁厚, 对外径不做规定 4 . 2 . 2 为运输及施工方便, 硅芯管应顺序缠绕在盘架上, 盘架的 结构应满足硅芯管最小弯曲半径的 要 求, 每盘硅芯管出厂标称长度宜符合表2 的 规定, 也可由 供需双方商定, 但中 部不得有断头。 表 2 长度及允差 规格( d / d ) 长度( m )长度允差 一 长度( m )长度允差 03 2 / 2 63 0 0 0 一一 。 4 6 / 3 8 1 5 0 0) +0 . 3 % 4 5 3 4 / 2 83 ( 班 洲 ) ) + 0 . 3 % 0 5 0 / 4 1巧 0 0) 十0 . 3 % 04 0 / 3 32 0 0 0 1 ( d 6 3 / 5 41 0 0 0 ) +0 . 3 % 4 . 3 硅芯管的物理化学性能 硅芯管的物理化学性能应符合表3 的规定。 表3 硅芯管物理化学性能指标 序号 项目 技 术 指 标 0 犯/ 2 6“ 3 4 / 2 8“ 4 0 / 3 30 4 6 3 80 5 0 / 4 10 6 3 / 5 4 1 外壁硬度)5 9 ( 邵氏d型) 2 内壁摩擦系数 静态: ,_0 . 2 5 ( 平板法 ,对 h d p e标准试棒) 动态: ( 。巧 3 拉伸强度( m p a )32 1 4 断裂伸长率( %)3 3 5 0 5 最大牵引负荷( n ) ) 5 一幻36 1x 旧)8 斌 目 10_, 10 0 ( 旧3 1 1 0 0 03 1 2 0 0 0 6冷弯曲半径( m m ) 3 oo3 0 04 ( 旧5 0 06 2 57 5 0 7 环刚度( k n / m 2 ) 3 5 034 033 0 8扁平试验 垂直方向加压至外径变形量为原外径户 内5 0 %时, 立即卸荷, 试样不破裂、 不分层 9 复原率( %) 垂直方向加压至外径变形量为原外径的 5 0 %时, 立即卸荷, 试样不破裂、 不分 层, l 0 m in外径能自然恢复到原来的8 5 %以上 1 0 耐落锤 冲击 性能 常温温度2 3 c , 高度2 m , 用1 5 . 3 吨重锤冲 击1 0 个试样, 应9 个以 上无开裂现象 低温 温度一 2 0 c , 高度2 m , 用1 5 . 3 掩重锤冲击1 0 个试样, 应9 个以上无开裂现象 1 1 耐水压密封性能温度 2 0 c , 压力5 0 k 1、条件下, 保持 2 4 h , 无渗漏 1 2 抗裂强度( 树、)办2 . 0 1 3 与管接头的连接力 ( n ) ,4 3 0 0,4 3 0 0, 6 7 0 0 8 0 0 0 j t / t 4 9 6 - 2 0 0 4 表 3 ( 续) 序号项目 技 术 指 标 价 3 2 / 2 6价 3 4 / 2 80 4 0 / 3 3“ 4 6 / 3 8$ 5 0 / 4 1$ 6 3 / 5 4 1 4纵向收缩率( %),3 .0 巧 脆化温度( ) 一 7 5 1 6 耐环境应力开裂 4 8 h , 失效数2 0 % 1 7 熔体流动速率. ( 彭1 0 n in ) m f r ( 1 9 0 / 2 . 1 6 ) _,0 . 5 1 8 耐热应力开裂b1 6 8 h , 失效数2 0 % 1 9 工频击穿强度“ ( m v / m )2 4 2 0 耐化学介质腐蚀“ 将管试样分别置于5 %的n a c l , 4 0 %的恢, 人, 4 0 %的n a 0 1 溶液中浸泡2 4 h , 无 明显被腐蚀现象 2 1 耐碳氢化合物性能 用庚烷浸泡7 2 0 h 后对硅芯管施加5 2 8 n的外力, 试样不损坏, 产生的永久变形不 超 过 5 % 注: a 该项指标只在生产企业生产前, 对要使用的树脂进行检测时 使用; b 该两项指标只用作电力保护管时使 用; c 该项指标适用于现场有强烈酸、 碱、 盐等腐蚀的条件下 4 . 4 硅芯管专用连接头 硅芯管应使用专用连接头连接, 专用连接头的 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 规定。 4 . 5 硅芯管管塞 硅芯管两端应使用膨胀管塞和( 或) 热塑套管密封以防止潮气或尘土进人管内, 管塞的密封性能应 满足耐水压密封试验的要求。 5 试 验方法 5 . 1 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 环境 除特殊规定外, 试样应按g b / t 2 9 1 8 -1 9 9 8 的 规定在2 3 士 2 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2 4 h , 并且在此 条件下进行试验。 5 . 2 检验仪器和试验准备 5 . 2 . 1 检验所用的万能材料试验机负荷传感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 级, 长度计量器具精度等级: 钢卷 尺不低于2 级, 其他不低于1 级。 5 . 2 . 2 做拉伸试验所用试样的 取样、 制备和 试验机的调整、 操作等 要求除特殊规定外, 按g b / t 1 0 3 9 - 1 9 9 2 的 规定执行。 5 . 3 外观检验 在正常光线下, 用肉眼直接观察。 5 . 4 硅芯管尺寸的测f 尺寸的测量按 g b / t 8 8 0 6 -1 9 8 8 的规定, 长度用分度值为 l mm 的卷尺测量, 外径用分度值为 0 . 0 2 = 的游标卡尺测量, 测量壁厚时要充分注意量具施加到试样上的力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宜用分 度值为 o . o l mm 的壁厚千分尺测量, 椭圆度测量按附录 b执行。 5 . 5 理化性能 5 . 5 . 1 外壁硬度 将长度 1 0 0 mm 的 硅芯管试样紧密套在外径适当的金属棒上, 放置在d型邵氏硬度计正下方, 按 4 j t / 丁 4 9 6 - 2 0 0 4 g b / t 2 4 1 1 -1 9 8 0 规定的 方法, 读取试验的瞬时硬度为测量结果, 共读取五次, 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 果。 5 . 5 . 2 内壁摩擦系数 5 . 5 . 2 . 1 静态内壁摩擦系数按附录 c规定测试。 5 . 5 . 2 . 2 动态内 壁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当生产企业用于比对试验, 已确定生产工艺或配方改进方案时 可参照附录 d进行测试。 注: 动态内壁摩擦系数试验方法的正式标准正在制订中, 正式标准发布后, 取代此条。 5 . 5 . 3 拉伸强度 按g b / t 8 8 0 4 . 2 -1 9 8 8 规定的方法, 取五个冲裁试样, 分别夹持在试验机上, 拉伸速度为 w o r m , t m n , 直至将试样拉断, 记下拉伸过程中的最大拉伸 值为 试验结果, 取五次有效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 结果。 5 . 5 . 4 断裂伸长率 按g b / t 8 8 0 4 . 2 -1 9 8 8 规定的方法, 取五 个冲裁试样, 拉伸速度为1 0 0 n m i/ m i n , 取五次有效试验的算 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该试验数据可与 5 . 5 . 3 拉伸强度同时获得。 5 . 5 . 5 最大牵引负荷 取三段长度为2 0 0 m m的 完整硅芯管试样, 试样两端应垂直切平。用专用夹具将 试样夹持在试验机 上, 拉伸速度为4 5 0 m n i / n u n , 直至试样屈服时, 读取试验的 屈服负荷为试验结果。若试样在夹具边缘断 裂, 则试验无效, 应重新更换试样。取三个有效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5 . 5 . 6 冷弯曲半径 按附录 e规定执行。 5 . 5 . 7 环刚度 按y d / t 8 4 1 -1 9 9 6 的6 . 5 . 2 规定执行。 5 . 5 . 8 扁平试验 按y d / t 8 4 1 -1 9 9 6 的6 . 5 . 3 规定执行。 5 . 5 . 9 复 原率 取样方法、 样品数量和试验机压缩速度同y d / t 8 4 1 -1 9 9 6 的6 . 5 . 3 , 在试样直径两端做好标记, 并 量取标记处的外径为初始外径 , 按规定的试验速度沿标记外径方向加压至外径变形量为初始外径的 5 0 % 时, 立即卸荷, 在标准状态下恢复 1 0 m in 后, 再次量取标记处的外径为终了外径, 按下式计算复原 率: 复 原 率 二 瓮 100 % 式中: d o 试验前初始外径; d , 试验后终了外径。 取三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 术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5 . 5 . 1 0 耐落锤冲 击性能 a ) 试样准备 取2 0 段长度为1 5 0 m m的完整硅芯管试样, 试样两端应垂直切平、 无破裂、 无裂缝等缺陷, 每次试验 取一个试样放在试验机冲击平台上, 锤头的冲头形状和尺寸如图2 所示。 b ) 常温冲击试验 在温度2 3 士 2 9 c , 落锤高度2 m , 锤头直径5 0 m m 、 质量巧. 3 吨的 条件下进行冲击, 每个试样冲 击一 次, 试样不破裂或裂纹宽度不大于 0 . 8 n u n 为合格 , 1 0 个试样9个以上合格为常温落锤冲击试验合格。 c ) 低温冲击试验 将试样放在温度一 2 0 士 2 的 试验箱中恒温保持5 h , 每次 取出一个试样, 在3 0 s 内按照5 . 5 . 1 0 b ) j t / t 4 9 6 -2 0 0 4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1 0个试样 9个以上合格为低温落 锤冲击试验合格。 5 . 5 . 1 1 耐水压密封试验 取两段长度为 l 0 0 0 m m的完整硅芯管试样, 用硅芯 管专用连接头按生产企业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连接好, 一 端 用管塞密封好, 另一端连接专用卡具注水, 水温2 0 0 c 士 2 c , 压力5 0 k p a 条件下, 保持2 4 h , 试样的 连接头、 管塞 均不渗漏为合格。若出现渗漏, 应将试样个数加倍进行 试验, 两次都合格才能判为合格, 否则, 耐水压密封试验 不合格。 5 . 5 . 1 2 抗裂强度 取两段长度为5 0 0 m m的完整硅芯管试样, 用硅芯管 专用连接头按生产企业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连接好组成试 样, 用专用卡具将该试样夹持到气压机或水压机( 水温 2 0 0 t 2 c ) 上, 缓慢加压至规定的压力, 并保持 1 5 m i n , 试 样不 破裂、 不渗漏为合格。若出现渗漏, 应将试样个数加 倍进行试验, 四次都合格才能判为合格, 否则判为不合 格 。 5 . 5 . 1 3 与管连接头连接力 巾 5 0 图 2 锤头尺寸图( 尺寸单位: 二 ) 取两段长度为2 0 ( 二 的完整硅芯管, 用硅芯管专用连接头按生产企 业提供的工具和方法连接好组 成试样, 用专用卡具将该试样夹持到 拉伸试验机上, 拉伸速度为1 0 0 m n i/ n ri n , 直至管连接头被拉破裂或 硅芯管被拉出时, 读取试验的最大拉伸负荷为试验结果。如此共进行三组试验, 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 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5 . 5 . 1 4 纵向回 缩率 按 g b / t 6 6 7 1 -2 0 0 1 试验方法 b规定, 取三段长度 2 0 0 m m的硅芯管, 标距 l 0 0 m m, 烘箱温度 1 1 0 9 0 士2 。 5 . 5 . 1 5 脆化温度 按 g b / t 5 4 7 0 -1 9 8 5 规定进行。 5 . 5 . 1 6 耐环境应力开裂 一般试验的 试样, 可从硅芯管上沿轴线直接截取, 刻痕长度方向与轴线一致, 刻痕深度: 壁 厚小于等 于 3 . 5 , 时为 0 . 6 5 = , 大于 3 . 5 m m时为 0 . 8 0 m m; 仲裁试样严格按 g b / t 1 8 4 2 -1 9 9 5 规定制取; 其他规 定按 g b / t 1 8 4 2 -1 9 9 9 执行 , 试验溶剂使用质量浓度为 2 0 %的重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 t x一1 剑水溶液。 5 . 5 . 1 7 熔体流动速率 按g b / t 3 6 8 2 - 2 0 0 0 规定进行。 5 . 5 . 1 8 耐热应力开裂 按附录 f 规定进行。 5 . 5 . 1 9 工频击穿强度 按g b / t 1 4 0 8 . 1 -1 9 9 !, 规定进行。 5 . 5 . 2 0 耐化学介质腐蚀 在标准试验环境下, 取三段长度为 l 0 0 m m硅芯管试样分别置于5 %的n a c l , 4 0 %的玩5 0 4 , 4 0 %的 n a o h 溶液中 浸泡2 4 h 后取出, 用自 来水冲洗干净, 目 测试样的颜色、 外观等, 无明显褪色和被腐蚀现象 为合格。 5 . 5 . 2 1 耐碳氢化合物性能 j t/ t 4 9 6 - - 2 0 0 4 在标准试验环境下 , 取三段长度为 3 0 0 m m硅芯管试样, 用庚烷浸泡 7 2 0 h后取 出, 在室温下恢复 3 0 m i n , 以排干试验液体, 之后对硅芯管施加 5 2 8 n的外力并保持 l m i n , 卸荷后试样不损坏, 产生的永久变 形不超过 5 %为合格。 6 检验规则 6 . 1 型式检验 6 . 1 . 1 硅芯管产品须经过国家认可的质检机构型式检验合格才能批量生产。 6 . 1 . 2 型式检验项目 为本标准的全部技术 要求。 6 . 1 . 3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在生产线终端选取。 6 . 1 . 4 型式检验为每年进行一次, 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正式生产过程中, 如原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 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b ) 产品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o )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 国 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时。 6 . 1 . 5 判定规则 型式检验时, 如有任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 则需重新抽取双倍试样, 对该项指标进行复验, 复验结果仍然不合格时, 则判该型式检验为不合格。 6 . 2 出厂检验 6 . 2 . 1 产品需经生产单位质量部门 检验合 格并附产品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 6 . 2 . 2 组批 用同一批号树脂、 同一配方和同一工艺生产的硅芯管可组为一批。 6 . 2 . 3 取样方法 在每完成一盘硅芯管生产的同时, 应从此盘产品的末端剪下约 2 一 5 m长的硅芯管留作样品。 6 . 2 . 4 出厂检验项 目 出厂检验项 目为: 外观、 平均外径、 最小内径、 平均壁厚、 椭圆度 、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 、 弯曲半径 、 落锤冲击试验 、 静态摩擦系数、 打印标识 、 包装。 6 . 3 验收检验 6 . 3 . 1 检验批的 形成 每个检验批应按照同型号、 同等级、 同成分, 且生产工艺、 条件和时间基本相同的 原则形成, 一个批 次一般不大于5 0 0 k m , 对形成的 批以盘为单位顺序编号。 6 . 3 . 2 抽样方案 按照g b / t 2 8 2 8 -1 9 8 7 的规定, a q l = 1 . 0 、 一次抽样、 一般检查水平 1 1 、 正常检验, 以 盘为单位抽取 样本, 常用样本数量见表k 表4 抽样方案表( a q l = 1 . 氏一次抽样、 一般检查水平1 1 、 正常检验)单位: 盘 批 量n 样本数 n 合格判定数, a c 1 一8一9 一15一1 6 一2 5 2 6一 5 0一 5 1 一9 0一 9 1 一1 5 0一 1 5 1 一2 8 0 6. 3 . 3检验 按照表 4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所需的样本数, 再从该样本中随机抽出 1 0 %( 不少于一盘) 按 照技术要求做全部项目 的检验( 称a检验) ; 剩余的 样本只做外观、 壁厚、 拉伸强度、 断裂伸长率和静态 摩擦系数的检验( 称 b检验) 。 6 . 3 . 4 试样的截取 7 j t / t 4 9 6 - 2 0 0 4 从抽出的样本盘的盘端截取所需测试样, 对于a检验试样数量为 1 . 5 m x 1 0段, 对于 b检验试样数 量为1 . 5 mx 3 段, 并记录截取盘的厂方盘号、 抽样样本编号及相关信息。 6 . 3 . 5 验收判定 对于每个样本的a 检验和b 检验都合格的 批应予以验收; 对于a 检验 不合格盘数不大于 表4 中的a 。 并且 b 检验全部合格的批应予以 验收; 对于样本中b检验不合格的批应拒收; 对于拒收的批允许受检方剔除不合格盘后重新组批提交检验。 6 . 3 . 6 管接头 管接头的验收 检验项目 为气闭性能、 耐工作气( 水) 压、 连接力、 抗压荷载、 耐冲击性能、 使用环境温 度。抽样方案以 套为单位按表4 执行, 当 不合格数不大于表4 中 的a c 时应予以验收, 否则拒收。 7 标识、 包装、 运输及贮存 7 . 1 标识 7 . 1 . 1 在硅芯管表面上每间隔 1 m, 按3 . 3 . 1 的规定印制产品型号, 并加上生产 日 期 、 盘号和本盘的累 计长度。 示例: x x h d p e 0 4 0 / 3 3 - 2 0 0 0 s b k , 2 0 0 3 / 0 2 / 0 2 0 2 0 2 3 8 m 7 . 1 . 2 在每盘硅芯管上应附有一张搬运存放指示标签。 指示标签应有“ 小心轻放” 、 “ 怕晒” 、 “ 远离热 源” 等字样或标志, 标志应符合 g b / t 1 9 1 -2 0 0 1 的有关规定。 7 . 2 包装 硅芯管两端用专用管塞密封后, 固 定在盘架上, 并用适当的包装物加以 保护, 以保证在正常运输存 放过程中不进水或其他杂物, 每个盘架上应附有盘架编号以备核查。 7. 3运输 硅芯管在运输时, 不得受剧烈的撞击、 摩擦和重压, 从火车或卡车卸货时, 应用叉车或吊车, 不得将 硅芯管直接从运输工具上推下。 7 . 4 贮存 硅芯管存放场地 应平整, 堆放应整齐, 屯放 场地应有明 显的“ 禁止烟火” 标志。贮存和使用过程中, 应防止利器刮碰, 不与高温热源或明火接触, 不得长期露天曝晒。 7 . 5 产品随行文件 7 . 5 . 1 每盘硅芯管应该附 有一张制造标签、 一张合格证标签、 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 7 . 5 . 2 制造标签主要内 容包括: 按3 . 3 . 1 规定的产品型号、 生产日 期、 批号、 盘号、 产品标准号、 生产企 业名称、 联系地址等。 7 . 5 . 3 合格证 标签主要内 容包括: 合格证、 检验合格、 检验证编号、 检验人员代号、 检验日 期等。 7 . 5 . 4 产品 使用说明书中 应给出 硅芯管的极限使用条件、 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j t / 下 4 9 6 - 2 0 0 4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硅芯管专用连接头技术要求 a . 1 连接头 一般由连接壳体、 密封圈和卡簧组成, 壳体由 连接螺管、 螺帽组成。 壳体和卡簧宜选用聚 碳酸脂( p c ) 、 聚丙烯( p p ) 或工程塑料( a b 9 ) 注塑制成, 主要性能指标见表 a . t o 表 a . 1 连接头壳体主要性能 项目单位技 术 指 标 一 单位 技 术 指标 1 . 硬度 邵氏, h d 一 5 脆 化 温 度 弋 妾 一 6 0 2 . 拉伸强度 mp a 一 6燃烧性 慢 3 . 冲击强度( 缺口)k j / 时 一 7耐化学介质腐蚀 同硅芯管 4热变形温度 一一 a . 2 橡胶密封圈 性能: 应具有高弹性能 并且耐压、 耐磨, 耐酸、 碱、 盐等溶剂腐蚀, 耐环境应力开裂, 耐 老化 。 a . 3 外观: 连接螺管与配合螺帽的内外壁应光滑, 无缺陷; 两者螺旋配合良 好, 外壁有规格型号 标志。 a. 4 配合尺寸: 连接螺管内径( d , ) 应在满足被接塑料管外径( d o ) 及其公差的情况下顺利插人, 即d , d o a 连接螺管长度( l , ) : 为塑料管外径( d o ) 的2 . 5 倍。 组装后连接件总长度( l 2 ) : 大于塑料管外径( d o ) 的3 . 5 倍。 经供需双方协商, 可以生产其他规格的 产品, 但性能 应不低于本标准要求。 a . 5 连接件组装后可 反复 装卸使用, 并具有气闭性能及连接强度。主要物理、 机械性能应符合表a . 2 , 表a. 2 连接件组装后的物理、 机械性能与使用标准 一项目一主 要性能 气闭性能 耐工作气压 连接力 4 . 抗压荷载 耐冲击性能 6使用环境温度 使用环境与使用寿命 两端口封闭, 连接件内充气 0 . 1 m p a , 2 4 h内, 压力基本不变 应能满足不同工作气压的需要, 一般必须具有承受 2 m p a 压力的能力 不同规格的连接件, 应有不同的允许张力, 一般应不小于4 3 0 0 n , 见表3 连接件组装后, 在2 0 0 0 n侧压力作用下保持 l n mm, 基本不变形, 撤去作用力后, 不影 响继续使用 连接件组装后, 在其上方0 . 5 4 . 处自 由跌落3 k g 钢球, 冲击连接件或按 1 6 n “ .标准 进行冲击, 在不同位置冲击三次, 连接件无损伤并且不影响使用 分别在 一 4 0 和 + 6 0 条件下存放5 h , 取出后立即在 2 m高度进行 自由跌落试验, 连 接件无损伤并且不影响使用 可以在各种土壤环境中使用 2 0年 j t/ 下 4 9 6 - 2 0 0 4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椭 圆 度 试 验 方 法 b .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以盘/ 卷形式包装的硅芯管产品和生产线上截取的硅芯管的 椭圆度。 b . 2 检测设备 游标卡尺, 精 确至* 0 . 0 2 m m o 日. 3样品 取一段长度为 5 0 0 m m的硅芯管试样, 并在标准状态下恢复2 4 h 。当用于测量生产线上的硅芯管的 椭圆度时, 应在硅芯管导出装置之前截取样品。 b . 4 判定规则 椭圆度不应超过标准规定值。 b . 5 测试步骤 b . 5 . , 连续缓慢地转动试样, 在试样中部一固定圆周上, 用游标卡尺进行一系列的外径测定, 以便测 出 该断面最大和最小外径 , 应取五个断面进行测量, 每次测量间距5 0 m m , 取五次测量结果的 算术平均 值为最大和最小平均外径的测量结果。 日. 5 . 2 按如下公式计算平均外径: 平均外径= ( 最大平均外径+ 最小平均外径) / 2 b . 5 . 3 按如下公式计算椭圆度: 椭圆度 =1 0 0 x( 最大平均外径一最小平均外径) / 平均外径 j t/ t 4 9 6-2 0 0 4 附录c ( 规范性附录) 平板法测定静态摩擦系数试验方法 c. , 测试原理 测试原理如图 c . 1 所示。 摩擦系数 ( c. 1 ) f一n 刀 式中: f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f = m g “ s i n a ; n - 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 n二 m g - c o c a ; p 一 a ,* ,p = 奈署 am g -sinm g -coca = tan a = b (c .2 )a c . 2 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由斜面 、 斜面升降装置、 水平标尺、 竖直标尺组成, 测试 斜面长度 l = 1 0 0 0 m m, 水平标尺和竖直标尺可用分辨力 0 . 5 m m, 精度 a级的钢板尺组成。 c. 3标 准试 楼 诫 n 图 c a平板法测定静态摩擦系数 原 理 图 标准试棒由金属材料棒芯和高密度聚乙烯外套组成, 为长度1 5 0 m m 、 直径2 0 m m的圆棒, 圆棒表面 的粗糙度 r 。 值为6 . 3 , 表面邵氏 硬度h d 为5 9 土 2 , 重量约2 7 0 8 , 结构如图c . 2 所示。 示 准试棒结构图 m5. 0 x 2 0 牵引挂钩示意图 图c. z 标准试棒示意图( 尺寸单位: 二 ) c. 4 测试方法 将长度5 0 0 m m的硅芯管放置在测试斜面上, 硅芯管的 母线与斜面中心线平行并与斜面紧固, 将标 准试棒放置在硅芯管内, 长度方向与硅芯管轴线平行, 试棒露出硅芯管的距离大于 2 0 n u n 。用升降装置 将斜面缓慢升起, 直到试棒向下滑动为止, 记下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数值, 并按公式c . 2 计算摩擦系 数。如此共试验9 次, 每次 都应将硅芯管旋转一个角 度, 取9 次的 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 j t / t 4 9 6 - 2 0 0 4 附录d ( 资料性附录) 圆鼓法测定动态摩 擦系数试验方法 d.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圆鼓法测定光( 电) 缆在硅芯管内壁滑动时缆外表面与管内表面之间的动态摩擦系数。 d . 2 检测设备 圆鼓; 拉伸试验机; 2 0 k g 专用珐码; 电脑记录软件。 d. 3试样 硅芯管 4 m; 直径为1 5 士 2 m m 、 长度6 m的m d p e 护套光( 电) 缆; 硅芯管内表面和光( 电) 缆外表面应无限制光( 电) 缆滑动的任何缺陷。 d . 4 试验条件 试验前, 试验设备和样品应放置在2 3 c - 2 条件下保持 2 h , 并在此条件下试验。 d . 5 试验步骤 d. 5 . 1 把硅芯管按图d. 1 所示方法使用 u型卡箍固定在圆鼓上, 固定应稳定以防止测试时硅芯管与 图d. 1 圆鼓法测定摩擦系数试验示意图 j t / t 4 9 6 - 2 0 0 4 圆 鼓产生相对移动, 硅芯管沿圆鼓的缠绕角度为4 5 0 0 0 d . 5 . 2 把缆放入硅芯管内, 切割的缆长应满足测试的最大行程。 d . 5 . 3 与缆相连的夹头应能承受测试的最大拉伸负荷。 d . 5 . 4 把专用珐码固定在缆的 一端, 水平端与夹头连接, 夹头通过线绳与拉伸试样机相连。 d . 5 . 5 打开拉伸试 样机, 设定拉伸速度为 1 0 0 m m / m i n , 当祛码刚好离开地面时停止拉伸。调整圆 鼓上 的硅芯管, 使两端缆在硅芯管中间。 d. 5 . 6 开启试验机的拉伸程序, 速度为 1 0 0 m m / m in , 当横梁位移到 1 0 0一1 2 0 m m时停止牵引, 降下试验 机横梁, 再次开启试验机的 拉伸程序, 如此往复进行两次, 以使线缆与硅芯管充分接触。 d . 5 . 7 降下硅码, 保证拉伸机无载荷, 将拉伸机的力值和位移回 零。 d. 5 . 8 开启试验机的拉伸程序, 进行正式试验, 拉伸速度为 1 0 0 n v n / m i n , 当横梁位移到 2 0 0 m m时停止 牵引, 在 1 0 0 一 1 6 0 m m的位移区间上读取并计算出拉伸试验的平均拉伸负荷 f , 按下述公式计算硅芯管 的动态摩擦系数。 。 _ in ( f / n ;0 式中: h 动 态摩擦系数; f 平均拉伸负荷, 单位n ; n 专用珐码产生的重力, 数值为2 0 x 9 . 8 = 1 9 6 n ; 0 硅芯管在圆鼓上缠绕角 度, 数值为7 . 8 5 4 m d 。 d . 5 . 9 此试验共进行三次 , 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动态摩擦系数。 j t / 下 4 9 6 - - 2 0 0 4 附录e ( 规范性附录) 硅芯管冷弯曲半径试验方法 e .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低温下硅芯管的抗弯曲性能。 e . 2 检测设备 低温箱: 温度能控制在一 2 0 土 2 c ; 弯曲试验器: 半径误差不大于5 m m的钢制半圆或整圆滚筒, 滚筒外表面无毛刺。 e. 3样 品 取3 根1 . 5 m ( 当外径大于4 0 m m 时, 为2 . 0 m ) 长的 硅芯管作为试样用于产品的弯曲 性能试验, 试验 前试样应放置在一 2 0 c 1 2 9 c 温 度下保持2 h . e . 4 判定规则 试样经过弯曲试验后 , 应不出现开裂、 裂纹或明显应力发白现象。 e . 5 测 试步骤 e . 5 . 1 从低温箱中取出1 根试样, 迅速在四个不同方向上进行弯曲试验, 每个方向上至少应该弯曲 9 0 0 0 e . 5 . 2 第一次弯曲后, 转动1 8 0 0 进行第二次弯曲, 然后转动9 0 0 , 进行第三次弯曲, 再转动 1 8 0 。 进行第四 次弯曲。从冷柜取出试样开始, 四次弯曲试验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2 0 s , 四次弯曲试验的总时间不能超 过 4 0 s , e . 5 . 3 从低温箱中取出 另外两根样管, 依此按照e . 5 . 2 的步骤进行弯曲,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