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功和机械能单元测验试题班级_ 姓名_ 分数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如图所示,光滑的斜面AB=CD、物体由静止从斜面顶端滑行,在下滑的过程中( )A 以B点所在的水平面为起点时物体在A点的重力势能,小于以C点所在的水平面为起点时物体在B点的重力势能B以B点所在的水平面为起点时物体在A点的重力势能,大于以C点所在的水平面为起点时物体在B点的重力势能ABCC物体在B点的动能等于物体在C点的动能D物体在B点的动能小于物体在C点的动能2.工人用力F水平推重为200N的物体,在4s内水平推力F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在这过程中( )A物体是速度是15m/s B物体通过的距离是120m,是图中矩形的面积C推力做功的功率是30w D推力做功是12019J,是图中矩形的面积3.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如图哪一图象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E与篮球离地高度h的关系( )4. 把一个小金属球系在一根线的一端另一端固定在一个横木上制成了一个单摆,如图所示。单摆在摆动过程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受到的拉力和重力都对小球做功 B小球受到的拉力和重力都对小球不做功C在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在摆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5.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石块,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石块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石块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关于小石块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石块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B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石块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C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石块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小石块在C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 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 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 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3到6秒内物体 通过的路程是13.5m,6到9秒物体通过的路程是18m,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03秒,物体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B 3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9NC 69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所做的功是108J D 912秒,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规律是36w 7.面积很大的水池水面上浮着一边长为a、质量为m的正方体均匀木块,开始时木块静止。如图甲所示,现用力F将木块匀速下压,下压过程中,F随木块底面距水面的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正确的是()A正方体木块的密度为水的密度的2/3 B在木块匀速下沉过程中,F的最大值是mg/4C木块开始下沉到恰好浸没的过程中,重力对木块做功是mga/4D木块开始下沉到恰好浸没的过程中,F对木块做功mga/32二、作图与实验题(每空1分,作图题3分,共20分)8.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1)该实验装置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的关系。(物体A、B质量不变)(2)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选填“A”或“B”)的动能,探究方法是:_,_。(3)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反映的。(4)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即将碰撞时的速度,它是通过_(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5)实验表明,同一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高度越大,物体B被撞的越远,可得结论:_。(6)若要探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要_的物体从斜面_高度由静止滚下,并观察记录。(7)如果B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为O,此时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_。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8)画出A在斜面顶端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3分)9.风车是利用风力做功的装置小明制作了一架小风车,他想粗略测定风车在一定风速下做功的功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观察实验装置,小明是通过测量细线对_做功的功率来测定风车做功的功率;(2)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还必需的测量工具有:天平、_和_;(3)实验时,逐渐增加挂在细线下的回形针数量,直到细线恰好缓慢匀速提 升回形针为止若测得回形针匀速上升的高度h、所用的时间t、回形针的总质量m,则风车做功的功率P=_(表达式中的物理量均用符号表)(4)如果选用较粗重的线做实验,则与选用较细的线相比,测得风车的功率值偏_;风车做功过程中,回形针获得了动能和_能三、计算题(10题9分,11题10分,共19分)10.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甲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速度要经过增大、不变和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改变拉力大小来实现的某次上升过程中电梯所受拉力F随上升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这个过程用时1分钟,求这个过程中:(1)电梯上升的平均速度;(2)拉力做的功;(3)拉力做功的功率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底面积为100cm2,质量为400g的圆筒,筒内装有16cm深的某种液体。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底面积为40cm2、高为8cm的金属柱,当金属柱从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