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分代丈学功魄 论柳永词之文化新变 。兰 芳 摘要:本文从词文化的角度论述了柳永词的新变化。内容上的开拓,引起抒情主人公、写作角度的变化;形式 上盛用长调慢词;结构上的线型结构,表现为时空关系上的一次性转换或无转换。他用俗文学的力量使个人的创造 深入到传统的“雅”文学之中,使词文化走向多元。 关键词:词柳永新变化文化 词自晚唐五代以来,已经形成了婉约绮靡的风格,成为 歌宴舞榭、花问樽前的浅吟低唱,总是红香翠软,儿女柔 情,离别相思。宋初以来的词坛,基本上承袭了这种词风, 柳永也是其中一个。但是,他的词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前人有 一些不同,而且在开创中显现出有别于母体的质的个性,所 以有人认为词“至柳永而一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变异宋词的第一人,他承担起了词文 化变革的重任。 从内容上说,北宋初年,朝廷提倡记享乐,君臣宴安。 在这种政治氛围中,词不过是上层达官贵人手里的“宠 物”、“弄臣”,是析醒解愠、娱宾遣兴的工具,多是“妇 人语”的闺愁别恨。而柳词主要从都市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 创作素材,使词由狭窄的士大夫遣兴自娱的工具,扩展到描 写都市繁荣,旅人浪人流落江湖的羁旅之愁,游客妓女心理 等。不仅如此,在乐章集中还可以看到,柳永词作中咏 物、咏史的作品约占五分之一,他的咏物之作跳出了以往单 纯咏物的框框,而是以物见志。在受恩深雅致装庭院 下阕中首句就以“粉蝶无情蜂已去。要上金尊,惟有诗人曾 许”来表达知音难遇:第二句“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 吐”用菊花盛开怒放来比喻自己满腹才华等待施展:“陶令 轻回顾。免憔悴东篱,冷烟寒雨。”更是以陶渊明对菊花的 眷顾来喻指自己期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借物言志,句句不离 其中,寄托尤深。甚至,在双声子晚声萧索 中作者还 以词的角度来咏史怀古,“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 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作者将萧瑟的 夫差旧国景象与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联系在一起,由想当年 吴王争霸诸侯,而如今“香径没、徒有荒进丘。繁华处,悄 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感慨沧海桑田,即使是千古功业, 亦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踪迹难寻,引发对现实的思考。把古 今情愁融入词的文学体裁中,并显出如此开阔的境界,柳永 实首开其端。在柳永的词作中主题的广泛性,开拓了词的表 现空间,使词所能容纳的容量也加大了许多。 此外,柳永词在内容表达上与前人词还有另一个明显的 变化,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变化、写作角度的变化。柳永以前 的写记愁别绪的词,几乎千篇一律地是以女子对男子的情怀 1 9 与思念上,有的是直接描写艳情,有的是通过女子的情思无 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词人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论哪种情况,由 于当时女子的活动只能局限在庭户闺阁的狭小范围里,所 以,尽管词人们在苦心孤诣地创作,各有特色,但是从总体 上看,这样的词也只能写玉楼深院、红烛香灯、落梅细柳、 柔肠粉泪,意境狭小,难免带有一种粉脂的俗气。柳永则不 同,他因任途失意的坎坷遭遇,奔波飘泊的羁旅生涯,抑 郁、痛苦,都不是借女子之苦所能倾诉的,这就使他不能不 直抒胸臆。又由于他是专力写词的作家,于是,在他笔下诃 的抒情主人公一变深闺女子为天涯游子,写作角度一变从着 重表现女子善感为着重表现自己身世的冷落,前途的锄茫。、 如鹊桥仙届征途虽然他还是有写离别相思,但由于主 人公的转变,写作角度转变,词的内容也就有了不同。,游子 的“浪萍难驻”秋士易感,自然就打破了庭院绣房春女善怀 的狭窄,少去了红脂香粉的浓艳,出现了登山临水的广阔高 远的景象,“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江山 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在这种景象中历史的兴 亡,世事的沧桑,结合着自己的落寞惆帐,让词人最终陷入 挥之不去的怅惘之中,“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让 人感到慷慨而有余哀。 在形式上,与前人同类词相比,柳永词也有新的特点。 首先,柳永词多用长调慢词。词的形式由晚唐、五代至 宋初,是小令独盛的时期,长调并未风行,作者亦未加以重 视。且不论西蜀词人温庭筠、韦庄以小令之作传世,就是至 宋代欧阳修、晏殊仍功小令。而柳永专作慢词,他的乐章 集中,以慢词长调为主体,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小令是极 小数。慢词数量之多,曲牌之多样,是空前的。柳永衍小令 为长调,创造了大量成功的作品,柳词适应了都市复杂生活 和新内容的表现,促进了词体解放工作的开展,柳永以后, 长调成为流行的词体,时人争相效仿,词人都普遍用。 其次,柳永词的结构,也不是按传统的从起结到过片的 思路进行。不讲章法上的婉转曲达,不讲究所谓提顿、承 转、顺逆、正反。而是以一种线型结构,如行云流水,常行 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不作任何人为的回环吞吐。柳 永词的线型结构,首先表现为时空关系上的一次性转换或无 转换。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写自己的羁旅牢 万方数据 中国古代丈学研究 惑,而念及佳人的“妆楼颐望”;戚氏晚秋天于眼前 之孤寂难耐,想到昔同之“暮宴朝欢”;雨霖铃寒蝉凄 切因“兰舟催发”时的“相看泪眼”,设拟去程中的“晓 风残月”等等。如果说,在柳永的所谓“雅词”里,问或有 过一次性的时空转换的话,那么,在他的占绝大多数的“俚 词”里,则是一次性的转换都不复存在了。如秋夜月当 初聚散,全词叙述自己同情人的重逢,时空关系上没有跳 跃,章法上没有任何曲折,原始要终,一笔到底。但是这种 一笔到底并不造成审美效果上的单调浅直,而是亲切深厚, 耐人寻味。其次,柳永词的线型结构,表现在作品意象的组 合方面,便是多为连贯,递进和阐释关系,较少并列,更无 杂陈。例如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中;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 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 举泛画鹚,翩翩过南浦。 “冻云”、“扁舟”、“万壑”、“千岩”、“越 溪”、“怒涛”、“樵风”、“商旅”、“别浦”诸多意 象,由最富时间感和动态感的动词和状态结构“离”、 “渡”、“渐息”、“乍起”、“更闻”、“举”、 “泛”、“过”串接起来,在扁舟径行之路上依次而出,呈 一种最为典型的连贯性。 作品的意象组合由时空转换与意象组合构成,而这离不 开虚字的呼唤与照应。虚字可置于旬酋、句中、旬尾。句首 虚字用以领句,句中虚字用于呼应,句尾虚字用于协韵和声 吻的模写。虚字的好处犹如曲中树字,在于前呼后应,仰承 俯注,使歌词与音乐流畅妥溜,摇曳生姿。但是,传统的、 采用环形结构的作家主张虚字少用,以为多用则俗,或者不 用,而代之以潜气内转法。柳永则不仅首次将虚字引进词 中:并且比后来的任何词家都用得频繁。大量的虚字,起到 了仰承俯注,前呼后应的关捩作用。而句首虚字贯穿的意象 和句子越多,作品的转折密度会相应地减少,而文气益发畅 达条贯。如风归云恋帝里:一个“恋”字,领下7 句2 6 字,写尽昔日冶游之乐;一个“更”字,领下8 旬3 0 字,述尽 四季风物之美。既清晰,又畅达,更富于弹性。 柳永词的新变还在于它用俗文学的力量使个人的创造深 入到传统的“雅”文学之中,同时,又藉个人的创造性激活 文学,使其充满活力,注入作家的精神,实现更高意义上的 “雅俗共赏”。因而使无论是喜爱阳春白雪的士大夫阶层, 还是文化层次较低的市民,都能在他的词作中找到接受的空 间,扩大词的文化认同范畴从而获得了超时空的艺术魅力。 “雅”与“俗”的冲突,历来存在于人们对文学的观念 冲突之中。文人雅士往往排斥俗文学,认为俗文学肤浅,甚 至干脆认为文学不应是平民百姓所关注的。柳永词的文化新 变,就在于他意识到:词,不应只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垄 断,还应走向市民、大众。经过了柳永词的冲击,词,终于 走下圣坛,“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凡有 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石林避暑录话) o ,说明柳词在 市民阶层的广泛影响,反映了词的非贵族化倾向以及词的基 本流向。 北宋之时是文人士大夫提倡儒风高振的时代,主张以儒 家诗教观为旨归的审美是文人的潮流。雅俗在一定程度上互 不相容,柳词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文学中“雅”“俗”的相 对,而是能做到雅俗共赏,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彼此互 见。在柳词中“雅”的内涵往往以“俗”表面陈述,使作品 浅显易懂,切实与市民的认知能力相符合。黄异花庵词 选谓:“耆卿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俚俗,故市井人悦 之”o 。在柳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俗字俚语如“人人” “是处”“特地”“几许”“毕竟”等等,或方言或口语都 有入词,这些语言贴近市民的生活,读起来倍感亲切,容易 引起大家的共鸣刘熙载艺概称“耆卿词细密而妥溜, 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常人” 但柳词语言风格虽 通俗却不失典雅,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 以“对”字统领全篇,带出暮雨江天的萧萧秋景图,意境苍 茫而开阔;结语以“凝”字表达了思乡念人,言尽而意未了 愁未尽的无奈归结。在词中“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词人不但杳无痕迹地化用了温庭筠的“过尽千 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而且还巧妙地借用了谢眺诗 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在望远行长空降瑞 一词中柳永用“瑶花”借言白雪,以“鸳瓦”借代房屋,以 “旗亭”指代洒肆,由此可见其用词之雅致,清人黄氏蓼 园诗评评此词“写雪,通首不俗”。柳词的独到 之处是一种雅化了的通俗,尽以平常的语言来表达,使人们 易懂而不晦涩,这沟通了市民阶层和士大夫精英文化阶层, 使柳词雅俗共赏,就如清人宋翔凤乐府余论中日:“柳 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 流”o 柳永对当时词文化革新,形成了他基本的审美情趣和艺 术个性,柳永词也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存在。文化的走向是 多元的,在文学传统中打破传统的创新是被文学的创作者和 读者一致标榜的。人们尽可以无视传统的存在,但传统本身 却牢不可破地自在于一切已产生与未产生的文艺作品之中。 因而,只有创造性,才是人们可以把握的一种方式,才有条 件成为文学演变中的积极的活跃的推动力量。柳永词的文化 新变意义,正在于此。 注释: 乐章集校注卷上三九, 1 9 9 4 年。 乐章集校注卷中一0 九, 1 9 9 4 年。 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 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 乐章集校注卷中第一五五页,薛瑞生校注,中华书 局,1 9 9 4 年。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中华书局,1 9 8 5 年。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8 4 页,辽宁教育出版社, 1 9 9 7 年。 刘熙载,艺概1 0 8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 唐圭璋,词话丛编2 4 9 9 页,中华书局,1 9 9 6 年。 2 0 ( 兰芳,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万方数据 论柳永词之文化新变论柳永词之文化新变 作者:兰芳 作者单位: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刊名: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8,(2)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参考文献(7条) 1.薛瑞生 乐章集校注卷上三九 1994 2.薛瑞生 乐章集校注卷中一0九 1994 3.薛瑞生 乐章集校注卷中 1994 4.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1985 5.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 1997 6.刘熙载 艺概 1978 7.唐圭璋 词话丛编 1996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涤云 论柳永现象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4) 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第一位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人,第一位俚俗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突出而罕见的现象 ,可称为“柳永现象“.“柳永现象“的出现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慢词长调繁盛的时代,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通俗文学与传统雅文学分庭抗礼的时代,也标 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大为壮大、职业文人开始出现的新时代. 2.期刊论文 袁晓薇 从“柳七风味”到“自是一家”-论柳永、苏轼词消息相通及其意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0,28(1) 关于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关系,论者多强调二者间的差异.评价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时,多倾向于苏轼对柳永的革新.这些对于柳永及其词的评价是 不够全面的.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的大力革新者.柳永在苏轼之前的创造性开拓,对后起的苏轼有多方面的启发和影响,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而是消息相 通.苏轼的大力革新,是以柳永的开拓为基础的.在宋词发展史上,柳永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正是从柳永到苏轼前后相继的开拓,使宋词摆脱了花间令词的窠 臼,走向繁荣发展的广阔天地. 3.期刊论文 龙建国 论六朝小赋对柳永词的影响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3) 柳永前期的艳词和歌妓词多是对下层歌妓的美丽姿色、气质、高超的歌舞技艺的描写和对她们内心情感和愿望的揭示,从审美水平、表现手法和创作 技巧上都受了汉魏六朝小赋的沾溉.后期的羁旅行役词则从题材到创作方法都是从六朝纪行小赋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柳永将赋体文学所擅长的铺叙手法引 入倚声填词之中,为慢词创作开辟了新途径. 4.期刊论文 黄红霞.杨仲义.HUANG Hong-xia.YANG Zhong-yi 高卑兼有,“词“出有因浅论柳永的歌妓词 -铜仁 学院学报2009,11(3) 柳永本是“宋词革命的巨子“,但不少人对于他的词,特别是歌妓词,评价很低.主要是因为他的歌妓词中有一些低俗的内容.但这并不是柳永歌妓词的全 貌.本文试图联系柳永生活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客观认识和评价柳永的歌妓词. 5.学位论文 董艳梅 柳永慢词居多现象解析及其慢词作品研究 2009 柳永是宋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也是宋词的开拓者之一。同时期词人,晏殊词以承前为主,张先词略显变化,至柳词则大变。他是宋词史上第一个 毕生致力于慢词创作的词人。词发展到柳永,乐工歌女之曲与诗客文人之词,音乐的谐美与文辞的流畅,真正得到融合,也充分显示出词有别于诗的独 特个性。柳永词大量慢词长调的创制成为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使宋词呈现出新的风貌,其本人也成为宋词昌盛的奠基者。柳永的词不但为同时代人所 瞩目,受到世人的崇拜与追捧,即使是对柳永屡有鄙夷的士大夫阶层,在进行歌词创作时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他的影响。柳永之后的宋代杰出词人如秦 观、贺铸、以及名震一时的周邦彦,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等词人,无论在作词手法或艺术风格无一避免都与柳永有继承渊源。 本文以柳永乐章集慢词居多现象为契点,分析研究在乐章集中出现数量庞大的慢词的原因。目前只有一些词史著作提到过慢词蔚然大盛的 外在原因,但是对词人个体的原因也就是内因的研究是不够的。因此,将这个论题进行再深入全面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柳永慢词居多这种现象入手 ,去深入思考乐章集中的慢词作品为何能在时代潮流中一枝独秀,从外因至内因分别进行阐述,试图给此独特的文学现象一个满意的解释。同时 ,也肯定了柳永对慢词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对确定柳永及其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供一些确实的支撑并希望能促进对柳永慢词的文化内涵和词 史意义更深入的研究。 论文主体由三章组成。 第一章对乐章集慢词作品进行数据统计。分为两节,第一节简介词体的分类,界定文中所讲的慢词等于长调。第二节,通过摘取全宋词中柳永 、晏殊、张先、欧阳修四位词人作品中长调数量的比例,引出中心问题:柳永慢词数量远超于同时代词人。 第二章分析柳永慢词居多现象背后的原因。分别通过外因和内因两大部分阐释:客观原因从时代风气、社会经济、词体发展三方面论述;主观原因 则从柳永生存需要、杰出音乐才能、对赋体的继承三方面论述。其中重点论述柳永个人杰出的艺术天赋及遭遇的现实需求是促成他创作众多慢词的直接 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柳永慢词居多现象实际是柳永个体独特性在词体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 第三章就柳永慢词作品的内容进行分类,划分出恋妓词、羁旅词、都市节日词三种类型。并重点对并对行羁词、都市节日词进行文本分析,指出柳 永慢词的成就和影响。 6.期刊论文 白虹.艾红红 柳永词的俗与雅 -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6)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俗词之“俗“主要体现在:(一)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 的生活;(二)语言上,采用大量极为通俗的民间口语;(三)表现手法上,运用铺叙手法,叙事抒情率口而出,不求含蓄.同时,柳永的雅词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雅词之“雅“主要体现在他那些抒写自我怀抱的作品中景与情的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深深的感发.柳永之所以形成这种雅俗并存的艺术风格,其实有着多方面 的因素,而且对后世的词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期刊论文 王增斌 柳永词中的景物意象探析 -江西社会科学2006(1) 柳永的词多写美丽的自然景物和繁华的都市风光.柳永词中景物意象的选择,不仅让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 高级会计网课课件
- 电焊知识干货培训总结课件
- 北京期末数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 电焊工知识普及培训内容课件
- 北京安全b本考试真题及答案
- 爆破保管员复训考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考试题及答案
- 镗床考试题及答案
- 保安考试考哪几种题目及答案
- 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继电人员继电保护竞赛试题及答案汇编
- 电力行业防汛应急预案演练脚本(2篇)
- 2025 耳鼻喉科鼻息肉术后换药查房操作课件
- 【高三】【数学】2025【秋】开学第一课:为梦想飞翔(课件)
- 航空航天检测技术
- 初级魔方社团课件
- 员工安全手册
- 屋面防水施工合同的范本
- 储油储气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RWA 技术规范》标准草案
- 庭院围墙整治方案(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