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 过关检测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17世纪中期,俄国正式确立( )A奴隶制 B农奴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1861年即19世纪中期,这一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2下列有关彼得一世改革背景的叙述,错误的是A改革前俄国基本上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国家B受到强邻瑞典和土耳其的威胁C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D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和陆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改革前俄国是落后的内陆国家,并无海军,在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中,重视海军的建设,才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因此D项错误,故选D。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基本上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国家,没有出海口,受到强敌的威胁,同时文化教育落后。因此ABC三项说法都正确。考点:彼得一世改革点评:这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俄国的落后面貌,保障俄国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使俄国从内陆国家扩张成濒临海洋的帝国,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这次改革的性质是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为此,“我”能做的是A 解放农奴,不给土地B 解放农奴,分给份地C 强化农奴制巩固统治D 效法西欧,发展工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防止俄国的暴动必须解放农奴,并且还不能把农民同土地割裂,还必须分给农奴份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不给土地”,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强化农奴制而是废除农奴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解放农奴,分给份地4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顶着各方面的压力进行改革,并且最后还因改革而被害身亡。那么他坚决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使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B 巩固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政权C 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D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是沙皇,是俄国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代表,其农奴制改革是在该制度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发展,国内矛盾激化情况下,为维护其统治的不得已的举措。A为内容,C、D为作用和影响,B才是其根本目的。故ACD排除,B项正确。5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其主要作用有造成资本的集中扩大了国内市场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强化了中央集权A B C D 【答案】C【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这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并为工业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未造成资本的集中,故错误;农奴制改革也没有强化中央集权,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C。6造成俄、日与英、法改革和革命后不同体制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 B资产阶级没有登上历史舞台C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 D没有经过激烈的战争 【答案】C【解析】因为二者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封建因素废除的不够彻底。7从16世纪开始,埃及就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之下。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进行政治统治的表述,正确的是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彻底消除了马木路克的势力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实行包税制A B C D 【答案】C【解析】结合史实分析,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利用残存的马木路克管理埃及,帕夏由素丹向埃及派遣;近卫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故彻底消灭了残存的马木路克错误,故正确,错误,排除所有包含的选项,故本题应选C项。818世纪中后期开始,法国、英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埃及的殖民扩张。其中,英国入侵埃及过程中与法国不同的是A 侵占埃及,进行殖民统治B 进行科学文化方面的侵略C 镇压埃及人民的反抗D 联合奥斯曼帝国【答案】D【解析】法国殖民者当时并没有联合奥斯曼帝国,英国入侵埃及联合奥斯曼帝国,这是法国与英国入侵埃及时不同之处,故选D;ABC不是英国入侵埃及过程中与法国的不同,排除。点睛:根据所学知识,1798年法国政府派拿破仑率领军队侵入埃及,1798年英国联合奥斯曼帝国派兵入侵埃及。1801年,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9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的最大区别在于A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B 建立强大的海军C 增强了俄国的国力D 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答案】D【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使俄国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彼得一世改革没有促进社会性质改变,D正确;A、B和C不是最大区别,排除。10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A 维护农奴制度B 废除农奴制度C 推翻沙皇专制D 对农奴制进行改革【答案】A【解析】“(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说明不主张废除农奴制,A正确;B、C和D不符合材料史实,排除。11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得以确立【答案】C 【解析】1861年改革使俄国获得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资金、市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D项要注意,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或资产阶级统治并未确立,俄国仍是沙皇专制统治。12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是通过(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十二月党人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答案】B【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判断。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亚历山大二世通过颁布二一九法令等废除的。最终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3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表明( )A 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民B 面对统治危机沙皇不得不进行改革C 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 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揭示了俄国1861年改革的严峻背景,阶级矛盾激化,农民斗争风起云涌。为维护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改革,以维护统治。所以应选C。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14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B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 D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理解。由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得知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所以选A。15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 迅速发展资本主义C 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D 增强实力,对外扩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是封建君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故选C;AC不符合亚历山大二世这一个封建君主领导改革的需要,而应该是改革达到的客观效果,故排除AB;D是其改革的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1616“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A 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B 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C 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完全自由的农民”就是完全自由的劳动力,所以,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故D项正确。ABC根本不能体现题目的主旨。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17下图是俄国杰出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赫尔岑。1853年他在伦敦建立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在那里出版北极星和警钟期刊。当时他主张A 进行平缓的改革B 农奴法律上获的自由C 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D 继续完善农奴制度【答案】C【解析】A、B、C 三项分别是守旧派、改革派、激进派的主张,赫尔岑是激进派的代表,故选 C 项。D 项为顽固势力的主张。18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进行改革的最主要原因是A 马木路克的腐朽统治B 英法等欧洲列强的侵略C 内忧外患的局面需要改革来维护统治D 埃及经济十分落后【答案】C【解析】19世纪初,埃及外受到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还先后受到法国、英国的入侵,内有马木路克的威胁,可谓内忧外患,为了维护统治,穆罕默德阿里进行改革,C正确;ABD都属于C选项中内忧外患的局面的具体表现,排除。点睛:改革最主要原因应从改革的最主要的目的分析,统治着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19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俄国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一地主毒打农奴可知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正确;图二农奴生活现状可知农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十分低下,正确;图片体现出俄国实行农奴制,说明当时俄国的生产关系落后,正确,选择D项正确。20穆罕默德阿里上台以后,对埃及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他取消了包税人的免税地没收了马木路克的土地没收违规的宗教地产将全部土地分配给王公贵族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取消了包税人的免税地,没收了马木路克的土地,还没收了违规的宗教地产,故选A;阿里将没收来的土地一般分配给王公贵族,另一半作为官田租给农民耕种,故排除含有的选项。【点睛】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目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题目。21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 B.摆脱了单个地主的控制C.受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D.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农奴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排除ABC项;D项“完全”说法错误,故D项正确。考点: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点评: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奴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农奴地位的变化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生产关系这几个角度来分析,具体表现如下:1由地主的私有财产到获得人身自由。2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并且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发展农业。3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并且雇佣贫雇农,经营资本主义农业。22沙皇政府于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能够说明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律大全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所以,说法均正确且符合题意和史实,答案选D。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23对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以后国内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农业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 B. 沙皇的权利受到限制C. 工业的发展特别依赖美国资本 D. 资本主义经济仍然受到封建残余势力的严重阻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资本主义经济受到这些封建残余的阻碍。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背景24186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是A 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B 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C 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D 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注意题目要求:“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只有C项才能化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故答案为C。A、B、D项都会激化农民的敌对情绪。25从1811年开始,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持续近三十年的对外扩张战争,关于战争结果及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埃及在事实上获得了独立B 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C 巩固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D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阿里是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缔造者,结束了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埃及在事实上获得了独立,故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穆罕默德阿里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故B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战争持续了近三十年,长年的穷兵黩武最终动摇了其政权的根基,故C说法错误,所以选C。连年的对外战争影响了国内改革进程,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危及其政权统治,故D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意要求“关于战争结果及危害的说法”和设问要求“不正确”,结合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的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6下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的运动中,促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美国南北战争 德意志统一运动 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A B C D【答案】C【解析】德意志统一运动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两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7俄国1861年改革与美国内战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解放劳动力 扩张领土 扩大市场 防止国家分裂A BC D【答案】 D【解析】项仅适合俄国,仅适合英国28恩格斯说:“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着手培植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中的“战争”是指A 克里米亚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十月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首先需明确“农民解放”指俄国进行的1861 年农奴制改革。结合1861 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可知这场战争指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推动了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客观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选项。B选项是中国的历史;C选项时间不对;D选项时间过晚。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克里米亚战争29下图是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一幅漫画,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这说明1861年改革A 没有给俄国带来变化B 阻止了俄国近代化C 具有明显的局限性D 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从图中的沙皇把大批反对者流放到西伯利亚可以判断出,改革后的俄国虽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专制统治依然存在,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俄国的民主,这是 1861 年改革局限性的反映,C项正确;A项“没有”表述错误;此次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项错误;此次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不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D项错误。故选C。30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挽救统治危机B 消灭农奴制度C 发展资本主义D 打击封建势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统治者发动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其统治的稳定,无论是封建统治还资产阶级统治均不例外,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考点:农奴制改革的目的点评: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增强国力,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其二,当然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政权,所以必须对此有清晰的认识。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31(题文)(河北省平泉市七沟中学2019-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练习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重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俄国,“解放”农民的是地主自己,是专制沙皇的地主政府和它的官吏。一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这新一代农民常常外出做零工,他们在城市里从流浪生活和雇佣劳动的痛苦经历中学会了一些东西。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材料二改革决定之所以非常复杂,就是因为它是官僚机构的改革方案。地主方案很简单,一切土地归地主。农民方案很简单,无须赎买,就得到全部土地,唯独专制制度的方案带有妥协性,错综复杂。没有政府的参加,这个方案就无法实现。无论从哪一方面去研究1861年的改革,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是一条在所有可能向新制度发展的道路中最缓慢的道路。波波夫俄国一八六一年“伟大改革”的内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主“解放”农民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一,归纳列宁对农奴制改革的认识。(2)据材料二,说明“专制制度的方案”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施这一方案的具体措施。【答案】(1)社会矛盾激化;维护统治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动近代化进程;改变阶级关系,推动工人运动兴起(2)方案具有妥协性;政府自上而下推行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赎买份地【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影响到了沙皇专制统治;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信息“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域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了”可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国近代化的开端;根据材料信息“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可知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2)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唯独专制制度的方案带有妥协性,错综复杂没有政府的参加,这个方案就无法实现”可知方案带有妥协性,政府的参与保障了推行第二小问具体措施回答“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即可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了解,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许多部门中得以确立俄国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所以列宁认为,“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32阅读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的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和歉收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皇室、贵族、教会、国家占有全部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任凭地主打骂、买卖和转赠。 材料三 自由派贵族卡维林称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于不正常状态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后就会将整个国家毁灭”。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上述材料均出自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四 19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信中,表达了对主张“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沙皇的“深深的和庄重的谢意”,并说:“(如果)和平地实现了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赵丽杰赫尔岑和平解放农民的思想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什么? (3)对于“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亚历山大二世与赫尔岑两人的出发点有何本质不同?(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阻碍表现:导致生产力水平低下;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劳动力缺乏;经济发展落后。(2)前提是统治阶级对造成俄国危机根源的清醒认识(或答统治阶级对农奴制危害的清醒认识)。(3)不同:亚历山大二世:害怕农民革命,企图维护封建贵族专制统治;赫尔岑:避免暴力革命给俄国带来流血和社会动荡,维护俄国和俄国人民的利益。(4)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在农奴制的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和歉收状态”、材料二“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生产力、市场、资金、劳动力、经济水平等方面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2)本题根据材料三“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统治阶级的认识的角度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3)本题据材料四“和平地实现了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维护的根本利益不同的角度分析亚历山大二世与赫尔岑两人的出发点有何本质不同。(4)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改革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回答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3(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建的房子售卖合同范本
- 修理厂与修理工合同协议
- 合同连带责任协议书范本
- 农村耕地出租建房协议书
- 博主如何签独家协议合同
- 代签劳务合同协议书范本
- 合同权益转让协议书范本
- 变更股东外企补偿协议书
- 大产权房屋抵押合同范本
- 厂房租赁合同安全协议书
- 无人机原理课件
- 1.1 精微广大-绘画的功能和种类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绘画
- 音响设备消费行为预测-洞察及研究
-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标准WST855-2025解读课件
- 2025年河北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及备考指导
- 宁德新能源verify测试题库
- 2023年甘肃公交建集团清傅项目收费运营工作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中国烟草PPT模板
- 急性淋巴管炎的护理查房
- 江苏省综合评标专家库题库
-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玉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