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节 光的折射 (一)知识回顾1、光在均匀介质中_传播;光传播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_现象;2、思考:当光射入水、玻璃内部或者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是否改变?(二)实验探究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请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由此现象可知,光不再沿传播,这就是光的现象。(三)实验探究2:光的折射规律1、问题: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折射光线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2、大家将猜想画在图1中。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设计可行方案。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玻璃)中的传播途径)5、交流实验结果每个组各得到什么结论?不同组的结论是否相同?6、用语言表达探究1的结果。结论1:光从空气中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折射角入射角)。继续探究: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1分组实验,收集证据。(要求仔细观察对比现象,画出观察结果)2组内对观察结果比较分析。3交流如何定义折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结论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结论3: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4“折射断筷”、“水中硬币升高”都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用刚才得到的结论解释呢?(提示:刚才的结论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规律而“折射断筷”、“硬币升高”是光从水射入空气中形成的)探究3:光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向法线还是界面偏折?如图3。1学生猜想并画出图表达自己的想法。2讨论交流:作这个猜想时,你做了什么样的假设。(学生能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联想到光的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实验验证:教师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如图4;找位同学帮助老师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结论4:光在折射时,光路是的。结论5: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法线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四)光折射现象的解释(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为什么?(2)在一个杯子中放一枚硬币,眼睛原来看不到硬币,倒水后却能看到硬币为什么?(五)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1)叉鱼时,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鱼像比鱼位置。所以叉鱼应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讨论池水变浅问题(2) 分组做一下钢笔错位问题,注意眼睛的视线不要垂直于玻璃砖的水平面,而要成一定的角度。做完后让讨论为什么(3)海市蜃楼阅读课本83页科学世界海市蜃楼(六)学习小结(1)定义: ;a、 b、 c、 (2)光的折射规律(3)光的折射规律应用:作图求角解释现象(4)光折射时光路是的(七)达标测试 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物质时,折射角_入射角;光从其他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分居在_的两侧。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_现象;看岸边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_现象;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像被折断了一样,这是光的_现象。3、如图4-4-1所示,为了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光的_现象猩猩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要_一些(选填“深”或“浅”)。图4-4-14、如图4-4-2所示为小明家的鱼缸,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在鱼缸中的水面上,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明入射角r 和折射角。图4-4-2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5、如图4-4-3所示,小明站在游泳池边A处,看到路灯B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一条鱼在C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图4-4-3NA6.折射定律:光从空气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折射角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Ni空气水O光的折射第6题图达标测试参考答案: 1、小于;大于;法线 2、反射;反射;折射“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折射;浅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4、图略5、图略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钎焊工成本控制考核试卷及答案
- 奉化芋艿头网络营销方案
- 俱乐部建筑方案设计图纸
- 少儿游泳馆营销活动方案
- 2025版司法局《申请书(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空白模板)
- 光明区会展活动策划方案
- 国家工程质量管理qc
- 地下室出租营销方案范文
- 建筑垃圾破碎掩埋方案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什么
- 2025行政执法证考试必考题库(含答案)
- 47届世赛江苏省选拔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技术工作文件v1.1
- 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素养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年秋新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新版教材)
- 第1-2课时Listening Speaking Unit 2 Transportation-课件 -【中职专用】高一学年英语同步课堂(高教版2023修订版·基础模块1)
- 十四年抗战史
- CJJT 164-2011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
- 2024-2034年全球及中国云母和绢云母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标准方向讲解
- 2024年成都隆科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口腔种植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