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70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097-1999.pdf_第1页
54270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097-1999.pdf_第2页
54270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097-1999.pdf_第3页
54270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097-1999.pdf_第4页
54270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097-1999.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 勘 测 技 术 规 程 DL/ T 5 0 9 7 - 1 9 4 9 D L/ 1 5 0 9 7 - 1 9 9 9 目次 0 i1 舀 一5 9 3 1 范围 5 9 4 2 引用标准 , . . . . . 5 9 4 3 基本规定 , . . . . . . . . . , 5 9 4 4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5 9 5 5 可 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 5 9 6 6 初步 设计阶段勘测 5 9 7 6 . 1 一般规定 5 9 7 6 . 2 坝址勘测 5 9 8 6 . 3 排洪系统勘测 5 9 9 7 施工图阶段勘测 6 0 0 8 灰 坝加高勘测 , 6 0 1 8 . 1 一般规定 6 0 1 8 . 2 下游贴坡加高勘测 , 6 0 2 8 . 3 灰渣筑坝勘测 6 0 2 9 筑坝 材料勘测 , 6 0 3 9 . 1 一般规定 , , 6 0 3 9 . 2 石料勘测 , 6 0 4 9 . 3 土料勘测 。 6 0 4 9 . 4 砂、卵 ( 砾)石料勘测 6 0 4 9 . 5 储量计算 , 6 0 5 1 0 勘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 6 0 5 1 0 . 1 勘探和原位测试 , , 6 0 5 1 0 . 2 室内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0 6 1 1岩 土 工 程 分 析 与 勘 测 成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0 7 1 1 . 1 岩土工程分析 , 6 0 7 1 1 . 2 勘测成品 6 0 8 1 2 现场检验与监测 , , , , , 6 0 9 1 2 . 1 现场检验 , 6 0 9 抢. 2 现场监测 , , 6 0 9 附录A( 标准的 附录) 标准的用词说明 , 6 1 1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贮灰场 室内岩石试验 项目 , , 6 1 1 附录C( 提示的附录) 贮灰场室内土工试验项目 6 1 2 附录 D( 提示的附录)贮灰场各勘测阶段应提交的主要图件 , 6 1 3 条文说明 , 6 1 4 D L/ P 5 0 9 7 - 1 9 9 9 前台 本标准是根 据原电力工业 部综科教 1 9 9 8 2 8 号文 “ 关于下达1 9 9 7 年制定、 修订电力 行业标准计划项 目的通知”要求,对 S I ) U J 7 7 -1 9 8 6 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工程地质勘测规 定进行修订而成的。 制定本标准是为了在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中统一标准,明确要求,确保质 量,实现贮灰场工程建设安全、经济的要求。 本标准共分 1 2章和4个附录,对原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的主要内容有: 1 对 贮灰场岩土 工程勘测的目 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规定了 勘测的原则, 即不仅 局限于提供地质资料, 还要更多地涉及场地地基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 利用的 分析论证,以 体现岩土勘测服务于贮灰场建设的全过程。为此, 将原规 程更名为 火 力发电厂贮灰 场岩土 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2 将初步可 行性研究、 可 行性研究两个勘测阶段和筑坝材料勘测单独列章编写, 增加 了 岩土工 程分析、 现场检验和监测等章、 节。 3 增加了 干 式贮灰场的岩土工程勘测内容。 4 补充了贮灰场环境地质勘测的有关要求。 5 增加了贮灰场岩土工程评价的针对性,除规定 了 评价原则外,还对各类岩土 f 程和 各种岩土结合具体工程进行岩土分析、计算和论证作了相应的规定。 6 补充了坝轴线位置选择 、推荐坝型以及坝基处理方案的有关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 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B 、附录 C和附录 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 家电 力公司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 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西南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卫东、黄益灵。 本标准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 5 0 M W- 6 0 0 M W级新建或扩建的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其他机组容量的发电厂 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 列标准 所包含的 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 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 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 探讨使用下列 标准最新版 本 的可能性。 G S 5 0 0 2 1 -1 9 9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 L / T 5 0 4 5 -1 9 9 5火 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技术规定 D L / T 5 0 7 4 -1 9 9 7火力 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 D L / T 5 0 9 3 -1 9 9 9火力 发电 厂岩土_T _ 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 D L G J 1 2 5 -1 9 %电力 岩土 工程监理技术规定 D L G J 1 2 6 -1 9 %粉 煤灰试验规程 3 基本规定 3 . 0 . 1 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 应与 设计专业配合, 考虑建 ( 构)筑物布置、 坝型、 坝高、 库容和贮灰场的运行 特点, 在查明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岩土工程评价和 建议, 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3 . 0 . 2 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 除 应符合本标准的 规定外, 还应符合国家、 行业现行有关标 准的规定。 3 . 0 . 3 贮灰场地, 按其工程地质条件的复 杂程度,可 分为三 类: l 简 单场 地: 库区 地形 地 貌、 地层 结构和 地质构造简单; 岩土性质 均匀, 非特殊性土; 坝 址区沟 谷 覆盖层 较薄, 基 岩裸露, 岩 体完 整, 强风化层 较薄; 坝基无 软弱层 或强透 水层, 如有也 易 处理, 坝 肩山 体较厚, 稳 定性 好; 无 不良 地 质现象; 场 地地震 基本 烈度小 于7 度 2 中等复杂 场地: 库区地形地貌、 地 层结构和地质构 造较复杂;岩、 土性质变化较大; 有特 殊性土; 坝址区沟谷覆盖层较 厚,且 在坝基 勘探深度范围内 有厚度较小的软弱层或强透 水层, 需进行一般地基处理, 或采 用 一 般坝体结构措施; 坝肩 较单薄, 稳定性较差; 不良 地 质现象较发育;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一S度 3 复杂场地:库区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复杂;岩、土性质变化大;有特殊 性土; 坝址区沟 谷覆盖层厚, 且在坝基勘 探深度范围内有厚度 较大的软 弱层或强透水层, 需 进行特殊地基处理或采取特殊坝体结构措施;坝肩单薄,稳定性差;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场 5 9 4 地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 3 . 0 . 4 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阶段的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 分为四个阶段: 1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2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3 初步设计阶段勘测; 4 一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 3 . 0 . 5 对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贮灰场, 初步叮行 性研究阶段勘测和可 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可 酌情简化。 3 . 0 . 6 贮灰场勘测宜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施S . 图设计阶段仅对未查明的岩土 程问题和 设计方案变动的地段进行补充勘测。 在贮灰场主要建 ( 构)筑物布置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初步设计阶 段勘测和 施 I ; 图 阶段勘 测可合并进行。其勘测成果必须满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3 . 0 . 7 当 贮灰场 采用分 期筑 坝方 式修建 时, 初步设计阶 段和 施工图阶 段的勘 测工作, 应满足 修 筑本期坝的需要。对后期坝的勘测应按本标准有关章节的要求进行。当设计需要对灰坝的本期 坝、 各级 子坝及 最终 坝高 进行 局部或 整体的 稳定 计算时, 应 进行相 应的 勘测工 作 3 . 0 . 8 对采用干式除灰方式的贮灰场,勘测工作量可适当减少, 4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4 . 0 . 1 贮灰场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应配合厂址初步可行性研究,对拟选贮灰场地的 适宜性进行岩土工程初步评价,为推荐厂址方案提供资料。 4 . 0 . 2 本阶 段岩土工程勘测, 应考虑下列条件: I 选用筑坝工程量小库容大的山谷、洼地、河 ( 海)滩地、塌陷区和矿坑等做贮灰场 地 。 2 对 地质条件较好, 有利于筑坝的可能地段,应预测其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成库条件, 并推荐出较有利的筑坝地段。 4. 0. 3 求 : 具 有布置 排洪构筑物有利的地形。 在筑坝地段附近有足够的筑坝材料。 贮灰场的灰水渗漏对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和危害。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搜集已有资料和进行现场踏勘调查, 并符合下列要 ,月呀气 I 搜集分析资料的主要内容: 1 ) 拟选 场地附 近的 矿藏及开采情况, 有无采空区。 2 ) 场地断裂构造、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3 ) 地区的 地震基本烈度及近期地震活动的资料。 4 )当地的修堤筑坝经验。 2 踏勘调查的主要内容: 1 )了 解拟选场地沟谷两岸的稳定性, 有无不良 地质现象。 2 )初步了解有无筑坝的有利地形、可能筑坝地段的岩土性质和覆盖层厚度。 3 )初步了解有无修库筑坝的不利地质因素, 并判断其处理 措施的 难易 程度。 4 . 0 . 4 拟 选贮灰场地若有下 列情况之一 时, 宜避开 或需作技术 方案比 较: 1 地下有可开采的矿藏,拟建坝地段有较大的采空区。 2 常发性泥石流沟谷。 3 坝址和库区岩溶土洞特别发育, 有可能产生塌陷和不易处理的 渗漏。 4 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 度,坝基和坝肩存在抗震不利的工程地质因素的地段L 5 坝址地 段存在厚度 较大的软土、自 重湿陷 性黄土,并 有可能影响 坝基及坝肩稳定, 需作特殊地基处理的场地 5 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 5 . 0 . 1 贮 灰场可 行性研究阶段勘测,应对灰场的成库条件及坝址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分 析预测可能引 起的环 境地质问题; 建议坝轴线位置和 坝型;推荐岩土工程条件较优的贮灰 场。 5 . 0 . 2 当拟定厂址有一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贮灰场地时,对条件较优越且可能被推荐的场 地, 应按本标准进行 勘测。其 余灰 场也应进行勘测, 但勘测工作量可减少 5 . 0 . 3 本阶段勘测应初步查明和了解下列内容: 1 贮灰场的 地形地貌特征。 2 灰场范围内的地层结构 、 地质构造;坝肩谷坡的稳定性;坝址区岩土分布及其主要 性质;坝址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地基处理方案建议。 3 场地的 地 震基本 烈度。 当 抗震设 防烈 度等 于或大 于7 度时, 应分 析坝 址区的 地震 效 应 4 灰场及附近地区水文地质条件, 并预 测分析灰场的渗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5 危害灰场成库的不良 地质现象, 分析其危害程度、发 展趋势, 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初 步方案。 6 了 解灰场附近矿藏开采情况, 采空区的 分布及 其对坝址稳定和渗漏的影响 7 筑坝材料及当 地修堤筑坝的经验。 5 . 0 . 4 本阶段采用的勘测方法, 应符 合下 列要求: 1 对简单场地, 应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2 对中 等复杂和复杂场地, 当有资料时, 可进行现场踏勘, 在拟选坝址地段应进行重 点复 核。当 缺乏资料时, 应在库区 作工程地质调查, 在坝址地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必要 时, 可 沿坝轴线和坝 址有关地段进行少量勘探工作。 3 当研究场地区域稳定等问 题时,宜 采用工程遥感。 5 . 0 . 5 现场踏勘、 工程 地质 调查和工程遥感的范围, 应包括可能最大坝高所形成的 库区、 坝 址、 排洪设施、 筑坝材料及附近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地段。工程 地质 测绘应 在拟选坝址及存 在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地段进行。 本阶 段勘测, 工 程地质调查与 测绘的比 例尺可 选用12 0 0 0 - 1 : 1 0 0 0 0 。工程遥感图 像资 料比 例尺, 航片宜采用1 5 0 0 0 - 12 0 0 0 0 ;卫片 宜采用1 : 2 5 0 0 0 一1 5 0 0 0 0 0 5 . 0 . 6本阶段应配合设计确定灰场建坝地段的位置,灰坝轴线应选择在地形地质条件好、 灰坝造价低、库容相对较大的地段。坝轴线宜为直线。 5 9 6 5 . 0 . 7 根据勘测成果推荐 灰坝坝型应 符合下 列要 求: 1 在第四 系地层厚度大或山谷较宽的地段,应按当地筑坝材料的种类, 选用土坝、 堆 石坝、砂卵石坝或混合坝等柔性坝。 2 当地基岩石强度较低或岩性不均匀,可能产生较大差异沉降时,应选用土坝、堆石 坝等柔性坝。当地基岩石强度 较高、山谷比 较狭窄,且其 他筑坝材 料储量不足时,可 选择砌 石坝等刚性坝 5 . 0 . 8 对 需采用隧洞进行排洪的贮灰场, 选择排洪隧洞, 应符合下列要求: 直 在有利于 排洪和总体布置情况下, 应缩短隧洞的长度。 2 洞轴线宜大角度交于岩层走向、 构造破碎带、 岩溶发育等软弱地段,并避开冲沟、 洼地、水渠和其他地表水体。 3 调查了解沿线的岩、土性质和隧洞埋深及其成洞条件 4 选择厚的坚硬岩层作洞顶,或选择强度高、厚度大的土层作洞体。 5 隧洞进出口, 宜选择坡度陡、 岩体完整、基岩出露且强风化层或覆盖层较薄、 无不 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6 初 步 设 计 阶 段 勘 测 6 . 1 一般规定 6 . 1 . 1 贮灰 场初步设 计阶段勘测, 应按各建筑物总体布置方案进行。 着重查明坝基与坝肩 的工程 地质 条件, 对灰场的成库条件、 坝址和各建 筑地段的 稳定 性及筑坝材 料作出 岩土工程 评价, 为确定坝型、 地基处理方案及对不良 地质现象的整治提供岩土工 程资 料。 6 . 1 . 2 本阶 段勘 测前, 应取得下列资料: 1 可 行性研究阶段有 关灰场的 勘测资料。 2 2 口0 口 包括贮灰场最大库区范围以及与筑坝材料有关地段的地形图,其比例尺应不小于 3 灰坝轴线和有 各建筑地段坐标的 总平面布置图,以及最终坝高的设计方案和 本期工 程的勘测任务书。 4 拟定坝型、 坝高、 坝 底宽度,以 及各建筑物地段基底尺寸和埋深要求。 5 筑坝材料的用量和质量要求。 6 . 1 . 3 本阶 段勘测工作, 应按拟定的坝址、 排洪系统及筑坝材料等地段进行。主要任务 是 : 1 查明 坝址区地层结构、 地质构造、 岩土成因 类型、 埋藏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质。 2 查明 地下水的类型和 埋藏条 件, 评价地下水的 腐蚀性。 3 查明 与坝基、 坝肩稳 定性有关的主 要工程地质问 题, 提出 整治措施和稳定性评 价。 4 查明 与排洪系统各建 筑地段有关的 岩土性质及其稳定条件, 并对排洪隧洞的成洞条 件做出评价。 5 进一步查明不良 地质 现象, 对主 要的 岩土工 程问 题应作出明 确结论。 6 杏明 十的最大冻融深1v_ 查明筑坝材料的类型、产地、储量、质量及开采条件。 8 调查当 地的 筑坝经 验, 特别是特 殊土 地区的修堤筑坝经验或灰坝地段原有土堤坝的 施工、 运行情况。 9 分析成库后灰水向邻谷或坝址下游渗漏的可能性并提出处理建议 1 0 对灰坝下 游地段, 分析预 测水文 地质条件可 能产 生的变化。 6 . 1 . 4 当坝 址或建筑 物地段地质条 件复杂, 应在与 坝址或与建筑物稳定有关的 地段, 进行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地形图比例尺,不宜小于 1 : 2 0 0 认 6 . 1 . 5 当 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 度、 坝基存在软弱粘性土层、 粉土、 砂土和 岩石软弱夹层时,还应考虑场地、地基的失稳或失效的叮能性,包括液化、震陷、滑坡等 6 . 1 . 6 当利用大然洼 地、 洞穴、 塌陷区和 废矿坑等作贮灰场地,无需修堤筑坝时,可作库 区内的工程地质调查。查明灰库向周围场地的渗漏情况、排洪设施地段的岩土性质及库岸边 坡的稳定性_飞 6 . 1 . 7 库区工程地质调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l 对基岩出露的库区,应查明岩性分布、岩层产状和断裂构造带 2 对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库区及附近地段,应查明有无砂砾石层、古河道砂卵石层 和其他强透水层分布 3 在岩溶地区,应查明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形态的延伸分布规律 当卜 程地质调查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库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少量勘探 、 测试 I 作 6 . 1 . 8 本阶段筑坝材料的勘测应按本标准第9 章的要求进行 6. 2坝址勘测 6 . 2 . 1 初步a计阶段坝址助测,应按堤坝高度、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 并结合初拟坝型和坝 体 稳 定性i 嗜 需 要, 查明 坝基 土层的 结构、 厚度 及其 物理力 学性 质; 基岩 风化程度, 软土 及强透 水 层的 分布 和埋 藏条 件; 并 应查 明坝肩 ( 包 括最 终坝高 的坝肩 )的 稳定性 和不良 地质现象 及其危 害 程 度; 对 坝基的 稳 定和渗 漏作出 岩土 工程 分析和评 价: 提出 地 基处 理方案 。 6 . 2 . 2 坝 址勘探线的布置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坝 址勘探线的 布置一般应按下 列要求确定: 1 )简 单 场地, 应沿坝轴线和垂 直坝轴线各布置一条勘探线; 2 )中等 复杂场地, 应沿坝轴线和垂直坝轴线各布置一条勘探线。必要时, 可沿下 游 坡脚或上游坡脚附近岩土或沟谷形态变化较大处,增布一条勘探线; 3 ) 复杂场地, 除沿坝轴线和垂直坝轴线各布置一条勘探线外, 还应在上游坡脚和下 游坡脚附近各布置一条勘探线。 2 当坝基 存在软弱土层或强透水层时, 应适当 增加勘探线, 勘探线距布置以能查明其 分布 条件为 原则。 3 位于河、 海 滩或平原的围 堤灰场, 勘探线应沿堤坝的 轴线布置;当 遇有河沟、 洼地 等 并存在软弱地基土时, 可在适当地段布置少量垂直于轴 线的 勘探线。 4 当 采用分期筑坝且坝基为软弱土层时, 为满足最终坝高整体稳定性验算的需要而布 置的勘探线,应考虑到能作出最终坝高的坝基与坝肩的岩土工程评价 6 . 2 . 3 坝址勘探点的数量和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条勘探线上勘探点数量应不少于 3个。勘探点的间距可为2 5 m-1 0 0 m。当沟谷宽 度 较窄, 土层结构复杂, 勘探点的间 距可视实际情况适当 减小, 在沟底必须有一个勘探点 5 9 8 一般勘探点的间距,沟谷部分宜小些,靠近坡顶可大些。 2 当属河、 海滩和 平原 洼地等围 堤灰场时, 沿轴线的 勘探点间距, 对复杂场地,可为 5 0 m - 1 0 0 m; 对中等复 杂场地,可 为 1 0 0 m- 2 0 0 m; 对简单场地. 可为2 0 0 m - 3 0 0 m 。 垂直 轴 线的 勘探点间 距, 可为2 0 m - - 4 0 m I 3 在岩溶发育地区,尚应根据工程物探或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成果,对有岩溶、土 洞发育的可疑处,增加少量勘探点。 6 . 2 . 4 坝址勘探点的 深度,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沟谷基岩裸露, 岩体完整, 覆盖 层较薄的 简单场地, 勘探点深度, 应达到基岩面。 当基岩表面为强风化时,部分勘探点还应适当加深。 2 对山谷灰场,在坝址基岩埋藏很深,覆盖土层结构复杂的场地,勘探点的深度可为 0 . 5 倍坝高。在上述勘探点的深度范围内,遇有硬土层时,勘探点的深度可适当减少;遇有 软土层时, 勘探 点的 深度可 适当 加深, 但最深不宜超过1 倍坝高。当 最终坝高远远超过初期 坝高时,控制孔的深度应适当加深。 3 围堤灰场坝 ( 堤)址或山谷灰场的坝肩土层很厚时,为查明与渗漏、稳定有关的工 程地质问题,勘探点的深度可按实际需要确定。 4 灰坝建在水库、 湖、 海边或河 滩地, 坝的一侧受常年或季节性水位影响的坝址, 其 勘探点的深度,除按上述原则确定外,还应考虑冲刷的最大深度。 5 坝址岩溶发育时, 为查明岩溶、 土洞的 勘探点的深度, 应按物探异常点 ( 带)的深 度和坝基稳定、 渗漏的实际需要确定。可深人基岩l O m -1 5 m或异常点 ( 带) 下2 m一 3 m , 但最深不宜超过l 倍坝高 6 . 2 . 5当灰坝是利用已建水库堤坝作为坝体的一部分修筑时,应对原堤坝布置适量勘探工 作, 以查明堤坝 填筑的密实 度和坝基土的性质, 并评价其作为灰坝体的 适宜性。勘探点的深 度,应深入原坝基 1 m-2 m;部分勘探点的深度,应按 6 . 2 . 4的要求确定。 6 . 2 . 6 当 坝址存在有软弱岩土层, 强透水层和危及坝址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 ( 如岩溶、 滑坡、 采空区等) ,以 及遇水明显软化、 膨胀和湿陷的 地层时。 宜进行专门岩土工程勘测。 当地基的变形和稳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提出地基处理措施建议。处理方案应根据地基 土的性质, 结合施工条件经 技术经济比 较后确定, 必要时 应进行试验。 6 . 3 排 洪 系 统 勘 测 6 . 3 . 1 排洪系统地段包括竖井、 卧管、 消能设施、 斜槽、 明渠及隧洞,以 及干灰场的截洪 沟等。 6 . 3 . 2 排洪系统勘测应查明各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并作出稳定性和适宜性的岩土 工程评价。 6 . 3 . 3 每个排洪竖井, 应有 一个勘探点。勘探点的深度, 应达到基岩面 或深人基岩一定深 度。当基岩埋藏很深时, 勘探 点的 深度, 不得小于基础底面以下5 m . 6 . 3 . 4 卧管勘测, 应沿管线作工程地质调查, 重点查明软硬土层的性质及埋藏分布 情况。 必要时,可作少量勘探,勘探点的深度,应达到卧管底部下3 m-5 m. 6 . 3 . 5 消能设施勘测,应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查明沟底及两侧有无易受冲刷、侵蚀的软弱 土层。必要时可作少量勘探,勘探点的深度宜达到基岩面或基础底面以下不小于5 m,并考 虑冲刷、淘蚀的影响 6 . 3 . 6 斜槽及排水明渠勘测,应沿线作工程地质调查,查明岩土的结构、性质,有无不良 地质现象及与 稳定、 渗漏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并提出防治 措施的建议。 必要时,可作 少量 勘探,勘探点的深度宜达基础底面或冻融深度以下2 m - 3 m, 6 . 3 . 7 排洪隧洞勘测,应沿洞轴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必要时,可作局部地段的工程地质 测绘或勘探。工 程地质调查与测绘采用的比 例尺, 可为1 5 0 0 - 12 0 0 0 ,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应查明: l 沿线地形地貌特征,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发育程度,并分析对洞体稳定性的影响。 2 沿线覆盖层的厚度,岩层产状、结构、构造、裂隙切割情况和岩体的风化程度,岩、 土 ( 包括特殊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3 隧洞进出口 的稳定 性和岩土的成 洞条件。 4 地下水埋藏条件 及其活动特征, 并分析对洞体稳定和施工的影响 6 . 3 . 8 排洪隧 洞勘 测, 应着重查明隧洞进出口 及浅 埋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特别应注意附 近微 地貌的变 化, 查明存在滑坡、 坍塌等不良 地质现象的可 能性、 对洞体稳定有影响的断裂 破碎带,以及其他软弱结构面的位置、规模与性质;在浅埋和有旁山偏压地段,还应查明覆 盖层和风化层的厚度与性质;分段给出隧洞岩体的坚固系数和提出进出口洞脸的放坡比及相 应的处理措施。 对压力隧洞,宜按沿线围岩性质分段提出弹性抗力系数。弹性抗力系数可用地质类比 法、 经 验值或弹 性理论公式计算取得。 6 . 3 . ,当排洪隧洞出现上覆的岩体小于2 倍洞径或上覆的土体 ( 包括特殊土)小于 3 倍洞 径的地段时,应在该地段进行勘探,查明上覆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并分析其成洞条 件。 勘探点应沿 洞轴线布置, 间距一般为2 0 m- 4 0 m, 勘探深度应达洞底以下3 m - - 5 n i 。当 洞底有软弱地层 或有影响洞体稳定的不良 地质现象时, 应根 据情况适当 加深。 在岩 溶发 育地段, 可采用工程物 探, 查明岩 溶的发育 情况及其对洞体稳定性的影响。 6 . 3 . 1 0 当 排洪隧洞进出口筱盖层较厚, 岩体风化破碎或存在偏压的旁山地段时, 应进行 适 量的 勘探工 作, 勘探点的深度 应超 过隧 洞底3 m - 5 m 。当洞底有软弱地层或有影响洞口 稳 定的不良地质现象时,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情况适当加深) 6 . 3 . 1 1 当 排洪隧洞穿过软质岩层、 胀缩 ( 岩)土及黄土层时, 应分析、 研究 _ 述岩、土 在 水的长 期浸泡作用下, 产生软化、 膨胀及湿陷等 现象对洞体稳定的影响 6 . 3 . 1 2 排洪隧洞勘测的岩土试样, 应根据需要选取。选取时可在洞体附近或露头地段, 按不同层位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 6 . 3 . 1 3 干灰场的截洪沟勘测, 应沿截洪沟作工程地质调查, 查明岩土的结构、 性质, 有 无不良 地质现象 及与 稳定、 渗漏有关的工程地 质问 题,并提出防 治措施的 建议。必要时,可 进行勘 探, 勘 探点的 深度宜达基础底面以下2 m - 3 m或达到基岩面。 7 施 工 图 阶 段 勘 测 7 . 0 . 1 贮灰场施工图设计阶段勘N UJ ,应在初步设 计阶 段勘测资料的基础上, 对下列地段进 行勘测 : 1 设计方案或建筑物的位置改变后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段。 2 初步设计阶 段勘测时 某些 配套设 施方案 或具体位置尚未 落实的 地段。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初步设计阶段勘测存在尚未查明的岩土工程问题,而应补 充 作专门岩 土工程勘测的 地段。 对上 述待查的 建 ( 构) 筑物场地, 应查明其工程地质条件, 并对其稳定性和适宜 性作出 岩土工程评价,对存在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和不良地质现象应提出明确的结论和整治措施, 为建 ( 构)筑物的稳 定性验算和 地基 处理提供岩土工 程资料。 7 . 0 . 2 施工图设计阶 段勘测 工作前, 应取得下列资 料: 1 在比 例尺为1 : 5 0 0 -1 : 2 0 0 0 的 地形图上, 注有待查建 ( 构) 筑物坐标的平面布置图 和勘测任务书。 2 初步设计阶段有关灰场的全部勘测资料或与待查建 ( 构) 筑物 场地有关的 勘测资 料。 3 待查建 ( 构) 筑物的类型、 性质, 基础的基本尺寸、 埋深和荷载大小,以 及特殊结 构对地基方面的特殊要求等。 7 . 0 . 3 施工图阶段的坝址勘 测应符合下列 要求: 1 坝轴线移离原坝轴线1 倍设计坝底宽度以外时, 应按第6 章的 有关要求重新对坝址 进行勘测。 2 坝 轴线移离原坝轴线0 . 5 一 1 倍设计坝底宽度时, 对中等复杂和复杂场地, 应在 坝轴 线和上游坡脚 ( 或下游坡 脚)附近布置1 一 2 条勘探线进行勘 测。 3 当坝轴线 移离原坝轴线小于0 . 5 倍设计坝底宽度时, 可在分析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勘 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坝址的稳定性 、适宜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与结论意见。必要时,可对工 程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进行少量的补充勘测工作。 7 . 0 . 4 初步 设计阶段后尚 存在需进一步查明岩土工程地 质问题的坝址, 应在初步设计阶 段 勘 测的基 础上, 加密待查地段的勘探点、 线的布置。 勘探点的 间距, 以1 5 m - - 2 5 m为宜; 勘 探线的间距和勘探点的深度,宜按所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确定。 7 . 0 . 5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测结果与原勘测资料差异 较大时,应提出有关处理方案或修改 设计方案的建议。 7 . 0 . 6 对贮灰场其他建 ( 构)筑物地段和筑坝材料的施 工图 设计阶段勘测, 可按本标准有 关章节的要求执行。 8 灰 坝 加 高 勘 测 8. 1 一般规定 8 . 1 . 1 灰坝 加高 勘测包括前期坝 ( 初期坝和已加高后的灰坝)的下游坝面贴坡加高和坝前 灰渣土上 加筑子坝的 勘测。 灰坝加高的勘测工作, 应在 前期坝 勘测的 基础上进行, 主要查明 后期坝 坝基与坝肩的 工程地质条件, 并作出岩土工程 评价。 8 . 1 . 2 灰坝 加高 勘测工作前, 应取得下列资料: 1 比 例尺为1 : 5 0 0 - - 1 : 1 0 0 0 的 地形图、 后期坝的 平面布置图和勘测任 务书。 2 前期坝的勘测资料。 3 灰坝加高的型式、级数、 级高、底宽及拟用的筑坝材料类型和用量。 4 前期 坝的 施工和 运行情况, 灰坝的现状,以 及坝体的变形、 渗漏和 加固 稳定等情况。 8 . 1 . 3 初级灰坝加高应进行一次勘测, 其勘测成果, 应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灰坝多 级 加高, 必要时应在加高的中期补充进行一次勘测。 8 . 1 . 4 灰坝加高勘测,可在前期坝勘测资料的基础上,在拟建后期坝的有关地段布置勘探 工作。对曾产生变形、渗漏和破坏的灰坝,应查明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评价其加高的稳 定性和适宜性。 8 . 1 . 5当后期坝的筑坝材料与前期 ( 级)坝的筑坝材料相同时,可用前期坝的料场,不再 作筑坝材料勘测;当原料场储量不够或与前期 ( 级)坝的筑坝材料不同时, 应补充筑坝材料 勘测,其勘测工作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要求 8. 2下 游 贴 坡 加 高 勘 测 8 . 2 . 1 下游贴坡加高灰坝的勘测,应着重查明后期坝的坝基与坝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前期 坝下游坝坡、坝肩和下游坡脚附近有无渗漏、变形等破坏,并对其稳定性和加高的适宜性作 出1 二 程地质评价。 8 . 2 . 2 当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用前期坝的勘测资料已 能满足后期坝加高的要求时,A 丁 进行现场踏勘或工程地质调查 8 . 2 . 3 当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用前期坝的勘测资料不能满足后期坝加高的要求或前期 坝下游坝坡、 坝肩、 下游坡脚产生渗漏、 变形时, 均应布置适量的勘 探工作。 查明 后期坝基 和坝肩的工程地质条件,前期坝体填筑的密实性和产生渗漏、变形的原因,以及有无不良地 质现象和与渗漏、稳定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 8 . 2 . 4 下游贴坡加高灰坝的勘测, 应沿后期坝的下游坡脚附近布置一条勘探线。当场地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前期坝的下游坡脚附近存在厚度较大的软弱豁性土或强透水层时, 应 在前 期坝下游坡脚附近布置一条勘探线。勘探点的布置和勘探深度, 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 要求。 为 查明前期 坝产生渗漏、 变形和滑动等情况,可在 有关地段布置 适量的 勘探工作。 勘探 点的深度,应达到变形和渗漏范围及滑动带以下稳定坝体的2 m-3 m . 8 . 2 . 5 对产生渗 漏、 变形的 砌石、 堆石和石渣坝等坝体, 当不便于进行勘探工作时, 应着 重 进行坝体调 查, 研究坝体结构、 施工与运行 情况及原坝基、 坝肩勘测资 料, 分析产生的原 因和稳定性情况,并结合后期坝的勘测结果作出加高的稳定性和适宜性的工程地质评价。 8 . 2 . 6 对 坝基每一主 要土 层均应取原状试样, 其数量不宜少于6 件。为 查明 坝体渗漏与变 形的试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8 . 3 灰 渣 筑 坝 勘 测 8 . 3 . 1 灰渣筑坝勘测, 应着重查明拟建坝基地段灰 渣的 沉积特征、 物理力学性质和子坝肩 的工程地质条件,并评价其筑坝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8 . 3 . 2 灰 渣筑坝勘 测前, 应了 解灰场排、 放系统建 ( 构) 筑物的布置和 排放方式, 坝前积 水或堆灰等情况。 8 . 3 . 3 当属坝 前积 水的 灰场时, 设计与运行应在勘 测前有计划的改造灰场的排灰条件, 将 积水排干后方可进行灰渣筑坝的勘测。 8 . 3 . 4 灰渣 筑坝 勘测工作量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6 0 2 1 平行坝轴线的勘探线不宜少于3 条。第一条勘探线应沿坝轴线布置, 其余的勘探线 可按相当 于坝底宽度一半的间 距平行坝轴 线向上 游布置。当子坝底宽未 确定时, 勘 探线的间 距,宜为拟建坝高的 2 一3 倍。 2 勘探点的间距,可为 2 0 m- 5 0 m.靠近坝肩和放灰口间距宜大,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