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品德试题-第一单元 屈辱与抗争鲁人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品德试题-第一单元 屈辱与抗争鲁人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品德试题-第一单元 屈辱与抗争鲁人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节 血泪国耻1、从 年 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利用他们的 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华民族一步步地陷入了 。中国近代史开始。2、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以 和 为主。3、鸦片有什么样的危害?答: 来源:ZXXK4、 成立于1600年,是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殖民机构。它垄断中英贸易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5、鸦片战争前40年中,英国走私运往中国的鸦片有 多万箱。6、读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和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表,回答下列问题:(1)从资料当中,我们了解到什么? 来源:ZXXK答: (2)鸦片的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 答: 来源:ZXXK(3)中国人民已经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为什么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还在增加?答: (4)面对鸦片的输入中国人民作出了怎样的反应?答: 7、 ,福建侯官人,民称“林青天”。面对鸦片的流毒,他痛心疾首,上书 坚决要求禁烟。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 说的一句话。9、 年 月 日, 下令把缴来的鸦片集中在虎门海滩上,公开销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名词解释:虎门销烟)10、 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11、 等爱国人士的禁烟举动,惹恼了 和支持他们 。英国以 为借口, 年 月对中国发动了 。面对强敌,中国人民毫不畏惧,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广州 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1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来源:学_科_网答: 13、 年 月, 强迫 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4、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答:(1) (2) (3) 15、 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 (鸦片战争的性质)。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6、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 17、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目的)答: 18、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答: 19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答: 20、 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可这样一座世界级的园林,却毁在了 侵略者的暴行之中。来源:21、 是英法联军侵华罪行的铁证。22、在 战争中, 洗劫了圆明园,为了掩人耳目,就放火烧了圆明园。23、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这样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指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这就是两个强盗的经历,一个强盗是 ,另一个叫 。描述的是 。24、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中。25、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掉圆明园。答: 26、我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英国)”和“ (法国)”。真正原因是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7、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 年 月,结束于 年 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和 。28、 年 月, 首先挑起战争,炮轰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第二年 和 联合出兵,攻陷 。29、 年, 、 、 、 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年10月, 、 两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 。30、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3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是怎样的?答: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答: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