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预习应注意的问题.ppt_第1页
本章预习应注意的问题.ppt_第2页
本章预习应注意的问题.ppt_第3页
本章预习应注意的问题.ppt_第4页
本章预习应注意的问题.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预习应注意的问题: 1.什么是氢原子光谱?Bohr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概念。 2.什么是四个量子数?理解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范围。 3.熟悉 s、p、d 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 4.理解原子结构近似能级图,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则和s、p、d、f 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5.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熟悉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第一章 原子结构,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1-4 原子结构的玻尔行星模型,1-4-1 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由五组线系组成, 任何一条谱线的波数(wave number)都满足简单的经验关系式:,如:对于Balmer线系的处理,n = 3 红 (H) n = 4 青 (H ) n = 5 蓝紫 ( H ) n = 6 紫 (H ),玻尔模型认为, 电子只能在若干圆形的固定轨道上绕核运动。它们是符合一定条件的轨道:电子的轨道角动量L只能等于h/(2)的整数倍:,从距核最近的一条轨道算起, n值分别等于1, 2, 3, 4, 5, 6, 7。根据假定条件算得 n = 1 时允许轨道的半径为 53 pm, 这就是著名的玻尔半径。,1. 关于固定轨道的概念,1-4-2 玻尔理论(Bohr model),一、波尔理论的主要内容,原子只能处于上述条件所限定的几个能态。,指除基态以外的其余定态。 各激发态的能量随 n 值增大而增高。电子只有从外部吸收足够能量时才能到达激发态。,定态(stationary states):,所有允许能态之统称。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定态轨道上运动, 且不辐射能量。,基态(ground state):,n 值为 1 的定态。通常电子保持在能量最低的这一基态。基态是能量最低即最稳定的状态。,激发态(excited states):,2. 关于轨道能量量子化的概念,3. 关于能量的吸收和发射,E: 轨道的能量 :光的频率 h: Planck常量, 计算氢原子的电离能, 说明了原子的稳定性, 对其他发光现象(如射线的形成)也能解释, 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 在磁场中的分裂, 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 的精细结构, 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 的光谱,Why?,1-5 氢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1-5-1 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de Broglie)关系式,德布罗意预言:微观粒子具有光的特征性质波粒二象性,即,1-5-2 海森堡(Heisenberg)不确定原理,不可能同时准确测得电子的位置和动量 !其测不准关系如下:, 重要暗示不可能存在 Rutherford 和 Bohr 模型中行星绕太阳那样的电子轨道。, 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子,不再遵守经典力学规律,它们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只有一定的空间概率分布。实物的微粒波是概率波。,1. 主量子数 n (principal quantum number),1-5-3 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 与电子能量有关,对于氢原子,电子能量只决定于n, 确定电子出现概率最大处离核的距离, 不同的n 值,对应于不同的电子层(能层) K L M N O, 与轨道角动量有关,对于多电子原子,l 也与E 有关 l 的取值 0,1,2,3n-1 (亚层或能级) s, p, d, f. l 决定了波函数的角度函数的形状,2. 角量子数l (angular momentum quantum umber), 与轨道角动量的取向有关,取向是量子化的 m可取 0,1, 2l (共2l+1个值) 取值决定了波函数角度函数的空间取向 m 值相同的轨道互为等价轨道,3. 磁量子数m ( magnetic quantum number),s 轨道(l = 0, m = 0 ) : m 一种取值,一种取向空间, 一个s 轨道,p 轨道(l = 1, m = +1, 0, -1) m 三种取值, 三种取向, 三个等价(简并) p 轨道,d 轨道(l = 2, m = +2, +1, 0, -1, -2) : m 五种取值, 空间五种取向, 五个等价(简并) d 轨道,f 轨道 ( l = 3, m = +3, +2, +1, 0, -1, -2, -3 ) : m 七种取值, 空间七种取向, 七个等价(简并) f 轨道,4. 自旋量子数 ms (spin quantum number), 描述电子绕自轴旋转的状态 自旋运动使电子具有类似于微磁体的行为 ms 取值+1/2和-1/2,分别用和表示,n, l, m 一定, 轨道也就确定了,写出与轨道量子数 n = 4, l = 2,1,m = 0 的原子轨道名称。,答: 原子轨道是由 n, l, m 三个量子数决定的。与 l = 2 对应的轨道是 d 轨道。因为 n = 4, 该轨道的名称应是 4d。与 l = 1 对应的轨道是 p 轨道。因为 n = 4, 该轨道的名称应是 4p。磁量子数 m = 0 在轨道名称中得不到反映, 但根据我们迄今学过的知识, m = 0 表示该 4d或3p轨道是不同伸展方向的 5 个 4d 或3个4p轨道之一。,问题1,什么是轨道的 “节点” 和 “节面” ?,问题2,对p轨道, 电子概率为零的区域是个平面, 称之为节面。px轨道的节面是 yz 平面, py 轨道和 pz 轨道的节面分别是 xz 平面 和 xy 平面。,答:如右图2s轨道的两种表示法中,(a)是氢原子2s轨道的径向分布图(D函数图形)。(a)中原子核附近(r = 0)电子概率最高, 在离核某个距离处下降到零, 概率为零的这个点叫节点。,怎样推算出各层(shell)和各亚层(subshell)电子的最大容量?,问题3,根据四个轨道量子数之间的关系, 能够推知各电子层和电子亚层的最大容量(即原子核外电子可能的运动状态)。,1-5-4 波函数(原子轨道 )和电子云及其图形,将Schrdinger方程变量分离:,径向波函数,以氢原子的2s轨道为例,取不同的 r 值, 代入波函数R(r)式中进行计算, 以计算结果对 r 作图,可得波函数的径向分布图。离核越近, 这些 s 轨道的 R 值越大如图(a)。,角度波函数,1. 原子轨道径向分布图,2.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以Y (,)对,作图,可得相应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Y函数图形)。s,p,d的角度分布图如下:,3. 电子云(概率密度)的角度分布图Y 2 (,), 类似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 但叶瓣不再有“+”、“-”之分 要求牢记: s, p, d 电子云的形状; s, p, d 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其图形如下:,1-6 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电子排布),1-6-1 构造原理,1. 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氩原子(Z=18)的基态电子组态标示为:,Ar 1s2 2s2 2p6 3s2 3p6,钾原子(Z=19)的基态电子组态标示为:,K 1s2 2s2 2p6 3s2 3p6 4s1 (或 Ar4s1 ),根据原子光谱实验和量子力学理论,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服从构造原理(building up principle)。, 能量最低原理(The principle the lowest energy) :,电子总是优先占据可供占据的能量最低的轨道, 占满能量较低的轨道后才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2.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理构造原理,根据能级顺序图, 电子填入轨道时能量高低遵循下列次序: 1s 2s 2p 3s 3p 4s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 铬(Z = 24)之前的原子严格遵守这一顺序, 钒(Z = 23)之后的原子有时出现例外。, 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同一原子中不可能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或者说同一原子中不能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例如, 一原子中电子A和电子B的三个量子数n, l, m已相同, ms 就必须不同:, 洪特规则 (Hunds rule):,电子排布到等价轨道时, 总是尽量先以相同的自旋状态分占轨道。即在 n 和 l 相同的轨道上排布的电子, 将尽可能排布在 m 值不同的轨道上, 且自旋相同。,例如 Mn 原子:,未成对电子的存在与否, 实际上可通过物质在磁场中的行为确定:含有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在外磁场中显示顺磁性(paramagnetism), 顺磁性是指物体受磁场吸引的性质;不含未成对电子的物质在外磁场中显示反磁性(diamagnetism), 反磁性是指物体受磁场排斥的性质。,(b)的排布是错误的,根据Hunds rule, 下列三种排布中哪一种是氮原子的实际电子组态?,问题4,3. 核外电子填充顺序构造原理图示,4. 能级交错现象,有上页构造原理图,核外电子在能级上填充时,其填充次序出现交错的现象。由此有如下鲍林(Pauling) 的近似能级图,它是元素周期表按周期划分的依据:,1s 2s 2p 3s 3p 4s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5f 6d 7p,Pauling近似能级图与周期的划分, 记住一些重要的例外, 它们与亚层半充满状态和全充满状态(洪特规则特例)的相对稳定性有关。, 根据鲍林近似能级图中给出的能级顺序,运用构造原理写出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1-6-2 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书写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7 元素周期系和周期表,共七个周期, 对应于能级顺序图中的七个能级组。各周期均以填充 s 轨道的元素开始, 并以填充 p 轨道的元素告终。,1-7-1 元素所在的周期、族和区的划分,价电子构型相似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集中在5个区(block), 主族元素(main-group elements): s区和p区元素 过渡(副族)元素(transition elements): d 区和ds区元素 内过渡元素(inner transition elements): f 区元素。填入 4f亚层和5f亚层的内过渡元素分别称镧系元素 (lanthanide 或lanthanoid)和锕系元素(actinide 或actinoid)。,就能够写出原子的价电子组态,记住元素所在的周期和族数,,1-7-2 元素的周期性, 原子半径 (Atomic radius),严格地讲,由于电子云没有边界,原子半径也就无一定数。但人总会有办法的。迄今所有的原子半径都是在结合状态下测定的。,Source: Wells A F. Structural Inorganic Chemistry, 5th e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4,原子半径数据,元素原子半径示意图,同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一),总趋势: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自左至右减小,解 释: 电子层数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核电荷的增大导致核 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解 释: 主族元素: 电子逐个填加在最外层, 对原来最外层上的 电子的屏蔽参数()小, 有效核电荷(Z*) 迅速增大。 过渡元素: 电子逐个填加在次外层, 增加的次外层电子 对原来最外层上电子的屏蔽较强, 有效核电荷增加较小。 内过渡元素: 电子逐个填加在外数第三层, 增加的电子 对原来最外层上电子的屏蔽很强, 有效核电荷增加甚小, 同时存在“镧系收缩”效应。,同周期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二),相邻元素的减小幅度:,主族元素 过渡元素 内过渡元素,同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 同族元素原子半径自上而下增大: 电子层依次增加, 有 效核电荷的影响退居次要地位 第6周期过渡元素(如Hf, Ta)的原子半径与第5周期同族 元素(如Zr,Nb)相比几乎没有增大, 这是“镧系收缩”的重要结果之一。,E (g) = E+ (g) + e- I 1,E+ (g) =E 2+ (g) + e- I 2,I 1 I 2 I 3 I 4,基态气体原子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成为气态+1价离子所需的最小能量叫第一电离能, 再从正离子相继逐个失去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则叫第二、第三、电离能。各级电离能的数值关系为I1I2I3. 。, 电离能(Ionization energy),同族总趋势:自上至下减小,与原子半径增大的趋势一致,同周期总趋势:自左至右增大,与原子半径减小的趋势一致,电离能的变化趋势图,各周期中稀有气体原子的电离能最高。 第 2主族元素 Be 和 Mg,第5主族元素N和P,第2副族元素Zn, Cd 和 Hg在电离能曲线上出现的小高峰。,您能从亚层全满、半满结构的相对稳定性说明下述事实吗?,问题5, 电子亲和能 (Electron affinity),X(g) + e- = X- (g),X- (g) + e- = X 2- (g),例如: O (g) + e- = O- (g) E1 = -141 kJ . mol-1,指一个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时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常以符号E表示,也有第一、第二、之分。元素第一电子亲和能的正值表示放出能量, 负值表示吸收能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越大,原子获取电子的能力越强,即非金属性越强。, 电负性 (Electronegativity), 如果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对较强,元素在该化合 物中显示电负性(electronegative);如果原子吸引电 子的能力相对较弱,元素在该化合物中则显示电正 性(electropositive)。, 元素的电负性用于表示处于化合物中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