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压强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2.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学会估测大气压数值;学习重点理解大气压的现象;知道大气压的测量和数值。学习难点测量大气压的实验设计。一、 自主学习1. 液体由于具有 和 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作用,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 。2.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由于具有 和 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3. 观察教材第39页图9.3-1的实验证实 是实际存在的。4. 著名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是 做的;1标准大气压值为 Pa。5. 大气压随高度 。6. 抽水机是利用 工作的。二、 合作探究(交流) 学点1. 探究大气压的存在1. 大气压的产生 地球表面的空气由于地球的吸引受 作用,因此,对容器 有压强;同液体一样,空气也具有 ,因此,对容器 有压强,页存在朝 方向的压强。大气对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 ,简称 或 。2. 大气压的存在 实例:图9.3-1甲图中的吸盘能紧贴在光滑的墙上,是由于 的作用;图乙中试管中的水不流出,是由于 的作用;图丙中的饮料在靠 上升倒嘴里的;图9.3-2中的铁桶是被 压扁的。这些实例证明了 的存在。请举出类似的一些实例: , 。3. 实验: 、 等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练习1. 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 A. 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中 B. 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 小李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 D. 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潜水服 学点2. 大气压强大小1. 大气压强的粗略测量 如何利用吸盘、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略地测量大气压的值。 实验原理: 测量大气压力的原理: 实验中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吸盘表面受到的 、吸盘的 。 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在什么时候读书: 。 评估:(1)为什么要把吸盘表面涂水且吸在光滑水平板上呢? (2)用以上方法测大气压,在实际操作中有哪些困难?对测量值有何影响? 2. 大气压的精准测量 (1)观察托里拆利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 ,管内水银下降到一定高度不再下降,是因为管内水银柱受到了 作用,计算出水银柱的压强值就是大气压的值。若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为76cm,则P= 。 (2)管内水银柱的高度跟将玻璃管提起、玻璃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等因素有关吗? 。 (3)如果在实验中,外界大气压突然变小,则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高度将 。 (4)如果在实验中细管内不小心混进了一些空气,则测量值比真实值 。 (5)假若托里拆利实验中把水银换成水,1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多高的水柱呢?3. 气压计:自学41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常见种类: 气压计和 气压计。托里拆利所用的装置是 气压计,其优点是 ,缺点是 ,常用于 ;氧气罐上的气压计、高度计都是 气压计。 练习2. 大气压强很大,为什么没有把我们人压扁呢? 学点3. 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1.2.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 Pa。3.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低;冬天大气压比夏天 。4. 阅读41页“想想做做”:拿着自制的气压计从楼上倒楼下(或从山上到山下)的过程中,玻璃管内水柱将 。5. 自学42页“科学世界”三、 效果检测1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松开,墨水吸进橡皮管内,原因是( )A弹簧片弹力作用的结果 B橡皮管有吸引力C手对橡皮管有压力 D管外墨水面上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2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CD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BA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用嘴吸空塑料瓶的瓶口,瓶会变塌,空塑料瓶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