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8 年第7 期 J o u r n a lo fC h o n g q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 N o 72 0 0 8 柳永俗词之浅见 李美琴 摘要:柳永俗词在历代词论家的眼中,一直屈处于弱势卑陋的地位。但柳永俗词开拓了宋词发展的新境界。以其通 俗、生动的特点使读者、听众备感亲切且易于理解。柳永俗词以俗语表现俗情,其词作中的女性心理及形象尤其值得 关注。 关键词:柳永;俗词;俗语;俗情 中图分类号:1 2 0 7 2 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3 1 9 9 9 ( 2 0 0 8 ) 0 7 0 1 0 8 0 2 作者简介:李美琴( 1 9 6 7 一) ,女,温州大学( 浙江温州3 2 5 0 3 5 ) 工会干部。 收稿日期:2 0 0 7 1 0 2 7 一、柳永的生平创作 柳永,生卒年迄无定论,唐圭璋、陆侃如等先生作了考证, 暂推定为公元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大约同龄于晏殊、张先。 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 市) 人,为工部侍郎柳宜少子。仁宗景佑元年进士,先后做过 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场( 在今浙江定海县) 监和 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他大力创 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小令独秀的格局,使 慢词得以成为与之平分秋色的体式,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力。 慢词虽非柳永首创,但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 词人。从其现存乐章集中的2 1 3 首词来考察,共用了1 3 3 种词调。而宋代所用的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 柳永首创或首次加以使用的。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 近、慢,单调、双调、三迭、四迭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 制上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与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 前提条件。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 且尝试从创作方向上改变文人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 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 活情调。王灼碧鸡漫志言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 二、柳永因俗词招致的恶名及写作俗词的原因 柳永词分雅俗。其俗词,很早就已被作为一种现象来描 述。但后世许多的读者及评论家真正关心接受的似乎还是他 的雅词,反复被人吟咏传唱的只是八声甘州、雨霖铃及 望海潮等。柳永的“俗”,命定的却是这个伟大词家的悲剧 命运。 “俗词”的创作使柳永招致恶名,从此与高雅的士大夫阶 层划开了分明的界限。柳永亦因此名累,终其一生于仕宦一 途沉沦不举。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云: “( 柳三变) 喜作小词,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 日:得非填词柳三变乎? 日:然。上日:且去填词。由是 不得志,日与儇子纵游倡馆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 填词柳三变。呜呼,小有才而无德以将之,亦士君子之所戒 也。”旧1 仁宗尝日: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 宦。遂流落不偶。”H 3 历来词评家指摘柳词恶俗之失,亦不在少数。碧鸡漫 志言其“声态可憎”H 1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屯田轻 薄子,只能道奶奶兰心慧性耳。”又日“艳词可作,唯万不可 作儇薄语。贬斥之辞,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从中国文人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柳永一生不能得志。 但或许正因为如此,成就了柳永词史上的辉煌身份及其对后 世文学创作的开拓之功。柳词是宋代词史上的一大变,柳永 所致力的创作上的变化是对南唐文人词的反叛,是为了适应 市场的需要,满足北宋日益发展壮大的市民阶层的市井情趣。 柳词最大的特点是俗情俗语,张扬了词中赤裸直露的表达方 式,叛离了传统词的含蓄婉约。柳永于慢词的开拓之举,也当 归功于长期出入秦楼楚馆,熟悉民间乐曲及教坊新腔的结果。 柳永之所以大力创作俗词,有其个人自身内在的思想根 源及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柳永生性浪漫,长于音乐,喜与歌 女妓儿厮混游乐,饮酒、唱词、调笑,过着狂放的享乐生活。据 有学者考证,柳永现存词约2 1 2 首,其中7 0 是情词。除可 确定写给妻室的有3 首:定风波( 伫立长堤) 、安公子 ( 远岸收残雨)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之外,有 1 4 6 首是与歌妓来往、爱恋的记录,或是对歌妓及其生活的审 视观照。而柳永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王朝暂趋安稳的时期。 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出 现了汴京、杭州等大都会。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社会物质的 日益丰富,相应地促进了都市文化生活的发展需要,词这一娱 乐方式亦得到了强化。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柳永的俗词写作, 而在被统治阶级弃置后,柳永更是无所顾忌地投入了这一事 业。 三、柳词中的俗语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言:“( 永) 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 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 一时。”1 又日:“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明官云:凡有井水 饮处,即能歌柳词,言传之广也。”【6 1 柳永的俗词是商品经济 的产物,因而有其特定的受众,是为了服务于下层民众的日常 娱乐,而不象此前的文人词只适于士大夫的消闲生活。从接 受美学的角度而言,这一条件决定了柳永俗词创作相应的特 征,即是要以俗语表现俗情。因而柳永俗词的写作是一种以 一1 0 8 受众为中心的写作。 柳词中所用市井方言俗语,大胆流利,清新自然,与花 间集中朦胧婉约的用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 “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 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小镇 西) 俗语是为市民写作的俗词最重要的因素,倘若对着一群 文化素养不高的民众咬文嚼字,即使你的词作内容再切合他 们的审美趣味,也是无法引起审美共鸣的。柳词中的市井方 言,用得极为娴熟,与词作的内容也是协调不右的。据梁丽芳 柳永及其词之研究统计:“柳永所用的白话,内容非常广 泛,其中他最喜欢用的副词恁,共出现5 8 次,还有争,出 现3 6 次,处2 0 多次,怎l O 多次,语尾得字共出现4 9 次,成字2 0 多次,了字l O 多次。”_ 1 柳永既混迹市井,为青楼教坊填词娱众,所作小词,先需 符合歌妓声口,使便于入曲演唱;再要迎合市民的审美能力, 使明白易晓。因而柳词虽措辞浅俚,但声律协美,便于上口演 唱,绝不是毫无章法地以俗鄙词语的运用为终极目的。柳词 所用的市井方言俗语,通俗晓畅,一扫晚唐五代文人的雕琢习 气。诚如前人所言花间词妙在不尽,柳永妙在尽。 四、柳词中的俗情 柳词之俗,最重要的仍是对于青楼歌妓的态度,深切地寄 予同情并试图以平等的眼光描述其生活情感,表现一种实实在 在的俗意识,即市民意识。仅这一点,就造成了柳永与上层士 大夫格格不入的对立势态。柳永俗情的核心表现对象即女性。 封建文人们正统的思想往往将女性物化,从男性角度出发来欣 赏描摹女性的容貌行为。雅词作家们填词其实亦是多涉艳情 的,只不过他们懂得以居高临下的身份隔离地审视下层人物, 维护自己的高贵地位,但柳永偏偏动摇了这个原则,在宋代社 会,由于理学的盛行,封建等级观念森严,对女性的压制似超过 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柳永的逸出常格自然就成了批判的对 象。我们且看看柳永是如何细腻地描述女性的心理。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 作别离情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 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 恁地难拚,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 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昼夜乐) 柳词描述了社会底层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真挚爱情 的向往。不管柳永主观上是否有某种程度上的反封建倾向, 客观上而言,一些词作确实起到了张扬女性意识及突显女权。 反映女性情感要求的作用,对于壁垒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而 言,这无疑是一种大胆的挑战。 五、柳永俗词中的女性形象 柳永词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是值得深究的。在雅词中, 诗人总将女主人公写成抽象的、象征性的形象。她们多为一 些深闺贵族女子,从不违背伦理规范。她们性格温柔、文静并 富有内涵,对于自己内心的情感从不轻易表露于外,成为伦理 规范、审美理想的体现者。 而在柳词中,诗人把“高处不胜寒”的抒情主人公拉回了 现实,揭开了掩盖女性情感、欲望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 个崭新的、充满鲜明个性的、敢爱敢恨的活生生的人物主体。 这些青楼女子,她们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较轻,头脑中的 清规戒律也较少。因此,她们一个个敢爱、敢怒、敢怨、敢说, 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水性杨花”、“朝三暮四”的形象,而当其 发现爱人情变时,她们不是只会乞求怜爱,而是表达出自己的 相思、忧怨、愤怒,甚至对自己命运的不满。如柳永的满江 红: 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 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独自个、赢得不 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 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待到头、终久问伊 看,如何是。 词人直接将笔端伸向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其自述的 口吻诉说失恋的痛苦和难以割舍的思念,为她们诉说了心中 的苦闷忧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主人公生动、真实、有血有 肉,将雅词中那一个个使人仰视的典范变成为真实面目的具 体的人,使我们感到真实、可信。 有关柳永词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日本宇野直人在其 柳永论稿中也作了分析,他认为柳永俗词中的女性形象接 近于“小说史上的女性”“真率地表现自我”、“聪明”、 “好强”。通过这样的评价,可见柳词中的女性形象生动丰 富,更贴近于真实的人性与现实的状况。 六、对柳永俗词的评价 柳永的俗词,在历代词论家的眼中,一直屈处于弱势卑陋 的地位。但柳永的俗词实在是文学发展史上的进步,它开拓 了宋词发展的新境界,其通俗、生动,使读者、听众在欣赏作品 时备感亲切、易于理解。柳永俗词以俗语表现俗情,掀起了文 学创作在词这一体式上的俗潮流。柳永俗词,所用语言晓畅 直白,描述情感真挚直露,是一种对文人词的反动,是一种将 词的创作往极端市民化推进的努力,这就是他所取得的独特 成就。但柳永的俗词亦有其弊端,如气格不高,鄙语恶滥。 柳永亦能写雅词,为数不多,但确是词作中的精品。但柳 永张扬的个性与最独特的成就似还在于他的俗词。其创作俗 词所用的词调、表现手法、章法结构等,如与长调俗词写作相 对应的赋法,不但使柳永为自己的雅词创作提供了借鉴,亦给 予了后世文人以启发与影响。 参考文献: 1 叶嘉莹柳永词新释辑评 M 北京:中国书店,2 0 0 5 2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 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 9 9 7 3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5 日 宇野直人柳永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6 杨海明论柳永词 M 宋代文学研究丛刊( 第二辑) 1 9 9 6 7 孙克强“柳俗”新论 J 河南大学学报,2 0 0 0 一1 0 9 柳永俗词之浅见柳永俗词之浅见 作者:李美琴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工会,浙江温州,325035 刊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7) 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7条)参考文献(7条) 1.叶嘉莹 柳永词新释辑评 2005 2.叶嘉莹 唐宋词名家论稿 1997 3.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2002 4.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1999 5.宇野直人 柳永论稿 1998 6.杨海明 论柳永词 1996 7.孙克强 “柳俗“新论 2000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尧 柳永与“俗词“中歌妓情感分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6) 柳永“俗词“中关于歌妓姓名、歌妓身体、歌妓身份、性爱场景等方面描写可谓淋漓尽致.柳词中的妓形象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不相同.柳 永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手笔表现歌妓,这与他和歌妓的密切接触和特殊关系是分不开的.通过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从全新角度论证了柳永与歌妓的真 正情感和歌妓当时的社会地位. 2.期刊论文 何春环.HE Chun-huan 论宗室词人赵长卿俗词创作因缘与承传变异兼与柳永、黄庭坚俗词比较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4) 宋代宗室词人赵长卿,缘于时代风尚、地域文化以及个人心性诸因素,曾经创作了许多俗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词的平民化、世俗化与散曲化的发 展趋向.论其文学源流,则远祧敦煌曲子词,近师柳永、黄庭坚,既有承传,也有新变,大体形成了柔婉、明快二者兼容的俗词特色,进而对元代散曲起到了某 种开启先声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国文学史自当为其确立一席应有的地位. 3.期刊论文 白虹.艾红红 柳永词的俗与雅 -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6)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俗词之“俗“主要体现在:(一)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 的生活;(二)语言上,采用大量极为通俗的民间口语;(三)表现手法上,运用铺叙手法,叙事抒情率口而出,不求含蓄.同时,柳永的雅词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雅词之“雅“主要体现在他那些抒写自我怀抱的作品中景与情的融合所产生的一种深深的感发.柳永之所以形成这种雅俗并存的艺术风格,其实有着多方面 的因素,而且对后世的词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学位论文 康念春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2003 柳永是北宋中叶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以俗著称,同时,他也写了不少雅词.柳永的雅俗词创作与他的市井文化品格与正统儒家意识的畸形结合密切相关 .柳永的俗词是其市井文化品格的体现,他的雅词则受到正统儒家意识的影响.同时,柳永的雅俗词也是宋代文人双重人格与宋代文学多重品格的展示.柳永 的雅俗词既体现了其双重人格的特征,也是宋代文学多重品格的一个缩影. 5.期刊论文 杨宛 试论柳永的俗词 -文教资料2008(5) 柳永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得到广泛的流传,影响非常大,是与其词的通俗性密切相关的.柳永的俗词不讲含蓄,俗中有雅 ,雅不避俗,雅俗共赏,一泻无余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使词摆脱士大夫的贵族气而回到平民之中去,他的词成为 市井小民茶余饭后的消遣品,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词的社会影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对元曲影响很大. 6.期刊论文 左洪涛.Zuo Hongtao 论王重阳道教词对宋代俗词的继承 -中国韵文学刊2009,23(4) 与宋代文人雅词相比,金代全真教王重阳的道教词风格独特.从以下几方面可以考察出他对宋代俗词的继承:第一,学宋代文人俗词,其词深受柳永的影 响.第二,拟宋代俗词爽直俚白、口语化的语言,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增强亲和力.三,仿宋代俗词的形式,填一些有趣味性的词以增加对信徒的吸引力.第四 ,承宋代民间俗词馀韵,其词具有音乐性以增强传道布教的效果. 7.期刊论文 赵瑾 从词学批评看北宋俗词创作 -社科纵横2006,21(8) 雅俗之辨作为词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是词学研究领域倍受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北宋词创作中出现的俗的倾向,从探讨北宋词学雅俗之辨的产生原因入 手,从词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了词的发展演变. 8.期刊论文 陈琴 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浅析柳永词市民化语言 -天府新论2009(z1) 市民化的语言是柳词的一大特色,柳永词通俗流利-将俚俗语言入词,极富音乐性-具有与“曲“一样的“本色“,而且柳永吸取了民间文学的营养,在其 词中,有一个明显的特色,即常用一些说故事的词语与口吻. 9.学位论文 赵春玲 论山谷词的雅俗两极 2007 词的雅俗之争自宋代以来就一直是文学批评领域一个重要的内容。从词的产生过程、消遣娱乐功能、传播者和传播环境来看词具有“俗”的传统 ,但自从文人染笔于词,词的功能相应的扩大,词的传播者以及传播环境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它渐渐的向“雅”的方向发展。从此以后,词的雅 俗之争就一直存在于文学批评领域。但这种争论的结果并没有使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雅词和俗词这两个支流长期的并存着,即使是同一词人既作雅词 ,又作俗词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黄庭坚的词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德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化学 含解析
- 行政管理复习计划的重点安排:试题及答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体系构建
- 2025年法学概论知识点梳理与试题及答案
- 企业战略调整的步骤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业竞争中的风险应对试题及答案
- 学校火灾断电应急预案(3篇)
- 国际法与全球治理的关系试题及答案讨论
- 跨文化经济交流的必要性试题及答案
- 法学概论考试重点知识与试题及答案
- 切割钢丝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企业融资的多样选择试题及答案
- 邮轮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4)仁爱科普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2新课标 完整版)
- 2024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 课题申报书: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机制研究
- 公务用车规范和管理
- 2025-2030中国水系钠离子电池市场需求规模及产业竞争战略规划报告
- 配料投料操作流程
- DB37-T 5310-2025《城镇排水管渠养护维修服务规范》
- 2025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