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_第1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_第2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_第3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_第4页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_自由式_、_混合式_。2、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_制动距离_、_安全距离_三部分组成。3、山岭地区选线,根据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线位布设方案可分为沿溪线、越岭线、_山腰线_、_山脊线_。4、常用的实地放线的方法有穿线交点法、_拨角法_、_直接定交点法和坐标法等_。5、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标高计算线网的形式有方格网法、圆心法、_等分法 、_平行线法_ 四种。6、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 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和_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来量度的。7、路面在平面上的三条基线即未加宽前的(侧边缘线 )、(中心线 )、( 外侧边缘线)决定了超高构成形式。8、设计交叉口时,应尽量 建立方向岛(又称导向岛)或采用 合理地组织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等方法,把冲突点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9、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回头展线 和 螺旋展线 。10、道路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车辆、设计车速、设计交通量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及汽车行驶理论;11、公路实地放线的方法主要有 穿线交点法 、 拨角法 和 直接定交点法 及坐标法四种;12、道路定线常用的方法有_直接定线_、_纸上定线_。13、平面交叉口的冲突点产生于_左转车流_和_直行_车流。14、根据公路的作用和使用性质,我国将公路划分为国道、省道、_县公路_(简称县道)和专用公路。15、行车视距具体分为停车视距、_会车视距_、_错车视距_超车视距_。16、无中央分割带的一般公路的超高方式有 绕内侧边缘旋转 、 绕中线旋转和 绕外边缘旋转 三种方式;17、公路平面设计的技术标准大体上可分为 相邻回头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和同向或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短长度;18、道路曲线测设时,圆曲线的测设方法有_偏角法_、_弦线极坐标法_。20、互通式立体交叉按交通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完全互通式、_不完全互通式_和环形。21、沿溪线路线布局主要有 处理好河岸的选择、 线位高低 以及 跨河地点三种方法;复习题二名词解释1 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队向行驶的汽车在发现对方后,采取刹车措施安全停车,防止碰撞所需的最短距离。2 制动距离:它是指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止,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3 停车视距:它是指在汽车行驶时,当视高为1.2米,物高0.1米时,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经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住所需的最短距离。4 缓和曲线:它是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同向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逐渐变化的曲线,是道路平面线性要素之一。5 汽车的爬坡能力:它是指汽车能克服坡度的能力。6 轴载重量:它是指汽车单轴承载的质量。分空载和满载两种情况列出。7 设计通行能力:公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设计的服务水平时,单位时间内公路上某一路段可以通过的最大车辆数为设计通行能力。8 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又叫交通流量。9、纵坡度: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比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用百分数(%)表示,有正负之分,正表示上坡,负表示下坡。10、标高:通常将某点的高程称作该点的标高。11、桩号:某点不沿道路中线到道路起点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桩号,通常叫做某点的里程。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13、用地范围:道路用地是指为修建、养护、道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地幅。14、建筑限界: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是为保证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对道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它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15、道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区或者城市某一地区的平均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上拥有的道路长度。16、垭口:分水岭上的凹形地带(又叫鞍部),由于标高低,常常是越岭线的重要控制点。17、公路选线:它是指在公路规划路线的起点、行经地点、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而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18、动力因数:D=(T-RW)/G D称为动力因数,即为单位车重具备的牵引潜力。判断题1、计算行车速度是决定公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错2、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错3、路线偏角7都属于小偏角。对4、一公路其合成坡度为10%,若某弯道超高横坡度达到10%,那么该路段纵坡只能是0%了。错5、横断面图上某桩号的横向填挖平衡点一定是这个断面的经济点。错6、长直线与大半径凹曲线组合为宜,这样一来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错7、圆曲线半径180转角a=b-180=82.2854、在复曲线测设中,AB为公切线,C为公切点,已测得AB=120.43m,转角分别为:,选线中确定的半径,求半径应为多少?答:首先求交点A所在单圆曲线的要素:切线长曲线长,外距,切曲差,又已知,则由此得半径5、某山岭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已知某道路路线设计变坡点桩号为k2+600,设计标高1025.78;变坡点前方路线来向的K5+500桩号处有一个1-3m的石拱涵,石拱涵矢跨比为12,净跨径为3米,涵洞净高为4.5米,拱圈厚度为50厘米。涵顶填土高度为1.5米,涵位处原河沟地面标高为1023.505m,去除清底20厘米后为涵底标高。变坡点处路线来向和去向的道路纵坡分别为4%和2%,试作如下设计:(1) 选择竖曲线半径(取最小的百米整数半径);(2) 计算竖曲线上第一个50米整桩号处的路基设计标高。(山岭区二级公路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和极限最小半径分别为3000米和2000米)L=3.0m 变坡点标高1024.780 涵底标高1023.505 涵位中心与变坡点的距离100米6、某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转坡点设在K5+480.00,其高程为186.32m,两相邻坡度为i1=-4%,i2=3%,竖曲线半径选用R=1000m。求竖曲线起点、终点和桩号为K5+465.00与K5+500.00的路基设计标高。答: w=0.07 L=70 T=35 QD=480-35=445;ZD=480+35=515 +465H=186.32+0.04*15+20*20/2*1000=187.12 +500H=186.32+0.03*20+15*15/2*1000=187.037、某路段两相邻桩号分别为K1+253和K1+305,计算出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t1=38.2m2和At2=3.2m2,Aw2=47.5m2。求此路段的土石方体积。答:挖方972.9 填方1400.68、某平原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100Km/h,极限最小半径为400米,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4000米)之某路段在JD1和JD2间道路勘测设计过程中,现场实测JD1和JD2处的路线转角分别为164800(右转角)和261200(左转角),两JD间距用视距仪测得距离为1280.96米,已知JD1里程为K1+806.72,曲线半径采用4000米,试据上述条件作出如下设计:(1)如JD2处设计为单曲线,通过计算确定JD2处的可能的最大百米整数半径是多少?曲线形式应采用哪种?(2)根据你自己设计和选择的JD2处的曲线半径和平曲线形式计算JD2处的曲线元素和主点里程;(3)计算JD2处平曲线上第一个50米凑整桩号的支距和偏角。JD1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JD2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