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LY/T 1196-2016
  • 2004-11-03 颁布
  • 2004-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LY-T 1196.2-2004 便携式脉冲烟雾机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_第1页
LY-T 1196.2-2004 便携式脉冲烟雾机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_第2页
LY-T 1196.2-2004 便携式脉冲烟雾机 第2部分:试验方法.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I CS 6 5 . 0 6 0 . 8 0B 9 5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林 业 行 业 标 准L Y / T 1 1 9 6 . 2 -2 0 0 4 代替 L Y/ T 1 1 9 7 -1 9 9 6便 携 式 脉 冲 烟 雾 机 第 2 部分: 试验方法P o r t a b l e p u l s e f o g g e r -P a r t 2 : T e s t me t h o d s2 0 0 4 - 1 1 - 0 3 发布2 0 0 4 - 1 2 - 0 1实施国家林业局发 布L Y/ T 1 1 9 6 . 2 -2 0 0 4月 Ili吕本标准是对 L Y / T 1 1 9 7 -1 9 9 6 便携式脉冲烟雾机试验方法 的首次修订。本标准与 L Y / T 1 1 9 7 -1 9 9 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标准的英文名称;删除了一项引用标准( 见第 2 章) ;修改了性能试验项目( 1 9 9 6年版的5 . 乙本版的5 . 2 ) ;修改了起动性能和烟化效果试验( 1 9 9 6年版的5 . 3 . 1 和 5 . 3 . 2 ; 本版的5 . 3 . 1 , 5 . 3 . 2 和 5 . 3 . 3 ) ; 修改了额定喷量及汽油消耗量测定( 1 9 9 6 年版的5 . 4 . 1 , 5 . 4 . 2 和5 . 4 . 3 ; 本版的5 . 4 . 1 , 5 . 4 . 2 和 5 . 4 . 3 ) ;删除了雾粒直径测定( 1 9 9 6 年版的 5 . 5 ) ;修改了耳旁噪声测定( 1 9 9 6 年版的 5 . 6 . 1 和 5 . 6 . 3 ; 本版的 5 . 5 . 1 和 5 . 5 . 3 ) ; 删除了 耐腐蚀性试验中的试件浸泡前后的变 形测量( 1 9 9 6 年版的5 . 8 . 4 ) ; 修改了 燃烧室一 喷管的 气密性试验( 1 9 9 6 年版的5 . 1 0 . 1 ; 本版的5 . 9 . 1 ) ;增加了整机振荡喷烟试验( 本版的5 . 1 0 . 1和5 . 1 0 . 2 ) ;修改了耐久性试验的试件状况检查( 1 9 9 6年版的7 . 3 ; 本版的 7 . 3 ) ;删除了1 9 9 6 年版的附录 D 雾粒直径测定表,;修改了规范性附录( 1 9 9 6 年版的附录A, B , C , E , G, H, I ; 本版的附录 A, B, C, D, F , G , H )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 整机振荡喷烟试验记录,(本版的附录I ) e本标准自 实施之 日 起, 代替L Y / T 1 1 9 7 -1 9 9 6 0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 B 、 附录C 、 附录 D 、 附录 E 、 附录 F 、 附录 G、 附录 H、 附录 I 都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林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南通广益机电有限公司、 国家植保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周宏平、 许林云、 崔业民、 刘宝森。L Y/ T 1 1 9 6 . 2 -2 0 0 4便 携 式 脉 冲 烟 雾 机 第 2 部分 : 试验方法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便携式脉冲烟雾机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脉冲发动机为动力的便携式烟雾机( 简称烟雾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5 6 6 7 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 L Y / T 1 1 9 6 . 1 -2 0 0 4 便携式脉冲烟雾机第 1 部分 技术条件总则3 . 1 本试验方法用于测定烟雾机的技术性能和耐久性试验。3 . 2 试验样机的技术状况应符合 L Y / T 1 1 9 6 . 13 . 3 试验时, 应配有专职测试人员和操作人员。试验项目包括整机技术参数侧定、 性能试验、 生产试验的有关规定。4 整机技术参数 测定 按 L Y / T工 1 9 6 . 1 -2 0 0 4中5 . 1 . 5 所列项目测定整机技术参数以及药液箱残留药液。测定数据记人附录A中。5性能试验5 . 1 性能试验的目的 性能试验的目的是考核烟雾机整机和主要零部件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5 . 2 性能试验项目 起动性能和烟化效果试验; 额定喷量及汽油消耗量测定; -耳旁噪声测定; 手把处温度测定; - 一 耐腐蚀性试验; 背带承载试验; 燃烧室一 喷管的气密性试验; 整机振荡喷烟试验。5 . 3 起动性能和烟化效果试验5 . 3 . 1 试验在常温下进行, 汽油箱内注满汽油, 药液箱内注人半箱药液。5 . 3 . 2 测定起动所需要的时间, 从开始操作气泵( 或气筒) 时计时, 至脉冲发动机正常运转为止。两次 tL Y/ T 1 1 9 6 . 2 - 2 0 0 4正常起动之间时间间隔至少 1 0 mi n 。起动操作应重复三次, 取算术平均值, 测定结果记人附录B中。5 . 3 . 3 在第三次起动操作情况下, 发动机正常起动后, 调整油门至正常工作位置, 按 L Y / T 1 1 9 6 . 1 -2 0 0 4 要求, 打开药开关, 开始计时, 观 察在规定时间内的 喷烟情况。5 . 3 . 4 试验中出现的故障应作详细记录, 并记人附录 B中。5 . 4 额定喷量及汽油消耗量测定5 . 4 . 1 用量杯量取规定牌号的柴油和汽油分别注人药液箱和汽油箱, 记录柴油体积、 汽油体积。试验用的柴油和汽油的体积应不少于药液箱和汽油箱额定容积的四分之三5 . 4 . 2 起动烟雾机, 记录开机时刻; 脉冲发动机正常工作后开启药开关, 记录喷烟开始时刻; 连续喷烟至药液箱额定容积的四分之一时停机, 记录喷烟结束时刻和停机时刻。5 . 4 . 3 N il 量药4中剩金 的奖油休 积和汽油箱 中剩金 的汽汕休积额宁喷量柠式( 1 ) 计算 ,3 6 0 0 ( V,一Vi ) 4 r =- t , - I 万 . 式 中: 4额定喷量, 单位为升每小时( L / h ) ; V , -喷药前药液箱中的柴油体积, 单位为升( L ) ; V , 试验结束药液箱中剩余的柴油体积, 单位为升( L ) ;t 2 一t ,喷烟时间, 单位为秒( s ) ; t 2 - 喷烟结束时刻; , 喷烟开始时刻 汽油消耗量按式( 2 ) 计算: 3 6 0 0 ( V 一V, )( 1 )( 2 )t , 一 t , 式中 : 9 . 汽油消耗量, 单位为升每小时( L / h ) ; V汽油箱中汽油的初始体积, 单位为升( L ) ; V , 汽油箱中剩余的汽油体积, 单位为升( L ) ;t , -t z 发动机工作时间, 单位为秒( , ) ; t , 停机时刻; : 3 开机时 刻。5 . 4 . 4 每台样机应重复测量三次, 取算术平均值, 测量值和计算结果记人附录 C中。5 . 5 耳旁噪声测定5 . 5 . 1 烟雾机位于操作者正常工作位置使用 I 型声级计测定噪声。试验时, 传声器垂直向下布置在烟雾机的脉冲发动机化油器的一侧, 传声器置于操作者头部中心平面外侧 2 0 0 mm士2 0 mm, 从耳部向头外侧探出与眼眉平齐之处。传声器至化油器盖中心的最大距离应不超过9 0 0 mm5 . 5 . 2 测定喷烟工作状态下操作者的耳旁噪声值, 共测四次, 取算术平均值, 测得数据记人附录D5 . 5 . 3 测定时的声学环境 室外测定场地至少在半径为 1 0 m的范围内不应有任何障碍物任何人( 包括观察人员在内) 与操作者的距离不得小于2 m在半径为2 0 m范围内不得有声反射面。在测定场地中心区 应具有良好的吸声特性。 传声器位置上的背景噪声 A声级应低于测定过程中所测得的烟雾机噪声值 1 0 d B , 测定时风速应低于5 m/ s5 . 6 手把处温度测定5 . 6 . 1 伸 用A 度计测宁烟雾和手把朴涓度_z度计精度为 0 . 5 0CLY / T 1 1 9 6 . 2 -2 0 0 45 . 6 . 2 试验时环境温度为 1 0 0 C -2 5 0 C。环境风速不大于 3 m / s5 . 6 . 3 起动烟雾机并调至工作状态, 用温度计测量手把两端和正中三个测点处的温度。温度计感温部分置于手把中心和发动机中心连线AB上, 距手把外表面 1 0 m m处( L ) o温度计垂直于该连线, 如图1所示 。 1 手把 ; 2 温度计; 3 脉冲发动机。 图 1 手把温度测点位置示意图5 . 6 . 4 观察温度计温升, 至温度达到稳定值时, 记录温度值, 重复测定三次, 将测定数据记人附录E5 . 7 耐腐蚀性试验5 . 7 . 1 与药剂接触的非金属零部件应使用专门的混合液进行耐化学腐蚀试验。由于混合液有毒易燃.试验时应注意安全5 . 7 . 2 按下述体积比配制混合液: 4 0 %煤油; 2 0 %甲苯; 4 0 %二甲苯。5 . 7 . 3 每种被试零部件取三个试件浸泡在混合液内, 经7 2 h 后取出, 置于空气中干燥 2 4 h 。试验时环境温度应不高于 2 1 C o5 . 7 . 4 将经浸泡处理后的零部件重新装配到烟雾机上, 检查连接处有无泄漏, 烟雾机工作是否正常试验结果记人附录 F中。5 . 8 背带承载试验5 . 8 . 1 背带一端悬挂在离地面有足够距离的支架上, 背带另一端挂结试验载荷, 载荷的底部与地面的距离应不少于2 0 0 mm5 . 8 . 2 试验载荷的重量应等于背带工作时实际承受重量的二倍。5 . 8 . 3 反复加载、 卸载 1 0 次, 观察及测量背带及挂结件的变形或损坏情况, 试验结果记人附录 G中5 . 9 燃烧室一 喷管的气密性试验5 . 9 . 1 燃烧室一 喷管组件的气密性试验, 应在总装前进行5 . 9 . 2 用堵头密封燃烧室进气管口和药喷嘴的安装孔, 在喷管出口处接上耐压胶管。全部接口应密封可靠5 . 9 . 3 被试组件浸没在常温的清水中, 胶管接通压力气源, 在 。 . 4 MP a 的压力下保持 1 mi n ,5 . 9 . 4 观察并记录组件的漏气部位及泄漏情况, 试验结果记人附录 H中。5 . 1 0 整机振荡喷烟试验5 . 1 0 . 1 水平振荡喷烟试验。烟雾机起动后, 正常喷烟工作, 整机沿着水平直线方向进行振荡, 以频率为 1 H z , 振幅为 2 0 c m, 持续时间 1 0 mi n , 观察烟雾机喷烟情况。应重复操作三次, 并将观察结果记人附录 I 中。L Y/ T 1 1 9 6 .2 -2 0 0 45 . 1 0 . 2 垂直振荡喷烟试验。烟雾机起动后, 正常喷烟工作, 整机沿着垂直直线方向进行振荡, 以频率为 1 Hz , 振幅为 1 5 c m, 持续时间1 0 mi n , 观察烟雾机喷烟情况。应重复操作三次, 并将观察结果记人附录 1中。生产试验6 . 1 生产试验的目的是考核整机的使用经济性、 使用可靠性、 性能稳定性、 地区适应性、 调整保养方便性、 主要件和易损件的耐用性以及安全性。6 . 2 生产试验的作业质量查定、 生产查定及机具综合性能评定, 按照 G B / T 5 6 6 7的有关规定进行, 单台累计作业时间应不少于2 0 0 h .7耐久性试验7 . 1 耐久性试验的目的是考核结构、 材料等的可靠性、 耐磨性和耐腐蚀性。7 . 2 耐久性试验可在生产试验基础上继续在室内进行, 累计试验时间应不少于3 0 0 h o7 . 3 应在试验结束后对烟雾机下述主要零部件的状况进行检查, 并作定性评估, 必要时应附图片说明: 燃烧室一 喷管的氧化程度; 冷却管的抗热性能; 易损件的更换情况; 高压发生器的状况; 故障情况。7 . 4 耐久性试验完成后, 应整理分析数据, 编写耐久性试验报告。8试验报告8 . 1 整理汇总 在试验过程中应及时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试验结束后, 应核实观察、 测定、 计算和分析的结果, 并整理汇总, 编写试验报告。8 . 2 试验报告的内容 试验概述: 写明试验的目的和要求, 样机名称、 型号和台数, 研制单位和样机提供单位, 参加试 验的单位, 试验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完成工作量的情况; 样机简介: 介绍样机的结构、 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 试验条件及分析: 简述调查或测定的试验条件, 分析其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对试验的影响, 写 明采用的测试仪器和设备; 试验结果和分析: 概述试验中测得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 对样机进行全面的评价; 根据试验的目的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做出明确的结论; 附件: 有关测试数据表、 图、 专题报告和有关的照片等。8 . 3 记录表格格式见附录 A 一附录 I .L Y/ T 1 1 9 6 . 2 -2 0 0 4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整机技术参数测定记录表机具名称及型号测 试 日期测 试 人 员机 具 编 号测 试 地 点记 录 人 员项目设 计 数 据实 测 数 据备注外形尺寸/ mm机具净质量/ k g机具总质量/ k g汽油箱容积/ I药液箱容积/ L汽油消耗量 / ( L / h )额定喷量 / ( L / h )残留药液量/ L 由 附 录 C得 出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起 动性能测定记录表机 具 名 称 及 型 号测 试 日期环 境 温 度侧 试 人 员机 具 编 号测 试 地 点记 录 人 员次序起动时间/ s正常喷烟时间/ s故 障情 况第一次一一 一第 二 次少 一一第 三 次平均L Y/ T 1 1 9 6 . 2 -2 0 0 4 附录C ( 规范性 附录)额定喷f及汽油 消耗fm定记 录表机具名称及型号机具编号测试日期测试地点环境温度湿度烟剂类型及牌号汽油牌号增压单向阀特性药喷嘴量孔直径测试人员记录人员%风 速m/ s药 液 量 / L第 一 次第二次第三次汽 油 量 / L第 一 次第 二 次第 三 次喷药前药液箱中的柴油体积( V, )汽油箱中的初始体积( V, )试验结束药液箱中柴油体积( V, )汽油箱中剩余的汽油体积( V)实耗药液量( VI -V)实耗汽油量( V , 一V , )喷烟开始时刻( t, )开机时刻( L s )喷烟结束时刻( L a )停机时刻( 0延续时间( 2 , -h )延续时间( t , -t a )额定喷量/ ( L / h )汽油消耗量/ ( L / h ) 附录D ( 规范性附录)耳旁噪声测试记录表机具名称及型号机具编号测试日期侧试地点环境温度湿度_试验仪器仪器校正测试人员记录人员%风 速m / s技 术 状 态背景噪声/ d B ( A )燃烧室中心至主传声器底部距离/ mm噪声值/ d B ( A)第一次第 二 次第三次第 四 次平均声 学 环 境L Y/ T l l 9 62 一2 0 0 4 附录E ( 规范性 附录)手把处温度测定记录表机 具 名 称 及 型 号测 试 日期环境温度试 验 仪 器测 试 人 员测 试 地 点湿 度%风 速m / 5记 录 人 员机 具 编 号次序测定温度值/ 备注左端1 中间1 右端l第 一 次一一一一第 二 次一一一第 三 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