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陶渊明的作品风格_第1页
(论文)论陶渊明的作品风格_第2页
(论文)论陶渊明的作品风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陶渊明的作品风格 陶渊明作品风格形成因素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非常 重要的诗人。东晋是乱世之末,又是 佛教风行、崇尚名士风度的时代,因 此才会造就出“隐逸诗人之宗”的 陶渊明。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 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 影响着一代代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 国文化。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 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 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 生”的宏愿。然而,残酷的现实将他 “兼济天下”的愿望击得粉碎,他在 官场之中郁郁不得志只能“独善其 身”而归隐了。 这种独特的经历造就了诗人苦 闷的内心与超脱世俗的飘逸的诗文 风格。在回忆时,他写下“少时壮且 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 至幽州”。但在黑暗的现实面前,其 结局也只能是“有志不获骋”。从 这些诗中可以看出他在理想与现实 的矛盾中挣扎其忧郁与愤懑不言而 喻。但他的前半生还对理想有着炽 热的追求。从他的几次出仕可以看 出。“重返班生庐”更是直接道明 了自己还有政治抱负。在隐居生活 中他表面上过着“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貌似飘逸潇洒的隐士生 活,但内心的苦闷却永远无法排遣: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在确 7 8 一 曩 口邱智慧江西赣州市赣县南塘镇中心小学 定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后他还塑造 了一个“桃花源”。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决定了他貌似飘逸而内心又极 苦闷的独特的个性。 同时,陶渊明诗文的形成也受到 前人的影响,尤以楚辞为先。 清新自然的田园审美意境 正如罗宗强先生在文章中指出 的那样:“陶渊明不是田园生活的旁 观者和欣赏者,而是其中一员。所 以,他不是泛咏山林而是亲切地描绘 田园风光,写出它的恬美意境和朴茂 生气。”如归园田居( 其一) 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 炊烟、鸡鸣狗犬的白描,流露出对田 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同时 还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生活,对劳动 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 态。这在陶渊明之前是没有的,但此 后却成为诗文创作的一大题材。另 外,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和 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来,如( 移 居二首。与素心淳朴之人的交往, 使诗人得到极大的快慰。 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冲淡 平和,广浩渺远的外貌,因此被称谓 “古今隐逸之宗”、“田园诗歌之 祖”。这种评论确实呈现出陶渊明 逃避纷乱世界,归复发自自我心灵和 优美自然的本质趋向但这种简单化 和模式化的论断却影响了对表现陶 渊明心灵向往和理想追求的诗文探 求。田园诗是陶渊明诗文中最重要 部分,其特征有: 1 田园审美特征之一:事与理 的浑融,创作的随机胜 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 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 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 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入所未必能 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他无意 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 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 朱熹在评价陶渊明说过一句话: “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 中自然流出。”这句话对理解陶渊 明诗歌特别是田园诗创造方式极有 帮助。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 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 矫饰。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 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又说: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 多。”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陶 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 蔼如之感。他的田园诗不追求强烈 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 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 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 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 染力。正如宋入黄彻所说:“渊明所 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 问也。” 2 田园审美的特征之二:对劳 万方数据 动的赞美与坚持 , ( 1 ) 对劳动的肯定和实践,是陶溯 明最大特征之一。 他一生中始终贯穿着理想与现 实的矛盾,几度仕隐,几度沉浮。既然 。大济苍生”无望,莫如“击壤以自 欢”,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 陶渊明的归隐是铁心抛弃一切 官场纷争和世俗的污浊,真正投身于 大自然之中,投身于劳动之中,投入普 通百姓中,做一个真正的农人。“开 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衣食当须 纪,力耕不吾欺”等诗句都表明诗人 决意回归田园躬耕陇亩的决心。 ( 2 ) 在劳动中与农民产生的感情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诗人的田园生活虽然是远离统治 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入和农民。 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 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 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 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 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 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 共一处,子孙还相保”。所以,他的田 园诗是有着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的, 这也是他的田园诗动人的原因之一。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 劳动生活的内容。如归园田居第 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 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 无违。” 陶渊明通过劳动,发现了自然本 性之真我和农民产生了亲近的情感, 达到了对世俗的超越。此外,农村的 景色也使他发现了各山大川之外另 一种美的境界。 5 田园审美特征之三:对虚静 的审美 如果说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 求之一为其对生机盎然景色的偏爱, 那么对虚静冲淡之美的追求则与之 相辅相成。静与动,空与有互相包涵, 互为映衬。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也许是对这一道理的注解吧? 陶 渊明对田园的虚静审美,常伴随着对 官场世俗繁杂喧嚣的厌恶。其诗喜 用“虚”字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 余闲”( 归园田居其一) 。他也喜 欢静,如“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 常关”( 归去来兮辞) 。远离了世 俗的尘嚣,在至虚至静之中自会得到 无限的乐趣和美感。远离了世俗。虚 静之中他与大自然没有了距离。正 如罗宗强先生在文章中指出的那样: “在中国文化史上,他是第一位心境 与物境冥一的入。他成了自然问的 一员,不是旁观者,不是欣赏者,更不 是占有者。自然是如此亲近,他完全 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他没有专门去描 写山川之美,也没有专门叙述他从山 川的美中得到的感受。山川田园,在 他的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存在于他的 喜怒哀乐里”。 4 田园审美特征之四:平实中 见警策,朴素中见奇丽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 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 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 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田园 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 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 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 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 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 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 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 气佳”等等。然而,平淡之中可见奇 丽。如拟古其三:“仲春遘时 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 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 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 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 如? ” 他的田园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 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 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 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例如:“及 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 其一)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 杂诗其二)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 清阴。”( 卿郭主簿其一) “待” 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 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 可更易平淡的事物,平淡的语言,出 自陶笔。便生趣盎然。农村生活的简 朴邻入的亲切,跃然纸上。真是淡而 有味达到了极高的美的境界。 5 田园审美特征之五:和悦润 畅的景色取向 陶渊明诗歌最为明显的审美取 向之一就是他对自然是那种温和、 轻微、朴实、润畅景物的感知及描 写,他让入感到一种大自然的天籁, 地籁与人籁和谐之韵。如“木欣欣 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 来兮辞)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 庐。”( 拟古) 读到这些朴素、优美,流畅的 诗句,人们很容易感觉到陶渊明内心 的宁静,感受到他的心的节拍与大自 然是那样和谐,带有明显的陶氏审美 风格。陶渊明之所以对大自然生生 不息,盎然和润的景色情有独钟,应该 说和其审美观中儒家、道家思想的 浸润互补有关。 6 田园审美特征之六:优美 他与自然和谐,在朴素平淡的农 耕生活中发掘生命的真谛:“此中有 真意欲辩已忘言”。“和谐的入必 静”,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虚静为美,他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我 爱其静,痞寐交挥”( 时运) ,他沉 静少言,不慕荣利,故能“无事在身。 无事在心,常处丘园养素,常乐泉石 啸。”陶田园诗的主流美是一种优 美,我们读它觉得欣喜、放松、亲切 它使人心底单纯、愉快,它虽然不会 让人热血沸腾,但它如一位亲友不论 何时撞见,便走上前来,眉开眼笑,离 开后也不会使我们伤感过度、身心 憔悴。着他那东篱采菊时悠然的心 境,那份散淡静逸的风姿,觉得诗人好 像是我辈中人,与大家是如亲近又好 像要超出宇宙之外,他分明又是如此 高远、淡泊。总之他的诗以其优美 的意境,感染着我们,让每一位读者在 宁静中体会着优美带来的接物而不 累于物的那份平和。 - 7 9 一 麓 万方数据 论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