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2 卷第1 期 2 0 1 0 年1 月 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o fN i n g x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V o L3 2 N o 1 J a n 2 0 1 0 逐臣的悲悯 论苏轼的一组渔父词 李世忠 (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 1 0 0 6 2 ;成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陕西成阳7 1 2 0 0 0 ) 摘要:苏轼的渔父四首与自张志和以来渔父词的传统写法不同,抒发悲悯情怀是这组作品抒情上的主要特色。 从体裁看,渔父四首实为诗而非词。考诸苏轼贬黄州期间心态,本组作品采用类于词的长短句形式,实与作者当 时不敢作诗的处境有关。同时,这组词又真实反映着苏轼居黄期间的思想与生活状况。 关键词:苏轼;渔父四首;黄州 中图分类号:1 2 0 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1 5 7 4 4 ( 2 0 1 0 ) 0 1 0 1 2 4 0 5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 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 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 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 人,借我孤舟南渡。1 1 苏轼这组渔父词,有两个特别之处。 其一,苏词向来受人关注,但这组作品却少人问 津。南宋傅藻东坡纪年录、王宗稷东坡先生年 谱、今人孔凡礼著苏轼年谱等均未提及这组作 品,当代通行的宋词选注本或宋词鉴赏集亦多不著录 这组作品( 北京燕山出版社1 9 8 7 年版宋词鉴赏辞 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8 8 年版唐宋词鉴赏辞典、 安徽文艺出版社2 0 0 0 年版唐宋词鉴赏辞典等,均 未选人这组作品。巴蜀书社1 9 9 5 年版顾易生等编 宋词精华录苏词7 0 首,也未选人这组作品) 。曾 枣庄编苏词汇评旧J ,广搜古今有关苏词评论,但于 这四首渔父作品下,却无一句评语录入。 其二,这组作品始创时究竟是诗是词,似乎很难 说清。清末词学大师朱祖谋认为它们属词,并将其 录入东坡乐府,但此前这组词却向来都是编在苏 轼诗集中的。如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 案云:“渔父词起源于三闾,诰向能以七舷道之, 公又尝改张志和词为鹧鸪天。此四章亦其遗意, 皆可谱入琴声也。”【3 1 王文诰一面肯定其可歌,认为 是苏轼( 实为黄庭坚) 另一词鹧鸪天“遗意”,一 面却仍将其编在苏轼诗集中。 那么苏轼这四首渔父词究竟寄托着作者什 么样的情怀? 既然认为它“可谱人琴声”,为什么自 宋代以来,却又将其录入苏轼诗集之中? 今人将其 作年一般系于黄州时期,那么这组作品对我们了解 苏轼黄州时的思想、生活状态又能提供些什么线索?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悲悯的主题 文人渔父词始创于自号“烟波钓徒”的中唐诗 人张志和,张志和的渔父把看破人生的超脱旷达 情怀转化为词境后,受到后人追捧。如李德裕玄 真子渔歌记云:“德裕顷在内廷,伏睹宪宗皇帝写 真访求元真子渔歌,叹不能致见思如此,每梦想 遗迹,今乃获之,如遇良宝。”【4o 自张志和渔父词 出,仿作、唱和者代不乏人。但苏轼这组渔父词,比 之张作及后来出现的渔父词却有明显不同。 首先,苏词浓墨重彩写渔父嗜饮情形,这在以前 渔父词中从未出现过。张志和渔父写饮酒,全篇 仅一句“醉泊渔舟不觉寒”带过,至后代渔父词写渔 父饮酒亦大多这样处理。而苏轼这组渔父,却完 收稿日期:2 0 0 9 1 1 0 3 基金项目:成阳师范学院2 0 0 9 年科研重点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世忠( 1 9 6 9 一) ,甘肃庆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成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 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 - 1 2 4 - - 全把着墨重点放在写渔父饮酒上。组词开篇写渔父 找到一饮酒去处,以鱼蟹换酒“彼此不论钱数”,“酒 无多少醉为期”;接着写他醉后蓑衣起舞,轻舟短棹 任斜横,醒后亦不知何处( 这实际仍是写醉中意 识) ;最后云其大醉至春江午后,“梦断落花飞絮”。 四首组合以四分之三篇幅写渔父饮酒,比之传统渔 父词,实绝无仅有。 其次,张词及后来的模拟唱和之作,从未有“官 人”形象出现,苏轼这组词却出现了一个“骑马官 人”。苏轼为什么要写这么个形象? 陈迩冬认为: “写官人受羁绊和奔波,衬托出渔父自食其力、自 得其乐之状”L 5 1 ;于培杰、孙言诚注苏东坡词选也 认为是“以官人的奔波反衬渔父的悠闲”【6 J 。但这 样的解释似难以说明如下问题:前三首已经写足了 渔父在醉醒醒醉中超越利弊福祸、喜忧乐惧的世俗 情怀,且以一句“一笑人间今古”作了收束。那么, 这第四首又何须以“官人”的出场更写其自得其乐? 这就涉及本组作品主题判断问题。清王文诰认 为苏轼渔父四首是鹧鸪天词之“遗意”。然王 氏所云鹧鸪天一词,明代毛晋就已指出是黄庭坚 而非苏轼所作一J ,唐圭璋宋词互见考对此亦辨之 甚详MJ 。黄词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 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 十二时。”从内容看,黄词确是对张志和词的改写, 甚至根本未提及渔父饮酒事,而苏轼渔父四首内 容、写法均与此词不类。 王文诰之后,苏轼渔父四首少有论及者,从 目前翻检到的资料看,陈迩冬的评论最具代表性。 陈先生从朱本选录此组词编人自己选注的苏轼词 选,并对其字句加以简要注释。显然,他也认为这 组作品主要是写渔父江湖之乐。如陈先生释第四首 “漠漠”一词时引用了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漠 漠水田飞白鹭”及元稹诗“度霞红漠漠”之句,认为 苏作中之“漠漠”是“幽静的、无声的”之意,并解释 “风雨是动的,有音响的,这里却用作静默的抒状 字,使人更觉得江上寂寞,渔父萧闲”1 。另外,上 引陈先生有关“官人”出场作用的评析,也可看出这 一点。于培杰、孙言诚注苏东坡词选有关这组作 品的议论也采用了陈先生的观点。 然正如以上指出的,苏轼渔父四首既浓墨重 彩写渔父饮酒事,又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官人” 形象,这些似乎都已超出了历来渔父词单纯写渔父 萧闲或自得其乐的范围。这组词反复所写渔父饮酒 醒醉之事,酒在中国文学中向来是消愁之物,苏词屡 屡言酒,亦少有以酒表现愉悦情怀者,这组作品既写 渔父“酒无多少醉为期”,又写他在一连串醒醉醉醒 之后“一笑人间今古”,如果他真是“萧闲”的,怎么 会有这么多情绪动荡? 如此看来,表现渔父“萧闲”并非这组作品真正 的题旨所在。相反,笔者认为苏轼这组词要表达的, 是渔父那一种比“萧闲”要更为复杂深刻的“世人皆 醉我独醒”的悲悯情怀。悲悯,在这组作品中被论 者看成是反映了渔父“萧闲”的两处“笑”上反映得 最为突出的一点。 第一处即“一笑人间今古”。所谓“今古”,即今 古之世事,相对渔父之江湖言,今古世事无非古往今 来争名夺利是非之事。渔父所“笑”,正在于这类事 往往转头皆空,而世人却殚精竭虑,为之追逐奔竞不 已,岂不虚妄? 所以,于醉里乾坤超越自我的渔父, 他的“一笑人间今古”,无疑为嘲讪之笑,嘲讪中蕴 悲悯。此其一。 其二,这组词第四首开头所写的“渔父笑”,看 起来似乎有渔父的江湖萧闲感受在,实际上仍为悲 悯之笑。因为从上下文看,渔父所“笑”有明确对 象,即那骑马江边的“官人”。已经跳出仕途羁绊的 渔父,如轻鸥翱举于漠漠风雨的烟浪之中,而骑马奔 波于仕途的“官人”,面对滔滔大江时却有了危机。 词云“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不是已经 明白写出了对骑马“官人”那一丝嘲讪与悲悯了吗? “官人”徘徊江边,只有“借”孤舟才可渡过,这已经 不是简单的生活事象叙写,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 幕。渔父经过一番醉饮之升华已经走向对世俗名利 的超脱,而这“官人”却还沉浮于世事中不能自拔。 所以,渔父之“笑”,实为对“官人”执迷不悟、陷于宦 海而难于自救的嘲讪与悲悯,或者宽泛些说,是对所 有迷于仕宦名利者的悲悯。这样看来,这组词前三 首写渔父孤独饮酒、遗世独舞,至“一笑人间今古”, 实与第四首的笑“官人”完全是呼应的。四首组合, 集中写出了渔父超越世俗名利羁绊之后对世人尤其 那些仍在仕宦之途挣扎的“官人”深切的悲悯情怀。 以打鱼老人为原始形态的“渔父”自在中国文 学中出现以来,多为智者兼隐士,如庄子渔父 写渔父在批评孔子危其本真、远离至道的错误之后, “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l 0 | 。楚辞中的渔父也 是作为屈原的训导者,劝导屈原要像道家观念中品 格高尚、智慧高超的圣人一样,“不凝滞于物,而能 与世推移”。苏轼这组作品中的渔父形象,显然 也并未脱去先秦文学中渔父作为“清醒的智者”这 一特点。从这个角度说,苏轼笔下的渔父与词体文 学传统中不问世事、旷迈超脱的渔父形象之间就有 了根本区别。 一1 2 5 二诗歌的形式 渔父词自张志和始创,都是七、七、三、三、七的 句法,而苏轼这组作品,却采用了三、三、六、七、六的 句法,朱祖谋认为这是他自创的形式引。笔者认 为,在词调失传的情况下,我们依据其长短句的形式 将它归人词体文学并无不可。但苏轼始创这组作品 时,它却应是长短句诗歌无疑。探讨这个问题是有 意义的,因为这不仅涉及对本组作品抒情性质的深 入理解,还涉及苏轼创作这组作品的动因问题。 东坡究竟是否精通音律? 宋人对此有争议。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4 2 载:“遁斋闲览云:苏 子瞻尝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谓着棋、饮酒、唱曲 也。然三者亦何用如人。子瞻之词虽工,而多不入 腔,正以不能唱曲耳。”L l 副该书后集卷3 3 复云: “复斋漫录云:无咎评本朝乐章东坡词,人 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中傅不 住者。” 1 4 】 陆游则在其老学庵笔记中云:“世言东坡不 能歌,故所作乐府词多不协。晁以道云:绍圣初, 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 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1 5 J 非不能歌似乎恰好说明“歌”并非苏轼之专长。 东坡本人在寄给从兄的尺牍中亦云:“记得应举时, 见兄能讴歌,甚妙。弟虽不会,然常令人唱,为作 词。”【l 刮由此可见东坡确实不擅长“唱曲”。而退一 步讲,即使他真能歌,那么能歌和能作曲又是两回事 情。苏轼曾隐括张志和渔父词为浣溪沙( 西塞 山前白鹭飞) 调,其词序云:“玄真子渔父词极清 丽,恨其曲度不传,故加数语,令以浣溪沙歌 之” 1 72 。如果苏轼果能作曲,何不为张作另谱一曲 以使之可歌而何必改之为浣溪沙词调? 故,要说 东坡这组作品当初是以自创形式所填之歌词,实难 使人信服。正如日本学者村上哲见所云:“这四首 体式似词的作品,是东坡创作的长短句的诗,从开始 就没有曲调。从宋本东坡集以来,这四首只收在 诗集中这一事实,毕竟是不能忽视的证明。”【l 引村上 哲见还指出,宋代以这种题材和长短句形式作诗的 并非苏轼一人,陆游等人就曾写过此类作品。放翁 的灯下读玄真子渔歌,因怀山阴故隐追拟五首渔 父作品,向来也并未归入放翁词,而是收在他的 剑南诗稿中9 I 。这也进一步证明苏轼此组作品 是诗不是词。 那么,苏轼写这样的似词非词的长短句形式诗, 是偶一为之呢还是别有原因? 笔者认为,这完全是 苏轼有意为之。学术界一般认为这组作品创作于苏 一1 2 6 一 轼贬谪黄州时期J ,而中国文学中以打鱼老人为原 始形态的渔父形象,主要也是出现在水缘文化影响 深远的楚文学之中。既作于黄州,则这组作品形式 的选择问题,自然该首先考虑他在黄州时期的政治 困境。 苏轼因为作诗而屡遭磨难。早在熙宁九年徐州 任上,他就有“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 2 之叹。 在写给朋友的次韵作品中,他也说“慎毋及世事,向 空书咄咄”嵋引。“诗案”前,因为写诗而遭物议,他 甚至已不敢怎么写诗。元丰二年下狱后,苏辙写给 神宗皇帝的为兄轼下狱上书云: 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 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僚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 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圳 这段话也说明了苏轼在“诗案”前就已不敢作 诗,是因为确有人专门搜罗其诗以作为罪证向皇帝 进奏。故贬谪黄州后,身为戴罪之逐臣的苏轼更不 敢作诗了。其黄州答李端叔书云“自得罪后,不 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 不须示人”E 2 42 。与滕达道书亦云:“得罪以来,未 尝敢作文字”J 。深感“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 名不厌低”J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 怕” 2 7 | 、“饥寒未至且安居,忧患已空犹梦怕”L 2 s 的 苏轼,朋友“来诗愈奇,欲和,又不欲频频破戒”四 。 他不敢作诗,不敢会友,甚至也不敢离开黄州半步。 陈糙邀他赴武昌一游,他回信谢绝: 某所虑,恐好事君子,便加粉饰,云擅去安置所而 居,于别路传闻京师,非细事也。f 3 0 1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写诗,苏轼又如何敢放言 自己的真实感情? 而不敢写诗抒怀,这于东坡又是 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所以,黄州五年变成了苏轼一 生中诗歌创作的低谷期,但恰是这个诗歌创作的低 谷期却同时是他词体文学创作的高峰期。道理很简 单,小词并不像诗歌那样引人注目而容易成为政敌 攻击的把柄。所以,“以诗为词”的苏轼在黄州时期 创作的那些词作,实为广义上的“言志”之诗。 反过来再看这组渔父作品,它所表现的恰是 苏轼此时思想深处疏离政治、悲已悯人的观念。这 组词中的渔父饮而醉、醉而醒,于飞絮红尘中阅尽世 事之沧桑悲凉与无常;他既“一笑人间今古”是非功 名之虚无,又一笑“官人”之无路可走,这不正包含 着苏轼对自己多年来迷于政治是非而致如今人生蛲 厄的嘲讪与悲悯? 好在他现已走向清醒。所以,这 组词中的渔父与官人,岂不正是黄州时期苏轼心中 “今我”与“故我”的缩影? 仕宦路上遭放逐命运的 苏轼,欲一吐自己此期反思官场人生的情怀,但这个 话题在当时又为时人所极度敏感,那么,他选择这种 自创的形式就很值得我们玩味了:借这样的看似无 关政治的题材,用这种似词而实诗的长短句形式,既 可说出心里话,又不至于引起注意而再起“诗谤”, 这难道不就是最好的形式吗? 三黄州生活的折映 苏轼这组作品长期以来得不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以 别致的形式开拓了传统渔父作品的题材空间,深化 了渔父词的思想深度,还在于它真实记录了苏轼黄 州时期的生活状态,从而为我们了解苏轼当时的思 想与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首先,这组作品表现出的悲悯“故我”、否定向 政治、朝廷靠拢而醉酒于江湖的意识,正是苏轼谪处 黄州时期思想状态的典型反映。 黄州时期苏轼筑雪堂、耕东坡,在经过了“梦绕 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般的打击之后,他开 始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彻底反思。黄州安国寺 记云:“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 以得罪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 可胜悔者”【3 1 l 。雪堂记云“吾不知雪之为可观 赏,吾不知世之为可依违”【3 2 | 。答李端叔书 亦云: 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 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 而其科号为直言极 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 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蔬谠至今,坐此得罪 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3 3 】 这种懊丧心情也反映在他当时的词作中。临 江仙夜归临皋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 营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满庭芳( 蜗 角虚名) 云:“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 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江南好, 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这种表示要疏离政治、回 归江湖的思想和渔父四首所写的渔父超越世情, 醉酒于“落花飞絮”中的情形是完全一致的。 “吾无求与世矣。所须二顷稻田,以充照粥 耳。”1 黄州时期苏轼创作的另外两首名作定风 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反 映的还是这种酒饮中疏离政治,另走一条人生之路 的思想。定风波云“料峭春寒吹酒醒”,“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不仅风雨他不在意了,就是晴天他 也不在意,人生的艰危与顺利都已不再是他考虑的 问题。这又何尝不是渔父四首反映的“轻舟短棹 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的思想呢? 念奴娇赤壁 怀古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 月”,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云“梦中旧事时一笑, 坐觉俯仰成今古”,无论在现实还是梦境中,词人反 观自己时这“一笑”,和渔父组词中的那位醉酒于 江湖之上,“一笑人间今古”的渔父兼酒翁又何其 相似。 其次,这组作品如实地记录了苏轼黄州时期的 一些生活细节。这一点可从当时他给友人的书信中 得到证实。 如写给司马光的信中,他说自己“寓居去江干 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上, 此幸未始有也”m j 。与范子丰信亦云:“临皋亭下 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 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贤者便 是主人。”m o 由此可见,这组词中所描写的渔父寓居 江边,任轻舟短棹斜横,惯看江上风雨的情形,实则 为词人自己的亲历。 另外,这组作品第一首所云“酒无多少醉为期, 彼此不论钱数”的情况,也是苏轼自己在黄州时期 真实的生活体验。贬谪后的苏轼从精神上认同、体 验着陶渊明归耕田园的生活,他亦如南史陶潜 传所云那样“或置酒以招之,造饮辄醉,期在必 醉”【3 7J 。其江神子云“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 是前生”。答秦太虚书云:“初到黄,廪入既绝,人 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以此,胸中都无 一事。所居对岸武昌,山水绝佳有潘生者,作酒 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羊肉如 北方,猪、牛、獐、鹿入土,鱼、蟹不论钱。”【3 副给王定 国的信中亦云:“所云出入,盖往村寺沐浴,及寻溪 傍谷钓鱼采药,聊以自娱耳。”L 3 9 o 这种情况和渔 父四首所写渔父“彼此不论钱数”,轻舟短棹,“梦 断落花飞絮”的状态如出一辙。 甚至这组作品中所写的在“漠漠”烟雨的江边, “官人”“借我孤舟南渡”的情形,在黄州时期苏轼的 生活中,也似为实有之情形。其赠别王文甫云送 文甫弟子:“仆送之江上,微风细雨,叶舟横江而 去。” 加另外结合苏诗看,此组作品甚至也寄托着作 者居黄期间,悲悼历史人物不幸遭遇的心境。苏轼 作于元丰三年的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袱, 正与伍洲相对,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一诗末尾 云“与君饮酒细论文,酒酣访古江之坟。仲谋公瑾 不须吊,一酹波神英烈君”【4 。此诗后面作者自注: “杭州伍子胥庙封英烈王”。而据吴越春秋载: “伍员奔吴,到昭关,追者在后。至江,有渔父乘船 诉江而上。子胥呼之,日:渔父渡我。子胥人船, 渔父知其意,乃渡之于浔之津。”mo 从这些资料可 一1 2 7 知,苏诗中所写的“伍洲”,实为他居黄时常至之地, 而渔父四首中“借我孤舟南渡”的“官人”,则无 论如何又打上了政途倾覆、亡命吴国的伍子胥的影 子,而此词委婉记载的又无疑有词人曾经悲悼伍子 胥的一段情怀。 总之,苏轼黄州时期创作的这组渔父作品, 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泛咏渔父萧散生活之作。它既不 是张志和渔父及黄庭坚鹧鸪天之“遗意”,更 非真正意义上的可歌之词,而是一组长短句形式的 诗。被剥夺了作诗权力的诗人,就是以这样的似词 非词的文字形式,徜徉于醒醉之间,对比、体认着 “故我”与“今我”,记录、抒写着他被逐出官场后艰 难回归“江湖”的精神之旅。这其中不仅有诗人黄 州时期生活的剪影,更重要的是寄托着他对现实政 治的疏离及对人生受官场名利羁牵而沉浮的悲悯情 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称这组作品为政治抒情 词也不为过,尽管它罕言政治。 参考文献: 1 唐圭璋全宋词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3 3 0 2 曾枣庄苏词汇评 M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2 0 0 0 :2 7 0 【3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M 西安:三秦出版社, 1 9 9 8 :4 7 2 4 董诰全唐文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7 2 6 6 5 】陈迩冬苏轼词选(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6 :8 5 6 于培杰,孙言诚苏东坡词选 M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 版社。1 9 8 4 :2 0 3 7 】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 M 】北京:中华书局, 2 0 0 2 :9 2 9 8 马兴荣,祝振玉山谷词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1 :1 5 3 9 陈迩冬苏轼词选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6 :8 5 1 0 王先谦,刘武庄子集解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M 北 京:中华书局,1 9 8 7 :2 7 6 1 1 黄寿祺,梅桐生楚辞全译 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 社,1 9 8 4 :1 3 7 1 2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M 西安:三秦出版社, 1 9 9 8 :4 7 2 1 3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8 1 :2 8 4 【1 4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8 1 :2 5 3 1 5 陆游老学庵笔记 M 西安:三秦出版社,2 0 0 3 :1 8 3 - - 1 2 8 - - 1 6 苏轼。苏东坡全集苏东坡文集【M 珠海:珠海出版 社1 9 9 6 :1 4 7 3 1 7 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 M 北京:中华书 局,2 0 0 2 :3 7 0 1 8 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 M 西安:陕西人民出 版社,1 9 8 7 :3 6 8 1 9 陆游陆游集 M 北京:中华书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证券专场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公务员里遴选试题及答案
- 2025大同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以Flash动漫设计为翼助力数学教学腾飞
- 2025沧州考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Brønsted酸性离子液体:甲醇-碳酸二甲酯制备生物柴油的绿色催化新路径
- 院内抢救试题及答案
-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专项培训试题含答案
-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调研方针
- 《环甲膜穿刺术》课件
- 咽喉炎疾病演示课件
- 过程经验教训管理流程(含附表)
- 中国透析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管理指南
- 医院处方笺模板(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
- 《森林与小鸟》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三年级音乐教案
- 提高口服药准确服用率品管圈课件
- 某公司管控模式与组织结构设计课件
- 患者用药指导全国知识技能竞赛必备考试题库(带答案)
- 高级财务会计-(刘永泽、傅荣主编-)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综合自动化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