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元明清戏曲中陶渊明形象 张媛 作品 (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 2 3 0 0 1 ) 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于 乐于书写前代文人形象的元明清戏曲家更是对陶渊明形 象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本文正是通过对后世戏曲中的陶 渊明题材作品的叙录,梳理其故事情节的特点,从文人价 值选择及人生定位、严酷的时代环境及文人的失意、后世 文人对陶渊明在诗史中地位的推崇三个方面探讨了元明 清文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 关键词:元明清戏曲作品陶渊明形象情节接受 在戏曲作品中书写前代文人形象十分普遍,李白、范 蠡、张良等都是戏曲家们乐于描绘的对象。陶渊明白被宋 代文人推人到文学史的顶峰以后历朝历代的文学史和 文人的心目中,他一直是一座丰碑,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背 景下,文人们都会对陶渊明的文化人格及其作品有新的 认识和期待。在元明清的戏曲作品中他的形象多次被刻 及文化意蕴 画,而后世文人对陶渊明的推崇有着特定的原因。 一、作品叙录 今天所知元明清戏曲作品中描写陶渊明形象作品共 有七篇。这些作品中直接以陶渊明为主角的作品有无名 氏创作的陶渊明东篱赏菊,此文收入王季思主编的全 元戏曲第八卷第一篇,但编者声明此剧年代不明,疑是 明初朱权、朱有墩等藩邸文人之手。明代许潮的陶处士 栗里交游,一名陶靖节隐栗里,收入阳春奏中,此剧 据宋书陶潜传敷演。清代汪柱赏心幽品之一,正目 作陶渊明玩菊倾樽。清代尤桐的桃花源,本是据晋 书中陶渊明本传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稍加虚构。 与前几篇不同的是,此剧中虽主要写陶渊明的生活,但剧 尾将陶渊明与桃花源联系在一起。其余四篇,明代叶宪祖 的桃花源今轶,但“远山堂剧品著录,并云传之飘洒 有致,桃源一径,宛在目前,应是写陶渊明所述桃花源 信念的表现。熟悉东汉历史的人都知道。在那样的社会环 境下不可能有秦罗敷那样的农家女出现。封建社会中妇 女的命运多是不幸、悲惨的他们大多摆脱不了被掠夺、 被侮辱的命运。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中,就记载了梁节 王刘畅掠取小妻三十七人的丑行。在“乐成靖王党传”中。 又叙述了乐成靖王刘党霸占民妇并暗杀其丈夫的罪状。 但是,丑恶现实压抑不了人民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 往。他们热爱美,崇尚善也坚信善必将战胜恶,美必将战 胜丑,并通过文学作品把这种理想、信念表现出来,他们 用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亚里士多德说过:“诗人的职 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描述可能发生的事诗 人和历史家的差别不在于诗人用韵文而历史家用散文 真正的差别在于历史家描述已发生的事而诗人却 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浪漫主义文学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 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 给人们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用德国作家席勒的 话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 实”。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 则,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 使违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也无关紧要。浪漫主义文学 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冈此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在 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 人物和情节。所以,陌上桑是一出浪漫的喜剧作品。 三、中国有喜剧的传统 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喜剧精神传统的国家。王国维 在其红楼梦评论中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 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 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 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 6 王国维指出了中国人的 精神实质和审美特征。即不同于西方人的信仰宗教、爱好 幻想、喜爱悲剧,中国人是现实的、实际的、喜爱喜剧的。 而且作为下层的人民群众更是形成了世俗的文化传统 即追求圆满,趋吉避凶,善恶有报,娱情于乐。在古代的农 业社会。人民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日见惯了欺凌 与苦难,他们生活里不缺少悲伤,他们更需要欢笑,需要 鼓舞,需要光明。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民歌赖以 生存的文化土壤,赋予了其鲜明的民间色彩和世俗面貌。 与高雅的贵族文学不同,民间文学更多地具有欢快热烈 生动诙谐的喜剧风格。陌上桑充满了轻松诙谐的喜剧 气氛作为普通农妇的罗敷靠机智战胜了势力强大的使 君,作者的“好恶取舍”也体现了鲜明的民间标准和尺度。 罗敷的胜利,使我们看到了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也看到了 他们的乐观与不屈。这从中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 善良乐观、不向邪恶屈服的民族性格和心理。 参考文献: 1 唐会霞接受与传播论陌上桑的拟作西北 师范大学学报,2 0 0 7 ,( 2 ) 2 欧阳萍,邱光华陌上桑的母题渊源学术界, 2 0 0 4 ,( 4 ) 3 杨志学陌上桑中女主人公的身份问题名作欣 赏,2 0 0 0 ,( 5 ) 4 黄基秉千古绝唱异曲同工陌上桑木兰 辞艺术特色之比较成都大学学报,2 0 0 7 ,( 1 ) 5 梁文宁中国古典喜剧略说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1 9 9 4 ,( 1 ) 6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王国维文集中国文史出 版社1 9 9 9 5 万方数据 事”。 1 3 清代刘龙恤的桃花源、石韫玉的陶渊渔父, 也是主要描绘桃花源将陶渊明作为桃花源的发现者和 记述者出现。 二、情节结构及陶渊明形象特点 陶渊明作为后世文人心目中的丰碑,“是中国士大夫 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2 】( 附) 他高洁的道德情操,安贫乐道 的为人准则和崇尚自然的人生追求为后世文人所敬仰。 戏曲作家塑造陶渊明的形象大多从他的生平人手对人 们津津乐道的故事反复书写同时夹杂了虚构的情节以 充实陶渊明的形象。 1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出世人世多次,而辞澎泽令是他坚定隐居决 心,回归田园的标志性事件。在这次经历中,他不为五斗 米折腰的精神成为后世文人心目中高洁品德的代名词, 因此这一情节作为突出刻画陶渊明不愿同流合污卓然 于世的品质是必不可少的。在无名氏创作的陶渊明东篱 赏菊的第二折中,就描写了陶渊明受檀道济举荐擢为彭 泽县令,但无法容忍官场阿谀,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 回家。清代尤桐的桃花源中,也有陶渊明为保持风节, 挂冠归家的情节。戏曲家紧紧抓住这一典型事件来塑造 陶渊明,融入了古代文人对高尚道德不懈追求的情怀。 2 文人雅士的交游活动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除了荷锄躬耕外。还有文人雅士 之间的交游活动,而交游的主要内容包括饮酒、赏菊、赋 诗、抚琴,参加聚会的都是志同道合、相互欣赏的朋友。由 于符合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因此交游情节在多部作品 中反复出现。如:无名氏创作的陶渊明东篱赏菊中第三 折写江州太守王弘慕陶氏才华通过陶好友庞通之与他 结交。三人在庐山又与陶氏好友颜延之偶遇,于是四人开 怀畅饮赏菊、赋诗、抚琴。在这一折里重点写陶渊明爱菊、 赞菊同时通过将菊花与陶氏结合,赞美了陶渊明如秋菊 般“坚操笃行”。之后王弘又遣白衣使者送酒,几人再次 欢饮,陶渊明兴之所至赋诗归去来兮辞,表达了自己回 归田园的决心和对自由的向往。明代许潮的陶处士栗里 交游据宋书陶潜传敷演。写九月重阳节时江州太守 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陶渊明大喜,开怀畅饮。檀道济、颜 延之来访三人对饮言志。王弘久慕陶渊明未曾获见,遂 又转托旁参军置酒庐山寺惠远方丈处,请陶渊明及诸友 会饮,以虑溪i 笑做节。清代汪柱赏心幽品之一,正目 作陶渊明玩菊倾樽,也是写陶渊明饮酒、赏菊、赋诗事。 清代尤桐的桃花源基本将前两部作品所叙事件糅合在 一起。但他笔下的陶渊明多了份对现世的洞穿和失望。文 中写他与惠远法师说法,彻悟人生如梦,于是自撰祭文和 挽歌,意欲与人世诀别,白莲诗社社友都来祭奠他。这一 情节的改变和加工不能不说与作者本人的人生境遇和个 性有密切关系。 3 桃花源与陶渊明 陶渊明创造了中国文人心目中的“伊甸园”桃花 源。这片景色优美、与世无争的净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 一个符号。在戏曲家的笔下多将桃花源与陶渊明本人结 合起来,这并不仅仅因为陶渊明创造了桃花源。还在于桃 花源是文人们的精神归宿。清代尤桐的桃花源将陶渊 明的生平与桃花源糅合在一起。剧末写桃花涧长说陶渊 明本是酒仙暂谪人世为松菊主人,限? 蔫后就派渔人迎接 他回到桃花源里,复为神仙。在这部剧作中将桃花源和陶 6 渊明仙化,展现了后世文人心目中这两种事物的同构即 远离尘世的超凡脱俗。明代叶宪祖的桃花源写陶渊明 所述桃花源事。清代刘龙恤的桃花源据桃花源记敷 演剧首诗全部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全剧基本是对 原作的扩充。清代石韫玉的陶渊渔父也是据桃花源 记敷演,写陶渊明向渔父询问桃花源的情形而作桃花 源记。但在这三部作品中陶渊明都不是作为主角出现。 他只是桃花源的发现者和记述者。 三、元明清戏曲家对陶渊明接受的原因 元明清戏曲作品中陶渊明形象的多次出现并不是偶 然的它表明了后世文人对陶渊明的认可和接受,这也与 元明清特殊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在文人的价值选择和人生坐标定位上,后世文 人对陶渊明依旧推崇。陶渊明流传于后世的不仅是他独 具一格、清新自然的诗作,他独立于世、清高孤傲、不愿同 流合污的高尚品节更受后代文人儒士所推崇。从唐代开 始,文人们已经开始注意他孤高的品性,宋代更是被推崇 备至到了顶峰。元明清三代在前人的基础上,仍然将陶渊 明视为精神楷模。元散曲中提到陶渊明的作品有一百篇 左右。如盍志学 蟾官曲 :“一个小颗颗彭泽县儿,五斗米 懒折腰肢。”徐再思 红锦袍 :“那老子觑功名如梦蝶,五 斗米腰懒折百里侯心便舍。”郑光祖的 塞鸿秋 :“渊明 老子达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燃着黄 花去。” 3 而明代虽然诗歌流派众多分歧较大,然而对于 陶渊明却是一致肯定的。“明人还特别指出陶渊明的非 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与苦心独处、优世乐天 难能可贵的人格操守、人格境界。对陶渊明的认识比前人 又深入了一层。”清代对陶渊明也极推崇,谭嗣同就曾 说:“伤己感时衷情如诉,真町以泣鬼神,裂金石! 兴亡之 际,盖难言之。使不幸而居高位,必铮铮以烈鸣矣。”t s & 3 7 9 ) 梁 启超在1 9 2 3 年出版的陶渊明中更是对陶氏的思想、性 格、品格做出了极高的评价。陶渊明在乱世中的“忧生忧 世”,在贫困交加中的“高风亮节”这些都被后世文人所 看重和推崇,而且对于他能在文中直抒胸臆地指摘时事 文人们也是加以肯定和发扬的。因此,戏曲作品中出现较 多的陶渊明形象的作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严酷的时代环境和文人的失意,加深了文人们 对陶渊明的追念。元明清三代文人生活的政治环境异常 恶劣,他们的生存和心灵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煎熬。元代 取消了科举,加之严格的等级制度,文人们的社会地位急 转直下,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对功名的无奈,对生活的 愤世嫉俗,精神上的苦闷和生活上的困顿。这屿都使元代 文人与陶渊明更加接近。明代自朱元璋开始就推行文化 专制主义的做法,“明代文字狱的推行,还具有两个引人 注目的动向。首先,明代闪文字杀人,抛弃了刑不上大 夫的老规矩,直接施重典于大臣,不仅诛其身而且 没其家,一次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其次,明代君主在 明代文网周纳中大量使用特务手段特务机构厂( 东厂、 西厂、内行厂) 、卫( 锦衣卫) 以仕人为重点针伺对象,飞 诬立构,摘竿牍片字,株连之十数人” 6 】( 哪) 。在这样的生 存环境下,明代文人自然对当朝统治者有着诸多不满,他 们批判1 日世界,寻求遁逸山林,而陶渊明作为隐逸精神的 象征,成为文人心中的寄托。清代对文化的禁锢和钳制更 是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清朝前期的“文字狱”让多少文 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到了清朝中后期“延续了几千年的 万方数据 试论李 洁昭 ,月兄R词的情感悲喜色彩 李华香 ( 赣南教育学院,江西赣州3 4 1 0 0 0 )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是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她用自己的词作温柔而敏感、 深情而独特地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国家的兴衰变 化。她的词作和她的人生命运、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结合 紧密,可以很清楚地以南渡为界进行划分:前期以喜中有 思为主要特点;后期则悲中含愁,视野更广阔。内容更有 深度。她以鲜活的内容和形式,呈现自己丰富而坎坷的人 生经历和思路历程,别是一家,感动今人:独树一帜,照耀 后代奠定了她在我国文学吏上的崇高地位。 关键词:李清照词悲喜色彩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有许多伟大的诗人、作家。然而 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这辉煌的历史画廊里女作 家却寥若晨星,而杰出的女性作家更是屈指可数。而宋代 女词人李清照,可以说是最杰出的一个。她以其远大的理 想抱负、积极向上的用世态度、刚正不阿的性格品质为我 们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历久弥香的名篇佳作。尤其是 她的词作委婉含蓄、深情绵邈、凄婉动人其艺术成就令 后世为之瞩目,为中国文学宝库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 公元1 0 8 4 年卒于约公元1 1 5 5 年。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 名的学者和散文家。母亲王氏出生名门,亦知书善文。李 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仕宦家庭受到 文学艺术的良好薰陶,王灼碧鸡漫志评之“自少年便有 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可见其闺中即小有文名。公元 1 1 0 1 年,李清照与赵明诚喜结连理。由于具有共同的文学 爱好和艺术情趣,可谓志同道合,婚后夫妇之间感情融洽、 生活幸福美满。然而,“靖康之变”改变了李清照一生的命 运,从此她走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公元1 1 2 9 年,其夫赵明 诚病逝建康,加上赵家变故等飞来横祸、围破家亡、夫妻永 诀、流言四起等等诸多不幸加在李清照一身悲惨之状可 想而知。晚年的李清照孤苦寂寞,但仍从事文学创作活动, 约于公元1 1 5 2 年去世,告别了这个喧哗的世界。 纵观李清照的生命历程,其诗歌特色也十分鲜明。她 的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其词作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风格 上都各具特色反映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志,值得我们细细 咀嚼。 李清照的词作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都是以闺阁 宗法专制社会。由于清初地主阶级结构和宗法农业社会 生产关系的调整,重又获得局部更新,暴虐文化专制主义 亦因此而被注入补强剂。于是便有了对异端思想的空 前剿灭对传统宗法制的强劲扶持,以及对外关闭帝国大 门。” 6 ( P 1 3 ) 清朝统治者不但直接干涉各项著书工作,还有 诸如禁止刊行或是删改非儒学正统的爱情作品、禁演相 关戏曲曲目,等等。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我们不难想象 文人们对陶渊明隐居山林、乐山乐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 他敢于拒绝俗世,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沽品格有了更深刻 的体会和怀念。 最后后世文人对陶渊明在诗史中地位的推崇激发 了戏曲家们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崇敬。元明清三代,注陶、 评陶蔚然成风,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典范地位被进一步 确立。明代较为著名的有张溥辑、陶潜撰陶彭泽集一 卷,李贽评李卓吾先生评选陶渊明集两卷、黄文焕陶 元亮诗析义四卷等。明代文人在评价陶诗时,提倡它的 率真、质朴和平淡美。“明人对陶诗文所表现出来的自然、 冲淡、情真、韵味无穷大加赞赏,或谓之“隋挚语质( 钟伯 敬) ,或谓之寓意更恬( 张自烈) ,张岱更高度评价说元 亮语短情长,他们认为陶渊明开平淡一路- 陆陶之五 言,开千古平淡之宗。( 胡应麟诗薮) 这种自然毫无做 作、率真的风格,来去无迹,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 P 7 6 清 代的陶渊明研究再度掀起高潮,仅是陶渊明集印行的 就有三、四十种,近人郑振铎先生曾收藏有清刻陶集二 十余种,有关陶渊明的著作多达百种以上。 8 ( P 1 9 7 “螂清人 直接继承了明人对陶诗艺术价值的评价一致标举、备加 赞赏陶诗的真朴、自然言简意丰。沈德潜就非常不满诗 品中仅将陶渊明置于中品。他就提倡诗歌创作要学习陶 渊明诗歌的思想性和“寄托”法。正是由于这螳原因作为 文学创作的另一支大军明清戏曲家们对陶渊明也表现 出了浓厚的兴趣。陶渊明的作品和诗文创作方法不遗余 力地被效仿和采用。而他独绝于世的形象和淡泊清雅的 隐逸生活也成为了叙事文学中反复书写的题材。 参考文献: 1 邓绍基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理音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防护巡护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家庭防火知识培训课件
- 棋王课件中职
- 海南省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技师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精细化工作业面试宝典涵盖各类工艺作业预测题
- 2025年裁判台球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路水运安全员(交安abc)考试考核题库答案
- 2025年项目经理从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试题集及答题技巧
- 2025年软件工程师职称评定预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标准)委托他人要账协议书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JB-T 4088.1-2022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重点单位消防八本台帐
- 售后维修服务单
-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课件
- 《复变函数》课程说课
- 医院免疫检验报告(性激素6项)
- 表单-公司董监高、股东、核心技术人员调查表(上市或尽调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