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0 年第1 期 N o ,1 ,2 0 1 0 九江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o fJ i u j i a r 唱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a n d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 ( 总第1 5 6 期) ( S p r i n gN O1 5 6 ) 论王士稹对陶渊明的接受 夏正亮黄建荣 (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西抚州3 4 4 0 0 0 ) 摘要:在清初,陶渊明的接受研究主要表现在王士祺、王夫之、叶燮对其孜孜不倦的继承 上。文章以王士稹为例,重点突出他对陶渊明人生的认同与接受以及艺术风格的认可和继 承。 关键词:王士稹陶渊明接受 中图分类号:I2 0 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 - 4 5 8 0 ( 2 0 1 0 ) 0 1 - 0 0 0 4 一( 0 3 ) 本文试以王士稹为例,来反映清初学者对陶渊明接受 的一个侧面。 一、对陶渊明人生的认同与接受 王士稹( 1 6 3 4 一1 7 1 1 ) 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 人,山东新城( 今桓台县) 人。他的人生轨迹跨越了明末 与清初这两个时期,这个经历了易代之痛的诗人心灵上必 然有着非一般人所有的感触,而王士稹对陶渊明在人生的 认同与接收上的继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一) 气节操守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无论在其那个阶段都是把人格的 独立、尊严、自由放在最高的位置。他“不为五斗米折向 乡里小儿”,鄙弃功名,傲视权贵的精神震撼和激励着无 数的士人。 王士祺在某种程度上间接的继承着这一人格操守,从 王士稹的家世来看,他的家族与前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的。明朝灭亡后,其祖、父坚决不仕清朝,伯父则选择了 举家自尽。从上述行为可以看出,他们这个大家庭与明朝 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他在易代十三年后讲述自己家族在 前明的显赫与辉煌时提到:。先朝世宗岁壬戌,皇帝策士 金华殿。娄江文章肃第一,吾家尚书同召见。玉堂青锁并 承恩,丞相司徒皆近臣。右军蓝田绝嫌忌,文贞文献同情 亲。君家编修吾司马,翱翔亦共承明下,吾家方伯君太 常,宦游日日商风雅。”( ) 其实,令他自 豪的不仅是家族受此礼遇,同时还为他自己家族家教严 明、治家有道而为荣耀。明亡时,王士稹才十一岁,后 来,他在回忆其家教之严时曾说道:“公( 指其高祖王重 光) ”教诸子最严。家训云:所存者毕皆道义之心, 所行者毕皆道义之事。叭此可见其家教严明在王士禳心中 留下深刻的印象。 明清易代,对于王士稹来说无疑打击是巨大的。同 时,在是否出仕清廷这一敏感的问题上,他的心灵是承受 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的。一方面,王家世代都走的是科 举出仕这条路,由此就决定了王士稹从小就得为出仕而刻 苦读书。 记王重光家训内容,其中一个重要 方面就是要求子弟读书:“所友者必皆读书之人,所 言者必皆读书之言。”又记其祖壬象晋贴于厅前的对联: “绍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 耕。”另一方面,他又对科举这条路有着内心的焦虑与不 情愿。 所收 中说:“士生斯 世,无异能奇技以功名自显,而又赣羁缭绕,忧忧相接, 顾犹得隐囊柔翰,吟弄于寒溪若木,荒陂苦竹之中,斯亦 幸矣。”从这段话中不难体味出他的两种情绪,即希冀洁 身自好的情绪和对参加科举考试的抵触情绪。他勇敢地面 对了自己人生中最让其痛心的问题,并做出了心灵的选择 出仕。陶渊明当年不仕新朝原因在于他看透了当时政 权的黑暗,他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让他安心为官、与民同乐 的“贤君”。而王士稹之所以选择出仕很大的原因在于当 时社会动荡已经逐渐平息,人民的生活也慢慢好转,清初 统治者又励精图治等等这些因素促使他做出这个沉甸甸的 决定,加上他还是想在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为人民做实 事的。渔阳山人自撰年谱 中惠注又云:。山人官扬州 时,不名一钱。急装时,惟图书十箧。尝有诗云:四年 只饮邗江水,数卷图书万首诗。”吴嘉纪尝有诗云“官阁 风自清,尘务日以寡。俸米用不足,时时向人假。”七十 收稿日期:2 0 0 8 1 2 0 9 作者简介:夏正亮( 1 9 8 4 一) ,女。汉族,湖北荆州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研究生。 万方数据 2 0 1 0 年第1 期九江学院学报 5 一岁,免官归里,。巾车就道,图书数簏而已。送者堵塞 街巷,莫不攀辕泣下。”“门外野风开白莲”正是作为文 人、官吏的王士稹的人格修养的真实写照。所以,从上述 方面来看,王士稹无疑是一位气节高尚之人,如其诗 :“城南风氏园,径僻无车马。野色暮苍然。 徘徊古松下,松花自开落。松籁何潇洒,落日望烟归,时 逢负芩者。”其中。径僻无车马”化陶“而无车马喧” ( ) 句意。从诗中可以感受到僻园老松的清奇品格 与诗人的内在人格具有同构性,物与人的彼此渗透散发出 一种孤高自赏和磊落不凡的情调,诗的语世界清虚淡雅, 自然澄净,别有一番“陶味”蕴于其中。 ( 二) 生存方式与生活态度 王维接受陶渊明淡远的审美范式,达到有。唐至高之 境”。翁方纲也说:“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极”。1 2 J 王士稹标举王孟一派为“盛唐之音”的代表,其中尤以王 维为顶礼膜拜的对象,尊之为“诗佛”。王维诗中那种无 我的境界与随缘任运的生活态度,感染这王士稹,也为他 的神韵说奠定了基础。王士稹之所以心仪王维不仅体现在 诗味上还体现在他们相似的气质类型、天赋才能和人生态 度上。两人的性情都是那么平和、宁静、醇谨、安详、雍 容。其实在性格上,应该说陶渊明不仅具有他们上述的性 格特征,更有着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超脱和淡然。从陶渊明 的 便可见到他的淡定。正是陶的生存方式与生 活态度,对异代的王维与王士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 时,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自己的生活中自发地向着“陶 氏”生活方式靠拢。这是一种源于不同心灵的共同追求。 王维因为安史之乱中的政治波折,而沉迷于宗教,接受中 少了一份潇洒,王士稹因为仕途还算通达,主盟诗坛数十 年,继承中多了一份闲适。 二、对陶渊明诗歌艺术风格的认同与接受 ( 一) 汲取陶诗的诗学精神 钟嵘在 中把陶渊明列为中品,对此王士稹在 中为其鸣不平:“钟嵘诗品,余少时深喜之, 今始知其路谬不少中品之刘琨、刘璞、陶潜、鲍照、 江淹、下品之魏武,宜在上品。”由此不难看出,他对陶 渊明诗学精神的仰慕。王渔阳把这种诗学精神同时化入了 自己的诗歌理论与实践中。“神韵说”为王士稹诗歌思想 的核心,这已为学界所公认。“神韵”一词,在王士稹一 直心仪仰慕的魏晋六朝出现。他从此际出现的大量的辞汇 中挑出“神韵”,围绕它展开自己的诗歌的思想,绝非偶 然,而是反映出他的一种审美理想,一种由他自小便接受 的六朝士文化熏陶形成的品味格调,一种由人的种种自然 本能和对本质恰到好处地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和 谐”o 。神韵”合称,这种优雅从容、淡泊冲和之“韵”即 又被抹上一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色彩,但这种色 彩又何尝不是人与自然融合时心领神会的一种体现呢? 可 以这样去理解,这“神韵”的意思就是一种深受玄学人生 观影响而体现出来的内心与道契,身与自然合为一体而形 成的优雅从容、淡泊冲和了。 陶渊明诗“冲淡深邃,出于自然,人皆知之。”王士 稹自己在 中认为。陶渊明纯任真率, 自写胸臆,亦不可学。”。征士 、田家诸篇,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真有绛云在霄,舒卷自如之致。” 所以,主张“神韵”的王渔阳自然把陶诗中的“意境” 做为追寻的诗学楷模。 王士稹的许多诗歌真率、自然,一如陶诗,如“岸转 曲流清,杨花春昼晴。千峰螺黛合,十里水禽鸣。宿雨新 滋麦,春渠抱远城。遂初如有赋,此地足躬耕。”从这首 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渔阳抛开世俗杂虑,让自己全身 心的沉醉大自然中,有一种与自然为伴的心境。王士稹的 诗歌虽然达不到陶诗的那种境界,但其诗歌真率自然、深 远的诗学精神则承袭陶诗。且陶诗中的“禅意”王士稹也 能得其味。他的五绝最能体现诗歌笔墨洗练简净的妙谛, 他不对景物作细致的刻画,而重在表现自己对自然的一份 深微感受,所以笔愈淡而情愈浓,象愈少而韵愈远。 ) 。从这段话中可看出王士稹认为一个人 的心态或是情趣是可以在其作品中体现的,其实,无论王 士稹在扬州为官期间还是步入老境之际,其心态都是平和 清悠、温厚尔雅的。如他写午睡:“蕲州笛材好,八尺含 风漪。恰称龟兹枕,闲抛玉局棋。凉蝉阴卓午,花鸭水平 池。富贵浮云耳,宁须热客知。”( ) 从中我们可 以读出他闲适的心态,诗人午睡有凉蝉、花鸭为伴,又还 有何所求呢? 物质上的富足在他看来只是如浮云一片,诗 人向往的是内心闲适与清悠。这才是他真正追求与向往的 生活。在这点上他接受了陶渊明的悠然之闲情,把名利富 贵抛在身外,不为物役,任由心去驰骋,这是很难得的。 王士稹悠然闲适诗风的形成,有陶诗的深深浸润,同 时也与他的人生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王士稹与其 万方数据 6 夏正亮黄建荣:论王士稹对陶渊明的接受 兄长王士禄在东堂苦读时,由于易代,他与其兄都承受了 巨大的心理落差,同时对于出仕清廷也是极不情愿的。王 士稹说:“予兄弟少无宦情,同报箕颍之志,居常相语, 以十年毕婚宦,则耦耕醴泉山中,践青山黄发之约。” ( 王渔阳遗书渔阳山人之略癸卯诗卷自序: ) ,渔阳 在扬州为官期间,可以说是王士稹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他 的心态与扬州这座古城融合了。他的诗人意识在这里真正 觉醒了,就王渔阳本人而言,他的性格趋于内向,倾向在 山水景物中寻找心灵的蕴藉与寄托,内心也由前期的哀怨 化为淡然了。到了老境之际,由于年龄、身份、心态的不 同,王渔阳再次宗唐,是以一种清幽平和、温厚尔雅的风 貌,这也从侧面反应了康熙十八年后社会“渐有起色”的 特征。 2 、清远淡雅 王士祺的诗歌创作以“清远”为尚。清,指境界的澄 清与清幽,语言的精练简洁,格调的高雅脱俗。远,指怀 之超逸,情思之婉转,表达之含蓄,而他所主张的“神 韵”也自然而然的蕴藉其中。陶渊明的田园诗:“开古今 平淡之宗”,所以“古今尊陶,统归平淡”。陶渊明的田园 诗在平淡、清远、静穆的意境中思考着宇宙、人生,以其 独特的风格影响着历代无数诗人。王士稹便是其中一个典 型代表。 王披 诰授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王公神道碑 铭日:。公之诗,笼盖百家,囊括千载,自汉、魏、六 朝以迄唐、宋、元、明,无不有以咀其精华,探其堂奥。 而尤浸淫于陶、孟、王、韦诸公,独得其象外之旨,意外 之神,不雕饰而工,不锤铸而炼。极沉郁排算之气,而深 造自然;尽镜刻绚烂之极,而不由人力。”由此可见,王 士稹诗歌风格的多样化及主要崇尚和主导的风格早已是定 论,最能代表王士稹清远风格的作品当推他的七绝。“渔 阳所做五绝,其中议论甚多,而含意尚浅。至于七绝,则 能得出中晚唐与宋元之佳处,而与其本人所倡学说亦能相 符合。” 王士稹的七绝中善于在意象上“构造”一个且清且远 的境界。“清”这个字在释名中的阐释是“青也,去 浊远秽,色如青也”,也就是指水的澄澈。如:“青溪曲逐 枫林转,红叶无风落满船。”( 为愚山待讲题严菽友画) “远”是指诗的画面形象空间特性,这里说的“远”应是 一种视觉上的“延伸”,由“眼中之远”转到“意中之 远”的无形距离。正如南宗画家荆浩所说:“远人无目。 远水无波,远山无皴。”朦胧之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大的 想象空间,容纳更多情感的的交错,造成“景外之景”的 多重境界。如:“武连县南云气遮,郎当驿北石搓伢。西 风尽E l 蒙蒙雨,开遍空山白芨花。”诗人陈列了种种意向 群,如:“西风”、“蒙蒙雨”、“空山”、“白芨花”,不着 一字。只是让你看满山遍野静静开放的“白芨花”,“韵外 之致”、“味外之旨”尽在不言中。“清远”之格的基本色 调是青绿色,王士模偏爱江南之“绿意”,“绿”在其诗 中有着心理上的偏好。如“冥坐竹林深,山山静寒绿。” ( 自招隐登夹山入竹林寺) “长空飞鸟去不尽,江海一 气同青巷。”( 海门歌) 等。此外王士稹诗的“清远” 还表现为大自然中陶冶出的恬静平和的心境和超逸脱俗的 心胸。有时也会有一股“禅意”渗透于其中,使其诗歌别 具一番滋味。如其林皋和尚塔院观林公泉水:一诗: “祖堂自云里,岩蛲俯林樾。昔人不可见,岩桂花犹发。 惟有林公泉,涓涓漾明月。”这首诗渗透了色空的观念。 “白云”是“无心”的符号,陶渊明就说过“云无心而出 岫”。它任运随化,自然适宜。岩桂的花开也是超越一切 的洒脱,那涓涓泉中荡漾的明月正是一种清净无扰的境 界。陶渊明:“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的清远之风显 然已经在王渔阳这得到了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王士稹池北偶谈先忠勤家训 M 北 京:中华书局,1 9 8 2 8 0 2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M 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1 9 8 1 3 0 0 ( 责任编辑吴国富) 万方数据 论王士禛对陶渊明的接受论王士禛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夏正亮, 黄建荣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江西抚州,344000 刊名: 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德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化学 含解析
- 行政管理复习计划的重点安排:试题及答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体系构建
- 2025年法学概论知识点梳理与试题及答案
- 企业战略调整的步骤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业竞争中的风险应对试题及答案
- 学校火灾断电应急预案(3篇)
- 国际法与全球治理的关系试题及答案讨论
- 跨文化经济交流的必要性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知识与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算法分析 课件 【ch06】迁移学习
- 铥激光在膀胱肿瘤应用课件
- 2022年西双版纳景洪市事业单位选调考试真题
- DB14-T 2373-2021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分类与编码
- 1纪委监委执纪审查案件卷宗模版检查卷模版
- 区域地理-加拿大
- 浙江抽水蓄能电站引水系统土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知名企业
- 2023年汽车设计习题库含答案
- 2023年安徽中烟阜阳卷烟厂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1年教师结构化面试试题汇总
- 劳动教养心灵-劳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初探 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