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论丛 !“# 年 $ 月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79 , !“# 论陶诗中的悲情 钟新果, 何林军 (湘潭大学“$) 摘? 生死之悲, !? 士不遇之悲, #? 羁旅、 离别之悲, =? 孤苦之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 况, 是因为陶诗中对悲情采取的委运任化的态度与洒脱的情怀深深地吸引了历代的读者, 反而使他们忽略了悲情 的存在。 关键词:陶渊明;陶诗 ;悲情 ? 生死之悲 人生苦短、 岁月匆匆, 死亡却如影随形, 这是任何人也无 法避免的自然规律, 也是最令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不绝的主 题。陶渊明也不例外, 他的 !“ 多首诗中有 = 首涉及到 “生 死” 这一人生最大的困惑, 占了总数的近 #。这足以说明 陶渊明对生死问题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如:“人生若寄, 顦- #A 万方数据 有时。静言孔念, 中心怅而! ”!“ 一世异朝市 , 此语真不 虚!人生似幻化, 终当归空无。 ”“古时功名士, 慷慨争此 场。一旦百岁后, 相与还北邙。 ”#“荣华难久居、 盛衰不可 量。日月不复周, 我去不再阳。眷眷往昔时, 忆此断人 肠。 ”$ 这些诗句都抒写对人生无常、 生命短暂、 命运之不可 把握的慨叹与悲怆, 读之使人迷惘、 沉痛。这样的诗句在陶 诗中还有很多。可见, 陶渊明对生死的忧患与焦虑并不亚于 魏晋名士们。 %2AA ?735E FB ? D?AA BAK6?BB2H2I?A273B B?32H;B?3235 ?3 H?G;B?37323P?KB ?AAG?IA235BE 3%45,1() :C?7 N6?3 4 D235;C?7 B =7的分析,论述后世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以此认识目前普遍共认的陶诗之价值和地位是经过怎样的过程而形成的.本文大体上 分三层展开论述关于的版本和体例;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中论及的后世对陶诗论争的焦点.其中,“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又分三层论述:陶诗的风格;陶诗的风格与后代诗人风格之比较;对陶诗的接受和阐释历代以来的演变.“后世对陶诗论争的焦点“分 四层论述:关于陶诗思想属于道家还是儒家之争;关于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由之争;关于题年号和题甲子之争;个别陶诗真伪之辨. 2.期刊论文 杨玲.YANG Ling 苏轼和陶诗与陶渊明的诗性对话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3) 政治理想坠入泡影的苏轼却在人身的沉沦中张扬了野性自由的精神,在历史的尘雾中重新发现了陶渊明,并引为旷古知音.苏轼带着他独特而深沉的人 生阅历与诗性哲思浸入了对陶渊明的全面体验,历史的际遇使这两个相距六百年的诗人在百余篇中得到了精神的相交.才气横溢的苏轼诗性地阐 释、并重新建构了陶诗.乃苏轼以“我“与“你“的主体间性的姿态对陶渊明理解与对话的产物. 3.期刊论文 吴莹.WU Yin 试论陶渊明自然思想与陶诗之自然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陶渊明生活于玄学盛行时期,玄学中尊重个体人格,肯定自然人性的思想深深地影响到他,“自然“成为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他从容地实 践着崇尚自然的主张,使得他的生活和诗歌皆接近于自然化的境地. 4.期刊论文 张碧 试论陶渊明的人格与陶诗中鸟的意象 -文教资料2007(3) 陶渊明的诗文中有大量“鸟“的意象,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其人格特征.陶渊明虽具有一定儒家入世思想,但总体来讲,仍以归隐居主;在生活理想方面,他 追求恬静安适的个人生活;人生观方面,他抱着任真达观的态度,摆脱功名世俗之累.这几个方面的人格,都从他笔下“鸟“的意象得到不同体现. 5.期刊论文 杨玲 苏轼和陶诗的创新价值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苏轼自问世以来,就引起后人关注和评论,但置喙不一,甚至出现完全对立的看法.本文拟将苏轼的置于文学史的长河中,从三个方面 来论证其开创性的价值:其一,追和古人始于苏轼;其二,自苏轼创作后,自宋至清,和陶诗的创作可谓绵延不绝,这已经成了一种耐人寻味 的文化现象;其三,苏轼晚年至爱陶渊明,从多方面评论陶渊明的人品和诗文,的创作可以说是苏轼以艺术的手法解读陶渊明,苏轼以其当时文坛泰 斗的身分,所谓“位高声自远“,有意无意地从此奠定了陶渊明在中古文学史上的至尊地位. 6.学位论文 丁素敏 宋代和陶诗研究 2008 本文所论及的和陶诗,是指陶渊明以后的诗人追和陶渊明的诗作而创作的诗。从中国文学史上来看,自从宋代诗人苏轼大力写作和陶诗以后,诗人 和陶的风气就一直没有中断。元明清都出现过不少和陶诗人,留下了数量不菲的诗作。千百年来,诗人和陶已经成了一种文化象征。和陶这种文学活动 标示着和陶诗人们对清高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对节操的坚守,以及保持人之自然性情和真率生活的愿望,彰显了陶渊明的文化魅力。 但是和陶诗研究的局面,却相对冷清。到目前为止,关于某一个朝代的和陶诗研究的论文还不曾发现。本文在搜集全宋诗的基础上,结合宋 诗话全编诗评以及关于宋代和陶诗人的其它资料等,通过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归纳演绎以及考证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介绍了宋代和陶诗的 创作状况,分析了宋代和陶诗的外在形式,内在旋律以及宋代和陶诗人和陶的主要原因,并对宋代和陶诗的地位和影响做了评价。 这篇论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宋代和陶诗概述。这部分包括和陶诗含义,宋代和陶诗概况以及宋代和陶诗范式及特点三个方面。关于和陶诗的含义,前人并没有明确界 定过;此文是借鉴中国诗学以及袁行霈先生在论和陶诗及其文化底蕴一文中的一些相关话语来界定的。和陶诗不同于效陶诗、仿陶诗。效陶诗 和仿陶诗注重形似,和陶诗注重神似。关于宋代和陶诗的创作概况,本文从全宋诗中搜捡出了49位和陶诗人,523首和陶诗。反驳了第一首和陶诗的 创作者为苏轼的说法。关于陶诗范式和特点,宋代和陶诗的诗题大多是在被和诗诗题不变或稍加变动的基础上,加了“和”、“次韵”等字样。宋代和 陶诗每句的字数和句数大多与被和诗的字数句数一致。在用韵方面,宋代和陶诗大多是次韵的。宋代诗人和陶模式有单人模式、双人模式和多人模式。 第二章,从宋代诗人的艺术追求、仕进心态和人生境界入手分析了宋代诗人和陶的主要原因。从艺术风格上来看,陶渊明平淡高远的诗风得到了宋 代和陶诗人的青睐。从仕进心态上来看,宋代和陶诗人大多有归隐的情结,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拨动了他们的心弦。从人生境界上来看,陶渊明的旷 真风范得到了宋代和陶诗人的大力赞赏。另外,苏轼的大家地位,促进了宋代和陶诗人的创作。诗人们和陶的同时,也彰显了对苏轼其诗其人的赞赏。 第三章的内容是介绍宋代和陶诗的旋律。宋代和陶诗旋律丰富多彩,有表达归隐心态的,有赞赏高洁品行的(比如安贫乐道、忠君爱国等),有为浓 浓亲情和真挚友情赋诗的,还有表现人生失意、哲理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的。对前几个方面,用的笔墨较多,后几方面则寥寥几笔带过,因为后者内容 涉及篇目较少。 第四章,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宋代和陶诗的审美取向:平淡古朴的艺术追求,主“缘情言志”和“以议论为诗”。宋代和陶诗的平淡体现在使用平易 语言,白描勾勒,选择淡雅的意象和柔婉的词语等方面。宋代和陶诗的抒情方式,主要是情景结合和寓情于“酒”。宋代和陶诗“以议论为诗”,体现 了其时代性特征。抒情和议论的巧妙结合,使宋代和陶诗形成了主缘情和尚理趣有机结合的美学特征。 最后一章论及了宋代和陶诗的地位和影响。从整体艺术成就看,宋代的和陶诗,并没有得到太高的赞誉。但它开启了其后诗人和陶的风尚,对后世 的文学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对宋代和陶诗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层地了解宋代和陶诗人的文学思想、境界追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内涵,对陶渊明形象为人接受并 颂扬的轨迹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因而,这个选题无疑是有意义的。 7.期刊论文 曹春茹.CAO Chun-ru 朝鲜诗人申钦的和陶诗归园田居六首研究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3(1) 朝鲜诗人申钦的六首是其“和陶诗“的代表作,体现了他对陶渊明人格和诗风的仰慕,艺术水平较高.其中,第一、三、五首深得陶诗精髓,与 陶渊明进行了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第六首受苏轼和陶诗的影响,具有苏诗的旷达豪情;第二、四首则因归隐期间潜心学,而以理语写归情.申钦的和陶 诗也是朝鲜诗坛和陶诗的典范,是朝鲜士人追慕陶渊明精神以及中朝文学交流的缩影. 8.期刊论文 李红霞.Li Hongxia 从隐晦到显扬-元前陶诗价值定位嬗变的历史考察 -江淮论坛2005(4) 元前陶渊明声名的显晦与陶诗价值定位的消长是文学史上一个值得玩味的文学现象,从其对陶诗价值体认的差异中可以窥知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 和文人的审美趣味.东晋南朝,平淡真淳的陶诗与诗坛追求绮靡雕缛的审美风尚相悖,故其诗隐晦冷落,未受时人重视;唐代,陶诗的美学价值开始凸显,但唐 代文人并未真正挖掘出陶诗的真趣,也未自觉确立其典范地位并大力倡导;宋代,陶渊明的诗史地位空前提高,宋人特别是苏轼对陶诗的理性诠释奠定了他 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的典范地位. 9.期刊论文 李寅生 日本和陶诗简论 -江西社会科学2003(1)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历来被认为是一位隐士和田园诗人,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在他的整个作品中占有突出和重要的地位.陶渊明的作品不仅深受 中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传到东邻日本之后,也深受日本诗人学者的喜爱.十六世纪之后,在日本的汉诗诗坛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和陶诗的创作高潮.本文将 就日本出现的和陶诗现象作一次深入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基础试题及答案淬火
- 2025合同范本某公司合作伙伴股权合同书
- 污水处理厂及尾水外排管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城区支线管网改造提升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煤矿钳工基础试题及答案
- 戏剧表演基础试题及答案
- 12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城市燃气管道新建和更新改造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汽车紧固件生产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保密协议及竞业限制合同范本(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
- 人体全身穴位按拼音找图-附人体穴位图解
- 202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 答案解析
- 康复伦理问题
- 配位化学-本科生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兰州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授予本科生学士学位名单
- 学生休学证明模板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2章-化学热力学基础1
- GB/T 2930.1-2017草种子检验规程扦样
- 会计学原理模拟试题一套
- 第一章-宗教社会学的发展和主要理论范式课件
- 国内外新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