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归纳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归纳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归纳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归纳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归纳检测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知识归纳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2.下列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B.双手互搓发热C.晒太阳取暖D.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3.物体的内能是( ) A.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B.物体内部所含一切能量的总和C.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D.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或降低4.在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夏天,阳光曝晒广场上的石凳,石凳温度升高B.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D.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5.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水4.2103铝0.88103煤油、冰2.1103干泥土0.84103沙石0.92103铜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昼夜温差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6.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而比热容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则 A.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多B.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C.初温低的吸收热量多D.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7.炎热的盛夏,赤脚站在水中感到凉爽,走在沙土上感到烫脚,引起这种反差的原因是由于水和沙土具有不同的( ) A.热量B.质量C.比热容D.密度8.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升高20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是乙物体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与乙的比热容之比( ) A.1:2B.4:1C.1:1D.1:49.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倒去一半B.水凝结成冰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D.15的水变成45的水10.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1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减少时,一定对外做功B.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C.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12.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种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B.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砂石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D.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含的热量多13.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 ) 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14.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甲物体温度降低20,乙物体温度升高15时,乙物体吸收热量是甲物体放出热量的2倍,甲乙两物体比热比是( ) A.3:8B.8:3C.4:3D.3:215.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二、填空题16.某电热水器中装有质量为40kg的水,通电后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15升高到65,这些水吸收的热量是_J。 =4.2103J/(kg) 17.如图,是加热烤肠的情景,增加烤肠内能的方法是_;为了让烤肠不致被烤焦且均匀受热,店主将烤肠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铁锅内烤,是因为石头的比热容比铁_。18.小明将一段铁丝放在火上烧一会儿,感到铁丝烫手;然后拿另一段铁丝反复弯折多次,也感到弯折处烫手造成铁丝烫手的原因,前者是_,后者是_。 19.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有关。钻木取火是通过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20.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火柴用酒精灯引燃,说明: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火柴在火柴皮上划燃说明: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1.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5,这就是热岛效应,人们修建人工湖、喷水池,主要利用水的_大来调节气温园丁小区喷水池内有5t水,水温升高2吸收的热量是_J 22.甲、乙物质,比热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2:1,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高了20,则乙物体温度可以升高_(无物态变化) 23.在比较不同燃料热值的实验中,小明利用与图示完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在燃烧皿中放入质量相同的燃料甲和燃料乙,点燃后对质量都为100g和初温都为20的水加热,燃烧相同时间后,用甲加热后的水温度为30,另一杯温度为24,此过程中水的内能_(增大/减小),用甲加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_J,此时_(能/不能)说明甲的热值较大(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24.质量为200g的某种液体,吸收了4.2103J的热量,温度升高了5,则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 25.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 _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26.小明同学为了研究物体吸热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选择水和色拉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进行了多次实验,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序号液体种类液体的质量/kg升高的温度/需要加热的时间/min1水0.11042水0.12083水0.220164色拉油0.1101.85色拉油0.1203.66色拉油0.2207.2分析比较表中序号为_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有关;分析比较表中序号为_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升高的温度有关;分析比较表中序号为_的数据,可知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27.晴朗的夏天,太阳能热水器中水温升高,水的内能_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这是通过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其内能的。某太阳能热水器内存50千克水(水的比热容为 4.2103焦/(千克),经过一天后水温升高了 40,则这些水共吸收了_ 焦的热量。 三、计算题28.一个温度是40 的铁球,吸收2.3103 J的热量后,温度上升到90 ,求铁球的质量。铁的比热容是0.46103 J/(kg) 29.质量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了20,求吸收的热量Q吸 c水=4.2103焦/(千克) 30.质量为2Kg、温度为25的水,吸收1.68 x 10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多少度?水的比热容 c4.2 10 J(kg ) 四、实验探究题31.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液体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液体甲和乙加热,所得的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该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物质加热相同的时间,则甲吸收的热量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吸收的热量; (2)分析第2、3次或第5、6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物质的_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_(选填“多”或“少”) (3)通过比较第2、4次实验数据可知,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液体的_有关,_(选填“甲”或“乙”)的吸热能力更强。 32.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老师参照课本组装了图的器材,并进行实验同学们将实验数据填入到表格中,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液体质量(g)初温()末温()加热量的时间(min)水20020288煤油20020284(1)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 (2)根据实验结论推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填“相同”或“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有关 (3)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_(只填出一种即可) 33.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如图1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