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yb/t 007-2003 连铸用铝炭质耐火制品》是一项针对连铸过程中使用的铝炭质耐火材料的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此类材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保证产品质量,满足连铸工艺对耐火材料性能的需求。

根据标准内容,连铸用铝炭质耐火制品按照其化学成分被分为不同等级,每种等级都有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氧化铝(Al₂O₃)含量、碳含量等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性能,如抗侵蚀性、热震稳定性等。

对于物理性能方面,《yb/t 007-2003》也给出了详细的规定,比如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常温耐压强度等都是评价这类耐火材料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产品的外观质量要求,确保产品表面平整光滑无明显缺陷。

试验方法部分涵盖了所有上述提到的技术指标所需采用的具体测试手段与步骤,为生产厂家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质量控制依据。同时,通过制定严格的抽样检查制度及判定准则,进一步保障了出厂产品的合格率。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2003-12-29 颁布
  • 2004-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58260连铸用铝炭质耐火制品 标准 YB T 007-2003.pdf_第1页
58260连铸用铝炭质耐火制品 标准 YB T 007-2003.pdf_第2页
58260连铸用铝炭质耐火制品 标准 YB T 007-2003.pdf_第3页
58260连铸用铝炭质耐火制品 标准 YB T 007-2003.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58260连铸用铝炭质耐火制品 标准 YB T 007-2003.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YB / T 0 0 7 -2 0 0 3前言 本标准是对 YB / T 0 0 7 -1 9 9 1连铸用铝炭质耐火制品 的修订。 自本标准实 施之日 起 代替Y B / T 0 0 7 -1 9 9 1 e 本标准与YB / T 0 0 7 -1 9 9 1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 一 增加前言; 删除附录; 一 一 增加并调整材质牌号; 调整了制品的尺寸允许偏差及外观。 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青岛双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洛阳南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无锡市南方耐火材料有 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董文全、 郑学杰、 徐文相、 平增福、 路济民。 本标准代替标准的历次发布情况: YB / T 0 0 7 - 1 9 9 1 0YB / T 0 0 7 -2 0 0 3连 铸 用 铝 炭 质 耐 火 制 品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 连铸用铝炭系列耐火制品的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钱、 检验规则、 包装、 标志、 运输、储存及质量证明书等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连铸用铝炭质( 复合错炭质、 镁炭质) 耐火制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丁2 9 9 7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 体积密度、 显气孔率和真气 孔率试 验方法 G B / T 3 0 0 1 定形耐火制品常温 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G B / T 5 0 7 2 致密定形耐火制品常温耐压 强度试验方法 G B / T 7 3 2 1 定形耐火制品试样 制备方法 G B / T 1 0 3 2 5 定形耐火制品抽样验收规则 G B / T 1 0 3 2 6 定形耐火 制品尺寸、 外观及断面的 检查方法 G B / T 1 3 2 4 5 含碳耐火 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燃烧重量法测定总碳量 G B / T 1 3 2 4 6 含碳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C y D T A容量法测定氧化镁量 G B / T 1 6 5 4 6 定形耐火 制品 包装、 标志、 运输和储存 Y B / T 3 7 6 . 1 耐火制品抗热震性试验方法( 水急冷法) Y B / T 4 0 7 7 铝碳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E D T A容量法测定氧化铝量 Y B / T 4 0 7 8 氧 化错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Y B / T 4 1 1 功能耐火材料通气徽试验方法分类、 牌号及形状尺寸31 分类 制品按用途分长水口( 连续测温用保护套管、 浇铸管) 、 浸人式水 口( 中间包水口) 、 整体塞棒( 塞头)等三 类; 按理化指标又分为: 认,. l c o o I C 3 5 , 凡u , R a s , R ae , R a s , S s a , 氏 s , S a 5 , Z a c及 , , Z , 5 , M等1 4 个牌号。 其中, C代表长水口( 浇铸管、 测温套管) , R代表浸入式水口( 中间包水口) , S代表塞棒( 塞头) , Z代表复合部位错炭质, M代表复合部位铁炭质。3 . 2 标记示例 A I 2 0 , 含量( 质量分数) 为 4 5 %, 复合部位 Z r O 2含量( 质量分数) 为 “%的浸人式水口, 标记为R, , - 4s3 . 3 形状尺寸 制品的形状尺寸按用户图纸要求44 .4技 术要求各种材质的理化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 规定制品尺寸允许偏差及外观要求应符合表 2 规定YB / T0 0 7 一2 0 0 3表 2项目单位指标配 合 部 位簇 1 0 0们 1 丁 1士 1 51 01 2 0 0士 2 公2 0 1 目 3 0 0士 3 03 01 4 0 0士 4 . 0 落 00于之%士 1 5非配合部位长 度 方 向十 5一 2外径方向n ln l土 :壁 厚 相 对 偏 差( 工 5( 25 1 5簇4 . 5缺 棱 、 缺 角 深 度非工作面镇 3 5工 作 面“不 准 有裂纹不 准 有 工作面指与钢水接触面Y B / T 0 0 7 -2 0 0 34 . 3 侧孔角度允许偏差应在12 . 5 “ 以内。4 . 4 制品的表面防氧化涂层应喷涂均匀, 外表面不应有本体裸露( 砌人面除外) 和杂物粘附; 铁件的安装焊接应平整光滑, 火泥应填充均匀, 吹氢气室应不漏气。螺纹式塞棒的内螺纹牙顶缺损长度累计不应超过螺纹的一周长。5 试验 方法5飞 试样 的制备 试样从制品上切取或与制品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制作的样块上切取。试样从制品上切取时应对照生产图纸按照GB / T 7 3 2 1 进行。体积密度( 显气孔率) 、 常温耐压强度、 常温抗折强度试样从制品上切取时, 切取部位: 水口应对照生产图纸, 从相应的部位上切取; 塞棒从塞头上切取。抗热震性的检验可使用整支制品或从制品上切取3 5 0 mm长段。切取部位: 长水口的大口端, 浸人式水口钢水流出端, 整体塞棒的塞头端。52 试样的尺寸 体积密度( 显气孔率) 、 常温耐压强度、 常温抗折强度、 抗热震性的检验标准试样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规定。 表 3单位为毫米检 验 项 目试样尺寸允 许 偏 差常 温 耐 压 强 度2 4 沐 2 4火 2 4士 1 . 0常温抗折强度2 0X 2 O X 8 0体积密度( 显气孔率)2 0 沐2 0 义4 0抗 热 震 性( 翰 7 0 / $ , 1 2 0 ) X 3 5 053 化学分析5 . 3 . 1 氧化铝含量的测定按 Y B / T 4 0 7 7进行。5 . 3 . 2 碳含量的测定按 G B / T 1 3 2 4 5 进行5 . 3 . 3 氧化镁含量的测定按 G B / T 1 3 2 4 6 进行5 . 3 . 4 氧化错含量的测定按 Y B / T 4 0 7 8 进行。5 . 4 物理检验5 . 4 . 1 体积密度( 显气孔率) 的检验按 G B / T 2 9 9 7 进行5 . 4 . 2 常温耐压强度的检验按 G B / T 5 0 7 2 进行。5 . 4 . 3 常温抗折强度的检验按 G B / T 3 0 0 1 进行, 两个下刀口间的距离为 5 0 m m士2 m m,5 . 4 . 4 抗热震性的检验按Y B / T 3 7 6 . 1 进行, 但在急热过程中应将整个试样放人炉膛内急 热: 试样急冷过程中, 应将试样全部浸人流动水中。当发现试样出现裂纹或掉片即结束试验。供需双方商定, 也可采用模拟试验。5 . 4 . 5 通气量的测定按 Y B / T 4 1 1 5 进行5 . 5 外观及尺寸检查 制品外观及尺寸的检查方法按G B / T 1 0 3 2 6 进行5 . 6 其他尺寸检查5 . 6 . 1 侧孔角度检查使用万能角度测定仪;5 . 62 螺纹牙顶缺损检查使用工具卡尺。Y B / T 0 0 7 -2 0 0 36检验规则6 . 1 编批, 每批制品数量不大于5 0 0支6 . 2 制品的抽样验收按 G B / T 1 0 3 2 5进行, 理化性能的检验试样数量按表 4 进行 表 4序号检 验 项 目抽检制品数量/ 支试样数量/ 块1常温耐压强度1422体积密度3显 气 孔 率4常温抗折强度25抗 热 震 性1163 本标准推荐体积密度、 显气孔率、 常温耐压强度为破坏性检验验收项目。复验时体积密度、 显气孔率、 常温耐压强度项目指标平均值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其中一个指标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 5项目!允 许 偏 差体积密度一0 . 0 5 g / C m 显气孔率十 1 o %常温耐压强度一 0 . 5 MP a包装、 标志、 运输、 储存及质且证明书每支制品上应粘贴一张注有品种名称、 批号、 生产日期和合格标志的标签每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