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6.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预习检测(配套)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6.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预习检测(配套)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6.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预习检测(配套)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6.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预习检测(配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一、基础检测题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A. 史前文明时期 B. 农业文明时期 C. 工业文明时期 D. 后工业化时期2. 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 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 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A. 人类的破坏能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越强B. 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所以不会发生严重的环境问题C. 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D. 当人类向环境排放过量污染物,环境会永久丧失容纳和清除能力而发生环境问题4. 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A. 土壤盐碱化 B. 水土流失 C. 水体污染 D. 土地荒漠化5. 下列俗语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是( )A. “人定胜天” B. “天定胜人” C. “天人合一” D. “天命主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氦、氟氯烃、甲烷等气体一般不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但可能引发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 )A. 酸雨加剧 B. 光化学烟雾 C. 全球变暖 D. 臭氧层破坏7. 解决上述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正确措施是( )关闭所有高能耗工业 加强国际合作,推广清洁能源 停止使用各种化石燃料 鼓励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辆A. B. C. D.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 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 B. C. D. 9. 图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 崇拜 B. 依赖 C. 征服 D. 友好10. 战国时期盂轲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其体现的思想是( )A. 人定胜天 B. 天人相关论 C. 可持续发展 D. 地理环境决定论二、综合提升题11. 下列景观图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阶段中,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2)环境问题从哪幅图代表的阶段开始出现?(3)如果图所示人类行为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时,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这能给我们提供怎样的启示?(提示: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4)图体现了人类怎样对待环境问题的道德观?参考答案一、基础检测题1. B 2. C解析:歌词描述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因此应发生在农业文明时期。3. C解析:试题分析:环境自净能力是指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具有容纳和消除的能力,环境具有自净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便会产生环境污染现象。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4. A解析:试题分析: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随着地表蒸发旺盛,故可能形成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主要与植被破坏相关;而水体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污水有关。5.C解析: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过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三个阶段,天定胜人,天命主宰体现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体现了人类中心论;天人合一体现了人地伙伴论,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6.A解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全球变暖,C正确。7. C 8. B解析:试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全球变暖,C正确。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措施有加强国际合作,推广清洁能源,植树造林,B正确;可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但不能关闭所有;停止使用各种化石燃料不现实。9. B 10. C解析:9. 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思想包括:地理环境决定论时间: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忽视了人对环境的能动性,夸大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不协调;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伙伴论时间:20世纪60年代 。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图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图为人类中心论;图为人地伙伴论。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10. A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解析:试题分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只要人们团结合作,就可以战胜大自然,体现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而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 相协调,是从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来阐述人地关系。二、综合提升题11.(1)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2)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3)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解析:环境具有提供物质、能量和消纳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有益于人类生存的良性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人类不采取适当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最终使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答案合理即可)(4)当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的、子孙未来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对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予以同等的重视。(答案合理即可)解析:(1)从图中看图阶段中,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依赖自然(或畏惧自然、崇拜自然)。(2)环境问题从农业文明时期出现,读图可知图代表农业文明时期。(3)从图可知人类破坏森林,导致生态环境失衡、环境质量下降。森林减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